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小学校园设计策略初探

时间:2022-06-06 09:36:14

当代中小学校园设计策略初探

摘要:人类社会正加快步入信息和知识时代,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对现代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将以教育理念转变对校园设计的重要影响为出发点,探讨了当代中小学校园设计的思路与策略,揭示了学校设计同社会发展、教育发展的紧密联系。

关键词:当代教育中小学校校园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教育的变革与发展无疑会影响并反映到其校园建设及学校发展的各个方面。中小学校园作为基础教育的载体,究竟该如何设计才能引导学生走上健康发展的良性轨道?才能符合并体现新时期教育的内在要求,才能顺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趋势?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一 灵活可变设计的运用

1.1网络的重要性

网络信息时代全面到来,网络科技发展可谓一日千里,历史上任何一位伟大的建筑师都不能忽略这一形势。网络作为重要的交流、学习工具将逐渐在中小学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网络的快速发展使“学”与“教”之间发生了重要变化,对学校设计影响深远。当代中小学校园设计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加强学生的解难能力和创意思维,如何利用新科技维持高学术水平,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2网络空间的运用与设置

当代校园设计应该为中小学的学校提供完善的网络科技基础建设设施,例如:多媒体教室、局域网络教室、电源插座、通讯连接集成等等,并精心安排它们与网络中心的相对位置以及各种相关教室的相对位置。这样不尽能够满足当前的需要,而且对将来的发展也会有深远影响。

1.3改进主动性的空间类型

传统的课堂授课空间这类设计形式应当减少,校园的灵活的空间设置则应增多,供学生以大小不同的群组一起学习,尤其是以对话为导向、面积较小、有利于进行自我的学习空间的增加。

1.4设计应注重潜力和应变能力

重新设置并易于改造空间的设计最经得起时间考验。随着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学校也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得更易于改造,例如利用活动墙壁缩小或加大空间。比较标准的学校建筑设计要求,或许依旧包括行政区、课堂、专用教室,以及图书馆、户外庭院、食堂等空间。实际上,模数制灵活教室和设计要求的概念早已被引入到中小学校园设计中。新加坡盛港第17地段中学就是根据此类构想兴建的学校。在这所学校建筑师以90平米的普通教室作为基本单位组织建筑空间,每四间普通教室围绕其中的两间专用教室布置,专用教室与普通教室面积基本相同,内设信息网络与多媒体、空调等设备;每两间间普通教室、专用教室间以可移动的屏障相分隔开来,专用教室配备玻璃门,便于老师能了解到普通教室的各种情况。这样的设计使得学校能够根据需要自由变动,校园空间具有很强的灵活性,而标准化设计则能够为学校日后的翻新、扩建提供方便。

二 共享交流体系的建构

2.1校园公共活动空间的塑造

校园中心绿地、运动场地、中心广场等面积较大,可为各种类型的集体活动提供所需场地,提供给学生演出、集会、休闲、展示的公共场所,以及提供校园可识别的标志。设计中应从尺度、空间形态、景观、环境等各方面入手,将其塑造成为符合群体活动特征的校园公共活动空间,以此让孩子们在交往中逐渐形成关心集体,促进各种交往活动,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团结互助的品德。

2.2提倡建筑外部交往空间的运用

建筑的前庭后院、屋顶花园、各种入口附近等空间使用的频率很高,与学生日常的经过、停留、休息紧密相关,极容易促进各种偶然性的交往活动,对共享交流体系的建立及其重要,应该大力提倡。设计中还应该针对使用人的建筑本身行为和特点加以利用,将建筑外部公共空间营造成为宜人、舒适的交往场所,可以满足小组讨论、群体娱乐、个人学习等不同层次、不同人群的需要。

2.3注重建筑内部共享空间的建构

在校园中,建筑内部空间与学生密切相关,这些空间通过尺度、形状、材料、质感、色彩构成物质环境,表达功能、情感与视觉,这些都将会影响孩子们的活动行为。因此,宿舍楼、教学楼、行政楼、实验楼等均应在可变性、灵活设计的基础之上扩大各种类别活动休息空间的比重,通过扩大公共廊道、设置中庭、扩展楼梯平台、架空楼层等方式营造一个多层次结构、立体的的参与性系统,促使学生更好地互相学习、交流。共享与交流的各种物质环境体系包含了整个校园的可供交往的建筑室内、室外公共活动场所、公共活动空间等,并关涉到校园环境建设的任何角落。校园设计应针对各层次空间进行环境营造和具体设计,并配以适当的服务设施,努力为孩子们之间的交流提供良好的硬件环境与便捷的场所。例如,北大附中实验中学设计中,设计师将从等高线走势,建筑师将整个校园规划为一个依山而建的家园,与山体合围出大小不一的庭院、广场,形成了多层才能的室外活动空间;此外,设计基于北京地区的气候条件和特点,创造了大量不拘一格、开放型的建筑空间节点,如将尽端走道延伸出室外并放大为平台、将楼梯口空间拓宽等等,为学校对空间的使用提供了发展余地和丰富的可能性,同时也为学生建构了一个健全的共享空间体系。

三 绿色生态环境的塑造

资源短缺、人炸、生态失衡和环境恶化已经成为21世纪困扰全球的四大主要的危机。这些危机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敲响了警钟,为中小学生从小就培养环保意识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塑造生态的校园环境是当代中小学校园设计的一重要内容,也就是为学生提供更多亲近自然的机会和途径,并将学校环境本身作为一本活生生的课本,潜移默化的教育孩子们,帮助他们理解和认识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从多方面启发教育年轻人如何节省能源、尊重自然。

3.1 校园要结合地形地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校园的设计可依托自身的各种环境条件,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势、地形、植被、水系等精心设计,巧妙构思,营造出别具特色的校园自然环境景观,从而达到与自然和谐相交融。

3.2营造良好的场所环境

校园中的道路庭院、广场等,使得校园形成一个鸟语花香、绿树成荫的生态环境。设计应构建多层次、立体的的校园绿地系统,同时也应该汲取景观设计的手法与先进理念,将文学、环境科学、艺术等多种学科综合运用,营造出生态园林校园。

3.3通过合理布局加强环境保护

加强孩子们的生态环保体验,创造宜人的室内环境。此外,设计还可利用景观小品提升孩子们的环保知识和环保意识。如太阳能庭院灯布置分类处理的垃圾箱,用一次性餐具、废旧电池或塑料袋制作的雕塑作品等,这些概念设计将对学生们起到鲜活的教化作用。

四 文化生态校园的营造

4.1把城市设计应用到校园设计

当代的校园设计中,我们可以把创新与城市文化的继承和校园设计紧密结合在一起。建筑师应该以城市实际生活为出发点,深入发掘其具体的表现形式与仍在起作用的因素,将其转化为文化创新的契机,融会到校园空间环境设计中。透过环境及校园空间的隐喻再现地方的文脉与历史,不但能够表达出对无形环境的尊重,而且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能够积累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以此对学子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为将来面对世界文化与多元文化打下坚实基础。

4.2重视收地域建筑文化的优秀传统

努力寻求现代生活方式与传统空间形式的结合点,不断地探索现代审美意识与传统审美意识的结合方式。在校园建筑创作中,如果能够赋予传统样式、造型、材料以新的内涵,便容易得到师生普遍的认同与共识,在使用的体验中产生情感,并转化为公众审美意趣。

结语:

学校并非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同时也是心智教育的场所。当代,学校在提供有效的专业教育的同时,还应该将校园环境、空间作为“活课本”,启发孩子们积极交、往自主学习;教导他们尊重文化历史,尊重自然与生态。此外,规划设计者应该不断地重复检验学校设计的基础,以实现未来的教育目标,甚至在更广泛的层面上,达到“科教兴国”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罗伯特·鲍威尔,学校建筑----新一代校园[M].天津:天津大学建筑出版社,2002.

[2]杨盖尔.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2007

[3]宋泽方,周逸湖.大学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4]顾汝飞,殷青.当代中小学校园设计策略初探.[J].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2008

上一篇:湛江法国公使署的建筑艺术特色 下一篇:海底管道失效原因分析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