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山水画写生教学的再认识

时间:2022-06-06 04:32:47

对中国山水画写生教学的再认识

一、中国山水画写生教学的意义

通过山水的写生创作,更好地学习和继承传统的中国画笔墨精神,以自然为师,更好地表现大自然的壮美。郭熙在《林泉高致》里说:“春山烟云连绵人欣欣,夏山嘉木繁荫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寒人寂寂。”充分说明了季节的变化对人的心情有独特的感受。全身心投入到大自然,能使艺术家的灵感和心灵得到净化,达到“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至高境界,这也是老庄崇尚的自然之美。

通过中国山水写生,能够培养学生学会正确的中国山水写生的方法,掌握传统笔墨语言,创造属于自己的程式语言。中国山水的学习是临摹――写生――创作的过程,也是从技巧的掌握到自然情思表达的过程。黄公望在《写山水诀》中也记载了写生的过程:“皮袋中置描笔在内,或于好景处,见树有怪异,便当模写记之,分外有发生之意。”无疑古人是常写生的,非常注重写生收集素材。正是由于通过山水写生的练习,古人们也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程式语言。如董源、巨然根据江南山水特点创造了披麻皴;范宽根据北方山水特点创造了雨点皴和豆瓣皴;米家父子创造的米点皴等。石涛的“搜尽奇峰打草稿”也是为了创造自己的艺术语言。明代王履画华山并作了《华山图序》云:“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道出了山水艺术的真谛。李可染也提出:“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将西画的方法融人中国山水画中,用逆光表现山石和树木,拓宽了中国画表现的领域。正如唐代张璨所说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所以画家必须走进真山水,走进大自然,在写生中才能把“师古人”和“师造化”结合起来,通过丰富的笔墨语言,塑造大地山川之灵气,创作出具有独特个性的作品。

二、中国山水画写生的方法

(一)临摹

中国山水画写生不能用传统的写实方法去表现,这是由中国画的艺术传统和工具材料的特点所决定的,不是你眼睛看到的东西都能画到画中的,所以山水写生无法照抄对象,必须对对象进行归纳整理、提炼概括并有效地组织画面,用线条笔墨来表现对象,即我们所说的水墨写生。这就要求学生要具有构图能力、传统笔墨能力、造型能力、取舍能力和创作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必须建立在对中国的传统笔墨有一定认识和掌握掌握基础之上。中国画的学习,必须经历临摹――写生―创作这样一个过程,三者缺一不可。学生刚进校时对中国画的基本功掌握是有限的。对于中国画的学习,首先要对前人的经验进行学习,即山水的临摹。临摹是学习中国山水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学习中国山水必不可少的一个途径。山水临摹可分为对临、背临和意临三个阶段。

对临:对临主要解决山水的用笔、用墨、用线、皴法、构图等基本问题。对临前对于学生来说,选好对自己有兴趣的临摹范本。如元四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清代石涛的作品也可入选。我们说向古人学习并不是一味照搬古人的,而是要向古人学习中国画的一些基本技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临之前先读画,了解作品的风格、背景、用笔用墨的特征,以及作家的时代背景等。在构图上,画幅不一定要大,可选择一个局部甚至几棵树一块石头都可以作为临摹对象。要注意把握整体和神韵,解决用笔用墨甚至用水的问题。深入传统,学习传统,伴随着画家的一生。

背临:在对临和掌握了一定传统技法之后,就可进入背临阶段了。背临主要是把前人的技法、构图等因素,逐渐吸收消化,变为自己的东西,并创造属于自己的程式语言。

意临:是临摹的最高阶段,也称神临。这一阶段主要是解决中国山水的“意境”问题,主要汲取古人的精华。李可染曾说“以最大的功夫打进去”,就是要吃透传统,汲取传统精华,为我所用,为写生乃至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

(二)写生,也称对景写生

用毛笔直接对景写生,要解决如何把临摹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写生中,如何解决构图、造型、用笔、用墨,取舍等问题,如何进行程式语言的转换和创造。只有在临摹基础之上掌握了用笔、用墨,以及一些程式化的语言后,才能获得山水写生的最佳效果。中国山水技法有继承性,因而也有固定的程式,因而才能表现山水中山川之形态。中国画家笔下的山水并不是简单的自然形态的再现,而要从现实山川中脱胎出来,用自己的程式语言来塑造,达到一定的意境。

写生时把临摹运用到写生中,写生也可以同时参照临摹。中国山水不同于西方风景画,中国山水的写生必须建立在对传统山水的临摹基础上,并且对传统技法有一定的掌握上,才能有效地进行山水写生。当然,中国山水与西方风景写生有一定的本质区别。中国山水追求一种“意境”,讲究以自然为师,造化为师,达到“天人合一”、“物我两忘”。中国山水讲究构图,讲究取舍,讲究对意境的追求,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共同的特点。西方风景写生大多为艺术的再现,风景画采用科学理性的方式,严格遵循物体的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严格遵循色彩规律。中国山水不受焦点透视的约束,采用散点透视,利用水墨进行意境的再现,达到一种“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的美好意境。在中国山水写生时,不能出现焦点透视,运用“三远”(平远、高远、深远),营造一个深度空间。风景画讲究色彩对比,而中国山水讲究虚实对比,计白当黑,“山若实,水则虚。树若实,水则提空,深处敖之以淡,实处用之以虚”。能更好地营造画面的意境。

在进行山水写生时,取舍很关键(即构图),黄公望在《写山水诀》中说了“山水之法在乎随机应变”。通过主观的取舍、概括,通过绘画的基本语言把大自然最本质的东西表现出来。甚至采用移位的办法,山、石、树的画法不能采用风景写生的方法,而要把平时临摹的一些用笔技法加进去,如线条的变化,用笔的变化,用墨的变化、皴法等。要追求“古意”,使画面要有一种传统意境美。

三、中国山水创作

以写生为基础,打下扎实传统笔墨功夫,在写生中寻找新的灵感,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为创作做好准备。要把临摹、写生、创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废纸三千”,反复练习,要对艺术语言不断进行探索、创新,用自己独特的经历、情感和视角,创造出富有个性的山水。在创作时画面要讲究一定的形式美。精心经营画面,运用一定的笔墨技巧,丰富画面的内容。要对意境有所追求,在画面中要看到一种境外之境,象外之象,而不是一幅简单的山水画。画面中要有生活味道,但又高于生活。正如石涛所说:“笔墨当随时代”。要有时代精神,但又不落入俗套。中国山水画的学习,不仅要学习中国画本身的知识,而且还应从哲学、音乐、文学、诗歌、书法、戏曲等传统艺术中汲取营养,正如“功夫在画外”,多方面汲取营养,来丰富中国画的内涵。

【曹斌,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上一篇:超现实主义构图在当代工笔画中的绽放与思辨 下一篇:从感知、提炼到抽象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