文化市场管理范文

时间:2023-03-22 01:07:35

文化市场管理

文化市场管理范文第1篇

近年来,政府部门加大了对农村文化市场的管理力度,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农村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很多突出问题,农村文化市场已经无法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当前农村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管理责任不够明确。在当前的农村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中,由于多个部门参与,管理权与处罚权的分离,无法有效实施对农村文化经营户的监管。例如,如果在日常管理中发现违法经营者以及违法行为,必须由文化、公安、工商以及城管等部门联合行动,才能进行查处。这种管理责任不明晰的状况,无法建构起上下联动的监管网络,造成农村文化市场日常管理机制难以有效运行,很多违法经营者及其行为无法根本杜绝。

(二)文化站监管职责缺失。在农村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中,网吧是重要的监管对象,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是农村文化市场管理的重点内容。而目前对网吧主要是通过公安、工商以及文化等部门的联合突击检查进行的,接纳未成年人上网等违规经营行为在很多网吧都是存在的。这与乡镇文化站监管责任的缺失有着密切关系,很多乡镇文化站甚至根本就不知道对网吧进行监管是其本职工作,因此很少对网吧进行监督和管理。即使文化站发现网吧存在违法违规行为,但是由于文化站不具备执法权,也只能通过上级相关部门处理。

(三)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在农村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中,文化市场管理人员承担着重要的职能。但是,农村文化市场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法律意识以及业务知识不扎实,对农村文化市场管理工作造成不利影响。例如,在执法过程中,有些管理人员存在吃拿卡要的现象,还有些管理人员甚至充当违法经营者的保护伞。这不仅造成了农村文化市场经营人员与管理人员之间的矛盾与对立,而且严重败坏了文化市场管理人员的形象,不利于农村文化市场的健康运行,损害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

二、提高农村文化市场管理水平的主要对策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完善文化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促进文化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流动”。因此,必须要着眼于繁荣农村文化市场、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深化对农村文化市场的监管,提高农村文化市场管理水平,逐步推动农村文化市场繁荣发展。

(一)突出重点,加大对农村文化市场的管理力度。农村文化市场健康运行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因此,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农村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深入开展对农村文化市场的执法监管工作。首先,要做好分工明确,强化责任划分,明确重点任务与工作目标。在深入分析农村文化市场状况的基础上,科学制定工作计划与管理目标,加强考核与评比,并且要把农村文化市场管理工作情况列入政府部门的日常工作议事日程,作为政府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其次,要根据农村文化市场实际,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制度的刚性来约束农村文化市场管理者与经营者的行为。最后,要加大监管力度,对管理人员的执法情况及执法行为进行监督,规范农村文化市场的经营秩序,促进农村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二)加强宣传教育,塑造农村文化市场建设的良好氛围。首先,重视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发挥现代媒体的优势,结合农村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实际,通过电视、报刊、网站等向农村文化市场经营者及广大农民群众广泛宣传文化市场相关法律法规,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农村文化市场举报电话,鼓励广大群众自觉抵制文化市场中存在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营造出一个和谐的社会氛围。其次,抓住关键节点,围绕“全国法制宣传日”以及“世界知识产权日”等重要节日,通过设立展板、散发传单以及举行集中销毁盗版影像制品等方式,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增强农民群众参与文化市场管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最后,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志愿者队伍建设。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退休老干部以及其他农村老年人担任农村文化市场监督员,组成农村文化市场管理志愿者,开展巡查工作,使农村文化市场管理始终处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

(三)实现教育与惩处、管理与服务的二结合。在农村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中,要把依法管理与热情服务结合起来,把日常教育与严格惩处结合起来。首先,重视教育引导,加强行业自律。通过举办法律法规培训班等方式,提高农村文化市场经营人员的法律意识。通过签订《守法经营责任书》等方式,强化经营人员的守法意识,规范经营人员的经营行为。其次,强化服务意识,推动农村文化市场健康发展。要积极为经营者提供科学信息,努力降低经营者的经营成本,避免经营者之间的恶性竞争。最后,组织经营者考察学习,组织经营者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在提升行业形象的同时,促进广大农村文化市场经营者共同进步。

三、结语

农村文化市场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对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要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市场管理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坚决遏制农村文化市场中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不断提高农村文化市场管理水平,充分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文化市场管理范文第2篇

一、提高认识,加强对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领导

文化市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1.严格执行国家关于文化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切实加强对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领导,继续完善文化市场管理制度;2.主管部门要对文化市场实行宏观调控,运用法规约束、市场调节、行政审批和舆论引导等多种手段,对文化市场总量进行控制;3.要继续发挥文化经营行业协会的作用,健全行业自律机制,实现对文化市场的多层次管理,保证文化市场与经济、政治、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相同步,实现持续健康、协调发展;4.协调好各部门的关系,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建立以文化部门为主体,多方联动的文化市场管理体制,综合管理文化市场

1.工作中要依靠当地政府,由政府出面统筹工作会使工作事半功倍。文化、电信、新闻出版、广电部门、公安机关和工商等执法单位对文化市场负有重要的管理责任,按其各自的业务分工,加大对文化市场的检查、监督工作,齐抓共管,共同做好文化市场管理工作。

2.作为文化市场主管部门的文化行政部门,要主动协调好与其他部门的关系,多通报、多协作,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比如打击演出市场时,主动向公安部门通报,一起行动,主动参与审讯工作,做好案件移交,从而形成合力,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三、加强文化市场的法制建设,为监督管理提供法律保障

1.加强文化立法是搞好文化市场管理的关键。目前,音像市场、书刊市场、娱乐市场、演出市场的违法行为都不同程度存在,高价获利、缺乏社会责任与道德感的丑恶现象蔓延滋长,违法侵权在科技、出版业屡见不鲜,文物盗卖走私十分严重。要从根本上治理这些丑恶现象和违法行为,就要从依法治文的要求出发,充分认识文化市场法制建设的重要性,切实做好文化市场相关法律的立法工作,特别是要出台《文化市场管理法》,用法律的形式规范文化市场经营行为。做到依法管理,有章可循。为人民群众依法享有从事文化活动的权利,促进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为打击文化市场中的犯罪行为和抑制文化市场中不良现象提供法律武器。

2.依法行政,进一步提高执法水平。加强文化市场管理队伍建设,是繁荣、发展文化市场的根本保证。以坚持执政为民为宗旨,狠抓文化市场管理队伍思想作风建设和组织建设。

一是要抓好执法人员的宗旨教育,加强学习,提高素质,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增强其法律意识、业务素质和依法行政能力。

二是要严格执法,廉洁行政。严格执行文化市场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严厉查处违法经营活动,公正执法,廉洁自律,树立良好的执法形象。

三是要正确处理好软环境建设与严格执法的关系。软环境建设就是为经济建设创造宽松环境,要处理好“一放就活,一管就死”的问题,依法行政,确保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

四是要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加大社会监督力度,营造全民支持和关心文化市场建设的氛围,力争达到市场繁荣,人民满意。

3.加大打击力度,以管理促繁荣。繁荣是目的,管理是手段,没有强有力的管理措施,就根本达不到繁荣的目的。对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工作,必须作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和违法必究。以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作为已任。对文化市场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必须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条文,该怎么处罚就怎么处罚,毫不手软。特别是对网络文化市场的接纳未成年人和超时营业的行为、演出市场的的问题以及利用电子游戏机的问题更要从严处罚,对它们要及时觉察,露头就打。否则,一旦从宽,就会影响整个市场的经营,最终影响文化市场的繁荣发展。

四、抓好法制培训工作,建立各类行业协会,确保市场规范

建立和完善规范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真正达到管住、管好、管活文化市场,政策法规是保障。文化执法部门除要求执法人员参加有关的法规培训外,对经营业主和从业人员的法制培训也是至关重要的。每年都要组织文化经营项目相关人员认真系统地学习有关的政策法律法规,强化他们的法律意识。通过运作,一定会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广大经营业主和从业人员都知晓他所从事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在经营过程中大都能守法经营,偶有的违法经营行为也会一点就破,少有抵触行业。在对业主进行培训的同时,引导他们成立各类行业协会,实行行业自律,互相监督,这样一方面促使相互之间守法经营,另一方面确保市场规范,保护了该行业的自身利益。

文化市场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村 文化市场 监督管理

文化市场是社会文明的窗口,也是文化管理的晴雨表。农村文化市场的兴起与形成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因此,依照法律的规定,加强对各种经营活动的检查、监督和管理,既是一项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农村文化市场的特点与现状,提出加强监督管理的对策。

一、农村文化市场的现状与问题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自办文化的势头方兴未艾,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文化市场体系。但是,文化市场尚处于发育成长过程中,规模小,档次低,经营项目少,管理力度亟待加强,具体表现在:

1、发展不平衡。从文化市场的发展情况看,经济富裕地区先于欠发达地区;从文化经营网点的数量比较,集镇多于乡村,平原多于山区。按地理环境、经济条件、人口密度诸因素衡量农村文化市场的现状,大致可分成三种类型:一是有市有场型。即人口集中,经济繁荣,交通便利的乡镇形成文化市场较快;二是无市无场型。一些居住分散,人口稀少,交通不便的小乡村,既无娱乐场所,又很难形成文化消费群体,造成几十年来看不到一台戏或一场电影;三是有市无场或有场无市型。这种类别介于上述两者之间,一些以种植业、养植业为主的农民,长年聚居原地,文化消费需求量大,但文化设施少且无场地;反之,那些有俱乐部、影剧院的村,由于劳务输出多,文化需求少,造成文化娱乐场地利用率不高,难以形成“市”。

2、经营者素质不高。农村文化市场的经营者大多是农民出身,文化程度低,小农意识强,法制观念淡。所以,不少经营者把经营物质商品的手段或“诀窍”照样搬来经营文化娱乐业。这样,有的经营单位或个人忽视社会效益,片面追逐经济效益,舞厅出现“”,游戏机房搞有奖,球棋类活动发生变相,更有甚者出售、出租非法出版物。在经营过程中,有些不具备合法资格的组织或个人进入市场,参与市场的经济活动。如有的不经核准登记,地下经营,无证经营,有的采取欺骗手段,骗取“合法”的经营资格。

3、监管职能难到位。目前,对镇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考核侧重在阵地的建设,而对镇乡文化市场的监管力量配置、管理状况尚未纳入镇乡精神文明建设目标管理体系。虽然,《浙江省文化市场管理条例》第四条已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领导……。但镇乡一级政府有些领导对文化市场管理,仍然还存在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责任性承担不明确问题,有待市、区政府下发必要的规范性文件加于明确镇乡一级政府属地监管的职责。

4、庙会活动问题多。农村庙会既是农贸交易日,也是传统文化活动日。从近几年的农村文化市场监管情况看,节目内容低劣的大棚演出已得到有效遏制,但无证经营书摊和音像摊点历禁不止。这些摊点依仗低廉的价格,吸引大量的农民消费者,兜售非法出版物和违法音像制品,破坏正常的农村文化市场经营秩序。

二、农村文化市场的基本特点

农村文化市场,是指县(市)以下从事文化娱乐有偿服务的场所。它包含社会主义文化市场政治性、社会性、娱乐性、知识性、服务性和经营性的共同特征,又具有不同于城市文化市场的鲜明个性。农村文化市场的基本特征可以从几方面来考察。

1、分散性。农村文化市场的分散性是指文化消费点多面广,经营场所呈网状分布。首先,乡镇的文化经营项目大多是规模小、档次低、设施因陋就简;其次,作为市场客体的演出场所,电影放映遍及乡村、山湾、村头、溪滩都可搭台演戏或放映电影,灵活方便,可以说凡是有人群聚集的地方都有文化市场;再次,民间艺人长期分散于广大农村,无固定班子,无固定人员,无固定剧目,临时组团,临场排戏,流动演出。

2、季节性。乡镇文化市场的供求状况受季节影响很大,时兴时落。农闲时,农民闲暇时间多,文化消费者随之增加,临时性娱乐业经营点亦相应增加,特别是逢年过节,由于外出人员回家,走亲访友频繁,整个市场呈现出喜气洋洋的闹猛景象。农忙时,乡村农活多,劳动时间长,劳动力相对集中,农民无暇顾及文化消费,整个市场处于疲软的状态。

3、复杂性。农村文化市场是个较为复杂的市场。一是从业人员身份复杂,工人、农民、退休干部职工以专职或业余兼职的方式经营娱乐业,尤其是半农半艺的民间艺人,其思想文化和业务素质较差;二是外来演出团体的演出节目内容复杂,路头戏,无本子,格调不高,给审查节目带来难度;三是非法出版物充当农村文化市场。由于进货渠道不明,鉴定审查相当麻烦复杂。

三、管好农村文化市场的措施与对策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进一步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机制,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这就给文化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需要我们在繁荣文化市场、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监管、用市场机制引导文化市场繁荣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具体的措施与对策是:

1、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文化市场协管体系。一是要实行职能部门主管。根据“文化市场实行分部门、分级管理原则”,各乡镇都要成立文化市场管理小组,由乡镇政府分管领导挂帅,抽调文化、工商、公安等部门的力量,组成班子,各司其职,落实任务,防止管理工作中的交叉重叠、互相扯皮、脱节失控的情况发生,达到通力合作,综合治理的目的。二是要求行业协会协管。根据经营项目的不同,指导和组织经营者及从业人员建立行业协会,开展“比学习,比贡献,比服务质量”的竞赛活动,形成互相监督、互相竞争的政策和激励机制。三是发动社会监管。设立举报箱、举报电话和社会奖励基金, 发动群众举报非法文化经营活动。在有文化经营网点的乡村聘请一天至二名素质好、身体健、觉悟高、又不外出的人员担任义务监督管理员,通过这批骨干及时提供和反馈信息,合成整体的社会监督效应。做到市场信息有人报,市场行为有人管,市场秩序有人抓。

2、创新要求高、巡查严的文化市场监管机制。一是管理制度创新。推行“自办责任制”,案件从立案到结案均要由相同的办案人员负责到底,严格按制度审批,最后由文体部门把关,进而提高执法工作准确性、统一性、规范性,避免错案的发生。二是管理办法创新。要实行对文化市场的分片管理、责任到人、奖惩挂钩。对乡镇所有文化经营单位分成片区,由乡镇干部和宣传文化中心市场管理人员分别负责,使网吧接纳未成人、超时营业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群众举报和反复上访大大减少。三是管理手段创新。聘请网吧义务监管人员,实行对文化经营活动的全方位监控;成立文化市场协会,较好地发挥协会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作用;加大对文化市场的巡查力度。市场管理人员要在夜间和节假日不定时开展,对群众举报网吧接纳未成年人和经营非法音像制品的违法行为及时进行查处,并记入违规经营档案。

3、构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文化市场执法网络。理顺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市与乡镇的管理权限、范围和责任,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格局。一是加强日常检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文化市场管理是长期的、复杂和动态的,要突出日常检查力度,强化突击检查,坚决打击各种违规违法活动,特别是对于演出市场尤其重要。二是独立执法与齐抓共管相结合。文化管理部门势单力薄,单靠文化管理部门的努力困难程度可想而知。因此,密切与公安、工商等部门的联系,构建联同和协同机制,加强合作十分必要。只有在部门间大力合作,齐抓共管,才能维护文化市场的环境净化。三是乡镇监管与配合督查相结合。在守土有责的前提下,要积极主动配合上级部门督查,并联合周边乡镇共同管好文化市场,真正形成职责明确、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文化市场监管机制,不断提升乡镇监管工作效能。

参考文献:

[1]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浙江省文化市场管理条例》

[2]李晓明,周聪颖. 加强文化市场管理的措施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下半月),2007(03):44-45.

文化市场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文化市场;市场环境

文化市场作为新兴的市场经济形态,一经出现就给文化管理部门提出了如何“管”的问题,文化市场兴起壮大的二十年,也是文化市场管理不断完善成熟的二十年,但在实践中,由于“文化市场”的概念界定和分类,在纯理论和纯部门问题上的模糊,直接影响到了相关法律的制定和行政管理权的行使。于是,如何客观完整地认识和界定文化市场,制定相关法律并最终明确其行政管理职责的归属,实现文化市场管理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成为长期困绕文化市场发展的突出问题。

一、加强立法,建立和完善法规体系。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市场的规范化管理是法制管理,作为进入文化市场的经营者、消费者、管理者,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各自合法利益的保障,最终有赖于相关文化市场的法律法规。因此,加强市场理论研究,实行法治是文化市场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也是文化市场建设和发展的根本条件。近年来,文化市场立法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基本上结束了多年来文化市场管理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历史。但是,从整体上看,仍然存在文化市场理论研究、文化市场立法滞后于文化市场发展等问题。因此,加强理论研究,建立健全立法体系,加快立法,尤其是高层次立法是当前文化市场立法工作的突出任务。文化市场大法应尽快出台,现有文化市场的各项管理法规要通过不断修订完善,使其效力层次更高,界定更加准确,更具有操作性的基础上,颁布与之相配套的各项实施细则。逐步实现政策引导、法规制约、法律保障,这样一种综合管理机制,扭转在文化市场治理、整顿中缺少明确而具体的法律依据的被动局面,使文化市场管理人员真正做到守土有责、有法可依。一部法律只能有一个执法主体,相关法律的制定同时就是行政管理主体的确定,文化市场大法的出台要求具有法律赋予的具体明确的职责范围的执法主体。这一执法主体地位的确立在法律上的具体体现,笔者认为,应表现在具体明确的职责权限的确立及同协管部门的关系协调上,在这一点上,笔者从多年来的工作实践中体会到《营业演出管理条例》做得比较好,尤其在职责权限的确立及相关主管与协管部门关系上,都值得在以后相关法律制定上予以借鉴。

二、理顺管理体制,实行归口管理。

文化市场的繁荣要有管理来配合和保证,文化市场管不好,很大程度上与管理体制有关。当前的文化市场缺乏统

一、有效、规范化的管理格局。管理体制交叉,管理主体多元化,政出多门,多头审批,就难以做好统一的宏观管理。笔者认为,实现文化市场的规范化管理,使整个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必须从理顺管理体制入手,建立起管理主体一元化、责权利相统一的经营管理新局面,实现管理格局上的规范化。在文化市场大法没有出台之前,在现有文化立法和管理体制基础上,按照“按职论权、各有所司”的原则,弄清协管部门和主管部门的关系,分清各自的职责,按照各自的职责范围进行管理,并主动加强管理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做到守土有责,形成文化全面管,公安重点管,工商配合管的管理模式,是当前文化市场的有效格局。这一有效格局,集中体现在现行的《娱乐场所管理条例》中,但笔者认为,这应该是暂时的。作为文化市场主管部门的文化部门却没有足够力量取缔市场中的非法经营行为。从大文化市场的高度出发,按照统一政策、归口管理的要求,应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加强文化市场主管部门的文化市场管理主体地位和作用,确立其有效权威,继续为最终实现统一的市场统一管理局面创造条件。

三、确立文化市场稽查权的独立执法地位,建立健全文化市场稽查队伍。

制定法律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执行。法律制定的再多再好不去认真执行,等于是一纸空文。因此,为确保文化市场管理法规的有效实施,还必须建立相应的执法队伍,加强执法力度。作为一个特殊的市场形态,文化市场的管理工作有其特殊性,这就决定了文化市场执法工作要有独立的法律地位。文化稽查队是具有特殊作用的执法队伍,从执法检查、立案取证、处罚决定到处罚的执行,应是一个整体,文化市场的独立执法工作对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在我们还做不到这一点。其一,文化市场管理力量不足。由于编制、经费等原因,文化市场执法工作都是将确权管理与行政执法检查集中起来,形成了“一班人马,两种职能”的局面。其二,相配套交通、通讯工具和管理检测设备缺乏,适应不了工作的需要。尤其管理费停止征收后,其束缚工作开展的矛盾更加突出。因此,这种状况要加以改变,而这种改变必须通过我们扎实的管理工作实践。有作为才有地位,有法律才有保障,我们要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争取文化执法应有的地位,并最终用法律予以确认,为文化市场稽查队编制定性,尽快建立起一支素质高、反应快的稽查队伍。以优良的廉政勤政作风和职业道德、较高的理论水平、文化素质和文化管理专业技能,加强管理的权威性、执法的公正性、办理公务的准确性和实效性。同时配备相应的专业检测设备及交通工具,以促进管理工作的经常化、专业化、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对文化市场实施有效的管理,提高行政执法的效果和质量。

四、规范文化市场执法文书,严格按文化市场的执法程序执法。

自由的历史是信奉程序保障的历史,程序是实体法律得以正确实施的法律,没有程序就没有权力,没有事先公布的程序就很难有公正的结果。现已公布的《文化部文化行政执法程序规定》和与之相配套的文化市场专用执法文书,在具体执法活动中有效保证了执法行为的公正和严肃性,推进管理工作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并为相应的监督提供强有力的依据。所以,严格规范文化市场执法文书,按程序执法,是文化市场法制化管理的需要。为此,应本着实用性、可操作性强的原则,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稽查工作制度,以促使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严格执法。同时,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严格按程序执法,积极发挥执法监督机构的作用,有效保证文化市场法规的实施质量,促进文化市场的规范化管理,依法保护经营业户的合法权益。

五、更新观念,转变职能,探索新的监管方式。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应用越来越迅速。在文化市场领域,高新技术与文化产业的结合更加是势不可挡,为文化市场的繁荣提供了强大动力,在给管理带来挑战与压力的同时,也为革新监管手段创造了新的机遇。这就需要更新观念,转变职能,探索新的监管方式。要将事前审批改为事中和事后监管,要将文化市场稽查定位于新的历史条件之下,面向相关文化领域的前瞻性大文化市场。这种改革无疑是对文化市场稽查工作的挑战。文化市场走综合执法之路,一统形式不可逆转。在相关文化领域内实行综合执法,统一行使文化、新闻出版、广电、文物、版权等部门的执法职能。综合执法机构可取以上各部门之执法职能作为政府组成系列,单独设置。一些地方的试点实践证明,在文化领域内实行综合执法,不但有效解决了当前普遍存在的机构膨胀、职权交叉、多头执法、效率低下、干扰执法和执法扰民等问题,而且充分考虑到了文化市场的特殊属性和执法的专业性,大大提高了执法效率,节约了执法成本,减少了相互之间的牵制和矛盾。有利于促进文化市场健康发展,符合精简、统

一、效能原则的有效改革措施。

此外,文化市场更适合垂直管理。根治文化市场顽疾,彻底扫除文化市场的丑恶现象,一要打破错误“解放思想”指导下的地方保护主义;二要扭转现有执法队伍薄弱,执法力量不足的不力局面。实现文化市场的垂直管理,整合现有执法力量,尤其是地市和县区执法力量的整合,既能弥补执法力量不足的缺陷,又能形成自上而下的强大执法后盾,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按照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机制,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推进文化市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文化市场行政执法体系,既是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的现实需要,也是保障和推动文化繁荣的时代要求。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促进文化市场健康发展”的方针,围绕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以现有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队伍为基础,加快推进执法人员和执法机制的结构优化,逐步推动在文化领域内建立配置科学、运转协调、责权统

文化市场管理范文第5篇

一、提高管理者自身素质和道德品质修养

1、增强管理者的法律意识,文明执法、依法行政。“管理”“管理”,管好了才能理顺,如何“管”呢?那就要从“人”开始。执法是行政机关的日常管理工作,执法工作做的好与差、文明与否,直接影响着政府机关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和社会的政治稳定以及经济的繁荣。所谓文明执法,就是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有端庄的仪表、和蔼的态度、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及时准确地运用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去打击制止各种违法行为,保护人民群众的正当权益,保障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的繁荣努力学习掌握各种法律、法规、规章是做好文明执法的工作前提,也是提高执法人员素质的关键。要根据自己的执法范围,有针对性的学习掌握有关文件,比如分管音像市场的就必须学习掌握好《音像制品管理条例》只有这样,在实际执法工作中才能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实施处罚过程中,引用法律、法规条款一定要准确得当,要经的起推敲。如果做不到依法行政,执法机关随时都有可能被推向被告席。依法行政不仅仅是文明执法工作的需要,更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2、加强廉政建设,强化执法监督。“廉政”是做好所有工作的前提。廉政建设搞好了我们才有资格去探讨文明执法、依法行政。“廉则生威”,抓好廉政建设,说起来容易,实际做起来确非易事。特别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可以说是行贿无处不在,有时我们一不小心就会掉进别人设的圈套里而跳不出来。作为行政执法部门,要想抓好廉政建设,必须要抓好三个落实。首先,制度上落实。“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不根据工作实际制定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廉政制度,廉政建设就无从谈起。领导、稽查、罚没、财会、后勤等都应有各自的制度。制定制度一定要注意工作实际,切实可行,切忌贴在墙上摆花架子。无论什么制度大体可分两项,一是权利二是义务。二者要制定合理,否则权利过于集中会导致腐败,义务过多会降低工作积极性,影响工作效率。

其次,监督机制落实。任何权利如果失去良好的监督机制,都会导致腐败。由此会严重影响我们工作的顺利开展。要想把执法工作的监督机制落实到实处,首先必须增强执法工作的透明度,要做到人员透明、处罚透明、财经透明。在自己工作的执法范围内,建立并实施执法目标监督责任制,使其产生应有的刚性和力度。再次,建立错案责任追究制度。一个行政执法部门,如果对那些不认真履行职责、违法办案、办人情案、的行为不采取措施不加追究,就会侵害经营者的合法权益,难以保证执法工作的顺利展开,所以对每一个案件,除按法定程序实施外,必须逐级上报。部门主管领导除按规定审批外,必须对案件定期复查,如发现错案,要迅速及时准确地给予纠正,还经营者一个公道。对于错案责任者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惩处,特别对个别执法人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执法犯法甚至徇私枉法,造成严重后果的,不仅要追究直接责任人,同时还要追究相关领导的行政责任。

二、把发展文化市场作为第一要务,实现培育、发展、繁荣文化市场的新突破

1、要发展,以培育为基础。文化市场发展初期,我们一直把管理作为重点,注重对非法经营行为的打击。但往往是在非法行为被打击取缔后,由于没有及时地用合法经营来弥补市场缺位,致使非法经营行为如割韭菜一样,割一茬,还生二茬,每次治理行动结束不久,文化市场的非法经营活动就会从新回潮、反弹,文化市场的管理陷入了“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由此可见,仅仅依靠集中整治和打击这两种手段管理文化市场是不够的,必须在抓管理的同时,坚持把培育、发展文化市场的思路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人性化管理,处理好严格执法和教育疏导的关系。我们在执法过程中必须破除那种“管理就是执法”、“执法就是处罚”的观念。

一是坚持执法重心前移,及时发现并制止、纠正违法行为,力求将违法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二是在纠正违法行为和实施处罚之前,对当事人进行必要的法制宣传,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其由被动接受处罚变为主动认知自己行为的违法性,同时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确保合法性的基础上,体现执法的人性化,真正达到以法服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的和谐执法。

2、坚持以繁荣发展为目标,进一步加大培育文化市场、发展文化产业的力度。大力培养各类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变传统文化营销模式为现代文化营销模式,形成多出人才、多出精品、多出效益的良性循环机制。

文化市场管理范文第6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建设文化环保城市这个目标,坚决清除色情等文化垃圾,坚决打击各种侵权盗版和非法出版活动,制定措施,夯实基础,全力推动管市“扫黄打非”和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再上新水平,确保意识形态领域安全,创造规范、有序、健康的文化市场,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职责与分工

1.综治办:负责“扫黄打非”工作落实,负责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对重点市域进行联合执法。

2.文化站:按照职责权限做好管市内音像文化市场的日常管理,负责群众举报登记备案与处理。

3.各社市:负责政治性非法出版物的清理与收缴工作。

三、目标任务

1.构建完善基本的工作体系,设有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确保有人管事、有人干事。

2.健全完善有关激励约束制度,做到有章可循。

3.建立健全相应的社会宣传阵地,使“扫黄打非”和文化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深入人心,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舆论氛围。

4.形成规范有序的文化市场秩序,文化经营业户普遍做到遵规守法、文明经营。

四、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街道有关部门、各社市要按照市“扫黄打非”和文化市场管理工作要求,对“扫黄打非”和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和有力支持,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措施,认真抓好落实。街道成立“扫黄打非”暨文化市场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社市成立“扫黄打非”暨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站(见附件),负责辖市“扫黄打非”和文化市场管理工作。

2.积极探索,创造性开展工作。要把“扫黄打非”和文化市场管理的基层基础工作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以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紧密结合起来,把“扫黄打非”和文化市场管理的基层基础工作与文明城市创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文化事业发展繁荣有机结合起来,同时,要立足实际,大力发展以“扫黄打非”和文化市场义务监督员、志愿者为主要形式的社会工作者队伍,实行网格化、无缝隙管理,统筹兼顾,努力形成相融、互补、共赢的工作格局。

文化市场管理范文第7篇

通过对各县(市)、区文化市场管理机构和稽查机构建设情况的调查,掌握各县(市)、区文化市场发展现状,了解文化市场管理和稽查机构建设情况,并对其进行分析,找出制约文化市场发展和规范的症结所在,提出与文化市场发展相适应的文化市场管理和稽查机构建设的意见。

二、调研内容

(一)、本辖区文化市场状况。

(二)、各县(市)、区文化市场行政管理机构的建设现状,包括体制、人员编制、装备、经费等。

(三)、各县(市)、区文化市场稽查机构的现状,包括人员编制、装备、经费等。

三、调研方法

(一)查阅历年文件,核实有关数据。

(二)对比文化市场各年度统计资料。

(三)对现有文化市场经营单位的数据库进行清理、归类。

(四)设计调研问卷,对各县(市)区文化市场管理和稽查机构进行走访、咨询和调查。

四、调研结果及分析

(一)文化市场发展情况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改善,精神追求和文化需求也在逐步提高。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市也和其它地方一样,首先是歌舞娱乐市场,紧随电影、演出等传统文化市场之后逐步出现繁荣景象。到目前为止,我市已发展培育了行业齐全、规模较大、档次较高的初步繁荣的文化市场。全市文化市场经营单位共有9370余家,其中,音像制品零售、出租经营单位495家,歌舞娱乐场所330余家,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1070家,演出和电影放映经营单位70家,美术品经营和文化类民办非企业单位5100余家,新闻出版市场2100余家,体育、教育、文物、旅游、广电等经营单位210余家。文化市场从业人员近70000人,年产值79亿元,约占全市GDP的3%。

(二)文化市场行政管理部门情况

1、市、县两级文化行政部门体制设置情况

*市文化局(正处级),除文化行政职能外,还包括文物、新闻出版和版权行政职能。*市所辖的25个县(市)区文化局都没有单独设立,大都是与新闻出版、教育、体育、文物、旅游、广电等合并设置,最多的“一套人马“”6块牌子,最少的“一套人马”也要挂3块牌子(详见表一)。

表一:各县(市)区文化部门行政职能情况

2、25个县级文化市场管理股(科)设置情况

在我市所辖的25个县(近1100万人口)级文化行政部门当中,仅有9个县设有文化市场管理机构,共计21人,2个县文化市场管理职能由其它的股(科)代管,14个县没有设立文化市场行政管理股(科)。都没有专门的市场管理经费、车辆、通讯、摄像、照像等设备(仅望都县“文管办”有1台车),有的单位甚至没有电话、传真机等必要的办公设备。没有设置文化市场管理股(科)的县(市)区,行政管理及行政审批权都放在了文化市场稽查机构(管理机构情况详见表二)。

表二:各县(市)区文化市场管理机构情况

(三)、文化市场稽查机构设置情况

1、我市市、县两级文化市场稽查机构应设26个,目前,有编制的文化市场稽查机构共有17个,市级一个,8人。县级16个,共计202人(其中借调68人),全额事业单位6个,差额事业单位2个,自筹事业单位8个。安新、顺平、博野、徐水、安国、定州6个县(市)没定编,稽查机构是临时机构。望都县、涞水县和容城县连临时机构也没有,只是市场股借调几个人临时帮助工作。除*市稽查队近两年每年有10万元文化市场管理经费外,25个县(市)区文化市场稽查机构基本上都没有市场管理和稽查、办案经费,主要靠罚没返还款(县级财政返还罚款的25%至90%不等)的一部分作为市场管理和稽查办案、办公经费,并且还包括自筹、临时机构借调人员的工资。25个县(市)区稽查机构大都没有通讯、摄像、照像、检测等设备,有9个县文化市场稽查机构没有市场稽查车辆,平时检查市场只能是骑自行车或摩托车,遇有群众举报或其它特殊情况,则需乘出租车或借车前往稽查办案(稽查机构情况详见表三)。

表三:*市和各县(市)区文化市场稽查机构情况

单位性质编制人数实有人数负责文化市场人数年经费情况车辆情况

*

2、我市各县级文化市场稽查机构在规范文化市场经营秩序的同时,还兼有出版物、文物、旅游、体育、教育、广电等市场的稽查办案任务,各稽查机构的工作任务量之大,已不堪重负。例如:2000年音像制品市场、2OO1年网络文化市场先后归属文化行政部门管辖,但都没有增加人员(编制)、经费等,在当前文化等市场迅速发展的大趋势下,县级文化市场稽查机构的现有人员、管理经费、交通工具及其它装备的配置已不能适应“大文化市场”的管理形势。

五、文化市场管理和稽查机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市文化市场的逐步发展和繁荣,县级文化市场管理和稽查机构建设方面的不足越来越显现出来,主要体现在市场管理体制、编制、人员数量、装备和经费四个方面:

(一)在管理体制方面。县级文化行政部门2002年进行了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一般有文化、新闻出版、文物、体育、旅游等职能,但我市的县级文化部门的职能设置除以上职能外,有44%的县、区(11个)是与教育部门合并设置的,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样的体制设置,有些部门领导容易产生“重教轻文”的思想,致使一些地方的文化行政管理工作被“淡化”,文化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得不到有效地发挥,文化市场管理和稽查工作也同样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二)在编制方面。一是在县级文化行政部门如不设立文化市场管理机构,文化市场管理体制就不顺畅,不能有效地指导本辖区文化市场的监管和发展,且有关行政审批事项只能由稽查机构来代行办理,这种“管办不分”的做法容易产生权力过于集中等问题。二是县级文化市场稽查机构编制不足(有9个县甚至没有编制),对于日益发展的大文化市场的稽查工作,需要组织临时机构或者借调人员来做(虽然行政执法主体错误,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三是由于稽查机构的单位性质不都是全额单位,一些自收自支和差额性质的单位的人员工资无法得到保障。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容城县“市场股”,现有8人中,有5个人是借来帮助工作的,这5个同志从06年至今已有10个月没有发过工资。其它县级差额和自筹的稽查队员一个月也就是500至700元工资不等,勉强维持生计。

(三)在人员数量方面。随着文化市场的逐步繁荣和发展,县级文化市场管理和稽查人员越来越显得缺乏。*市文化市场稽查队,4个人要管理270余家网吧,并且还负责查处各县(市)区的重大案件和督导检查等工作。*市三个区稽查队,8个人要管理330余家文化市场经营单位,而且这些人员大都是从教育部门抽调来的,经常要参与教育部门的工作,比如中考的监考工作、学校的各类达标、安全工作、运动会的裁判工作等等。各县(市)区的文化行政部门,对农村文化市场的管理和稽查工作占有比较大的比重,农村文化市场地域广阔,经营点分散,管理难度大,更需要有足够的人员实施监管。文化市场产业逐步在向乡镇、农村扩展,乡镇、农村的文化市场监管工作任务也越来越重,在农村这样广阔的地域空间,其文化市场仅靠目前现有的县级稽查机构以及稽查人员来监管可以说是鞭长莫及。

(四)在装备、经费方面。市稽查队现有两辆稽查车,其中一辆是占用市图书馆的购车指标购买的。在县级文化市场稽查机构中,近40%的单位没有稽查车辆,日常检查中,只能靠自行车、摩托车,在县(市)城区巡查市场还好一些,如果遇有需收缴物品的情况或到乡村检查市场,则需要借、租车辆去工作。我市的县级文化市场稽查机构,都没有市场管理、办案和办公经费,平时只能拿县财政返还的罚没款中的一部分钱作为市场监管经费,由于经费少,有些必备的市场监管和稽查设备如:摄像、照像、录音、检测、通信器材等普遍都没有配备,这给办案、取证等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如定兴、阜平、顺平等县若要接省、市的紧急传真件都要找别的部门或就近的打字复印店帮忙接收。这种状况,严重地阻碍了文化市场日常工作的开展,制约了文化市场管理和稽查机构监管市场的手脚,对发展文化市场监管生产力极为不利。

六、对文化市场管理和稽查机构建设的建议

(一)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重视文化市场管理工作。文化市场管理工作是党和政府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是事关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及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大事。做好文化市场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文化市场经营秩序,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支持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关心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人员,完善工作机制,健全工作机构,建立工作制度,明确工作目标,切实把文化市场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二)进一步理顺文化市场的管理体制,进行综合执法改革。由于县级文化行政部门职能较多,工作头绪较繁,在日常工作中摆布好各项业务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各级文化(新闻出版、教育、体育、旅游、广电)部门党政一把手要统筹兼顾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等行政管理工作,在人员、经费、装备等方面,科学安排,合理配置,在分工负责责任制的前提下,注重协调,互相帮助,克服和避免“重教轻文”等问题的发生,为下一步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奠定良好基础,以进一步理顺“大文化市场”的管理体制。

(三)完善各级文化市场管理机构和稽查机构的编制。随着权力逐步下放、市场监管重心下移的进程,各种法律、法规已经把各类文化市场的管辖权放到县一级政府文化部门,且文化市场越来越繁荣,经营单位越来越多,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及“谁发证谁负责”的原则,非常需要在县级文化部门增设或完善文化市场管理和稽查机构。每个县文化行政管理部门须设立文化市场管理股(科),实行“管办分离”的工作制度。这样做的好处是,市场管理股(科)和稽查队各负其责,互相监督,互相合作,提高效率,尽量避免出现不公正、不廉洁的问题。根据每县辖区人口数量,我们以为,按照每6万人口配备1名稽查队员的比例配备文化市场稽查人员为好,并且以全额性质单位设置,以解除稽查队员的后顾之忧。

(四)增设基层文化市场稽查机构,建立四级文化市场稽查网络。省、市两级文化市场稽查机构在全国基本上都已建设完备,但是随着建设新农村的步伐,农村文化市场将逐步走向壮大、繁荣,那么就必须设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监管好市场。我们建议在完善好县级稽查机构的同时,在重点乡(镇)应效仿公安、工商部门设立文化市场稽查派出所,编制专门人员管理市场,起码在乡镇(街道办事处)文化站增加文化市场监督职能和市场监督人员,由县级文化行政部门授权,负责本辖区文化市场的监督、举报等工作。

(五)各级政府要给予文化市场管理及稽查工作必要的经费、配备必要的装备。各级政府应当增加文化市场管理经费年度预算,保证本辖区文化市场管理和稽查工作所需经费的拔付,以满足办公和稽查办案的需求;配备电脑、检测工具、通信器材、稽查车辆等稽查办案所必需的装备,统一稽查人员制式服装,使之进一步满足文化市场管理和稽查工作的需要。

文化市场管理范文第8篇

1充分发挥文化市场管理的功能

文化市场的进步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有密切相关的联系。文化市场在中国的起步源于1980年左右我国的沿海地区。社会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文化市场成为当今大众精神消费的重要渠道。因此,文化市场需要更加健全、更加完善的市场管理制度,要实现对文化市场的有效管理,应该充分实现文化市场的管理职能,主要从下面四个方面出发:

1.1文化市场管理的维持功能所谓的维持功能,就是指工作人员制定出符合文化市场发展的制度来约束文化市场的参与者,这种制度以符合市场发展规律为基础,维护大多数人的权利和利益,使文化市场的日常运行维持在正常稳定的层次上,同时加强参与者的公众服务意识,在促进市场发展的基础上,强调和谐的重要性,为文化市场创建一个稳定的社会氛围。

1.2文化市场管理的管制功能在文化市场中,管理必须具备的一个特点就是强制性,这个特点的主要针对范围是文化市场的参与者,既包括单独的个人,也包括由个人组成的企业。社会文化市场的参与者都扮演着两方面的角色:一方面他们要为自己谋求利益;另一方面他们作为社会的一员,要履行自身的义务。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有人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做出一些违反自身义务的行为。因此,市场的管制功能就以此为基础,发现市场中的违法行为,并调查清楚事实真相,还文化市场一个和谐、繁荣、有序的环境。

1.3文化市场管理的裁判功能文化市场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参与者的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摩擦、争端的存在是必然的。解决这种矛盾的途径很多,包括私下调解等,但是这些途径中最重要的部分还是由社会来担当调解员即裁判的位置,市场利用制定的规章制度,站在局外人的角度,公平公正地处理存在的争端,这是一种合情合理的评判制度。

1.4文化市场管理的发展功能任何一个市场都应该具有无限的发展可能性,文化市场也同样具有这个特点,只有这样,才可以不断实现进步与发展,促进社会水平的提高。

2文化市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文化市场管理主体混乱截至目前为止,我国在文化市场管理方面设置了很多管理机构,主要有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业等,其管辖部门包括工商、公安、文化、卫生等部门,在管理过程中出现了政出多门、重复管理、管理真空等奇怪现象。另外,在某些地区,特别是文化建设薄弱区域,管理人员配备不足、文化部门执法地位过低等问题也削弱了管理效果。

2.2农村文化市场严重滞后目前,我国广大农村的文化生活方式主要涉及电视、报纸、广播和一些传统民俗方式,其他的文化传播方式类似于电影院等产业存在过少,同时,农村本就不多的文化市场中的产业更是畸形发展,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违法经营等严重阻碍了新农村的文化建设。政府部门对文化产业的市场准入条件设限过高、控制过严,也影响了农村文化市场发展。

2.3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文化市场交易的内容是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无形性、易复制性决定了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文化本身即知识产权的保护。一张刻录好相应内容的光盘,其价值远远高于一张空白光盘,其中的价差就主要来源于对著作者付出的智力成果的报酬。而目前在文化市场上屡见不鲜的盗版光碟、盗版书刊,无疑给知识产权保护一个巨大的耳光。这些盗版产品的横行严重损害了著作者和出版发行机构的合法权利,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扰乱了文化市场秩序,成为了文化市场有序发展的一大弊病。

2.4文化市场行政机制落后首先是文化市场管理部门编制不足,人员配备不齐,有的县甚至没有编制,难以配备人员;其次是机构体制不顺,在基层文化市场管理人员属事业编制,需要上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授权委托执法,地位不高。与公安、工商等执法部门比较表明,由于文化管理部门属于非专业的执法机关,因此执法工作往往受到很大的阻碍。我国的文化市场管理还不够完善,尤其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现当代,诸多问题越来越暴露在人们的眼前。

3加强文化市场管理的措施

3.1更新执法观念,推行新的执法模式在文化市场领域,高新技术应用广泛、发展迅猛,这是新时代社会的主要发展趋势,在社会科技发展的强大洪流中,文化市场也应该顺应时展,接受新知识新文化的洗礼,积极拓展新型思维,探索新的执法模式。

3.1.1推行“查前约谈”执法模式。转变行政执法理念,改进工作方式,变“刚性执法”为“柔性执法”,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使文化市场检查变“被动”为“主动”,达到寓监管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履行监管的目的,不仅有效地缓解了查与被查双方的矛盾,减少执法成本,同时也提升了行政执法检查效能。

3.1.2施行“说理式”执法模式。按照“教育与惩处相结合,严格执法与服务帮助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健全说理式执法工作配套制度、明确行政执法重点环节说理释法工作规则、推行说理式执法文书、采取多种沟通形式和途径强化说理效果,使文化市场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中做到说清事理、说透法理、说通情理。既有利于缓和对立情绪、提高当事人的配合度,也有利于规范执法行为,从而避免简单执法、机械执法、粗暴执法,提升执法部门执法形象与公信力。

3.2加强法制建设,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文化市场管理,依法治理是关键。因为它承载着行政管理行为的文明内涵,体现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需要,对促进精神文明建设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作为进入文化市场的经营者、消费者、管理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均以市场的规范作为基础实现发展。随着我国法制工作的逐渐健全和完善,文化市场也走上了依法治理的发展性道路,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文化市场实行依法治理的政策以来,管理工作较之以往获得了明显的进步,不过,总的来说,还是有研究以及法制建设跟不上时展的弊端。所以,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坚持走依法治理的道路,使文化市场管理人员真正做到依法行政,是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

3.3强化网吧经营正面引导,打造青少年维权大环境

3.3.1鼓励学校建立校园和谐信息网络中心,通过学校的管理使得学生接受安全健康的网络信息,建立和谐文明的上网绿色通道。

3.3.2开设针对网吧经营管理者的教育辅导,使得文明上网的观念深入人心,推动网吧场所的升级发展。

3.3.3依托高科技手段进行管理。充分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加强对文明上网的管理。

3.3.4实施宏观调控。社会上现存的网吧大多个体经营,良莠不齐,文化市场在管理上也多有不便。因此,严格控制网吧的经营质量,撤销不合格的网吧设置,同时鼓励网吧的连锁经营,对于网吧的选址也要遵循基本的设置规范,远离学校等教育性场所。

3.4重拳整治出版市场,确保音像书刊健康有益

3.4.1配合开展全国第七届音像市场法制宣传活动。音像店管理者要积极配合政府部门的工作,有意识地积极参与具有社会性质的培训课程,强化正版意识,尊重版权,坚决杜绝盗版作品的流通。

3.4.2开展“扫黄、打非”集中行动。文化市场的管理者要配合相关部门实施“扫黄,打非”活动,对涉及色情等不健康的作品以及损害正版版权的盗版作品实行强制性的扣缴,为音像市场创造健康和谐的环境。

3.4.3加强对音像制品零售、出租店的管理。对音像店实行强有力的监督,用法制强力整治管理音像店,对社会上流通的传播不健康思想的音像作品要坚决控制。

3.5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执法者队伍法律一旦制定就要靠人来执行,法律秩序也要靠人来维持。执法者队伍的素质,是执法到位与否的关键。要按照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要求,建设一支数量足、素质高的社会主义文化市场执法队伍;健全机构、充实队伍、完善培训、考核和监督等有关制度。

3.6完善立法是健全文化市场法制建设的重要环节法律制度是文化市场健康有序运行的重要手段,因此建立法制社会必须实现法律制度的与时俱进,使得文化市场的法律制度建设能够符合社会现实。

4结语

总之,要按照“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加强领导,明确职责,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加强协作,密切配合,振奋精神,抓住机遇,把文化市场管理工作推向新高度。

文化市场管理范文第9篇

关键词: 文化 市场 管理

文化市场管理,既是文化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又是整个市场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结合笔者个人近年来文化市场管理的工作实践与理性思考,对当前我国文化市场管理这一重要问题发表若干肤浅之见,以与同行共同研究、共同讨论,希望对文化市场管理工作有一定裨益。

一、文化市场管理的特殊性

文化市场管理不同于一般市场管理,具有它自身的特殊性。

文化市场作为精神产品与物质产品合二为一的商品市场,带有一定的精神性、隐形性、软质性等特点。

其一是市场形式繁多。其中主要包括文化娱乐市场(歌厅、舞厅、夜总会、室、台球厅等)、演出市场、音像市场、书报刊市场、美术市场、电影市场、演出市场等等。

其二是精神文明建设作用巨大。文化市场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的基本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领域。它的形成与发展,使文化娱乐成为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改变了人们单调、贫乏的生存状态,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为人们增进友谊、陶冶情操、扩大交往、传递信息、强身健体,提供了有利的平台,为精神文明建设开辟了阵地,有助于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确立。也优化了社会环境,创造了与现代生活方式相适应的文化氛围,培育了市场经济所需的人文环境。

其三是经济建设作用巨大。文化市场的繁荣与发展,本身即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许多地方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都取得了文化与经济的双赢。文化经营作为一种新税源,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改善了投资环境,为招商引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经济腾飞插上了翅膀。

凡此种种,都充分证明,文化市场的特殊性决定了文化市场管理的特殊性――精神性、多元性、双赢性。

二、文化市场管理的艰巨性

文化市场管理的艰巨性,已是有目共睹的不争事实。非法的文化经营屡禁不止,仍在蔓延。某些非法经营者,无视有关法律法规,受利益驱动,铤而走险。国家有关部门虽然三令五申,多次组织开展“扫黄打非”活动,但有些不法之徒仍然从事“地下”、“黄、赌、毒”的文化经营活动。利用电子游戏机、台球进行活动,歌厅等文化娱乐场所“”问题,音像制品问题,非法黄色出版物问题,网吧成为藏污纳垢之所问题,都严重破坏着文化市场的正常秩序,腐蚀人们的思想灵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背道而驰。

由此可见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艰巨性、长期性、复杂性。

三、文化市场管理的力度性

文化市场管理必须加大力度,唯其如此,才能使文化市场管理步入正轨,从而使整个文化市场实现健康有序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加大管理力度,要采取必要的、具体的、有力的举措,其中主要有:

一是整章建制,依法管理。要认真执行国家公安部门制定的《文化娱乐场所治安管理暂行规定》,以及《娱乐场所守法经营责任制》、《安全防火责任制》、《门前卫生三包责任制》、《城乡娱乐业噪声适用区域标准》、《娱乐业等级证书制度》等一系列规定、制度,使文化经营者增强守法意识,从事健康有序的文化经营活动。

二是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文化市场管理是一项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的复杂系统工程,必须全社会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其中主要是公安部门、文化部门、工商部门、物价部门、环保部门、卫生部门、广电部门、财税部门等,共同组成齐抓共管的网络系统;并由铁路、公路、邮电、印刷等部门组成截流网络系统;由人大、政协、教育、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组成社会监督网络;还要充分发挥各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并建立有关文化的行业协会,形成行业自律、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的良性机制。

三是建立队伍,提高素质。要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文化市场管理队伍,加强文化市场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实行办事公开化、透明化,严禁、假公济私,借职务之便勒、卡、索、要。要做到文明执法、公正执法、严格执法。

文化市场管理范文第10篇

为此,要对文化市场管理进行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的观照、弄清弄透其特点与规律。唯其如此,才能使管理做到科学合理、正确无误。

一、要充分认识文化市场管理的艰巨性与复杂性

文化市场本身,即具有复杂性特点,这就决定了对它的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文化市场一方面具有一般市场经济的共性特点,同时又具有它自身的个性特征。一般市场经济的共性特点是:以市场机制作为资源配置的基本调节手段和国民经济的运行方式,其具体内涵包括: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一切经济活动均以市场为中心,生产要素的配置通过市场来实现;市场竞争平等,所有的市场参与者在市场进入与买卖行为上都不具有特权,成本与效率原则是决定优胜劣汰的基本准绳。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但运用金融、财政等经济手段和通过制定经济政策对宏观经济运行实施间接调控;经济活动法法制化,企业的微观经济行为和政府的宏观调控都受有关的法律法规制约,均须依法办事。在市场经济体系中,商品市场又是基础与核心,因为所谓“市场经济体系”是指各类市场有机结合的整体,其中包括商品市场(包括生产资料市场和消费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市场、人才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文化市场、体育市场等等。

而文化市场的个性特征则在于:文化产业与文化商品,又具有其自身独特的精神产品的属性。这种双重属性,决定了文化市场管理的经济性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双重性,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有时还要以社会效益为第一位,严格防止因为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损害社会效益的行为。这也就决定了文化市场管理的艰巨性与复杂性。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众所周知的文化市场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例如网吧的网页、歌厅舞厅的、电子游艺厅中的等等,都屡禁不止,屡管无效。而对于娱乐圈中的“潜规则”,更成为法律的空白与盲区,无法进行规范化管理。

更为严重的问题是,某些时候某些地方,实行的并不是“法治”而是“人治”,长官意志代替一切,形成了对文化市场中“黄”、“赌”、“毒”现象的“保护伞”,这就更使得文化市场管理难上加难。

二、要充分认识文化市场管理的长期性与曲折性

文化市场管理,与其艰巨性与复杂性紧密相连相伴的,是它的长期性与曲折性。

许多文化市场中的弊端,不仅屡禁不止,而且愈演愈烈,有的虽然一时销声匿迹,但一遇风吹草动,又死灰复燃。

这就要文化市场管理人员有长期作战的准备和打“持久战”的精神,要“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一方面,要从正在管理入手,支持和保障文化公益事业,鼓励它们增强自身造血机能和发展活力,努力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经济,繁荣社会文化事业,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使其不断增强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要从反面管理入手,坚持不懈地打击文化市场的违纪违法行为。不断出重拳,会同公安、工商、物价、消防等各有关部门,形成管理的“强力集团”,准备打“持久战”。

三、要充分认识文化市场管理的科学性与规范性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国家十分重视文化市场的开发与管理,专门设立了文化市场管理机构,配备了专职的文化市场管理人员。

因此,文化市场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就要不辱使命、不负重望,担起重任,管好理好文化市场。

“管理”一词,也是改革开放以后由西方传入我国的,它源于“管理学”与“管理科学”,二者都是西方现代科学的产物。科学管理是一种通过分析研究,明确只责分工,制定工作目标和具体标准,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一种理论与方法,而管理科学则是科学管理的具体应用科学、电子计算机技术等,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作出最佳规划和安排,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

如今,我国文化市场管理行为达到了规范化、合理化标准,做为文化市场管理人中同,要不辱使命,为文化市场的繁荣和发展保驾护航。

上一篇:社会市场经济范文 下一篇:古琴文化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