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园林工程施工成本与质量控制

时间:2022-05-16 10:28:39

论园林工程施工成本与质量控制

摘 要:天津子牙生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关键词:园林;工程施工;成本质量;控制

园林施工项目管理主要通过技术(如施工方案的制定比选)、经济(如核算)和管理(如施工组织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等)活动达到预定目标,实现盈利的目的。成本是项目施工过程中各种耗费和总和。园林成本管理的内容很广泛,贯穿于项目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如从项目中标、签约甚至参与投标活动开始到施工准备、现场施工、直至竣工验收,以至包括后期的养护管理,每个环节都离不开成本管理工作。

园林绿化施工管理中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降低工程造价,即对项目进行成本控制。成本控制通常是指在项目成本形成过程中,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力求将成本、费用降到最低,以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

1.园林施工成本的构成及基本控制方法

1.1园林绿化企业施工项目成本的构成

根据园林绿化施工项目费用标准的内容,施工项目成本主要由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构成。直接成本主要由种植土方费、工程苗木费、种植人工费、辅助材料费、机械台班费及其他直接费用组成;间接成本包括现场管理人员工资、管理人员工资附加费、办公费、差旅费、固定资产使用费、行政工具使用费、职工教育费、劳动保险费、待业保险金和劳动保护费、工程保修费、工程排污费等。

除上述显性成本外,而事实上,还有三大块很难对其定量分析、记录,这就是体制成本、机制成本和素质成本,称作隐性成本。其实质是体制落后、机制僵化、素质低下,最终反映为项目成本上升、经济效益下降。

成本控制的一般原则包括:全员控制原则,全程控制原则,中间控制原则,目标管理原则,坚持节约原则,例外管理等原则。

1.2成本的控制方法

1.2.1通过内部招投标模式,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

园林绿化企业将施工工程项目在公司内部采用招投标模式选定中标施工队(组)。

1.2.2对在施工工程项目中占较大比重的开支,实施重点监控。在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中,以施工图预算控制成本支出。实行“以收定支”或称“量入为出”,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具体做法:①人工费的控制;②材料费的控制;③施工机械使用费的控制。由于园林建设项目施工的特殊性,施工图预算的机械使用费也往往小于实际发生的机械使用费,但可根据施工实际情况,在取得甲方的认可后,于工程合同中明确规定一定数量的机械费补贴,或按实际发生的台班数请甲方签证认可,在决算时一并计算,从而控制机械费的超支。

1.2.3加强质量管理,控制质量成本。①降低停工、返工损失,将其控制在成本预算的1%以内。②减少质量过剩支出。施工员要严格掌握定额标准,力求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使人工和材料消耗不超过定额水平。③健全材料验收制度,控制劣质材料额外支出。材料员在对现场材料进行验收时发现有病虫害或规格不符合要求时,可拒收、退货,并向供应单位索赔。

1.2.4坚持现场标准化,堵塞浪费漏洞。根据现场及工程特点,合理安排施工现场,加强现场安全生产管理,节约人力物力。通过考核,赏罚分明,促使成本降低。做到有奖、有罚,调动企业的每一位职工在各自的施工岗位上努力完成目标成本的积极性,为降低施工项目成本和增加企业的积累做出自己的贡献。

1.2.5抓好隐性成本,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要改革不适应市场的落后传统管理体制,强化成本核算管理激励机制,加强员工市场竞争意识和技术质量素质,从而促进企业包括施工成本控制在内的整体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

不顺应项目管理规律,不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传统管理体制,造成机构重叠,层次过多,队伍庞大,人浮于事引起的效益低下,费用增加,所以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人才、劳务、材料、设备和奖金五大市场是项目管理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同时,健全完善管理机制,稳定项目管理制度,实行项目经理竞争上岗、项目负责制等措施是降低机制成本的重要环节。

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则造成决策失误、管理失控、效率低下,会增加项目成本或发生很大的机会成本。项目管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领导管理素质、技术素质和业务水平,并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及较强的市场竞争意识。员工综合素质提高,就能使管理的工程项目以最小的投入,最高的效率,最低的成本,获得项目效益最大化。

2.降低园林施工成本的其他途径和措施

降低园林施工项目成本的途径,应既开源又节流,或既增收又节支。只开源不节流,或只节流不开源,都不可能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至少是不会有理想的降低成本的效果。

2.1认真会审图纸,积极提出修改意见

在园林项目实施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按图施工。但是,图纸是由设计单位按照用户要求和项目所在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如水文地质情况等)设计的,其中起决定作用的 是设计人员的主观意图,很少考虑为施工单位提供方便。因此,施工单位应在满足用户要求和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联系项目施工的主客观条件,对设计图纸进行认真的会审,并提出积极修改意见。特别是对于结构复杂、施工难度高的项目,更要加倍认真,并且要从方便施工,有利于加快工程进度和保证工程质量,又能降低资源消耗、增加工程收入等方面综合考虑,提出科学根据的合理化建议,争取建设单位的认同。

2.2加强合同预算管理,增创工程预算收入

在编制施工图预算时,要充分考虑可能发生的基本成本费用,包括合同规定的属于包干性质的各项定额外补贴,并将其全部列入施工图预算,然后通过工程款结算向建设单位取得补偿。即:凡是政策允许的,要做到该收的点滴不漏,以保证项目的预算收入。称该方法为“以支定收”。但是一个政策界限,不能将项目管理不善造成的损失也列入施工图预算,更不允许违反政策向建设单位高估冒算或乱收费。

把合同规定的“开口”项目,作为增加预算收入的重要方面。一般而言,按照施工图和预算定额编制的施工图预算,必须受预定额的制约,很少有灵活伸缩的余地;而“开口”项目的费用则有比较大的潜力,是项目创收的关键。

3.质量控制

3.1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

园林建设产品的形成过程中,必须要使作业技术和活动在受控状态下,才能生产出满足质量要求的产品,所以质量控制要贯穿项目施工的全过程。包括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完工验收阶段和保修阶段。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对于园林工程来说关键的质量控制是人和材料。

3.2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

3.2.1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园林工程施工准备的基本任务就是为工程建设建立一切必要的施工条件,确保施工生产顺利进行,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在实际工作中主要从以下几个重要方面进行控制。①研究和会审图纸及技术交底,了解设计意图、技术要求、施工难点,听取意见,弥补不足,提高质量;②施工组织设计、制定全面的技术文件,使园林工程符合设计要求及保证质量,确保工期短、成本低、安全生产、效益好;③现场勘察“三通一平”和临时设施的搭建;第四,物质准备和劳动力准备。

3.2.2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进度计划,编制具体的施工作业计划和相应的质量计划,对材料、机具、工艺、人员等影响质量的因素进行控制,以保证园林工程产品总体质量处于稳定状态。

(1)施工工艺、工序的质量控制。规定各项作业活动和各道工序的操作规程、作业规范要点、工作顺序、质量要求,使施工工艺的质量控制符合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要求。对施工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工序,应对其操作人员、材料、环境条件等因素进行分析和验证,并进行必要的控制,做好验证记录,工序记录的主要内容为质量特性的实测记录和验证、签证。

(2)人员素质的控制。定期对职工进行规程、规范、工序工艺、标准、计量、检验等基础知识的培训和开展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教育,提高项目部成员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和操作者的操作水平,防止违纪、违章及错误行为产生,从而避免因人为的失误造成质量问题。

(3)材料质量的控制。材料的质量和性能是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材料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首先,材料质量取决于供应商的质量保证能力及产品的质量标准,因此对供应商要进行考察、评审;其次,应加强对材料质量的检查验收,严把材料质量关。园林工程中有许多其它材料,如景石、大型苗木等都有着特殊的要求,景石的种类、颜色、纹理都需要特别选择,大树苗木除满足干径、高度等基本要求外,它的冠幅、树形、土球大小、根系大小、是否有病虫害等都是苗木质量验收的重要标准。

(4)成品的保护。成品保护可采取护、包、盖、封等4种措施,即提前保护。可采取覆盖塑料布、纸板、盖沙、培土、铺干锯末等措施,防止成品被损坏或污染,必要时可实施局部封闭,在达到强度或满足要求后再开放。

3.2.3交工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

工程进入完工验收阶段,应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收尾工作的清理,找出遗漏项目和需要修补的工程,并及时处理。由施工项目的上级部门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说明及竣工验收标准,对施工质量进行全面鉴定,评定等级,作为竣工交付的依据。

4.结束语:

园林绿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被人们所重视,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不再限于简单栽花种草的美化,而是需要置身于一个融汇着自然、文化、艺术的高品质生活环境。但与此同时,不仅要防止工程施工中出现资源的严重浪费和工程质量的下降,尤其应做好工程的成本管理工作,这对于有效提高工程质量,将园林施工管理向深层次、高水平发展,真正体现园林施工的本质特征,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1]梁伊任.园林建设工程[S].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8.

[2]王慧,范建勇,陈梦苇.浅谈园林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J].当代生态农业,2010.

[3]唐旭日,张法琴.盐碱地改良及园林绿化施工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07.

上一篇:电子政务信息共用及业务协同 下一篇:CRM引导电子政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