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方高校融资结构优化研究

时间:2022-05-31 06:43:14

我国地方高校融资结构优化研究

[摘 要]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为高等学校的发展带来新机遇,高等学校的融资来源日趋多样化,虽然公共财政在地方高校融资结构中的比重逐渐下降,但地方公共财政投入和个人投入依旧是高校最稳定的收入来源,本文以福建省地方高校的融资结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地方高校 融资 结构

1998年我国高校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进一步明确了高等教育的办学主体为中央和省两级政府,由行业主管的高校多数归地方管理,同时启动了大规模的院校调整合并。至2009年,普通高校在校学生人数已达2285.15万人。高等教育规模的快速扩大,支出日益加大,资金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需要高校进行多渠道融资。研究地方高校融资结构及其优化问题,有助于地方高校不断完善融资结构,提高独立自主办学能力,促进地方高校可持续发展。

一、地方高校融资结构的现状

1.我国地方属高校融资结构

我国地方属高校以各省级人民政府管理为主,少数院校由教育部及其他部委管理。地方政府的财政拨款是地方属高校财政经费的主要来源。我国幅员辽阔,东西部、沿海非沿海的各省区经济发展差异甚大,受地方财力的影响各地政府对高校发展投入力度也存在很大差异。目前我国共有高校3529所,其中中央部属109所,多数高校划归地方政府管理。从表一中对比中央属高校和地方属高校的融资结构,可以发现,中央属高校财政投入占高校的经费收入的比重明显高了很多,前者点总收入的比重为55.79%,而后者仅43.79%;而2008年仅学费收入地方属高校占总收入的41.03%,中央属高校仅占17.76%,同时可以看出中央属高校的社会收入及捐赠收入更多,而地方高校则过多依赖财政拨款和学杂费收入。作为本研究样本省份的福建省在各项融资收入的构成比例上与全国地方属高校基本一致。

2.福建省高校融资结构

2008年福建省地方普通高等学校共92所,在校生522217人,高校收入1998年至2008年的11年间收入由7.8亿元增长至9.0亿元,增长了11.48倍。从收入构成看,高校的教育经费主要由财政拨款、事业收入、校办产业等社会服务收入、捐赠收入和其他收入这五类构成。福建省高校融资的主要来源为财政拨款和事业收入,而事业收入以学杂费收入为主。除财政拨款和学杂费外,科研经费、社会服务、捐赠和其他收入是高校收入的主要补充来源。从融资收入来源渠道上看除了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外,还有学校房产出租、科研成果转让、合作办学收入、捐赠等根据《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资料显示2008年福建省地方普通高校共计取得各种收入886.7亿元,其中财政拨款360.14亿元,约占40.62%;事业收入共取得454.15亿元,约占51.22%,其中学杂费收入363.82亿元,约占总收入的41.03%;捐资收入6.10亿元,约占0.69%;校办产业等用于教育的收入0.26亿元,约占总收入的0.03%;民办学校中举办者投入计24.90亿元,约占总收入的2.81%;其他收入41.15亿元,约占总收入的4.63%。

从表2可以看出,1998年至2008年各收入结构的比重中,财政拨款在高校融资中所占的比重呈下降趋势,由55.39%下降为40.62%;1999年和2000年财政拨款占融资总收入的比重较高,分别为70.26%和62.62%,说明在扩招的初期,福建省在高等教育方面的重视,体现上办学经费的支持。2003、2004年福建省许多高校启动大学城建设,福建省财政对进入大学城地区的高校给予了更多的财政投入,同时重点大学建设也在这两年启动,省属重点大学的财政投入显著增长。2001年至2008年,财政拨款在融资总收中比重在波动中呈下降趋势。

与此同时,事业收入(包括学历教育的学杂费、非学历教育的培训费等)在高校融资中的比重呈显著上升,由31.40%上升至51.22%,其中学杂费收入构成事业收入的主要部分从1998年的21.63%上升至41.03%,说明扩招后福建省地方高校学费收入显著增长,实现高校多渠道融资办学,对地方高校增加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校办产业等社会服务收入由1.45%下降为0.03%,捐赠收入由1.658%下降为0.698%,其他收入由10.11%下降为4.63%。

通过分析纵向的数据,我们发现,1998年校办产业等服务业收入、捐赠收入、其他收入这三项收入占总收入的13.21%,在扩招后的10年间,虽然各项融资收入明显增长,但这三项收入的总比重却不足总收入的5%,占高校总收入的比例依然偏低。同时可以发现,1998年扩招后至2004年前后,相对于高校经费总量的上涨,福建省高校融资结构似乎已经趋于稳定,福建省地方属高校的经费来源仍以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为主要融资渠道,这两个主要的融资来源在福建省高校融资收入中的比重在95%左右;福建省地方高校多渠道融资能力十分弱,除教学和科研外的其他活动并未给高校带来更多的经费支持。

二、地方高校融资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1.融资渠道较单一

我国高等教育筹措资金的渠道历来单一,主要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学杂费、科研经费收入、校办产业服务收入和社会集资等都是高校融资的主要渠道。虽然扩招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生很大变化,但财政拨款和事业收入的在地方高校融资结构中的比重变化不大。这说明,我国多数地方高校的融资来源比较单一,过多地依赖公共财政拨款和个人投入,对提供服务收入和资源有偿利用等其他渠道融资的能力十分弱。虽然高等学校承担高等教育的教学科研任务,拥有教学培训和科研成果方面的天然优势,然而,由于缺乏与市场对接机制和转化平台,地方高校的成果转化及非学历培训方面的优势却通常没有得到发挥。此外,地方高校的其他融资渠道通常有房产出租、校办企业上缴利润、捐赠收入、专利使用等,这些收入在总体融资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十分低,而且并无一般的规律可循。

2.高校融资制度不健全

《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都规定财政拨款是高校的主要资金来源,高等学校的举办者应当保证稳定的办学经费来源。十七大报告也指出公共财政要加大教育的投入。地方政府作为地方高校的办学主体,以财政拨款的形式对地方高校投入办学经费。财政拨款包括综合定额拨款、项目拨款、专项拨款等。其中综合定额拨款是按定额确定的,财政部门根据学生数、教职工确定经费拨款数额,但其他拨款并不确定。地方经济的高速发展为高校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保障,但可以看到,地方财政对高校的投入并没有随着招生数的增加而增长,生均经费逐年下降。

此外,除财政拨款和学杂费收入外,其他融资渠道的收入也是无法确定,并无制度保障。高等学校的办学不以盈利为目的,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学校除了财政拨款外,更多地要依靠高校自身完成融资。同时,金融工具创新给高校融资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可以利用资本市场兴办校办产业,运用基金进行融资,联合或合作进行股票融资等。但这些金融工具在高校中的运用,需要有法制法规的完善、政府的政策保障、高校适应的管理体制。虽然国内高校也有金融工具创新的成功案例,但现阶段高校融资制度不健全,全面实现利用金融创新工具对高校进行融资存在一定的障碍。

3.公共财政拨款与个人投入比重差距逐渐缩小

财政拨款无疑是高校最主要的融资来源,虽然我国高校学费标准从2000年来基本保持稳定,但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收入中学杂费的比重逐步上升。地方高校从其他渠道的融资来源十分有限,生均财政拨款数额在减少,学杂费在高校总收入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因而财政拨款和学杂费在地方高校收入比重逐渐缩小。虽然扩招为地方高校融资带来了增收,但其局限性也显而易见。招生规模扩张需要教学设施购置、仪器设备等更新、师资力量、人才队伍的配套,导致资金的需求剧增。同时现有学费标准虽然已很多年未进行调整,但现在的研究表明已超出居民家庭的承受能力,学费提高的空间有限。对高校而言,通过学杂费进行融资的空间有限。

三、高校融资结构优化建议

1.提高公共政策扶持力度

出台税收优惠政策,对高校适当减免税收,可以降低高校服务成本,增加高校创收的积极性,提高高校竞争及创收能力。适当控制高校招生规模,实现地方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与社会经济增长的同步,促进高等教育的稳步发展。

2.开拓渠道筹集资金,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1)加强学校资产管理,充分利用校区资源,用既有的固定资产、专利技术、实验室、仪器设备等,使其发挥经济效益。

(2)积极争取科研经费,进行合作办学,招收海外学生等,将高校的智力资源转换为资金优势。

(3)除争取校友捐赠资金外,高校也要开发适合捐赠的项目,如学术活动、学生活动方面的资助。

(4)科学合理运用可行的融资方式进行多渠道筹资。除采用适当贷款外,科学论证引入BOT项目建设融资方式,开展融资租赁进行设备购置,资产转换等。

3.高校应制定合理的资金使用方案

高校应根据资金市场的供求状况和融资项目的建设进度,制定合理的资金使用方案,降低资金成本和风险,优化融资结构。不仅要合理搭配短、中、长期的融资期限,也要科学搭配直接和间接的融资品种,避免资金闲置和集中支出,进行多元化的融资策略和最优资金成本,达到降低财务风险、资金效益实现最大化的目标。

4.建立高校办学资金绩效考评和监督约束机制

对高校资金的资金使用进行科学有效的绩效考评,同时对高校经费的合法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估,有利于高校强化内部管理,提高资金管理的有效性。建立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对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离任审计。此外,从法律的层面上,对高校领导干部的任期目标、资金管理效益目标、民主决策执行情况等做出规定,将高校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约束机制全面结合,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 赵兴河 张为:对公立高校融资渠道多元化的探析[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9(3):52-55

[2] 陈志坚:高校融资渠道多元化研究[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08(5):86-89

[3]许志昂:略谈高校融资渠道的优化[J].财会月刊,2006(10):18-19

上一篇:电话调查中受访人选择方法的比较研究 下一篇:西部地区FDI的环境效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