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编辑的社会角色的发展探讨

时间:2022-06-10 01:14:54

网络编辑的社会角色的发展探讨

拉斯韦尔在其《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开篇便提出了传播学着名的“5W”,他将传播明晰地简化为:传播者通过一定的传播渠道,将传播内容传递给受众,达成一定传播效果的过程。在传统媒体时代,传播者和受众之间能够明确地加以区分,并且在一定条件下相对固定;而互联网所具有的交互性、匿名性等特点,则决定了在网络时代,传者、受者这两种角色可以轻易转换。因而,相对于传统编辑,加之网络工作环境所具备的新技术特点,网络编辑的社会角色定位更为复杂。

网络编辑是网络信息的加工者、整合者,还是组织者、者?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2005年第一季度将“网络编辑员”列入第三批新职业,其给出的职业定义是:“网络编辑员是指利用相关专业知识及计算机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从事互联网站内容建设的人员。”网络编辑从事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采集素材,进行分类和加工;对稿件内容进行编辑加工、审核及监控;撰写稿件;运用信息系统或相关软件进行网页制作;组织网上调查及论坛管理;进行网站专题、栏目、频道的策划及实施。

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网络编辑这一新职业的定义及其主要工作内容来看,网络编辑首要的基础性工作是信息的采集、分类与加工。对于任何一个编辑而言,无论传统意义上的编辑抑或是网络编辑,如若没有信息的采集、分类和粗加工,后续的编辑工作就无从谈起。因而,采集信息、分类信息和加工信息,是网络编辑开展工作的起步,也是网络编辑所扮演社会角色的起点。

需要注意的是,采集、分类、加工信息只是网络编辑的基础性工作,而非全部工作内容。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网站数量快速增长,各类网站在内容建设上对网络编辑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网络编辑的工作职责日益多元化、复合化。不妨以国内两大知名门户网站新浪网、搜狐网的网络编辑招聘要求为例,辅以说明网络编辑所需扮演的复合角色。

新浪的网络编辑一般分为9类,对新闻中心的专题编辑提出的要求为:(1)有新闻敏感,熟悉网络新闻传播特点,了解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和新闻背景;(2)熟悉计算机操作,对Photoshop、Dreamweaver等网站编辑工具熟练掌握,了解HTML语言,能熟练地制作网页;(3)具有网络新闻专题策划管理能力,有大型专题策划经验者优先考虑;(4)能适应高强度工作压力,工作细致耐心,责任心强,学习能力强,沟通能力强,具有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5)本科以上,30岁以下;(6)具备相关平面设计及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

搜狐的网络编辑分类较细,包括视频编辑、外文编辑、网站编辑、内容编辑、论坛编辑、短信彩信编辑和专区编辑等职位。搜狐要求新闻中心编辑负责搜狐新闻的策划编辑,具体的职位要求如下:(1)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有网络媒体从业经验;(2)对新闻有极强的敏感性,写作能力较强;(3)有极高的工作热情,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责任心强,工作细心,有良好的沟通执行能力;(4)熟悉计算机操作,对Photoshop、Dreamweaver等网站编辑工具熟练掌握,熟知HTML代码语言;(5)英文优秀,达到6级以上水平,有良好的英文编译能力;(6)身体健康,能够适应高强度工作,能够长期上夜班者优先。

从以上两个知名网站对网络编辑的具体职位要求来看,信息发现能力、采集能力都提到了显着位置。可见,网络编辑首先是信息的发现者和采集者。此外,网络编辑除需具备传统编辑的文字功底、编辑功力之外,还要熟悉网络传播规律,在新闻采编、策划与整合、信息组织与等环节也需要具备相应的素质与能力。可以说,网络编辑既是信息的加工者、整合者,也是组织者、者。

网络编辑是网络信息的“把关人”,还是“介绍人”?

“把关人”一词最初由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之一、德裔美籍学者卢因(Kurt Lewin)首先提出,用以指称信息在传播过程中所受到的一些个人或集团的控制。众所周知,信息是对不确定性的消除,但对于个体而言,信息是海量的,人面对信息的时候总会有所选择。那些有能力控制受众接触信息多少或者接触内容的人、机构,就可以称之为“把关人”。

首先,网络编辑依然负有“把关”职责。浩瀚的信息海洋充斥着各类信息,按照要素的差异,信息的效用不尽相同。网络编辑需要对信息进行“把关”,采集、筛选、整合高效度的信息,核实信息的真实性,并通过一定的编辑加工,提升信息的质量,增强可读性。可以说,网络编辑的“把关”过程,并非限制人们的信息获取,而是滤去信息的“杂波”,辅助人们提高信息接收的效率。

其次,网络编辑的核心编辑特质在于个性化。信息过剩时代,对信息的采集、加工、整合、,竞争也将越来越激烈。信息是无限的,但受众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对于媒体而言,谁能获得较多的注意力资源,谁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占领高地。《数字化生存》的作者尼葛洛庞帝曾说:“数字化的生活将改变新闻选择的经济模式,你不必再阅读别人心目中的新闻和别人认为值得占据版面的消息,你的兴趣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因而,如何有效地为受众提供便利的个性化信息,成为网络编辑为之努力的一个必然方向。

再次,网络编辑逐渐完成由“把关人”向“介绍人”的角色转变。网络传播的特点决定了网络编辑不再是信息的垄断者,关起门来决定受众的视野;相反,想方设法美化门户,让更多的目光投向自己,成为网络编辑工作的目标与追求。麦克卢汉将互联网誉为“一切媒介的媒介”,并把这种类似的编辑功能比喻成为“红娘”,一如他所言:“你们之中很少有人愿意也不能够读完我一个月内读完的500种科幻小说,这500本书里,你们喜欢的不会超过五六种……所以你们雇佣我给你们寻找好看的故事。”网络编辑的作用将越来越趋向于“红娘”,其角色更为柔性,“介绍人”的倾向将超过“把关人”的倾向而存在。

网络编辑是网络舆论的“门神”,还是“领航员”?

在今天,网络论坛早已不是什么时髦语,即便在门户网站的新闻报道下面,一般也可以采取“跟帖”的形式进行即时的意见。从舆论的形成机制上来讲,网络时代舆论风暴的形成更加容易,也更为迅速。网络舆情不仅影响着事件的关注程度、发展趋势,也极易放大为社会舆论,反过来对媒体进行议程设置。

按照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的《2009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经过对五大网络社区(天涯社区、凯迪社区、天涯论坛、新浪论坛、中华网论坛)热点事件发帖总量的统计,大致可以窥见2009年度网络舆情热点的分布,而发帖量的多寡反映的是网民关切程度,以及事件的舆论势能。在一次次网络舆论热点的形成过程中,网络编辑都是亲历者、见证者 ,甚至是参与者、影响者。

有学者认为,网络的出现有望成为社会的“公共领域”,网络民意的表达能够有效实现网络“社会减压阀”的功能。按照这种观点,应当尽量维护网络相对自由、包容、开放的舆论环境,只要言论不触及法律法规,就不应当对舆论加以规制,也无需限制言论自由。如同“观点的自由市场”,让不同的观点争鸣、产生竞争,最后理性的观点终将获胜。在这种情形下,网络编辑的角色更像是个旁观的“门神”,其核心作用在于维护网络空间言论表达的规则,而非立足于影响或干预。

另有观点认为,网络编辑只充当“门神”的角色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当向“领航员”的角色演进。因为网络言论的表达往往容易陷入非理性的怪圈,其个人宣泄的诉求极有可能失控,从而导致理性的公共意见无法达成,在这种情况下,网络不会成为社会的“减压阀”,只能沦为网民个体的“减压阀”。网络编辑所需承担的工作,不能仅限于言论的筛选和过滤,应当更进一步,积极组织背景信息与材料,总结分析主要观点,同时秉持专业的精神和态度,引导舆论朝着积极、建设性的方向发展,维护理性讨论的空间。

网络编辑应当做价值观的中立者,还是倡导者?

不得不承认,网络编辑在承担采集、加工、整合、信息的职责中,工作量已经非常之大。与事实层面相对应,网络编辑依然要在价值层面扮演相应的角色。在价值判断面前,网络编辑究竟应当做一个坚定的价值中立者,还是一个积极的价值倡导者?

在西方新闻专业主义的语境之下,价值中立毫无疑问是题中之义。事实与意见分离、客观中立、中性色彩、讲求平衡,这些都是为确保价值中立而形成的操作准则。在新闻报道与的过程中,这些原则是新闻界的共识,也应当为网络媒体所遵循。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网络编辑作为网络媒体的组成人员,是新闻报道环节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也理应秉持价值观的中立,尽量避免将个人的感彩、立场倾向带入到新闻的流程中。

另一方面,一般而言,价值观的绝对中立是不存在的。即便在日常的编辑工作中,网络编辑依然可以通过技术性推广(如位置、标题、专题等)和非技术性推广(如调查与辩论等)的手段,进行新闻选择或议程设置,成为隐性的舆论意见领袖。在网络论坛中,网络编辑立场、价值观之于言论的影响就更为直接、明显。而网络编辑遵照网络言论管理规章把关、过滤信息,维护网络言论空间的干净和理性,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倡导。而维护社会道德底线,坚守理性、秉持建言,也是网络编辑应当树立的价值观。

综上所述,网络编辑既是新闻专业主义精神语义下的价值观中立者,也是社会进步价值观的倡导者。这两种角色集于一身,统一于网络编辑服务网络传播、服务广大受众的具体工作职能,并不矛盾。

上一篇:论园林工程施工成本与质量控制 下一篇:CRM引导电子政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