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实验探究能力

时间:2022-06-09 05:23:58

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实验探究能力

摘 要:物理学形成于人们对自然现象和规律的认识和总结,这种认识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实验探究的过程,因而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实验探究能力”应该在了解物理实验教学在培养探究能力作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课外小实验、家庭实验等舞台的作用;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将探究式教学模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加强实验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 实验探究能力 创新思维 创造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以实验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因而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物理的探究源于生活,又用其研究的成果来指导生活。在实验中,通过对一些感性材料的接触和研究,能激发学生对事物的兴趣和理性思考。

物理实验教学包括课堂演示实验、课堂分组实验和课外小实验以及家庭小实验。各种类型的物理实验,具体形象地展示了物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在强化学生感知的同时纠正了在感知中形成的错觉,从而达到丰富学生头脑中感性材料储存及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一、发挥物理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中的作用

教师要发挥各种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1、演示实验形象、生动、直观,极易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演示实验能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变抽象为形象,通过观察,思考,使学生认识客观规律,发展能力,培养兴趣。例如在讲授流体压强时,教师可以用一只漏斗、一只乒乓球给同学们演示一个有趣的现象,老师先把漏斗拿在手里,漏斗口朝下,把乒乓球放在漏斗里,用手顶住,一松手,乒乓球在重力作用下掉下来;接着老师把漏斗的尖部咬在嘴里,把乒乓球放在漏斗里,用手顶住,向漏斗里吹气的同时把手松开,奇妙的现象出现了:虽然手离开了乒乓球,但乒乓球并不落下来,却在漏斗口附近跳动着。同学们会被这一现象惊呆了,“为什么乒乓球不落下来呢?难道重力就不存在了吗?”再将漏斗和乒乓球交给某个同学,让其仿照老师的动作表演,他会吸足了气,集中力量对准漏斗尖部吹气,想把乒乓球吹下去,结果,乒乓球照样在漏斗口附近跳动着,并没有落下去,而且吹得愈厉害,它跳动得愈快。这一情景,会激发在场每位同学的思考:这是为什么?这时候,老师再解释这一奇妙的现象,这一堂压强课的效果可想而知。

2、学生分组实验,是实验能力培养的主渠道,实验操作能力就是动手能力,是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并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在实验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参与实验过程,可以先演示后实验,也可以先设计后实验,或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完成。例如欧姆定律实验可以教师先演示后让学生进行实验,测定物质密度的实验可以让学生先设计后实验,测定物体质量的实验可以让学生根据天平的使用说明书来完成。

在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增加实验的创造成份,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主动探索性”。演示实验是思维探索的第一感性材料,感性材料越丰富,兴趣就越大,所以增加演示实验的创造成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分组实验教学过程中,可以灵活地将一些教师做学生看的演示实验改变为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实验。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实验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又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对学生的实验时间不限制,实验室随时开放,只要学生有时间,就可以进实验室去做实验,这样就保证了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做实验,能按照自己的方法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起到促思激趣的效果。

3、课内小实验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恰当地穿插在当堂内容中的小实验。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而且也烘托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边学边实验”的氛围中自然地产生了学习兴趣。它具有趣味性强、方法简单、易做、实用的特点,有助于打破学生对实验的神秘感和畏惧感。如在“超重、失重”的教学中,自由下落的易拉罐中水竟然不从孔中流出,学生在惊讶之余了解到失重现象。又如在讲大气压强的存在时,在大试管中装满水,再用一根小试管插一部分到大试管中,然后倒置过来,小试管竟徐徐往上升而不随水一起下落。这些趣味的小实验是不用障眼法的真正魔术,它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引发大家探索物理问题的热情。

4、课外小实验和家庭实验能让物理走进生活,提高社会和家庭在物理学习中的作用。课外小实验和家庭实验主要取材于身边的物品及家庭日常生活用品,学生用这种随手取材的方法进行实验,会感到分外亲切,也能切切实实感到学有所用。

例如在家庭中研究光的色散,有以下几种方案可以采用:

(1)利用厨房中洗洁精制造的泡沫吹肥皂泡,在太阳底下可以看出五颜六色的颜色,这些颜色都是太阳光经过色散后形成的。

(2)背对着太阳,在嘴里含一口水,迅速向上喷出,可以发现在有雾的地方会出现白光经过色散后的彩色光带。

(3)利用脸盆和玻璃镜子,在盆子里装满水,将镜子斜插在水中,将反射光射到墙壁上观察反射光颜色的变化。

在进行课外小实验和家庭实验的过程中,为了弥补某些器材的不足,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允许学生把部分实验仪器带出实验室,带回家,把实验地点“开放”到家庭中去,让他们有反复自我训练的机会和时间,为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兴趣提供一个更为广泛的空间。

二、教师应该在物理实验中发挥自身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第一,利用探究模式教学加强对学生物理实验能力的培养

这是一种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并发现知识过程的活动,在应用这种模式时,教师要有目的的选择重演与再现的内容。物理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的实验教学就应该合理利用探究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才能更好的达到这一目的。

1.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这是探究模式的重要条件。物理的认识过程多是以实验观察为基础的,观察是认知的窗口,是思维的前提。因此,教师在进行探究实验时,应该指导学生善于观察。使学生明确观察目的和初步掌握观察方法;在实验完毕后,教师应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要根据实验重点和容易忽视的现象进行提问,指导学生进行探究。

这样,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探究,再经过疑问、更正、指导和探究,长时间的坚持下去,学生就能养成一个全面、仔细、系统的观察习惯,为今后学生主动探究打下基础。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这是操作的必要条件。让每一位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这是新课程教学中极力强调的,这不仅是为了使每一位学生掌握实验原理,正确使用实验器材,掌握实验技能和操作方法,而且也是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探究的能力,同时还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因此要注意,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3.加强学生的归纳能力─―这是探究教学模式的归宿(落脚点)。做物理实验的目的就是通过学生的探究得出某种结论,因此,无论是教师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分组实验,在实验中无论观察到什么现象,都要进行分析、归纳,从而获得结论,找出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在实验中,发生一些操作上的失误和实验误差在所难免,教师要正确指导学生分析产生错误和出现错误的原因,通过对整个实验过程的分析,总结经验,找出规律,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构建家庭物理实验室,拓宽学习物理的空间

开展家庭物理实验活动要有计划、有目的、严肃认真地进行;在实验中要明确观察的目的,如实记录实验现象,通过分析能得到什么结论;教师要定期检查学生完成家庭物理实验的情况,对成功之处给予表扬,对不足之处帮助分析原因并找出解决的方法;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家庭物理实验,引导学生利用其学过的知识设计一些简易的实验来说明和验证一些原理和解决一些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第三,多渠道收集物理实验信息,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应该从报纸、书刊、广播和电视中收集一些最新的实验信息,创造性地加以改进,合理地应用到教学中,借鉴科学的研究方法。要想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必须具有更高的业务水平,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中的作用。

上一篇:浅析如何立足“全等三角形”,奠定学生逻辑推理... 下一篇:浅谈英语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