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我国高校师生关系

时间:2022-09-24 11:59:44

浅议我国高校师生关系

内容摘要:

自迈入21世纪以来,高校师生关系不和谐现象时有发生,在社会上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如何建构高校和谐师生关系成为目前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根据我国高校师生不和谐关系的表现,探究了造成这种不和谐关系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建构和谐高校师生关系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 平等 职业道德 综合素质 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高校各种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直接影响到高等教育的结果。自迈入21世纪以来,师生关系不和谐的事件时有发生,如中国政法大学杨帆门事件、中央音乐学院受贿事件等,这些事件的发生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因此,分析高校师生关系不和谐原因,建构高校和谐师生关系成为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高校师生关系不和谐的表现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转型,教育体制转轨,尤其是随着高校扩招,大学教育大众化,师生关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并出现了消极、不和谐的现象。具体表现如下:

1、师生之间感情淡漠

从中国高校的现状看,师生之间大多是单纯的授课与听课的关系。大部分学生课后与教师的交流几乎为零,对他们而言,老师只是他们人生偶遇的一个路人,而不是可走近的朋友,更不会成为如父母般亲密可靠的人,自己在学校的生活就是交了学费,按学校要求去上课学知识,其他方面的发展和老师没有关系。对老师而言,只是将其视为养家糊口过日子的一份工作,按学校的要求开展教学就是自己的全部任务。因此,师生间的交流很少,感情淡漠。

2、师生之间交往现实、功利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生活观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教师受经济利益驱使,上课只为拿钱,认为它是一份普通工作应提供的劳动付出,自然地教与学的关系变相成为了一种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教师成了传播知识的工具,而教书育人、无私奉献的传统价值取向被弱化。而另一方面,有些学生也以是否有利可图作为依据来抉择自己与老师的交往,认为能够对自己带来利益的老师便千方百计的接近。因此,师生交往呈现出现实性和功利性的特点。

3、师生之间地位不平等

有学才有教,有教也才有学。师生关系本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但我们也必须看到教与学二者关系的不对称性,即作为教的一方,老师拥有知识资源;作为学的一方,学生拥有获取知识的需求。但一些老师利用这种不对称,使知识上的不对称转化为地位上的不平等。

在教学关系中,教师常常被作为教书育人工具的主体人,学生被视为客体的人,因此,学生始终没有摆脱受控制、受支配的被动地位。表现在大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绝对是权威的代表,只一味地展示自己的教案,很少关注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及感受。而学生则是绝对服从、被动接受。师生关系成为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

二、高校师生关系不和谐的原因

1、规模与技术的原因

1999年我国高校实施扩招政策, 2012 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数量比扩招前的 1998 年增加了 1420所, 增幅 138.9%;在校生数与专任教师数比由1998年的8.5:1变为2012年13.7:1。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使一个老师面对的学生数目增多,加重了教师的教学任务,同时也减少了学生与教师单独接触的机会;同时,为应对扩招,众多高校建分校区,许多教师住所与大学分校区距离遥远,增加了师生之间交往的困难,减少了他们课余交流谈心的机会,使师生关系变得疏远和淡化。

此外,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客观上减少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的依赖。丰富网络资源,给大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巨大便利和更多的选择,同时也减少了学生向老师讨教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而减少了师生间的学习交流,久而久之,使师生感情淡漠。

2、高校管理的原因

从我国高校管理现状来看,许多高校的管理行政权力大于学术权力。学术研究屈从于行政权力,行政人员、教师、学生难以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交流。为追求办学规模和社会影响力,一些学校脱离实际,争相开设热门专业,短期内使教学师资和教学设施捉襟见肘,教学水平和质量低下。这些都直接影响到老师、学校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另外,学校管理对内涵建设重视不够,急功近利,学校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培养,轻视人文知识教育以及品德行为的养成。这也直接影响到正常的师生感情交流。

3、教师素养的原因

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不高,对教学工作缺乏热情,是影响高校师生关系的另一主要因素。由于世俗的诱惑,现实生活的压力,使少数不能自律的教师身在校园,心在校外,不安心于本职工作。把教学当作谋生手段,而不是事业来追求。因此,表现在现实教学中,不少教师敷衍了事,不认真钻研,不注重积累教学经验,这种不思进取、懈怠表现很难获得学生的敬重和亲近。

另外,在师生交往上,一些教师总是以权威口吻对待交流,表现出居高临下的姿态,这种远离尊重、信任、平等的交流方式,也阻碍了师生双方发自内心的情感倾诉与展现,使双方难以在沟通中获益,难以进一步亲近。

4、学生自我意识的原因

现在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在相对优越的环境中生活,伴随着亲人的溺爱长大,这导致了他们自我意识比较强,甚至有些学生自私自利,对人漠不关心、不懂谦让[1]。另外,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实施,让很多学生认为自己是消费者,提供教学和服务是教师应尽的义务与责任,在一些大学生眼里,能否带来帮助和利益为是否与教师交往的首要前提,师生关系被认为是一种纯粹的利益关系。因此,学生这种主体意识也是影响高校师生有效沟通、互动交流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如何构建,是要全社会重视,需多方共同努力。

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教师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师生关系。要构建和谐师生关系,首先,要求教师不断加强自身修养,自觉提高职业道德和能力水平,丰富和优化自身的知识系统,言传身教。只有高尚品行与渊博学识的老师,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尊重与爱戴。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为构建和谐的高校师生关系打下基础。其次,教师要主动寻找机会接触了解学生,增加师生互动交流。在师生交往中,需要彼此相互尊重。尤其在交谈中,教师要注意倾听,要有包容心,不强求学生接受自己的观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成长。只有平等、自由的师生交往才能实现和谐。

2、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学生作为师生关系的主体对象和受益者,在师生关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要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学生也应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综合素质。

首先,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只有通过自身不断努力才会具备独立的思想和主张,从而才能从容与教师交流、商讨问题,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

其次,学生要勇于承担,对自己负责,加强自律,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以积极的态度参与教师主持的各种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自信真诚与教师进行沟通,在困难与挫折面前,要学会控制和自我调节。

此外,在师生交往中,学生要克服功利思想,注意理解与尊重老师。

3、加强高校服务管理

首先,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要求学校管理必须以人为本,服务师生为宗旨,对有困难的师生应进行人文关怀和实质帮助。当前,高等教育收费制度下贫困生面临经济压力,大学生对毕业后就业惶恐,面对这些类似问题,学校应及早做好相关的预防和应对措施,防止学生产生心理问题和不良情绪,缓解由于立场不同造成的师生交往误解与冲突。

其次,大学阶段正是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3],高校对学生既要科学教育又要人文教育,既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又关注学生道德品质培养,科学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这对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尤为重要。

最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学校还必须尽力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软硬环境。既要完善教学场地、教学设施建设,又要加强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同时,学校要充分尊重教师的人格和劳动价值,科学合理设计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搭建良好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平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4、加强社会育人环境营造

人才是推动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和谐校园、和谐师生关系又直接影响高校教育质量,直接影响人才的培养的效果。而构建和谐校园、和谐师生关系的一个必备条件就是要有一个良好的育人大环境。这就要求全社会统一认识,全社会成员共同努力,营造尊重人才,尊师重教的良好育人环境,和谐校园、和谐师生关系才能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冯平,构建和谐大学师生关系之我见[J],中州学刊,2010,(02)

[2]赵伟,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J],时代报告,2012,(01)

[3]李明文,构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探析[J],教育文化,2011,(11)

[4]郑华萍,巩斐, 现代高校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前沿2011,(04)

[5]吴康宁,创新人才培养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大学[J],高等教育研究,2013,01

[6]翁礼成 苏静华,关于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几点思考[J],高教探索,2006,(1)

[7]王明芳 吴岳军,师生关系的反思与前瞻,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06)

[8]仇勇 杨旭华,高校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结构与特点的实证研究――基于“大学生眼中的好老师”研究视角, [J],高等教育研究,2013,01

[8]许月明,李维军,闫岭,对高校教师职业特点的分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6,(03)

[10]姚叶,黄俊伟,过去大学的师生关系和现在大学的师生关系[J],大学教育科学,2010,(02)

上一篇:PPS教学法:英语口语教学的新模式 下一篇:试论如何做一名有智慧的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