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农科评价系统综述

时间:2022-05-31 03:37:08

一体化农科评价系统综述

科技评价是现代科技管理的必要手段和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科学、公正、有效的科技评价不仅可以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科技事业健康发展的保障,还对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树立健康的科研学术风气具有重要意义[1]。农业科研在我国科研事业中占重要地位,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支撑,开展农业科技评价,对改善政府决策的质量和水平,减少农业科技项目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农业自主创新能力、科技人才自我发展能力、科技服务产业需求能力以及实现农业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1农业科技评价的内容

1.1农业科技评价对象我国农业科研项目主要分为3种类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推广研究。基础研究,是以科学发展方向为导向,注重原始性创新和科研人员的创新潜力。应用研究,是紧密结合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以技术推动和市场牵引为导向,注重技术理论、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核心高技术的创新与集成水平。技术开发推广研究,是以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为导向,注重科技对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能力、对农民增收支撑能力、对提升农业产业水平、转变发展方式的引领能力。

1.2农业科技评价阶段该研究认为对农业科研项目的评价可分为3个阶段:立项评价、执行评价和验收跟踪评价。立项评价,是对申请资助的科研项目及其所预期达到的科研目标(或效果)进行预测评价,确保科研经费合理使用。执行评价,是对科研项目实施进度,中期研究成果、资助经费使用合理性、研究人员工作状况等进行检查与考核,及时发现问题,确保项目顺利实施。验收跟踪评价,是对项目目标完成情况、经费使用情况、项目成果产生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进行跟踪评价。

2农业科技评价的作用

2.1为政府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我国农业科研项目申报,是由政府部门制定基本原则、指导思想、优先领域和申报指南,由各单位申报,政府组织专家评审后,综合平衡审批决定。通过农业科技评价,可以为政府提供全面、准确、科学的决策信息,增强了其决策的科学性、针对性、前瞻性和可行性,保证了农业科研项目切实从农业发展、农民需求的角度考虑问题,解决实际生产难题,推动现代农业持续发展。

2.2实现农业科研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农业科技评价,可以判断农业科研立项是否科学,评估科技成果能否对农业生产实际应用和区域农业经济产生积极影响,有助于评测农业领域科技经济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其最终目的是推进农业科技资源有效整合,集优势资源承担重大项目,强化成果转化应用水平,促进农民增收,提升农业综合效益。

2.3进一步增强农业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效率通过农业科技评价,可有效提高农业科研项目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升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效率。首先,对科研成果进行分析、评估其是否有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其次,评估拟建项目是否具备可转化的能力;第三,对项目实施后产品能否适应市场,项目能否取得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进行评估。2.4完善健全了农业科研管理体系农业科技评价是对农业科学技术活动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评判,对农业科研项目的全程进行管理。因此,从科技评价的原则、程序、标准及目的来判断,农业科技评价是农业科研管理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3“一体化”农业科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3.1.1系统性原则推广类科研项目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自上而下涉及专家、主管部门、企业、农户、科技人员等隶属不同单位、不同利益取向的主体,项目统筹实施难度大、任务重。所以,要围绕评估目标,从系统的角度,全面综合反映被评估对象的整体情况。

3.1.2专业性原则推广类科研项目涉及农业产业链中的各个领域,包括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产业结构调整、产品质量提高、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对其进行评价,必须结合本领域的专业知识,找到该领域内专家,在遵循科学规律的基础上建立指标体系,而不能一套指标应用到所有的领域,否则无法科学评价。

3.1.3针对性原则尽量使用最少的、最有代表性的指标来客观、合理地反映项目状况,不搞大而全,不必面面俱到。任何综合评价体系都必须遵循一定的独立性原则,也即同一类别中的各项入选指标因素之间至少在分析性质上应该相对独立,说明不同问题或问题的不同方面,彼此之间不存在显著的交互影响或线性关系。

3.1.4可操作性原则要充分考虑评估活动中所面临的时间、信息采集、成本等多因素的实际限制。应尽可能以较少的指标来反映较多的信息。评估指标体系的结构应精炼简洁,便于评估人员理解及采集相关信息,以便能够在实际操作中进行有效的评估质量控制,保证评估质量的客观、可靠。

3.2评价指标筛选

评估指标是对农业科研目标及特性的有机分解,应包含项目所涉及的各个组成要素及影响因素。在具体评价指标筛选中,基于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的基础上,针对不同阶段推广类科研项目的特点,采用频度统计法、理论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指标进行调整,经过反复修改、补充与完善,最终得到评价指标体系。

3.3农业科技评价指标体系

3.3.1立项阶段科技评价指标体系推广类科研项目,立项评价注重成果能否满足基层推广部门、专家和农民的生产需求,能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转化为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该研究筛选出29项指标构成立项评价指标体系(表1)。指标体系分为3个层次:第一层为目标层;第二层为准则层,从项目内容、预期效益、课题承担、项目管理四方面衡量项目是否立项;第三层为指标层。

3.3.2执行阶段科技评价指标体系执行评价,是对实施中的科研项目进行跟踪评价,其目标在于对科研项目实施进度,中期研究成果、资助经费使用合理性、研究人员工作状况等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与考核。该研究筛选出11项指标构成执行评价指标体系(表2),指标体系也分为3个层次:第一层为目标层;第二层为准则层,即从目标实施、研究成果、经费管理、研究团队4方面衡量项目执行情况;第三层为指标层。

3.3.3验收跟踪阶段科技评价指标体系验收跟踪评价,是在科研项目完成后对针对不同的参与方对项目实施的受益情况和参与意愿进行比较,然后综合评判项目实施,提出改进的措施。该研究筛选21项指标构成验收跟踪评价指标体系(表3),指标体系同样分为3个层次:第一层为目标层;第二层为准则层,即从农民、企业、首席专家、科技人员4个方面跟踪评价项目实施成效;第三层为指标层。

4建立“一体化”科技评价体系的对策

4.1建立健全农业科技评价管理制度以《关于改进科学技术评估工作的决定》和《科学技术评估办法》为依据,以农业科研项目为对象,建立科学有效的农业科技评价管理机制和具体可行的操作规范。围绕农业科研项目所涉及的领域,建立“项目设计-目标量化-项目选择-过程监测-验收评估-跟踪反馈-项目再设计”的农业科研项目管理体系,明确农业科技评价在项目管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农业科技评价在科研管理过程中决策支持和决策咨询作用,为政府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和规范科学的管理农业科研项目提供科学依据[5]。

4.2实行动态评价,保障项目实施成效在对项目立项阶段、执行阶段和验收跟踪阶段进行评价的同时,还要注重动态评价与即时评价,实时掌握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确保项目科学有序开展。

4.3重视验收跟踪评价,明确后续项目资助方向验收跟踪评价,是对项目的建设和运行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更是政府部门项目再设计决策的重要依据。为提高农业项目后评价的质量,一要强化后评价信息管理工作。注重对重要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公布,建立农业项目后评价信息数据库,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便于社会查询。二要客观反映项目实施效果与存在问题。针对已完成项目,查找项目实施存在不足与问题,为改进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模式提供科学支撑。三要为政府持续投资提供客观依据。跟踪评价项目完成后产生的经济、社会影响,为政府决策农业科技资助方向提供客观依据,确保重大基础性研究项目获得长期资助,重要应用研究性项目获得持续资助,重点技术开发推广研究项目获得优先资助。

4.4切实加强农业科技评价队伍建设农业科技评价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一支长期、稳定、受过系统专业培训的工作队伍和健全的组织机构。建立健全国家、地方和部门三级的科技评估组织体系是顺利、高效实施科技评估工作的组织保障。一是建立农业科技评价专家资源库。在实践中培养合格的评估专家,在评价任务中筛选优秀的咨询专家,提高农业科技评价中同行评议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二是优化评估专家结构。评估人员不能由单一的技术专家和理论学者组成,应当根据项目的类型和特点,应注意吸收经济专家、管理专家和未来的使用者的交流协商,使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不要将研究和产业化脱节。三是加强农业科技评价专业人才的建设。对评价人员进行培训,对其评价资质进行认证,对评价报告质量、评价人员实施监督,要求评价人员除了熟悉农业科技领域外,还要非常熟悉中国科技政策、产业政策、法律法规,提高评价人员的素质,提升行业评价水平,满足当前农业科技评价工作的需要[6]。

4.5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评价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加强网络建设、数据共享等方面建设,建立重大农业科技项目公示制度,增加评价透明度、杜绝偏离评价目标。特别是重大项目立项时就进行公示,将项目的研究目的、内容、技术路线、经费投入予以公布。在执行评价和验收评价中,同样要进行公示制度,提高评价工作的透明度,使农业科技评价工作逐步迈向公平、公正和公开[7]。

上一篇:区长在全体会上讲话 下一篇:城市农业规划设计思想渊源与研究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