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感知、提炼到抽象表达

时间:2022-10-13 03:54:39

从感知、提炼到抽象表达

色彩在艺术设计领域内有着广泛的应用,是设计表达所倚重的最基本的视觉语言之一。在设计专业的常规教学中,色彩课程通常是作为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而设置的,在设计类学生的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基础作用。这个基础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色彩课程的学习,掌握一般色彩的自然属性和基本的写实色彩表现技巧;二是根据设计意识培养的需要,掌握色彩形式语言的应用规律,并能通过色彩构成与创造,以满足于设计上的意图传递和情感表达。在目前设计专业的基础教学体系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色彩具象造型能力训练方面的偏重,对于设计思维相关的色彩抽象表达能力训练,由于教学理论上的讨论不足或教学方法与手段上的匮乏,容易被轻视和忽略,造成基础课程与后期设计课程之间的断层与脱节,影响到专业教学的效果。

设计专业针对色彩能力的要求,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写实造型能力,设计本身的专业特点,意味着对色彩的应用更多在于强调色彩的构成和创造,抽象的色彩形式语言就成为了课堂训练的主要内容。传统的色彩学习方法依赖于写生训练,如何结合写生的手段来贯穿色彩形式语言的训练,让学生通过描绘、提炼与形式处理,从而对色彩的认识由客观感知提升到主观表现上去,是整个课程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我们尝试在大一设计专业的色彩教学课程中,把写生色彩训练与抽象色彩形式语言训练在实际教学中加以结合,并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强调色彩训练与设计的关系,强调主观的色彩感受与提炼,鼓励学生将色彩感受明确的用主观设计的方式加以表达,并以此为教学宗旨。由此,我们把色彩教学的主干分为技巧课程和思维课程两部分构成:一般的具象写生训练是进入色彩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强调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可视为技巧训练课程;抽象的形式语言训练课程直接关系到学生设计思维的塑立和培养,强调认知方式和审美习惯的改变,可视为思维训练课程。在实际的课程教学设计中,这两个部分的训练是相辅相成、相互贯通与互为补充的关系。以下是具体教学环节的阐述:

一、设计专业色彩表达能力训练实践

1.色彩的感知和表现

本环节的教学目的主要是通过前期理论讲解和写生训练,让学生在理解色彩原理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去掌握和表现对色彩的直观感受。教学方法上以速写式的色彩写生训练为主,强调通过景物的观察和感受,用直觉的方式把感受到的整体色彩的第一印象快速的表现出来,要求在作画的时候不要进行深入刻画,而要留心对象的色调、色相和基本形体,并以概括大的色块和把握整体色调为目的。这个阶段需要学生去发现、感受和提取同时,并能以开放的、简练和快速的作画方式,来掌握调子大关系和色块搭配。通过实际的作业训练,学生一般能够理解到光色组合的变化,并用简练的方式对感受到的色彩进行整体处理。

2.对色彩的分析与归纳

在前阶段注重整体色彩感受和大色块表现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去主动领悟色彩的丰富性,在画面上去表现色彩的微妙变化,具体来说,就是进一步将物像的各种色彩因素进行分割,在大的色块里面寻求更加丰富的渐进色变化、微弱的对比色变化、平衡的色彩冷暖变化。通过细化的处理,在色调的主导趋势中探寻色相、明度、饱和度、冷暖度的阶梯变化,并能够形成一个关系明确的色彩结构。在这个阶段的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更多的引用后期印象派大使的一些作品,尤其以色彩分解和点彩为主的一些作品,比如以波纳尔、修拉和西涅克的绘画为主,进行讲解引导。

3.平面化与形式化处理

与上一阶段追求画面色彩细微变化和大色块概括归纳训练不同,本阶段要求在画面归纳的基础上,对色彩进行更进一步的抽象和化平面化表现,以追求一种富有形式感的画面为目标。具体的教学要求是:不再要求画面的具体形象和细节表达,强调对物像进行平面化的图形归纳;也不再要求色彩去表现立体的明暗关系,强调色块之间的明度、冷暖和灰度对比关系的变化要尽量微妙和协调,对于色彩的概括要更加主动,对色彩本身的表现要大于对立体关系和细节的表现;画面要呈现出明确的平面化处理特点,色彩与形体的结合要更加紧密,要突出画面的形式感和抽象化,在选用理论授课内容上,我们以后期印象派、抽象主义绘画和奥地利分离派绘画作品为范例进行讲解,对克利姆特、康定斯基、蒙德里安以及米罗等人作品的产生和风格进行了详细阐述和分析,以帮助同学们在训练过程中能有效加以借鉴。作业的方式也改为以一张现成的写生作业为蓝本,对画面进行平面归纳、简化处理和色调的重新设计,最终做到不受现成物象的影响来发挥色彩想象力,创作一个平面的、富有形式感的全新画面。

4.色彩的情绪感受表达训练

对于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除了对色彩造型技巧和平面构成知识的掌握外,如何利灵活用色彩的各种属性来传达主观感受,也是非常重要的课题。色彩的心理暗示,色彩的情绪表达,色彩引起的联想,以及色彩的冷暖、膨胀与收缩等属性,都在设计相关的色彩应用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本阶段的段学习,主要是强调利用色彩的自然属性来进行心理暗示表现,让学生初步学会如何应用色彩搭配来呈现不同效果的心理作用和感彩表达。在理论讲授中,我们通常以西方表现主义绘画和现代绘画中的色彩运用为例进行讲解,并针对课程设置了不同感彩主题的作业,让同学在不依赖于写生的情况下,进行主观画面设计和色彩搭配,意图通过画面传递设计意图和感受表达。

二、后期教学经验总结与思考

1.注重个性、鼓励个性发展的针对式教学

需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兴趣点,从中去发现每个人的喜好与个性,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特质进行具体指导教学,提醒学生不要被以往的教条所束缚,要尊重自己的第一印象和感受,鼓励学生自由地主观去试验各种色彩的表达,寻找自己独特的色彩感受和色彩语言特点。在强调色彩的通识问题的同时,更要注重不同气质的表现,力图实现“因材施教”。在一般技术训练技术上,注重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引导,引导学生从对绘画的认识过渡到对设计的认识上来。这个阶段教师很少批评学生的作业,对不同的思路和完成情况,以尊重和鼓励为主。

2.目标明确、教学方法多样化的课堂教学

色彩表现能力训练课程由于总体课时的限制,课程环节和教学内容相比而言较多,每一环节训练时间相对较短,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就必须要保持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有效的教学手段才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课堂讲授环节中,教师一定要思路明确目标清晰,准确地选择相关现代主义与设计的色彩应用实例进行讲解,包括在具体教学方法上,选择讲授、作品欣赏和相关影视与纪录片观摩等方式相结合来丰富学生地课堂学习,调动学生地学习积极性,了解色彩由客观到主观、由室内到室外、由再现到表现地发展历程,以快速地促进其审美表现到设计意识地整体进步。

3.课程环节设置合理,内容承上启下

设计专业对色彩能力的要求与传统的美术学专业有明显的不同,对于设计专业来说,对色彩的具象写实能力需求就不那么重要了,如何利用色彩的形式语言来表达一些抽象的概念、情感和审美取向才是关键。把传统的色彩写生训练方法与色彩的形式语言训练结合起来,使学生的色彩认识和审美意识由具象过渡抽象、由再现过渡到表现、由客观描绘过渡到主观设计才是课程的目的。本课程结合了写生色彩和抽象色彩构成两个部分,在教学过程和训练方法上加以贯穿融合,有效的弥补了以往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与后期设计课程之间的脱节,在整个教学体系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四个训练环节的设置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发挥了良好的效果,被证明是合理有效和稳妥可行的。

三、结语

设计专业一年级的教学在整个专业培养体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设计审美意识培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能否顺利进入到后期高端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往遵循的通过完全写生来训练学生色彩表达能力的教学方法容易造成基础课程与设计课程之间的断层和脱节,在我们新实践的“写生再现――写生与主观表现处理结合――主观设计表现”色彩教学方法中得到了有效的弥补,使得学生的设计思维与审美意识在基础阶段得到了有效的建立和提升。

【王晓峰,重庆文理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上一篇:对中国山水画写生教学的再认识 下一篇:平面设计教学的教学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