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一体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10-10 04:39:31

工学一体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什么是工学一体化教学

工学一体化教学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把理论课程教学和专业技能实训相融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工学一体化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主要在于教学组织形式、师生课堂角色作用、知识能力培养侧重点、校企合作接合点以及技能人才培养不同。传统职业教育模式是以标准化的学历制培养为基础,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则是以应用型的职业技能培养为基础。工学一体化教学促进了职业教育从知识教育向能力培养转变,从单纯的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转变为“教、学、做”一体的教学形式。工学一体化教学是基于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通过完成工作任务实现相关知识点和技能点学习的教学模式。教学场所可设置有教学区,讨论区,查询区,资料区,工具材料区,实训区等功能区域。教学过程包括讲授,讨论,实施,展示,评价和互动等环节。工学一体化课堂强调如何引导、调动学生来主导整个工作任务的完成过程,教师始终作为指导者和监督者的配合角色。教学过程突出技能学习的同时,更注重工作习惯的养成,同时依靠典型工作任务把企业生产工况条件预设或植入教学课堂。通过转变、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工学一体化教学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性和方向性更加明确,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和特长的发挥。

二、工学一体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作用和优势通过近年来的试点推广,已经逐渐突显出来。但是受传统教育观念、学校升学体制以及企事业单位人才选拔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其推广的力度和广度还不够。由于近年来职业教育尚处“冷热不均”的待激发状态,许多数技工院校面临招生压力大,生源素质不高,学校社会认可度不够,教师的归属感和成就感不足等困境。因此,推进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除了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和提升技工院校的硬实力外,还应着力解决学校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软硬结合”方式提升工学一体化教学成效。

1.学生层面问题及对策

主要问题:学生基础薄弱,有明显的厌学情绪,学习过程不够坚持,课堂上配合力度不够。

对策:(1)做好学生情况摸底工作,努力做到有的放矢。尽可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性格和+优缺点,可要求班主任协助提供详细的学生信息,并罗列出学生的特长爱好、优缺点、性格特点、成长背景以及职业取向。

(2)根据学生情况合理设计(提取)典型工作任务。针对学生的年龄、性格特点,设计形象直观、评价容易,让学生容易融入且又具有实际生产意义的工作任务。例如:钳加工以“配钥匙开锁”和“设计制作开瓶器开汽水”为典型工作任务;数控车床以设计编程加工“陀螺”和“酒杯”为典型工作任务;数控铣床以设计编程加工以“纪念品”、“中国象棋”、“汽车标志”和“标志设计制作”(市标、校标、班标和组标设计加工)为典型工作任务。

(3)充分发挥工学一体化老师作用。工学一体化教学一般同时配备两位老师,一主一次,优势互补,互为配角。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巡视和辅导,及时发现并处理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主角教师侧重于教学任务设计与实施,配角教师侧重于课堂纪律把控和后勤配套。教师间分工合作,相互补漏。针对教学过程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尽量提前准备应对预(方)案。

比如:(1)有的小组无法在规定时间内达到一致意见或者根本拿不出完成任务的可行方案。教师可预先准备一些备选方案供参考或选择,指导帮助该小组最终拿出解决方案。

(2) 教学过程经常有学生拿手机玩游戏看小说,有的学生经常借上厕所机会偷溜;有的学生经常坐不住,出工不出力甚至捣乱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采用手机保管箱或者手机挂袋避免学生上课时间使用手机。尽量一开始就让学生养成不得随意离开课堂的习惯,否则学生之间不良习惯容易相互“传染”。个别学生因一时半会不适应而违反课堂纪律,可以结合其个性和特长适当给予象征性处罚,例如有唱歌特长的学生罚他为全班唱一首最近流行的歌曲,这样既活跃班级气氛,又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2.教师层面问题及对策

主要问题: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管理学生压力大,进取心不足。

对策:(1)根据实施工学一体化教学任务和目标,制定工学一体化教师任职条件和培养办法,同时配套相应的考核办法。担任工学一体化教师两位老师组合应当优势互补,其能力结构中应突显专业技能专长、学生思想工作、班级活动组织、文艺特长、心理健康辅导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等。因此培养选派担任工学一体化的教师应有所侧重。比如选派专业技能突出、班主任能力强、具有艺术特长的老师参加心理健康专题培训和职业指导专题培训。

(2)加强工学一体化教学过程监控与指导。因教师素质和能力受限,教务和学生管理部门应尽可能地给予支持和帮助,同时应加强过程的监控,对于教学过程的闪光点和成果及时给予肯定;对于课堂中出现的不足也应在课后主动找教师沟通,避免教师产生惰性,对课堂和学生应付了事。对于个别学生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秩序的情况,学校应确实支持老师合理做法和要求。更好维护工学一体化教学秩序和教师尊严。(3)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津贴标准、评优评先等方面向担任工学一体化教学的教师倾斜,同时鼓励广大教师主动参与工学一体化教学和研究。

3.教学资源问题及对策

主要问题:教学硬件设备整体配备不足或不匹配。

对策:受基础硬件和经费条件的影响,许多学校未能完全满足工学一体化教学要求。学校可大致参考较为成熟的工学一体化工作站进行硬件建设。工作站规划出教学,讨论,查询,资料,工具材料和实训六个功能区。除了实训区外,其他五个硬件建设投入都不大。比如教学班30人左右,可按如下精简式配置:

(1)工作站场地面积:50平方米左右。

(2)一体化课桌椅:5组x6人,建议采用正六边形拼装式课桌。

(3)电化设备:投影仪1台、音箱(可U盘插播)1套,手持无线话筒2个,移动展示黑白板5组。

(4)计算机及网络:可上线电脑6套(每组一套,教师机1套)。

(5)工具材料区:工具架和工具柜各1个(配套相关工具和实训材料)。

(6)资料查询区:工具书架1~2个(配套相关专业工具书)。

(7)实训区:按专业配套实训设备,尽量做到每组一套(台)。

工学一体化工作站是否建设完整和合理将直接影响到工学一体化教学能否正常进行。当然,学校资源实力也决定了工学一体工作站的建设质量,同时也影响了一体化教学的工作进程和教学成效。

4.管理层面问题及对策

主要问题:教学管理不能适应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需要,许多技工院校由于学校领导分工和科室职能等问题,在业务管理上出现类似“外行指导内行”问题,最终导致工学一体化教学实施存在诸多“水土不服”问题。

对策:学校应从长远发展着眼,从领导层到教学管理层再到一线教师层面都应熟悉、了解工学一体化的基本理念和实质。首先应从教学管理部门着手进行整合与提升,通过组建工学一体化教学(试点)教研团队,把工学一体化管理理念和制度落到实处。加强选拔和培养工学一体化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目前人社部每年均有举办相应的工学一体化研讨会和专业师资培训班。学校应以此为契机,针对学校的开设专业特点,制定中长期师资培养计划,把工学一体化师资和管理人员培养作为一项远景规划去落实。

5.校企合作层面问题及对策

主要问题:学校专业教学设置与地区经济产业人才需求不适应。例如:当前模具设计制造已基本实现数控化,传统手工模具制作已经逐渐被数控机床所取代。但是不少学校由于传统模具专业教学效果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校和老师不愿意或者根本跟不上时代的改变,仍然以传统教学课题开展教学,造成学生“学无所用”。还有,近几年来随着数控技能大赛的热推,学校数控机床采购以及相关部门组织教材编写都以大赛指定的设备型号为依据,而往往大赛所指定的设备因性价比关系在当地企业根本找不到。这也是造成学生“学难适用”和校企脱节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策:工学一体化教学的基础是校企合作,只有把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确实转化到学校课堂具体知识点和技能点的学习才是真正的工学一体化教学。学校应确实加强市场人才需要调研,组建并充分发挥学校专业建设委员会的作用,从当地企业和社会一线人才能力需求入手,结合当前学生的“易学”和“乐学”来合理优化调整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工学一体化教学是技工院校教学改革的趋势,虽然离全面推广实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只要坚持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方针,工学一体化教学必将成为高技能人才培养重要手段。随着人社部主导的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围绕工学一体化教学的管理与研究也将不断得到提升和发展。

(作者单位:泉州市高级技工学校)

上一篇:Hakko触摸屏在YP系列陶瓷压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下一篇:浅谈紫砂《竹春》壶怒放的艺术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