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家庭金融资产的积累效应研究

时间:2022-06-08 08:23:15

我国家庭金融资产的积累效应研究

摘要:家庭金融资产的迅速增长及其带来的积累效应是经济金融政策必须关注的。本文首先研究了我国家庭金融资产结构的演进,然后通过分析金融资产收益对财产性收入的贡献研究家庭金融资产的积累效应,最后分析我国家庭金融资产积累效应较低的原因并提出提高积累效应的一些构思。

关键词:家庭金融资产 积累效应 财产性收入

家庭金融资产的积累效应是指金融资产对家庭财富增长的贡献。魏华林和杨霞(2007)认为,居民财富积累行为存在预防性动机。刘向耘等(2009)对我国居民2004―2007 年的资产负债表进行了估计,发现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的积累率过高, 而金融资产投资渠道狭窄、收益较低,对财富积累贡献较低。王聪,田存志(2012)利用城市家庭金融资产调查数据研究中国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发现中国家庭资产的增加更多是由于所居住的住房升值带来,劳动收入占比和金融资产占比相比较而言有所降低。本文在分析家庭资产存量结构的基础上,探讨财产性收入对家庭总收入的贡献,然后分类讨论各项家庭金融资产收益对财产性收入的贡献,结合家庭金融资产结构分析各金融资产的积累效应。

一、我国家庭资产存量结构

家庭资产由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构成,但由于我国尚未建立相关核算体系,下面对这两种资产存量进行估算,以研究我国家庭金融资产对家庭财富的重要作用。

设定家庭金融资产总量为100%,图1 显示了我国家庭金融资产的结构。2004―2009年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的金融资产为通货、债券、股票,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的金融资产为保险准备金、证券投资基金份额、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存款作为我国家庭最主要的金融资产,份额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但并未上升至2004、2005年的份额,说明存款的重要性有所降低。手持现金比例的逐年下降,一方面说明家庭投资意识增强,不愿以毫无收益的形式持有现金;另一方面说明科技的发展使持有现金变得不太重要。证券投资基金份额的急速扩张暗示了我国家庭投资意识的转变:我国家庭为寻求低风险的较高稳定收益,越来越倾向于求助专业投资机构理财。保险准备金自2007年成为第二大家庭金融资产,显示我国家庭风险保障意识不断加强,是对我国经济改革中不确定性的主动防御。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份额的上升说明越来越多的家庭投资于股市,同时股票资产份额的下降说明股票市场并未能给我国家庭带来足够的风险报酬。

二、我国家庭金融资产的积累效应

家庭金融资产的积累效应是家庭金融资产收益通过财产性收入带来的家庭财富净增加。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比财产性收入结构与家庭资产结构来分析。表1显示了某金融资产收益占财产性收入的份额, 而表2显示了金融资产占总资产的份额。

由于知识产权收入和其他财产性收入份额极小,非金融资产收益基本上由实物资产投资带来。对比表1和表2, 可以发现:(1)家庭金融资产存量占家庭资产份额大于金融资产收益占财产性收入的份额,家庭金融资产的积累效应小于实物资产;(2)利息收入占财产性收入的份额与存款债券占家庭资产的份额相差最大,存款和债券的积累效应最小;(3)股票资产占总资产份额远小于股息及红利收入占财产性收入的份额,股票资产的积累效应最大;(4)保险资产占家庭资产的份额远远大于保险收益占财产性收入的份额,并且这种差距呈现扩张趋势, 说明保险资产的积累效应不但较小, 并且呈现缩小趋势。

三、家庭金融资产积累效应低下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高速增长,但积累效应并不理想。本文认为原因有三:

第一,家庭理财能力不足、金融资产结构不合理是直接原因。存款和债券占家庭总资产份额最大,但资产积累效应最小;股票资产的积累效应最大,但占家庭总资产份额最小,且上升缓慢。两者相结合直接导致了家庭金融资产较差的积累效应。

第二, 货币超量发行加剧了家庭金融资产积累的低效。我国2004―2009年M2余额增长了1.4倍,而M2/GDP比率也上升了14%,这些超量货币,直接导致金融资产的高速增长。但金融资产收益并未同比上升,相反,通货膨胀却导致了金融资产实际收益率的下降。

第三,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机制不完善是根源。储蓄存款特征是风险和收益水平都很低,资产积累效应很差。虽然股票资产积累效应大,但其需要家庭较大的风险承受能力,对于长期以储蓄为主、风险规避意识较强的大部分家庭,它并不是储蓄存款的良好替代品。国债因其风险率低、收益又高于储蓄,但国债的发行数量有限。我国金融市场仍缺乏能够真正有效为家庭提供合适风险容忍度下的、具有相对可观收益的金融产品,资源配置机制存在断层。保险企业对保险准备金的投资管理能力急需提高,社保基金投资方向的严格限制导致通胀和物价因素下社会保障基金存在隐性损失。

提高家庭金融资产积累效应,不仅有利于家庭财产性收入增长,而且有利于促进国民财富有效积累,提高市场效率。一是合理调节货币供应。中国的货币供给应回归内生的平稳增长,保持相对稳健实则偏紧的货币增速。二是深化金融改革。促进证券市场的发展,进一步放松金融管制,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和公平竞争,为家庭提供风险收益更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三是促进保险企业资产管理转型,优化社保基金投资运营。商业保险企业应抓住保险投资新规出台的机遇,实现保险资产配置多元化,促进业务创新,提高盈利能力。应拓展社保基金投资范围,允许养老保险基金投资于股票、银行融资、企业债券,发行社保基金定向国债;同时优化投资组合,强化风险控制。

参考文献:

[1]史致金. 论我国金融资产的积累效应[J]. 金融研究, 1989(09):4―15

[2]王聪,田存志. 股市参与、参与程度及其影响因素[J]. 经济研究,2010(10):97―107

[3]魏华林,杨霞.家庭金融资产与保险消费需求相关问题研究[J]. 金融研究,2007(10):70―81.

[4]刘向耘,牛慕鸿,杨娉.中国居民资产负债表分析[J]. 金融研究,2009(10):107―117.

[5]易纲,宋旺.中国金融资产结构演进:1991―2007[J].经济研究,2008(8):4―15

(纪明慧,1988年生,河南鹤壁人,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家庭金融、资本市场)

上一篇:新型城镇化发展及其投融资方式创新 下一篇:容积率对房地产价格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