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激发学生的乐感

时间:2022-06-08 02:10:29

音乐课激发学生的乐感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中引起儿童对音乐的爱好,并使这种爱好更深、更有智慧的一种能力。音乐是听觉艺术,听是感受音乐的前提,也是音乐学习中最重要的过程。这就决定了音乐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从“听”入手,把培养学生良好而敏锐的听觉放在首位。学生大多缺乏对音乐形象的整体认识,因此,倾听习惯的培养必须在他们所接触的每一门课开始。教师在教学之初就必须教会学生学会倾听,倾听优秀作品的声音,倾听他人的声音,也倾听自己的声音,培养学生的音乐理解感悟能力、音乐审美能力。有了听的能力,才能去充分感受音乐语言和音乐的美。

在对新课标基本理念的理解下,笔者作为一线的音乐教育者,对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有以下看法:

一、动起来

音乐欣赏课可以适当地让学生动起来。学科综合是让学生动起来很有效的办法,包括音乐与美术、音乐与文学语言、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

动笔。例如在教《杜鹃圆舞曲》时,学生初听时用线条、点和圆圈表示初次印象,复听时给他们讲挪威的森林、圆顶尖顶的小房子、歌唱的杜鹃鸟……他们的想象力一下子丰富起来,他们的图纸多了旋律的波浪,这是听到杜鹃在歌唱;多了很多斜纹,这是感觉到田野上有微风吹过;多了小房子……你看,好美的画,好丰富的想象!

说话。俗话说:“言为心声,音为心语。”语言在音乐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在教学时要精心安排好语境,把学生的兴趣引到音乐中来,使学生产生高昂和振奋的心态,情不自禁地参与到作品中来。

例如欣赏管弦乐《海上风暴》,先用语言、音乐让学生充分感受海的美丽、宁静,学生也用语言描绘月光下的海面;再问学生:“大海永远都那么美丽、平静吗?再听听这段音乐,大海发生了什么变化?你的心情怎么样?”在初听《海上风暴》后,七嘴八舌讨论开了……这就是他们对乐曲的理解,海的另一面直接从音响上给他们深刻的感受。

唱歌。音乐是一种抒情艺术,音乐中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感情内涵,只有当音乐欣赏者的感情活动与音乐作品蕴涵的感情基本相吻合的时候,才能称之为正确的音乐欣赏。因此,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的感情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如欣赏教学曲《嘀哩嘀哩》时,首先让学生体验“春天”的美,充分感受春天带来的暖意、笑声,学会聆听大自然的音乐。可以在教室里提前布置以“春”为主题的场景,让学生走进春天感受氛围,参与讨论春天的种种趣事,用歌声《嘀哩嘀哩》发掘春天的美,让学生很自然地进入角色,歌曲唱得异常兴奋动听感人,这是他们自己找到的春天的声音。

二、敲起来

每个学生都是创造的天才,把一根木棒交给他,他绝对即兴敲出不同的节奏、声响、音色,这是他们的潜能、兴趣、探索和表现。

在教授《鸭子拌嘴》时,学生听得比较模糊,让每位学生手里都拿支笔在铅笔盒上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来敲击,感受音乐表达的不同情境,想象鸭子走路、喝水、捉鱼、拌嘴时所发出的不同的声响,用不同的节奏来表达不同的情节,再由小组合作商量表现群鸭戏水,吵闹时的情景。

三、跳起来

音乐和舞蹈是一对孪生的姐妹,青少年以及儿童天生好动,让他们跟随音乐的节奏节拍进行律动,用体态来表现音乐,是一种高级的、高难度的活动,课堂气氛也容易达到高潮,因此可以将此形式安排在课的尾声。跳舞的安排可以是分组的、集体的或是自由的,其动作不一定要统一,可以让学生自己编舞。充分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给他们一个自由的空间。

四、合起来

有的欣赏课不一定是单纯的器乐欣赏、歌曲欣赏,它体现的是一种综合课型。如在欣赏管弦乐《青蛙音乐会》时,以青蛙作为故事的主人公,设计参加青蛙音乐会的情境:教师扮演一只青蛙,给大家唱一首《小青蛙找家》,接着又有一个小朋友出来给大家跳一个青蛙舞,再出来一群青蛙拍着手表演唱歌跳舞,根据音乐的三部分设计举办音乐会的活动“动―敲―唱”,让学生多种方式感受音乐快乐的情绪,做到寓教于乐。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更快地融入体验音乐的情绪,开拓他的视野,了解和熟悉音乐语言,领会和感悟音乐作品的内容,达到精神愉悦的效果,也许孩子一辈子爱听音乐的好习惯就此产生!

上一篇:浅谈新课标下物理教学中“愉快情境”的创设 下一篇:浅谈教师对学困生应有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