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创新的博弈分析

时间:2022-06-06 12:03:48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创新的博弈分析

一、概述

个人理财产品属于银行的综合理财服务,具体来讲,理财产品应该是商业银行在对潜在目标客户群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特定目标客户群开发设计并销售的资金投资和管理计划。如今,个人理财产品的主要创新方向为投资组合的合理配置和产品组合的动态化,并拓展到更广领域的投资。根据2011年6月银行理财产品分析报告,2011年上半年理财产品呈井喷式发展,6月份68家银行共发行理财产品1932支,增长迅速。个人理财产品在我国金融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力,未来也必将成为提升我国银行竞争力的重要砝码。

个人理财产品创新是金融创新的一个方面,它的博弈分析满足传统金融创新博弈分析的一系列假定:产品创新假定是一种金融工具或产品的创新,这种创新涉及到产品从研发到推向市场到在市场终结的复杂过程,且产品的生命周期无限。

二、关于个人理财产品创新的具体博弈分析

(一)银行同业间个人理财产品创新的博弈分析

假定市场上只有A、B两家银行,在时间点T上它们的理财产品大致相同或是有替代性,在市场竞争压力下,假定A与B都是理性的,各自都有两种选择,即进行或不进行产品创新,假设银行创新理财产品后,它新增的收益为Y,它所付出的成本是C;而对于不创新的银行来讲,它并没有付出成本,但因前一银行的产品升级而损失了一部分客户,付出的代价为M。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如果两家银行都进行了产品创新,那么新增收益会被它们均分。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两家银行的收益矩阵如图1所示。

分析:若C>Y,即创新的成本大于收益,那么银行都不会进行创新,此时存在一个纯策略纳什均衡,即(不创新,不创新)。

若C

若C> Y/2,并且Y/2-C

可见,在不考虑市场模仿的情况下,银行自身的创新要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特别要注重辅助资本的增强,如市场营销能力、服务能力等。着力提高创新效率并扩大市场应是银行的主要关注点。同时,要认识到创新并不等同于得益,当竞争对手在个人理财方面进行创新时,要多方面考虑和分析,而不能盲目跟进。银行之间还可以开展合作,因为当两家银行同时进行创新时,利益是均分的,现实情况下它们之间可以建立沟通协商甚至产品研发资源共享机制,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这有利于扩大总体的市场占有率,实现双赢。当扩大到3家银行乃至整个银行业时,道理亦如此。

(二)银行与个人理财产品消费者之间的博弈分析

目前我国个人理财产品与服务多是对成熟稳定的国外产品的复制,有部分产品与银行本身的风险控制能力不相适应,加大了最终收益的不确定性,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在博弈论上,我们可以将银行销售个人理财产品给消费者看做一个不完全信息的动态博弈,银行可以在自己风险控制能力良好的情况下推出设计完善、质量较高的个人理财产品,也可以为了跟进其他银行创新,在自身风险控制能力较差时,推出风险较高、质量较差的产品,而这些,消费者是无从知晓的。我们假定消费者只能接受产品的价格而不能讨价还价。

简单假设,银行推出的个人理财产品有好、差两种情况,给消费者带来的价值分别为V、W,V>W,消费者只想买质量最佳的理财产品,因此银行若想顺利销售出自己的产品,无论质量好坏,都只有一种设定价格P,不然银行就会在同业竞争中处于弱势,但这时,银行必须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对质量差的产品进行“伪装”,费用设为C。博弈扩展形式分析如图2所示。

分析:在这里假定P>W。当V>P>C时,即当银行理财产品质量较好时成交对双方都有利;质量差时必然只对银行有利,但是银行是有一定的信誉损失的,而当质量差的产品无人问津的时候,银行只能白白损失伪装的费用,而消费者不会有任何损失。

当P>C且P>V时,无论最后结果如何,消费者都无法获得正收益,银行从中谋取了不正当利益,这种情况不仅会使银行很快失去市场,也很容易造成金融秩序的混乱。

当V

当P

在不考虑市场效率差异的前提下,可以看出在银行进行创新时,首先要以优质的产品取胜,合理定价尤为重要。在金融市场上要积极通过各种措施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将产品优质的信息传达给消费者,尽力做到个人理财业务的公开和透明。诚信为本,才能推动合作,实现盈利。

(三)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博弈分析

除了银行应对市场竞争、追求自身利益的需要,金融创新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银行规避监管的要求,一些学者认为,政府对金融机构施加的监管造成其潜在经营成本的增加,限制了它的盈利能力,客观上诱发了银行寻求政策“漏洞”,积极进行金融创新。美国经济学教授斯尔伯就认为,金融创新是金融机构要摆脱或减轻加于其上的约束而做出的反应。因此,在探讨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创新问题时,就必须要考虑监管机构的行为,分析政策的影响。

创新与监管是一个相互影响、动态博弈的过程,由于监管政策的出现,银行通过产品创新来规避;由于银行行为的改变,监管机构要决定是否监管、如何监管,在这一博弈过程中,两者根据自己收益与成本的预期来控制自己的行为。在这里,我们仍用静态博弈的方法来分析。

假设Y为金融机构为规避监管而进行个人理财产品方面的创新所期望获得的收益,而C则是为此要付出的成本;假设M为监管机构进行创新监管所获得的净收益,而N则表示不进行相关监管时监管机构所获得的净收益(考虑到要体现出监管机构再监管的情形,这里用两种情况的净收益差异来作为监管机构是否进行创新监管的衡量标准)。

当Y≤C且M≤N时,银行不会进行创新而监管机构也不会进行监管,这里出现了一个静态纳什均衡。

当Y>C且M>N时,银行进行相关的创新而监管机构也会进行监管,两者之间会开始一个动态的博弈,但是两者的变化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即银行金融产品的创新净利润的变化与监管机构再监管净利润的变化关联几乎为零,并不会使得动态趋势逐渐扩大,两者最终会慢慢达到一个静态的均衡。

单从银行追逐利润的角度讲,金融产品创新是必然趋势,这也是在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的必需,所以从长远角度看,这一博弈并不会停留在(不创新,不监管)的均衡上。对于监管机构来说,必须要在客观上适应这一金融业发展的趋势,监管者要注意适度、合理、有效的监管,努力建立起一整套的金融监管法律体系,使得政策措施既广泛深入又有法可依,真正对经济金融的发展起到正面效用。

三、建议

第一,银行自身的各项制度改革。我国商业银行可以借鉴国外银行先进的管理理念,完善激励机制,营造更为宽松的环境,最好是能够鼓励各级分支行进行金融工具及营销手段的创新,同时注重人才的培养。为了防止因总、分支行期望效益不同带来的效率损失,总行要做的是完善监督机制,减少创新风险。

第二,银行面对市场竞争的举措。以真实的市场需求为导向,真正推出质量高、差异化、个性化、灵活性强的理财产品。将客户情况细分,建立客户信息数据库,及时发现市场需求变化,努力适应竞争形势。

第三,理财产品的创新与发展是建立在银行资本充足率达标、风险控制水平较高的基础之上的,所以,首先要改善自身资本结构,提高理财能力;其次对客户必须要尽力做到信息的公开透明,提高客户对银行的信任度与忠诚度。在市场上,开拓营销理念,将银行文化及经营战略融入到产品推广中,为在市场上抢占先机增加筹码。

第四,对于监管机构来说,要根据实际,灵活变换政策,积极指导,控制风险。同时,监管机构还要不断创新自己的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手段,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强化风险监控,提高监管效率。我国是一个建设中的市场化国家,应利用市场机制贯彻政府的宏观调控意图,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监管合作。

上一篇: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是危机的主要原因吗 下一篇:农村信用社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困境与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