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堂合作教学法的探究

时间:2022-06-08 01:43:57

高中历史课堂合作教学法的探究

【摘要】教师教得再好学生学不会也是白教,教师教的是学生可不是书本,学生需要学习,课堂上要多给学生参与的机会。本文从适时调整分组的策略、采用多种合作方法两方面论述了合作性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与运用。

【关键词】教学相长 课堂教学 合作性学习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彼此间进行情感交流,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与共同发展。作为一线历史教师,如何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的发展,下面我就此谈谈在新课程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适时调整分组的策略

1.自由式。在开学伊始,教师一般不能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因此,这时的分组采取3―4位学生自由组合并选出组长的形式进行。由于是学生自愿情况下的自由组合,所以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但自由式的小组合作很可能出现基础好的学生分在同一个小组(好好组合)、基础薄弱的学生分在同一组(差差组合),或者性格外向的归在同一组(外外组合)、性格内向的分在同一组(内内组合),必然造成好好组合和外外组合的小组发言积极,常常得分,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多,因此,越学越有趣,相反,差差组合或内内组合的小组就可能索然无味,越学越没劲,出现厌学的趋势。因此在运用基本合作性学习4―5周以后,应对学生重新进行分组,转为基本式分组,这样可保证各小组力量均衡,并使学生有机会同别的同学合作,从而使教学过程充满生气和新意。

2.基本式。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目前比较认同的是小组由3人至4人组成,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要被赋予特定的职责。如“主持人”要掌握小组学习的进程,安排发言顺序;“记录员”要记录小组学习的过程和结果……为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可让小组成员定期交换分工。其学习的一般步骤是:组内成员自学在“主持人”的协调下学生依次发表意见(相同意见不再重复)若经过争论后大家的意见仍不统一,则由“记录员”记录下来,待小组汇报时提交全班讨论。

3.特殊式。这是教师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临时采取的分组形式。如同桌式、拼盘式等。

二、采用多种合作方法

1.目标合作学习。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小组合作性学习的必要性,自身的进步对班级的重要性,树立起正确的团体合作观,并制定适合的高中历史教学目标。比如在教学《冷战后的和平主题》时,在合作研究目标方面,可以进行这样的处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通过查阅、阅读、归纳有关资料,培养学生检索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网络查询,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电脑的能力;通过编写调查报告,培养学生口头表达与写作的能力;互帮互助,增强集体团队精神,树立集体荣誉感。

2.课堂合作互动。要培养学生在课堂上互助合作的技能,如学会倾听他人的见解,学会不中途打断发言,学会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从高中历史课堂讨论中得到有用信息等等。教师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互动互助合作学习的机会,拓宽互动互助的领域。实施时,教师要挖掘每个“角色”的潜力,充分发挥不同层次学生在互动合作性学习中的作用。通过这种高中历史课堂互助互动的合作性学习,不仅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创造性。

3.课堂合作辩论。这是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在这里,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所讨论的高中历史问题,给予灵活恰当的引导。比如可以设计这样一道题目:人口是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你同意哪种观点?请阐述你的理由。课堂辩论中可以把全班学生分成三个组,人人可以充当辩手为自己的观点辩护,教师担任记录员,学生座位可以围成马蹄形,便于面对面展开辩论。通过小组合作辩论,学生们不仅强化了历史基础知识,掌握了教材的内涵,同时激活了联想思维,学生们的历史创造思维能力得到了较好的提高,而且锻炼了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竞争意识。

4.角色扮演的合作性学习。角色扮演能让参与学生体验其中的感觉,让其他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这是课堂教学表现形式的创新。同时,扮演者更需要在过程中的配合,这既是一种合作,又是一种学生才能的表演。教材中有不少内容是可以通过历史剧的形式来表现的,把它们编成历史剧进行表演,不仅帮助学生巩固了知识,而且锻炼了各种能力,如口语表达能力、文学写作能力、舞台表现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历史课堂教学行动策略丛书[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05).

[2]赵亚夫.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01).

[3]陈维坚.“小组互动合作探究”:历史课堂教学法有效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9(11).

[4]陈维坚.在学习中互动合作――“小组研讨式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法的实验与研究”结题报告[J].教育导刊.2004(Z1).

上一篇:新课改如何培养农村中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下一篇:谈汽车专业理论课堂直观教学手段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