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与真实的音乐课堂

时间:2022-05-30 09:08:29

理性与真实的音乐课堂

摘 要:新课标对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的教育价值、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维、课程内容标准与实施建议等方面进行了必要的调整,确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倡导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式学习;音乐课堂教学有了很大的变化,教学形式丰富、生动且多样化,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音乐课教学会更加具有合理性和真实性。

关键词:理性;真实;新课标;音乐课堂

自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实施以来,音乐课程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音乐课程改革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尤其是音乐课程的音乐审美价值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倡和重视,音乐教育在本质上是音乐审美教育的理念得到了充分地体现,素质教育形势喜人。

首先,2011年版新课标在保证《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基本结构框架不做整体变更的前提下,对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的教育价值、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维、课程内容标准与实施建议等方面进行必要的调整,体现《规划纲要》所阐明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战略目标、发展任务。

其次,对一系列的教育理念做了进一步地巩固和深化。新课标确立的以学生发展为本,通过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倡导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式学习,来构建全面发展的三维课程目标,精选对学生终身有益的知识内容,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强调评价的激励与改善功能,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另外,在实施《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过程中,音乐课堂教学有了很大的变化,教学形式丰富生动且多样化,音乐常规课的课堂教学水平得到了不同程度地改变和提升。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违背音乐课主旨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综合表现活动的展示和延伸占据音乐学习的时间过多,

有喧宾夺主之嫌,活动目的不明确

学生在综合活动中并未真正关注和感知音乐,只是从表面上营造一种积极踊跃的气氛,学生的描述、表达和表现并没有围绕着音乐的要素,他们的语言不是音乐的,而更多的是文学的;课堂内的综合活动没有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到最后学生有可能不能够准确、熟练地学会一首歌曲和学会欣赏音乐。

二、淡化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本着教改的意识,将精力更多地放在了课堂意境和音乐活动的创设上,淡化了知识、技能的学习,新课标强调对教材单元必须达到的目标和能力应有明确的规约,使其具有可行性,并在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过程中加以具体落实,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为了音乐审美,但必须明确音乐知识技能教学是审美教育的基础条件与保证。

三、滥用教学多媒体

多媒体作为现代技术的产物,集文字、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多种元素于一体,声图并茂、视听并举,将它作为教学手段,可使课堂教学显示直观、形象、生动等方面的长处,但不能滥用,过多地依赖多媒体工具,在某种程度上将背离让学生在音响感受中进行艺术联想和想象的教学目标,形成了音乐课被多媒体课件虚假包装的现象。

四、学习评价的泛化与无为

在以往的音乐课堂中,当学生回答完毕时,教师首要的评价几乎都是“掌声鼓励”,“太棒了”,“真了不起”等语言。实际上,学生的回答好在哪里?是问题分析透彻,还是思维角度独特?其他同学可以从中学到什么?类似于这样的具体解释少之甚少。这种流于表面、笼统的夸奖未免过于形式化。另外,当学生的回答不够准确、有所欠缺、不尽如人意时,部分教师为了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也给予了肯定的评价。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教师,我认为要苦练内功、广泛阅读、拓宽知识学习的领域。我们一定能迎来艺术教育的又一个春天,让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作者单位 云南省泸西县第二中学)

上一篇:营造教学环境,提高藏族小学生汉语水平 下一篇:创生活情境,展灵动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