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信仰教育对预防青少年重新犯罪的重要性

时间:2022-06-07 07:29:18

法律信仰教育对预防青少年重新犯罪的重要性

摘要:加强法律信仰教育抑制青少年重新犯罪心理的产生,增强对法律的认同和信仰,有效地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行为。中国青少年法律信仰教育存在着教育内容枯燥、形式单一等问题。加强青少年法律信仰教育,要完善法律信仰教育内容、改善法律信仰教育方法、加强对重点青少年群体的法律信仰教育和完善家庭法律信仰教育功能。

关键词:预防;重新犯罪;青少年;法律信仰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2-0309-02

近年来,中国青少年重新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在调研中发现,法律意识淡薄是青少年重新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加强青少年法律信仰教育,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对预防和减少青少年重新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法律信仰教育对预防青少年重新犯罪的重要性

贝卡利亚说过:“预防犯罪,最可靠但也是最艰难的措施是:完善教育。” [1] 通过开展青少年法律信仰教育,可不断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养和法律意识,有效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重新犯罪。

1.法律信仰教育可以抑制青少年的重新犯罪心理。犯罪学理论认为,行为人之所以犯罪是基于追求在犯罪时获得快乐的感性冲动,并对犯罪行为会受到惩罚存在着侥幸心理。通过开展法律信仰教育,向青少年宣讲重新犯罪行为的类型及其法律责任,使其明确知悉因实施重新犯罪行为而受到惩罚的痛苦远远大于重新犯罪所得到的快乐。基于趋利避害的本性,部分企图重新犯罪的青少年就可能因畏惧法律的惩罚而悬崖勒马,放弃重新犯罪的意图。因此,青少年法律教育在一定程度可以抑制青少年重新犯罪心理的产生。

2.法律信仰教育可以有效地引导青少年自觉守法。在法律信仰教育中,通过向青少年讲授法律知识,可以使青少年明确法律所规定的行为标准。法律规范所设定的行为标准是对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的宣告,青少年可以从这种宣告中确立是非善恶标准,从而引导青少年进行正确的行为选择,促使其自觉遵守法律,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行为。

3.法律信仰教育可以增加青少年对法律的认同和信仰。法律规范的设置具有深刻的道德根基,对青少年的价值目标的确定和行为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法制讲座、旁听法庭审判等形式的法律信仰教育,可以充分诠释法律的合理性和正当性,使青少年直观地、深切地感受到法律所倡导的正义、公平等价值理念,增加青少年对法律的认同和信仰。例如,组织青少年旁听抢劫犯罪案件的法庭审判,通过对犯罪原因、犯罪手段、被害情况、判处的刑罚等方面的直接感知,可以使青少年深刻地认识到抢劫行为的严重社会危害性,认识到犯罪行为与刑罚处罚的必然联系,感受到法律对抢劫行为的否定性评价所体现的正义,从而增加对法律的认同和信仰,有效地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行为。

二、中国青少年法律信仰教育存在的问题

1.法律信仰教育在不同青少年群体中开展得不均衡。目前,中国青少年法律信仰教育的对象主要集中在在校学生,针对社会闲散青少年、流动青少年、有不良行为青少年等群体的法律信仰教育相对薄弱。然而,调查研究发现,这几类青少年群体的犯罪率相对较高。另外,与城区相比,农村地区的青少年法律信仰教育相对薄弱。

2.青少年法律信仰教育的方法有待改善。目前,中国青少年的法律信仰教育以学校教育为主,没有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在法律信仰教育中,部分学校的教师侧重于法律知识的灌输,机械地、简单地讲授法律条文,枯燥无味。法律实践活动少,法律知识与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实践的结合程度不高,法制观念没有完全深入到青少年的内心。

3.青少年法律信仰教育的内容不全面。目前,中国青少年的法律信仰教育侧重于法律知识的传授,对培养法制观念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法律知识的讲授中,侧重于预防青少年重新犯罪的教育,欠缺维护合法权益、被害预防等教育内容,缺乏明确具体的规制教育。

4.家庭法律信仰教育功能被忽视,部分父母对法律信仰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家庭教育中,部分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存在重智不重德、重德不重法等情况,在法律信仰教育方面放任自流,甚至在子女出现不良行为或者重新犯罪的迹象时也不加以管教,致使子女最终走向重新犯罪道路。

三、加强青少年法律信仰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1.完善青少年法律信仰教育的内容,注重对青少年法制观念的培养。完善青少年法律信仰教育的内容,要注重法律信仰教育内容的保护性和层次性。青少年法律教育内容的保护性,是指青少年法律信仰教育要有利于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法律信仰教育内容要以《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为主要内容,涵括民事法律、行政法律和刑事法律等内容,并且与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实际密切相关。青少年法律教育内容的层次性,是指法律信仰教育要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相结合,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按照学生的身心特征、认知特点和知识结构,从小学、中学到大学规定难度逐渐递增的法律信仰教育具体内容,并且环环相扣。

完善青少年的法律信仰教育内容,要培养青少年的网络法律意识。要教育青少年知悉信息网络方面的法律法规,增强网络虚拟空间的权利义务观念,培养青少年网上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对网络陷阱的识别能力,能够掌握和正确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

完善青少年法律信仰教育内容,要注重对青少年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的培养。法律信仰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养成守法的品质和信仰法律。首先,“知法”即法律知识的多少是守法品质的基础和前提,法律知识的多少影响一个人的法律行为。通过法律教育,要使青少年掌握相应的法律知识,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什么是禁止做的,知道这些行为的意义和法律后果,并依法做出相应的法律行为。其次,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是守法品质的核心和思想基础,通过法律信仰教育,要使青少年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树立法治观念,树立权利义务相统一的观念[2]。最后,通过长期有效的法律信仰教育,促使青少年对法律的认同和信仰。美国法学家伯尔曼说“没有信仰的法律将退化成为僵死的教条”,“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形同虚设” [3]。

2.改善法律信仰教育的手段,采取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法律信仰教育形式,充分发挥网络教育的作用。要开展案例教学、法制讲座、警示教育等多种形式的法律教育。在青少年的法律信仰教育中,单纯的法律理论、法律条文的解释会比较枯燥,过分强调理论的灌输,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要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案例教学引入课堂教学,通过模拟法庭、案例分析等形式进行情景式教育,提高法律信仰教育的效果。要举办法制讲座,聘请法制副校长,邀请警察、检察官、法官以及有关专家到学校进行专题法制讲座,运用真实的案例深入浅出地阐释知法、守法、用法的道理。另外,要组织青少年到未成年犯管教所等场所参观,进行警示教育。

要在学校的法律信仰教育中开展渗透式教育。渗透式教育的优势在于能够突出行为养成教育和对青少年社会化的长期影响。在学校的法律信仰教育中,除了教学计划中要求的法制课程教育以外,其他课程学习中也要进行相关法律知识的教育,将法律信仰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和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提高法律信仰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要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进行法律信仰教育。要创办、建设青少年法律信仰教育网站,在网站的版面、内容的设置上要符合青少年的特点,通过法制动漫、普法影视、在线法律知识竞赛等形式进行法律信仰教育,为学生提供各种法律案件的模拟场景和法律信息。

青少年的法律信仰教育要以正面教育为主。在青少年法律教育中,所列举的重新犯罪案例,内容要适当,不可渲染暴力、恐怖、等信息。要善于运用以案说法的形式加以正确引导,不要把某些不良行为与重新犯罪行为相混淆,使青少年产生认知上的误区或者偏差。

3.加强对重点青少年群体的法律信仰教育,完善家庭法律信仰教育功能。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有侧重点地加强对社会闲散青少年、流动青少年等群体的法律信仰教育。针对社会闲散青少年,重点进行重新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惩罚的必然性等方面的法律信仰教育,预防社会闲散青少年实施重新犯罪行为。针对流动青少年,重点进行权利意识、维权途径和被害预防等方面的法律教育,维护流动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和预防重新犯罪。要完善家庭法律信仰教育的功能。通过家长学校、媒体宣传等途径,提高家长对家庭法律信仰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家长的法律知识水平,使家长掌握传授法律知识的经验和方法,以身作则,教育子女遵纪守法,从而为青少年增强法制观念与法律信仰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

参考文献:

[1][意]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M].黄风,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128.

[2]张文显.法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291-292.

[3][美]伯尔曼.法律与宗教[M].梁治平,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28-64.

上一篇:高等院校依法治校探析 下一篇:和谐社会条件下殡葬服务体系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