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整改问题初探

时间:2022-05-30 11:19:51

审计整改问题初探

国家审计的目的是发现问题,并促进被审计单位进行改进,如果审计报告写得再好、问题再多,被审计单位不执行、不整改,审计的监督作用就不能有效发挥,因而审计整改是发挥国家审计治理功能的基础。加强审计整改,是完善国家治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推进依法行政的具体体现,也是严肃财经纪律、促进反腐倡廉建设、强化对权力运行和责任落实的监督、促进深化改革和制度建设的重要举措。

一、当前审计整改工作影响国家审计治理功能的主要问题

从总体上看,审计整改工作在逐年发展,但从历年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报告中反映的部分问题屡查屡犯,说明审计整改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放空的现象,制约了国家审计治理功能的有效发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某些单位消极对待审计整改工作。某些单位及其主管部门片面追求个体利益最大化,通过挤占、挪用、截留财政资金等手段,谋求自身利益。对审计整改工作认识不够,认为只要没进个人腰包,就不算违纪,甚至认为进行整改会影响部门形象和领导政绩,因而消极对待审计整改。

(二)制度不够完善,导致审计发现的问题整改难度较大。当前我国很多领域的制度不够完善,导致一些审计发现的问题整改起来难度很大。特别是对涉及部门权力的问题、涉及深化改革的问题、涉及责任追究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对我国相关领域的制度、体制进行完善,这需要一定的时间,也有一定的难度。

(三) 未广泛建立有关部门相互配合的审计整改工作协作机制。由于相关监督和管理部门缺乏有效的联动协作,加之部门之间信息不对称,有些问题处理处罚存在不到位的现象。目前除查处经济案件有部门协作机制外,对审计查出的其它问题,缺乏政府统一主导下的督促整改制度,未建立起有关部门相互协作配合的工作机制。审计机关提出的一些有关建章立制的建议,特别是对一些宏观层面的制度建设,往往需要多个部门共同配合完成,但目前还缺乏有效的机制,将相关职能部门联合起来。

(四)审计整改标准存在问题。一方面,审计整改标准不够健全,对于不同类型审计查出的问题,应采用何种指标来衡量整改与否以及整改的效果,目前都还没有统一明确的规定。另一方面,审计整改标准不统一。被审计单位整改与否、整改是否到位,在不同的审计机关判断空间有较大差异。现实中,有些审计机关往往仅凭被审计单位的一个整改报告就认为已经纠改,没有具体的后续措施跟进,对被审计单位的整改要求打了折扣。因而,在审计整改中导致某些单位采取不整改或者整改不彻底,却仍然可以通过审计机关和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这会诱导更多的单位和人员把精力放在研究钻“审计整改”的空子上,形成消极整改,不利于审计整改工作的深入推进。

(五)审计整改的法规不完善,影响了审计整改的效果。现行审计法规中缺少关于审计整改问题的明确规定或表述,审计机关在依法督促审计整改问题上缺乏足够的法律支撑。另外也存在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相对滞后,难以对经济社会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认定和查处的现象。

二、加强审计整改工作的建议措施

(一)明确被审计单位作为审计整改工作的直接责任主体,强调被审计单位主管部门的督促责任。被审计单位作为审计整改的直接责任主体,应将审计整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及时部署整改工作,调度整改进程,指导督办整改事宜,明确整改责任,层层落实,确保整改工作落到实处。对审计期间能够整改的,被审计单位要按照审计组要求边审边改。审计机关做出审计报告、审计决定,提出审计建议后,要严格执行审计决定,纠正问题,认真采纳审计建议,切实加强对审计查出的问题整改,区分问题的责任进行责任追究。整改既要纠正、解决具体的违规问题,又要深刻查找问题发生的原因,从制度、机制、体制上解决问题,同时建章立制,防止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被审计单位的主管机关、单位应积极督促、指导并协助被审计单位进行整改。

(二)构建审计整改工作的长效机制。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审计整改工作的组织领导,构建审计整改工作的长效机制,切实采取措施,确保审计整改工作落到实处。建立由监察、人事、公安、发展改革、财政、住房和城乡建设、审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商、税务等有关部门参加,并邀请纪检、组织部门和检察、法院参加的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实行分工负责、分类督办的原则,定期召开会议,通报审计查出的问题,研究审计整改工作,落实审计整改责任。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各级审计机关。发挥审计整改联席会议作用,强化审计整改联动机制建设,加强沟通协调,注重信息共享、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分类督办,认真有效地抓好审计整改责任落实,形成促进审计整改工作的合力。联席会议有关部门建立和完善审计移送处理配合机制,落实审计移送处理事项,将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及责任人的处理结果及时书面反馈审计部门。联席会议有关部门没有正当理由对审计移送处理书、审计建议书不予办理的,审计机关应当提请本级人民政府或者建议监察机关依法予以处理。

(三)不断提高审计机关执法水平。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将审计整改工作作为强化审计监督的重要内容,加大对审计整改不落实或落实不力单位的处理、处罚力度,切实体现执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严格审计执法,坚持文明审计,规范审计行为,深入细致地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提高审计建议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及时跟踪回访被审计单位审计整改情况,必要时要进行后续审计,督促做好有关问题的整改工作,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四)实行定期报告审计整改工作的制度。被审计单位要及时向审计机关报告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按审计机关要求的时限,向审计机关报送审计整改结果报告。整改报告内容应包括审计决定的落实情况,审计建议的采纳情况,对有关责任部门、责任人的处理情况,未整改到位问题的原因及进一步的整改措施等。各级政府要将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列为政府常务会议的重要议题之一,专题研究部署。对上级机关和本级政府领导涉及审计事项的重要批示,对审计查出的重大问题整改事项,要列入政府督查工作内容,由本级政府督查机构督查落实。各级政府在每年底前要向同级人大常委会报告审计整改工作情况。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以及被审计单位要自觉接受同级人大常委会的监督,积极配合人大常委会及其专门委员会就审计整改工作进行的监督检查和相关视察、询问工作。

(五)对审计整改工作实施跟踪检查。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执行审计决定情况、采纳审计报告意见及建议情况、处理审计移送事项结果等进行审计跟踪检查,督促整改落实,必要时可以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复审。对被审计单位未执行审计决定,或整改不认真不彻底的,应查明原因,及时督促落实。必要时,可向具有特定管辖、监督权的纪检监察、司法机关或财政、税务、发改、住建、国资、工商管理等职能部门发出协助执行函,或联合发出督促整改通知书,责令被审计单位限期整改到位,对重大问题的整改应及时告知本级政府督查室进行督办。审计机关对审计结果的跟踪检查和督促落实情况,要及时向同级政府报告。对重大的违法违规问题、领导批示的重要事项,屡审屡犯、整改不到位、不按时报送整改情况的被审计单位等,可以提请本级政府进行督查。

(六)建立和健全审计整改问责制度。审计机关和相关主管机关、单位要督促被审计单位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财政财务管理行为,确保审计查出问题得到全面有效整改。根据《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中办发〔2010〕32号)的有关规定,被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是落实审计整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部门和单位自身存在的问题,主要负责人要亲自组织整改;对下属单位存在的问题,上级主管部门或监管部门要负起监督整改责任,分管负责人要亲自督促落实整改。对不按规定期限和要求进行审计整改的单位,对未认真履行管理、监督职责的部门和领导干部,审计机关或政府督查机构应及时给予警告、通报批评等,必要时可提请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根据各自职能进行责任追究。对拒绝、拖延整改的,或整改落实不力而导致审计查出的问题屡查屡犯,造成重大损失和恶劣影响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党纪政纪规定,由纪检监察、组织人事部门及其上级主管部门对有关责任人进行问责。对其中造成重大损失和恶劣影响等严重后果的被审计单位,要从严追究领导责任、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同时,各级政府应将审计整改情况列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审计整改结果要作为评价领导干部工作业绩、职务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审计整改不到位、审计查出主要问题未得到有效纠正的,单位及相关责任人均不得评为优秀、良好等次。

(七)健全和完善审计整改结果通报和公告制度。审计机关应对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结果以及整改情况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并通过报刊、政府网站等媒体向社会公告。对拒不整改或屡审屡犯、屡禁不止的部门和单位予以公开曝光,促进审计监督与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的有效结合。

(作者单位:陕西省审计厅)

上一篇:试论小额贷款公司的特点和审计策略 下一篇:经济学将东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