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语用失误调查

时间:2022-05-31 12:07:43

高职英语语用失误调查

【摘 要】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高职学生英语语用失误主要表现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两个方面,影响学生正确使用英语语言能力的原因有跨文化交际意识薄弱、传统教学模式和考试体制等因素,因此应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使用能力。

【关键词】 高职英语;语言失误;社交语用失误;原因分析

英语作为一种国际语言,在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随着语言的不断深入和各国间交流的不断加强,人们越来越多地注意到语言使用者在跨文化交际方面所产生的问题。在跨文化语言交际中,语用失误是大多数语言使用者普遍存在的现象之一。在语言交流中,如果双方不能充分理解对方国家语言使用的规则或对某些语言现象的差异认识不足,他们以自己国家的语言规则作为交流和理解的原则,就会导致相互理解错误,就会对对方的观点做出不正确的判断和理解,引起交流的困扰和一些障碍,不能达到沟通的目地。这种语言错误称为“语用失误” (pragmatic error)。因此,防止和减少语用错误的出现,在跨文化交际和英语教学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第一,了解语用失误现象能够帮助我们减少双方的理解错误,能够使双方在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中更好地了解对方,认识到自己的语言行为在不同的国家中会被认为是不礼貌或不得体的言语行为,在文化交际中如何避免和处理这种现象。第二,它使我们充分认识到语言交际的重要性及使用的规范性。本问试图对所在学校的学生通过访谈法和问卷调查,从而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对出现语用失误的现象进行具体的分类,剖析其原因。

一、高职英语语用失误调查前期准备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入学英语水平较为薄弱。高职学生和普通高校的大学生相比较,他们毕业就要走向工作岗位,倾向于职业技术的应用,而不是学理的研究。因此,能熟练的应用就显得颇为重要。为了进一步掌握学生的语用能力情况,笔者对所在学校的两届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语用失误包括语言的使用和理解能力,主要分析学生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对各种语言的理解和自由运用能力,能更好地在不同的场合中用正确、得体的语言表达形式,以免出现交流障碍和冲突。笔者以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相结合,从多种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考核。问卷问题选项设计为了考查以下几方面:(1)是否能合理运用语言;(2)语用失误主要原因。

二、高职英语语用失误调查结果

1、语言失误

以第1题为例,“I am sorry for my words .” 200名测试者中有105人不约而同地选择“It doesn’t matter.”,而极少数人选择“That’s all right”作为正确答案。事实上,学生都能够明白此题表达的含义,但关键是如何正确使用。其实选项“It doesn’t matter.” 和“Never mind.”虽然都含有道歉的含义,但更注重的是让对方感到自己的愧疚,安慰对方含有“I don’t care.”的含义。这些选项的用法在第2,4,6题表达致谢和请求中也有考查,而这些题目的正确率都不超过75%。还有一些特定的语言形式,如第10题中对“cover me”的理解也是一个难点,正确率居然在一半以下。第12题中,请求人帮忙,”_you help me,please?”,65%的学生选择“can”,Could比can在语气上更委婉一些。用“can”显得语气生硬,没有“could”委婉。例如第15题“would you like a cup of tea? ” 肯定回答,我们说“yes,please”,否定回答,我们可以说“no,thank you”。这样的回答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结果再次证明,这些表达的使用确实是学生的薄弱之处。第15题,“Do think about having children,_ when I’m 40.”45%的学生选maybe,40%的学生选probably。这表明学生对maybe和probably的意思区别不是很清楚。Maybe在中文中更加确切的意思是表示可能,但是这种可能性并不大。第19题,翻译“来晚的原因是因为我病了。”多数学生都能翻译正确“The reason why I was late is that I was ill.”但也有不少学生翻译成“The reason why I was late is because I was ill.”分析这种错误的原因因为中文的习惯与英语的表述法不同,中文常讲我来晚了的原因是因为我病了,而英文中的第二个因为要用that代替。又因中文常讲因为……所以……,而英文中用了因为就不能再用所以了,同样用了“所以”也就不要再用“因为”一词。

2、社交语用失误

语言是经过长期历史所沉淀和积累的文化产物,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文化对语言的使用起到了很大的影响。由于文化的不同,人们在语言交际方面也存在差异。母语迁移和本族语文化的影响导致了语用失误现象的出现。由于人们长期受到第一语言习得环境的影响,他们在使用第二语言时,没有成功地运用语言知识理解和表达,造成母语的负迁移。例如:中国人比较含蓄,在受到表扬时总是表现很谦虚。因此在第10题Mrs. John受到赞扬“You are so gorgeous.”的语境下,有27%的学生选择了“Oh,no. just so so.”又如第18题中,Mrs. Wang受到对方称赞“Thanks a lot. That’s a great help.”时,有30%的学生选择答案“Oh,it’s nothing.”。此类回答体现了中国人的谦逊谨慎的态度,但是在英美国家,这样的回答却让听话者感到自己的判断能力受到怀疑,正确回答应该是“thank you”。第8题,哪句话表达自己英语不是很好,多数学生选择“My English is poor.”就语法而言,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对的。但是,在英语表达里面,尤其是口语,语法正确并不能表明表达法的正确。更多的情况下,英美国家表达会比较积极,比如说“ I am getting better though.”

三、高职学生英语语用失误原因

本文对高职学生语用失误的现象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标明,有很多学生能够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和表达,也可以达到写作的基本要求,但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选择适当的语言形式存在很大问题,他们缺乏正确使用语言的能力。笔者总结,影响和阻碍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跨文化交际意识薄弱。学生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说话方式很谦虚、委婉。例如受到别人赞扬时喜欢采用否认的态度表示自谦。不同的文化差异造就了人们有不同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因此,在国外,我们受到对方表扬时要做出肯定的回答,通常回答:thank you。而不是说“no,just so so”,引起对方的误解。在国外,某些话题被认为是不礼貌的,比如:询问对方的年龄、工资、体重等。学生缺少跨文化交际的意识,知识迁移能力较为薄弱。

传统教学模式。英语教学覆盖听、说、读、写、译五方面的技能,在高职英语课堂上,对于英语专业学生,学校开设英语词汇学、听力、口语、语法、翻译学、修辞学、英美文化等各种课程。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目前,高职老师对于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有了一定的重视,但课堂上更多地关注于文章语言的讲解和使用,老师也经常创造一些情景模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口语练习,或给出一个主题分组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利用课堂时间讲解英美文化的差异,但这仍然是不够的。因为在课余时间学生缺少长期的练习和有效的监督,所以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和外国人交流的时候,显得有些不知所措。有很多学生都已经意识到英语口语表达的重要性,但他们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掌握一种语言,不仅要掌握它的语言知识,还要了解它的语言文化,把两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很多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都会受到母语的影响,用中文思考,用英语翻译,他们都不自觉地犯一些中式英语的错误。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和方法,创造学生的语境意识,鼓励学生用英语交流,创造真实的语言交流环境。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英语文化的内涵和社会习俗,保证学生对英语语言的正确使用和理解。

考试体制。目前,我国现行的考试制度仍然是以应试教育为主。都是注重考查学生的语言技能,而忽略了语用技能。对高职学生而言,他们毕业就要走上工作岗位,因此他们需要更加灵活多样,多方位,全面的,倾向于对英语应用能力的英语测试体制。

因此,可以多鼓励学生参加一些涉及英语国家文化习惯的口语练习活动和英语诗歌、戏剧等的朗诵,多读外文原著,在具体的语言运用中掌握英语,学习实际语用法则,还可以了解深层文化内涵。语用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它是从长期的学习和积累中获得。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提高语言应用能力。教师可以邀请外教或一些出国留学的学生参与课堂,或在课外设立“office hour”,增加真实的语言交流机会。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帮助学生建立与以英语为本族语者的长期联系。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跨文化交际环境中提高自己的语用能力,进行有效的英语交流。最重要的是,学者学习要持之以恒,教师要采取有效的监督和指导。

【参考文献】

[1] 贾玉新. 跨文化交际学[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350.

[2] Leech,G.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 [M].London: Longman,1983.

[3] 何兆熊. 新编语用学概要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4] 李悦娥,范宏雅. 话语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5] 何安平.文化差异与语用失误[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3).

[6] 张彦群.浅议跨文化交际中的社会语用失误[J].天中学刊(社会科学版),2006(2).

[7] 关世杰.跨文化交际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8] 黄莉.外语文化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教育探索(社会科学版),2006(2).

【作者简介】

刘晓燕(1987-)女,河南省灵宝市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上一篇:浅议创新类微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下一篇:浅析航模运动在无人机高职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