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素质提升路径研究

时间:2022-06-08 08:56:59

辅导员素质提升路径研究

【摘要】:辅导员个人的素质特别是辅导员个人的人文素质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更为关键,对学生更具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特殊作用。因此,作为高校辅导员,努力提升个人的人文素质、增强人文修养就至关重要。

【关键词】:辅导员;个人素质;自我意识;提升路径

高校应不断加强辅导员队伍素质建设,通过构建科学的辅导员培训与考评体系,创设有利于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管理机制和成长环境,来有效提升辅导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完善辅导员的知识能力结构,提高辅导员服务人才培养的本领。

一、现阶段我国辅导员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知识结构不够合理,非专业化程度偏高

辅导员岗位配备到位的基础上,学历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但忽视了辅导员应具备思想政治教育或高等教育管理专业背景,忽略了应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及组织、协调能力等,专业知识不够广博,对学生缺乏应有的引导和帮助。

(二)辅导员工作涵盖面过广,工作量太大

辅导员既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又是管理者;既要从事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教育等。还要面临种种指标的考核,无形中增加了辅导员的心理压力。辅导员角色的多重性的冲突,使他们精力分散,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学生工作或教学中。

(三)专业研究能力欠缺,偏离了辅导员工作的本质

随着日常事务管理的精细化,管理模式貌似无可厚非,但这种”保姆式“的管理势必会影响对学生思想动态的了解和掌握,深陷于疲于应付的泥潭之中,脱离辅导员应该前行的轨迹。

二、提升高校辅导员自身专业素质的路径

(一)高校辅导员应不断提升自我意识

所谓自我意识,就是指一个人的自我认知及其对自己的态度。首先,高校辅导员应明确自我意识培养对自身的成长成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通过加强自我意识来提高高校辅导员的自我修养。其次,高校辅导员应掌握自我意识形成与发展的规律,了解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再次,高校辅导员应保持身心健康,注意自我情绪和行为的控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注重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培养自我意识。最后,高校辅导员要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摸索规律、积累经验,循序渐进地从表率、情感、进取、服务等几个方面培养和锻炼自我意识。高校辅导员要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不断适应各种新的情况,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联系,从而提高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效果。

(二)高校辅导员应注重自身的学习

高校辅导员应不断加强自身的知识,提高自身的能力。高校辅导员要有较高的个人素质和过硬的本领。目前,高等教育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大学生的现状也改变了,这些对高校辅导员的专业素质都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因此,高校辅导员只有通过刻苦的学习才能了解和掌握思想政治理论等相关知识,才能提升自身的业务工作能力,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业务水平,最终达到高校辅导员所应具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

面对社会、学校、大学生等多方面问题带来的困难与挑战,高校辅导员应努力做到与时俱进,根据教育对象和教育任务的情况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使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来满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高校辅导员不仅应该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专家,还应该是拥有各种知识的通才,因此,高校辅导员不但要具备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知识素质,还应掌握计算机技术、网络工程等多方面新技术。

(三)高校辅导员应加强自身的实践

高校辅导员应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并重的观念,两者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一方面,高校辅导员应加强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努力学习并牢固掌握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另一方面,高校辅导员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之上掌握高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遵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变化的规律,根据本院校的工作实际合理地开展工作。此外,高校辅导员还应了解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发展动态,根据高校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科学可行的教育方法,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引导,对大学生的思想、生活、学习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教育,从而更高效地开展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加强外部条件建设,提升辅导员整体素质

(一)为高校辅导员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国家教育部门应出台相应政策来切实解决高校辅导员的职称评聘问题。各高等院校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按照合理的比例设置高校辅导员的职务岗位;应依据高校辅导员的任职条件、基本职责等相关要求,结合院校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高校辅导员职务的评聘条件。

另外,高等院校还应根据高校辅导员的岗位职责要求,制定高校辅导员的评聘标准与实施细则,从而实现评聘指标、评聘序列、资格评审的相对独立。高等院校可以将具有高级职称的高校辅导员的比例作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和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指标,在高校辅导员职称评聘中应始终坚持工作业绩与科学研究成果相结合的指导方针,注重绩效考察的同时也应侧重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组织领导能力的考察。

(二)优化辅导员管理体制

处理好管理者和教育者的关系,提升辅导员的职业意识。辅导员工作的绩效评价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各高校都在制定不同的考核机制,如何有效地结合各高校的实际情况,对如实反映辅导员工作能力和水平的考核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辅导员既是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又是日常管理工作者,对辅导员考核指标体系考虑二者之间的关系,一是作为一名教育者,要从教育者的角度考虑自身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二是作为一名管理者,要从管理学生的实效评价其工作。处理好二者的关系至关重要,即定量与定性的关系。另外同时处理好显态与潜态的关系,辅导员的显态工作表现在完成行政工作、出勤、发表文章等,潜态工作表现为对学生日常的心理咨询、品德教育、情操陶冶等。

结语

辅导员的道德素养和职业能力直接影响高校人才的培养质量,辅导员要针对当前大学生的特点,要拥有事业心和责任感,要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加强和改进工作方法,以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为发展本领,推动整体队伍的提高,才能促使高校健康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小红。高校辅导的工作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 韩冬。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形成与提升[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

上一篇:国际贸易中电子商务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下一篇:发挥两大优势改进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