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投资论文范文

时间:2023-10-09 15:26:15

理性投资论文

理性投资论文篇1

关键词: 价值投资 中国证券市场 适用性

一、价值投资的内涵和理论发展

(一)价值投资的内涵

价值投资,其核心思想是:以对影响证券投资的经济因素、行业发展前景、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财务状况等要素的分析为基础,利用某种方法测出股票的“内在价值”,然后与该股票的市场价值比较,让投资人做出是否投资该股票的投资策略。价值投资认为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与股票价格会有所背离,股票价格围绕内在价值这个稳定点上下波动,且股票价格长期看来有向内在价值回归的趋势;其内在价值决定于经营管理等基本面因素,股票价格则决定于股市资金的供需情况,在不同的决定因素下,内在价值高于股票价格的价差被称为“安全边际”,即当股票价格低于或者高于内在价值即股票被低估或者高估时,就出现了投资机会。

(二)价值投资的理论发展

最早对价值投资理论进行研究的学者是马克思,他认为,股票价格会随他们索取的收益大小和可靠程度而变化,同时股票价格由预期收入决定,因此又具有投机的性质。在马克思研究的基础上一些西方学者作了进一步的研究。美国著名的投资家本杰明.格雷厄姆,1934年出版的《证券分析》一书,被尊为基本分析方法的“圣经”,他认为,长期而言,股票的价格取决于企业的发展和企业所创造的利润,并与其保持一致,而短期价格却会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而波动,尽管金融资产价格波动很大,但其基础价值稳定且可测量。1961年,莫迪格利尼和米勒提出了股利分配政策与公司价值无关的mm理论。该理论认为在严格假设条件下,股利政策不会对企业的价值和股票价格产生任何影响,一个公司的股票价格完全是由其投资决策所决定的获利能力决定的。mm 理论框架是现代价值评估的思想源泉,它促进现代价值评估理论的蓬勃发展。在这一基础上,人们经过大量的研究和论证,最终确立了决定股价的一个基本的变量——自由现金流,并由此提出自由现金流贴现模型。

二、价值投资策略在中国证?皇谐〉氖视眯蕴教

(一)价值投资策略在中国证?皇谐〉氖视眯

根据价值投资理论,股票的价格围绕其价值上下波动,其内在价值又决定于经营管理等基本面因素,因此从理论上而言,股票价格与每股净资产,扣除非正常损益后每股净收益,每股经营现金流等变量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中国证?皇谐〉氖导世纯?却并非如此,股票价格严重偏离内在价值,我们用相关的估值理论对企业进行恰当的估值往往不符事实。

从这一轮的股市来看,很多基本面良好,潜在价值不错的股票却都大大的被低估了,价格一路走低,最典型的就数银行股。按6月20日的收盘价,以今年一季报测算,14家上市银行2010年动态市盈率平均为9.71倍,其中,小于10倍的有9家,最小的是交通银行,仅7.48倍;而大于11倍的仅有3家:宁波银行14.17倍,中信银行12.56倍,招商银行11.74倍。若以市净率计算,全部小于3倍,平均2.03倍,其中在2-3倍之间的有6家,在1-2倍之间的有8家。从估值角度来看,确实很低了。以当前9倍、10倍pe水平来看,即便是在港股市场上,也处于底部区域了,因为在港股历史上,大盘估值基本上是在10-20倍pe之间波动①。与此相反,创业板中许多基本面不怎么样的企业却一路走高。因此,在笔者看来,价值投资策略在中国证?皇谐〉氖视眯曰故怯幸欢ǖ木窒扌缘摹

(二)原因分析

1.强周期行业不利价值投资

中国经济仍然处于工业化高速发展阶段,gdp的三驾马车为投资、消费和出口,其中投资和出口拉动的都是基础工业品需求,大量固定资产投资推动基础工业品需求的形成。映射到a股上市公司市值构成中,“煤电油运、钢筋水泥、地产有色”等强周期型行业占绝对主导地位,与美国市场以金融、it、医药、消费为主体的结构差别很大。我们知道,巴菲特惯于投资消费、金融和传媒等弱周期性企业,而在中国a股市场上,消费零售行业仍然处于发展初期,值得长期投资的强势企业很少;主要传媒机构仍然是受意识形态控制的非经济组织;金融领域也是近两年才出现一些值得长期投资的强势企业。

2.非市场因素扭曲价值投资

资本市场天然就是一个商业市场,它以经济利益为衡量一切是非曲直的标准。中国股市如此,企业却并非如此。首先,大量的地方国企受地方政府控制,明目繁多的兼并重组、资产注入、无偿资产划拨、大股东占款和关联交易,种种行为与市场经济中的理性经济行为相去甚远,

让投资者很难理性地分析企业的真实投资价值。其次,民企倒是以经济利益为纽带开展经营活动,但相当一部分民企的经营业绩,却并不由其经营管理水平所决定,而是取决于各种难以衡量的“关系资源”,各类房地产、矿业企业尤其如此。

3.灰色操作强于价值投资

价值投资者以分享企业业绩成长的收益为主,投资业绩较为固定,一般在20%~30%之间,机会好的时候能达到50%~60%。但一些所谓的投资高手,通过运作一些主题、概念和个股,其建立在欺诈绵羊散户基础上的收益率,远远高于价值投资的收益率。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非价值投资者都在欺诈绵羊散户,但在价值投资与欺诈暴利之间,存在很多灰色中间地带,行业轮动、波段操作、跟庄做庄、内幕消息,其收益率远远高于价值投资。所以,很多人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倾向选择更高资本回报的投资策略。

三、营造价值投资策略在中国证?皇谐〉氖视眯曰肪

(一)加强中国证?皇谐〉氖谐??

尽管各国的证券市场在成熟度、信息披露、交易者的素质、上市公司的质量、相应的政策法规等很多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别,但有一条是相同的,那就是价值规律。所以,根据这一规律提出的价值投资理论在任何一个市场机制起主要作用的证券市场上都适用。对中国的证券市场来说,由于国内一般看法是一个政策市,容易受到短期巨额资金的冲击,且存在较严重的操纵现象,所以,价值投资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受到限制。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中国证监会需要加强对这方面的监管力度,尤其是要加强对操纵股市方面的监管力度,从而使市场机制真正发挥出主要作用。

(二)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首先要求经营者要尽量表现的理性一些,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这样才能提高公司的经营稳定性。其次,上市公司要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使投资者对其了解的可能性增强,使其可预测性增强,从而为预测未来的现金流提供较好的保证。这样,市场才能更快的发现其内在价值。

(三)塑造理性的投资者

要树立起正确的投资理念,尽量减少认知偏差。这就需要投资者提高对自己所投资的对象的了解程度,要认识到股票的价值最终还是要由企业的内在价值所决定;正确对待所持股票的短期波动,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贪婪、恐惧、盲目等愚蠢的行为;最后,要利用有限的经济资源,集中投资。

四、结语

总体说来,中国的证券市场没有遵循真正意义上的价值投资理念。由于我国证券市场起步较晚,发展还不够成熟,固有的体制缺陷和制度的缺失使得证券市场稳定性不足,证券信息并不是总能够有效地传递到投资者,市场的有效性大致处于无效至弱式有效的状况,这是我国推行价值投资理念遭遇的不利外部环境。影响价值投资的内部因素主要是上市公司股价与内在价值的偏离,导致投资者趋于短期的趋势投资而非长期的价值投资。价值投资作为有持久生命力的价值理论,在中国才刚刚兴起,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相关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及投资者的进一步壮大,价值投资理念将势必成为我国股市主流理念,这也是中国股市健康发展的方向。

注释:

参考文献:

[1]任秋娟.基于巴菲特投资理论的中国证券市场价值投资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10(4).

[2]何艳.价值投资策略在中国市场的适用性分析.财经纵横.2010(2).

[3]刘明宏.价值投资策略在中国证券市场的适用性分析.金融经济.2010(3).

理性投资论文篇2

关键词:投资者非理性情绪 投资水平 投资效率

一、引言

关于股票价格和实体经济相关性方面,传统理论一直认为股票的价格是能反映出实体经济的状况的,但是众多的实证研究发现这两者并不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股票的价格经常偏离其理论上的经济价值。在这个基础上,行为金融理论对传统金融理论提出了挑战,行为金融理论认为在市场上套利是有限的,而投资者并非是完全理性的,常常受到心理因素等影响,做出非理性的选择,从而使股票的价格偏离其基本的价值。因此,自然就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投资者非理性情绪所导致的股票市场的错误定价是否会影响到上市公司的财务行为?

事实上,近几年来,关于投资者非理性情绪影响公司财务行为的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众多研究者研究了投资者非理性情绪对上市公司股票发行、债券发行、固定资产投资、兼并收购等财务行为的影响,但是研究并没有得出统一的结论。我国资本市场刚刚起步,投资者没有西方发达市场那么成熟理性,常常会受到自身心理的影响作出错误的投资决策。而上市公司或利用股票市场的错误定价,迎合投资者的情绪做一些并不正确的投资;或受到股票价格的影响,融资受到限制而不能进行最有效率的投资,从而使企业的投资效率大打折扣,严重阻碍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关于投资者非理性情绪如何影响公司投融资决策的问题已经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试着从投资者非理性情绪是否影响上市公司投资决策以及投资效率这一角度来研究这个问题。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包括:(1)公司的投资水平是否真的受到投资者非理性情绪的影响?(2)如果公司的投资水平受到了该情绪的影响,那么公司的经营效率是否也会同时受到影响?

二、文献综述

对于投资者非理性情绪如何影响上市公司投资决策,行为公司金融主要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做出了解释。第一是Stein(1996)提出的股权融资渠道理论,该理论认为由于投资者情绪产生的股票错误定价限制了公司的股权融资渠道从而影响公司的投资决策;第二是Polk和Sapienza(2004)提出的迎合渠道理论,该理论认为上市公司管理者会关注股票价格所带来的治理压力,会迎合投资者非理性情绪产生进行非有效率的投资。围绕这两种理论,众多国内外学者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一些成果。

在股权融资渠道方面,Stein(1996)在市场非有效的前提下,建立了管理者理性投资者非理性的资本预算模型,他定义现金持有量低、偿还债务能力差而只能依赖外部股权融资来进行投资的企业为股权依赖企业(Equity-dependent firm),他的研究表明,即使管理者目光长远,股权依赖企业的投资决策也会受到投资者情绪的影响,当股票价格高于基本价值时,股权依赖企业会发行股票并进行投资;而当股票价值低于基本价值时,股权依赖企业则会放弃投资项目,企业的股票价格的异常变动和新增投资水平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Baker等人(2003)的运用Kaplan和 Zingales(1997)提出的股权依赖指标(KZ指标)对Stein(2003)的股权融资渠道理论进行了实证检验,同时他们还发现KZ指数排名越前(股权融资约束最大)的企业对股票价格的敏感度越大,排名前五分之一的企业对股票价格的敏感度是后五分之一企业的三倍。此后,Goyal和Yamada(2004)、MacLean和Zhao(2009)等分别采用不同投资者情绪变量实证检验对股权融资渠道的存在性。

在迎合渠道研究方面,Polk和Sapienza(2004)在剔除了股权融资现金流的影响之后,实证检验出投资者非理性情绪与企业投资水平的正相关性,他们认为这是因为公司管理者考虑到,如果拒绝投资者认为可以盈利的项目,会导致投资者缩短持股周期,从而产生公司治理压力,因此,关注股票短期价格的经理人会投资者的非理性情绪扩大或紧缩投资量。Polk和Sapienza(2009)对该理论做了更为细致的研究。他们认为不同企业对投资者情绪的迎合倾向是不同的,红利增长不确定和股票流动性较强的企业会有更强的迎合倾向,并且基于这种迎合倾向所进行的投资往往是无效率的。

在国内研究方面,刘红忠和张芳(2004)、刘端和陈收(2006)、吴世农(2008)、朱迪新(2011)、周振东(2011)等人分别通过设置不同的变量实证检验了投资者非理性情绪影响上市公司投资的股权融资渠道或者迎合渠道。但是,对投资者非理性情绪是否影响公司的投资效率的研究相对较少。

三、样本选择与变量选择

(一)数据来源

本文中的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均来源于wind数据库。本文选取的样本数据为2002-2010年,经过变量计算之后,最后的样本数据选择期为2004-2010年。样本的剔除标准为:(1)剔除金融类上市公司、ST公司、创业板公司,因为金融类公司资产负债结构比较特殊;(2)剔除账面杠杆大于1或者小于0的公司,因为前者表示该公司资不抵债,后者则意味着数据异常;(3)剔除了公司刚上市那年的数据,因为公司刚上市第一年财务数据变化较大。最后对样本进行了缩尾处理,对样本分布前1%和后99%的数据进行了处理,得到了样本观察值3302个。

(二)变量选择

1、投资水平

本文衡量企业投资水平的指标有两个:(1)资本投资水平=现金流量表中“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上期末总资产,(2)固定资产投资水平=当期固定资产变动/上期末总资产

2、投资者非理性情绪

本文参考Polk和Sapienza(2004)的定义,定义可操控性应计项目DACCR作为投资者情绪的衡量指标,从应计项目ACCR中分离出正常应计项目,也就是非主观操控性应计项目NORMALACCR,即可得可主观操控的应计项目DACCR。应计项目,其中为非现金流动资产的变动,即总流动资产变动-现金及其等价物变动,为流动负债变动-流动负债中的短期负债变动-应付所得税的变动,DEP为折旧和摊销。非主观操控性应计变量NORMALACCR的选择参考了Chan(2007)和朱迪新(2011)的方法,采用过去三年应计项目ACCR总和与主营业务收入总和的比值和当期的主营业务收入来衡量,即,所以,

3、公司净财富水平

本文以公司的内部现金流量CF,即公司的净利润加折旧摊销,作为衡量上市公司净财富水平的指标。

4、投资机会

本文使用托宾Q来衡量投资机会,即权益的市场价值Et和负债价值Dt之和除以总资产的账面价值At,但是考虑到我国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较多,参照刘红忠(2004)和吴世农(2008)的方法,本文以流通股价值(流通股数量qt乘以年末股价Pt)加上非流通股价值(非流通股数量NONqt乘以每股净资产AOEt)来计算Et。即:

5、投资效率

本文使用ROA(净利润/总资产)作为衡量投资效率的指标,考虑到投资主要对未来三年的利润产生比较大的影响,本文采用的ROA是t+1、t+2、t+3年的平均值。

四、模型设计和实证研究

(一)投资者非理性情绪对投资水平的影响

根据大量的研究文献建立模型:

其中是可操控性应计项目,是投资者非理性情绪的变量,是滞后一期的托宾Q,控制投资机会对投资的影响,是当期的现金流,控制现金流对投资的影响,分别为年度虚拟变量和行业虚拟变量,分别控制投资的年度效应与行业效应。

模型的回归结果如下:

从实证结果可以看出,代表投资者情绪的变量SENT均具有显著性,无论企业的投资支出还是固定资产支出都与投资者的非理性情绪显著正相关,企业在投资者情绪高涨,股票价格被高估时会增加投资,而在投资者情绪低落,股票价格被低估时会减少投资。代表投资机会的Q呈现显著性,在出现投资机会的时候企业还是会增加投资的,股票市场的前瞻性的到了一定的体现。代表公司融资约束的CF也呈现显著性,企业的现金流越是充裕,投资水平也就越高,这一点与已有的企业融资约束理论还是相一致的。

(二)投资者非理性情绪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

本文选择ROA作为衡量公司投资效率的指标,根据已有的研究文献搭建模型:

其中是可操控性应计项目,是投资者非理性情绪的变量,是公司当期的投资水平,分别为年度虚拟变量和行业虚拟变量,分别控制投资的年度效应与行业效应。

表2 投资者非理性情绪与企业的投资效率

注:***,**和*分别表示在1%,5%和10%水平上显著,括号中为t 值

从实证结果可以看出,代表投资者情绪的变量SENT均具有显著性,投资者理性情绪与企业的投资效率是负相关的,也就是说,投资者非理性情绪的上升会导致企业过多的投资,从而使投资效率下降。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利用2001-2010年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对投资者非理性情绪是否影响企业投资水平及投资效率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投资水平和投资效率均受投资者非理性情绪影响。投资者非理性情绪导致股票市场的定价过高(低),导致企业投资水平的过度增加(减小),从而使投资效率下降。

我国资本市场刚刚开始起步,投资者非理性程度比较高,上市公司盈余操控程度也较高,使股票错误定价严重,从而进一步助长了我国上市公司的的恶性融资以及过度投资,严重阻碍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基于本文的研究结果,笔者建议监管者应该加强对上市公司盈余操控的监控力度,并引导投资者的理性投资,从而使我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Baker,M.,J.Stein,and J.Wurgler. When does the Market Matter? Stock Prices and the Investment of Equity-dependent Firms[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03,118,(3) : 969-1005.

[2]Polk,C.and P. Sapienza.The Real Effect of Investor Sentiment[Z]. NBER,Working Paper No.10563,2004.

[3]Polk,C.and P. Sapienza.The Stock Market and Corporate Investment: A Test of Catering Theory[J].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2009,22,(1) : 187-217.

[4]刘端,陈收.中国市场管理者短视、投资者情绪与公司投资行为扭曲研究[J].北京:中国管理科学,2006,(12)

理性投资论文篇3

内容摘要:近十年来,我国的房地产投资发展迅速,普遍激增的房价不断推动当前房地产投资规模的直线增长,炒房现象十分严重,从而使得许多城市的大量新建住房闲置。要想稳妥地进行房地产投资就需要对这些不确定性信息进行合理有效地处理。本文基于可信性理论将采用模糊变量来处理这些不确定性信息。基于该理论,本文提出一类新的带有模糊参数的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来处理房地产经济中的不确定信息。另一方面,通过目标函数的一些性质将提出的模糊房地产投资问题转化为一个等价的线性形式,从而可以利用经典的线性规划算法进行求解。最后,列举一个房地产投资问题的实例并通过Lingo软件进行求解。

关键词:可信性理论 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 线性规划 Lingo软件

可信性理论研究现状

近十年来,我国的房地产投资发展迅速,普遍激增的房价不断推动当前房地产投资规模的直线增长,炒房现象十分严重,从而使得许多城市的大量新建住房闲置。城市中大量低收入群体买不起房的现象已逐渐成为当前房地产经济中的突出问题。为了更好地管理当前的房地产投资市场,国家已经陆续出台了许多控制房价过快增长的相关政策,以便从各个方面缓解当前城市未购房居民的买房压力。众所周知,当前形势下的房地产投资存在极大的风险性。为了更好地进行房地产投资就必须充分掌握当前影响房地产投资的各种有效信息,不能盲目进行投资建房,一旦房源严重过剩势必会大量积压闲置,直接影响与房地产投资有关的部分行业的正常运营。事实上,房地产投资受土地、人力、物力、财力以及市场需求等诸多不确定性信息的影响,因此,要想稳妥地进行房地产投资就需要对这些不确定性信息进行合理有效地处理。为了很好地处理房地产投资中的各类不确定性信息,本文基于可信性理论将采用模糊变量来处理这些不确定性信息。

自从Zadeh在1965年首先提出模糊集的概念以来,许多学者就开始了模糊集理论的研究工作并且使其在理论和应用上都得到了迅速地发展。后来,Bellman和Zadeh在数学规划的基础上第一次提出了模糊规划的概念,他们的先驱工作使得模糊环境下的数学规划理论得以迅速的发展。基于可能性理论,许多学者已经研究了大量模糊环境下的房地产投资组合问题,并且得到了许多有意义的模糊房地产投资优化模型以及一系列模型的性质和求解模型的各种相关算法。基于可能性测度,Liu 和 Liu在2002年提出了可信性测度的概念并且有效地丰富了现有的模糊优化理论。经过许多学者近十年的努力,可信性理论已经在理论和应用方面有了较大的发展。本文的目的是提出一类新的带有可信性限制的模糊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另一方面,本文将可信性理论作为模糊优化的理论基础,讨论模糊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目标函数的一些基本性质。本文通过目标函数的性质将模糊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转化为一个等价的线性形式。最后,列举一个房地产投资问题的实例并应用Lingo软件进行求解。

模糊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

本文首先给出模糊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并且讨论模型的一些基本性质;另一方面,本节还将通过所建立模型的一些基本性质将模糊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转化为一个经典的线性规划模型。为了建立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本文将采用下面的指标、参数和决策变量。

n:建设住宅楼的种类数量。

xi:建设第i种住宅楼幢数。

ci:建设每幢第i种住宅楼的单位利润。

di:建设每幢第i种住宅楼所需的单位用地面积。

D:建设i种住宅楼所需总的土地数量。

ωi:建设每幢第i种住宅楼所需的单位人力劳动时间。

W:建设i种住宅楼所需总的人力劳动时间。

mi:建设每幢第i种住宅楼所需的单位机器使用时间。

M:建设i种住宅楼所需总的机器使用时间。

使用上面的各种记号,为了得到模糊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下面本文首先建立带有确定性系数的房地产投资模型:

(1)

根据以往房地产投资中的诸多经验,由于建筑原材料的价格、土地资源的有限性、房地产的市场价格以及建筑劳动者和各种机器的能力等不确定性因素,房地产投资决策者在有限的条件下只能得到有限的不确定性信息资源;但是,当房地产投资决策者不能获得有效的不确定性信息资源势必会影响到房地产投资的最终利润。因此,房地产投资决策者要想准确而有效地描述现实的房地产投资环境并且最终能获得更大的房地产经济利润,房地产投资决策者就需要对当前房地产经济中出现的各种不确定性信息进行合理而准确地分析。基于以上的这些因素,本文考虑将建设各种住宅楼的利润c1,c2,……,cn分别看作相互独立的模糊变量。于是,可以得到房地产投资的模糊利润系数c1(γ),c2(γ),……,cn(γ),这里假设以上的各个模糊变量是三角模糊变量。进一步地,本文基于可信性理论将利用模糊期望值模型对以上的房地产投资问题进行分析和建模。因此,下面可以建立以下的带有模糊利润系数的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

(2)

由于以上建立的带有模糊利润系数的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2)中的全部三角模糊变量是相互独立的,基于此本文则根据有关模糊变量期望值的相关性质可以将上面建立的模糊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2)转化为下面的一个带有确定利润系数的整数线性规划模型。

(3)

由于在以上带有模糊利润系数的房地产投资模型(2)和(3)的转化过程中,本文已经通过模糊变量期望值的相关性质将带有模糊利润系数的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2)转化成了一个经典的带有确定性利润系数的整数线性规划模型(3)。因此,就可以通过经典的整数线性规划算法求解模糊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3)。在具体的求解过程中本文将采用常用的Lingo软件对带有模糊利润系数的房地产投资模型(3)进行求解。

模糊房地产投资问题的实例分析

本节将通过一个数值实例来分析说明带有模糊利润系数的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将假设某房地产投资建筑公司共承包建设甲、乙、丙、丁、戊五种类型的住宅楼,其中五种类型住宅楼的建筑数量分别为x1,x2,……,x5,各种类型住宅楼每幢的土地使用面积、所需的人力劳动时间以及所需的机器使用时间分别为d1,d2,d3,d4,d5、ω1,ω2,ω3,ω4,ω5和m1,m2,m3,m4,m5。基于房地产投资承包商当前所拥有的各种建筑材料(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等)是有限的,因此,房地产投资决策者必须根据当前房地产投资的市场境况和以往的房地产投资经验加之所拥有的各种有效信息才可以作出一个合理有效的房地产投资决策。首先,由于当前的房地产承包商共有土地面积为D=10(103平方米),即有∑i=1dixi≤10;其次,房地产投资承包商所拥有总的人力劳动时间为W=8(103小时),即有∑i=1ωixi≤8;再次,房地产投资承包商所拥有总的机器劳动时间为W=10(103小时),即有∑i=1mixi≤10。另一方面,表1给出了带有模糊利润系数的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的其它相关数据。由于受到当前房地产投资市场变化的影响,房地产投资的市场价格往往是一个不确定的值。若房地产投资承包商只凭个人的经验来作出最终的房地产投资决策,这样就势必会影响到最终的房地产投资利润,同时也会给房地产投资者带来或大或小的房地产投资市场风险。因此,为了更加合理有效地描述当前变化不定的房地产投资市场环境,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三角模糊变量分别表示每种住宅楼每幢的利润系数c1(γ),c2(γ),c3(γ),c4(γ),c5(γ),并且假设各个模糊变量是相互独立的。最后,基于以上的各种假设,本文将建立以下带有模糊利润系数的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

(4)

这里模型(4)中的模糊变量都是相互独立的,因此,根据方程(2)和方程(3)之间的转化方法可以得到以下一个等价形式的房地产投资整数线性规划模型

(5)

为了求解房地产投资整数线性规划模型(5),本文利用可信性理论中求模糊变量期望值的方法已经分别计算出每个模糊利润系数ci(γ),(i=1,2,3,4,5)的期望值E[ci(γ)],(i=1,2,3,4,5)。然后, 可以利用整数线性规划中的经典算法来求解上面建立的房地产投资模型(5)。最后,可以得到模糊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4)的最优投资利润为68.5以及最优解(x1*,x2*,x3*,x4*,x5*)=(2,0,0,0,2)(见表1)。

结论

由于各种因素使得我国各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不尽相同,从而各地区的房地产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一些不发达地区的房地产经济发展水平仍然很低,房地产投资的科技含量相当低且房地产投资决策者还主要依靠自身的经验进行投资,这样使得房地产投资经济的科技含量水平不高并且导致当前的房地产投资市场风险也比较高。在当前房地产投资经济迅速发展的环境下,通过这样一类新的带有模糊利润系数的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就可以为房地产投资经济的科技化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前进方向。

在模糊房地产投资期望值问题的实例分析中,本文综合考虑了影响房地产投资的一些常见因素(土地数量、房地产的投资利润、人力劳动时间以及机器的使用时间)并通过模糊变量来处理带有不确定性的利润参数,通过对房地产投资问题的定量分析来摆脱当前一些房地产投资决策者原有的只凭经验进行投资的状态,最终可以得到良好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Zadeh L.A.Fuzzy sets[J].Information and Control,1965 (8)

2.Bellman R.E.,Zadeh L.A.Decision-Making in a fuzzy environment[J].Management Science,1970(17)

3.Liu B.,Liu Y.-K.,Expected value of fuzzy variable and fuzzy expected value models[J].IEEE Transactions on Fuzzy Systems,2002 (10)

4. Liu B.,Uncertain Theory: An introduction to its axiomatic foundations [M]. Berlin:Springer-Verlag,2004

5.Liu B.,A survey of credibility theory [J].Fuzzy Optimization and Decision,2006(5)

理性投资论文篇4

内容提要:外商先行回收投资制度的法律性质应该界定为妥协式契合关系。妥协式契合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和谐的契合关系,是一种权益配置失衡的契合关系。这种契合关系与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旋律相阻相背。我们应该用理性的态度,冷静地思考“外商先行回收投资制度”的废止。

一、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先行回收投资制度的研究现状

自从1988年《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第22条正式确立合作企业外方先行回收投资制度以来,该制度在我国引资实践中的运用已30余年。这30年来《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外商先行回收制度经历了官方多次的“小修小补”,但还是没有使我国外资立法走出捉襟见肘的困境。学界对先行回收投资制度的探讨与争鸣,也从未间断过。当下,对这个问题研究的着力点在该制度的“存废”和“修整与重塑”上,学界目前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

否定观点:持此观点的学者认为,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应废除现行的允许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方先行回收投资的法律制度。允许合作企业外方先行回收投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鼓励外商投入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在改革开放的初期,采取这种做法有情可原。然而,在已进入知识经济年代的今天,技术和设备的淘汰速度越来越快,在合作企业创办之初,外方带来的技术和设备看似先进,可是没过若干年,在合作期限届满时,这些技术和设备已显落后,即使全部归中方所有,又有何用?[1]

肯定观点:持此观点学者认为,在我国,现在提议废除合作企业外方先行回收投资的制度,为时尚早。[2]上述判断恐有言过其实之嫌,更何况,在当前,合作企业外方先行回收投资法律制度的存在,对推动我国“积极、合理、有效”吸收投资政策的实现仍具有一定的意义。允许外商先行回收投资,可以减轻因投资数目大、回收周期长对外商所产生的巨大还贷压力,这对促进外商投资我国优先发展的基础设施等项目,可起到不可替代的激励作用。

合作企业外商先行回收投资制度是“存”还是“废”,要从多方面考证后,才能作出结论。

二、对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方先行回收投资制度的性质分析及评价

因对合作企业外方先行回收投资制度观察角度各异,迄今为止,国内学者提出的有关该制度定性的学说大致有两类:一类试图对该制度的法律性质进行定位;另一类则与法律定性无关,实际上是对该制度经济性质的说明。[3]

(一)关于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方先行回收投资经济性质的学说评析

1.优先补偿说。该说认为,允许合作企业外方先行回收投资是对其投资的一种优先补偿。在合作企业的创办实践中,外方通常以现金、机器设备和技术设备等投资。外方的出资往往贷之于国外的银行,需要分期还本付息,通过先行回收投资制度,合作企业外方就可以用每次回收的资本金,逐笔偿还国外银行的贷款,从而大大减轻其还贷的压力,刺激其持续长久投资的积极性。从资本制度的表征来看,中国虽然没有资金配套问题;但不能据此认为中方占了极大便宜,外方合作者仍可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惠:一是因土地使用费在合作期内不收取,合作企业不需缴纳场地使用费,因而减少了开支;二是由于土地使用费不必一次性计入投资总额,这就避免净增加注册资本,减少投资者的风险和责任,外方的分配比例可以大于中方。由此可见,合作经营方付出的代价和取得的补偿大致是相当的。[4]

2.保本经营说。该说认为“合作企业顽强生命力的原因在于,外方能保本,中方也有利……在一定条件下合作期限内外商先行回收投资,使外国投资者的投资原本和利润都有保证,从而减少或避免商业风险。”[5]显而易见,保本经营说违背合营企业中外双方“共担风险”原则;也违背我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立法本意和国际投资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公平原则。保本经营说也不符合合作企业法中有关外方先行回收投资后仍应承担合作企业后续债务的规定。由此可见,外商先行回收投资具有暂时性,并不排除承担亏损时的赔本可能,风险尤存。

3.让利说。[6]该学说被学界达成共识者居多。该说认为外商先行回收投资性质上是一种让利性的优惠措施,是国家对外商投资的促进、鼓励政策。回收投资的性质主要是由其回收的渠道和来源决定的。外国合作者先行回收的投资主要来自两个方面:(1)中国合作者的让利。(2)中国政府的让利。笔者认为把外商先行回收投资制度定性为让利说欠妥,起码应该称“暂时性让利说”。让外商先行回收投资,笔者个人认为从我国和谐社会语境来审视,合作合同成立基础“显失公平”,但从原初条件视角来分析,这是一种“妥协式的意思自治”,是主动“妥协契合”。这一点我想中国政府特别是当初该制度的制订者应该是心知肚明的。如果“暂时性让利说”是对“外商先行回收投资制度性质的经济说明”,那么“妥协式契合说”应该是对中外合作企业外方先行回收投资制度的法律定性(笔者后面将详细阐述)。

以上三种学说都力图从经济上阐明合作企业外方先行回收投资的性质,不同的是选择的视角不同。尽管如此,以上三种学说的缺陷亦很明显,再说这些学说毕竟没有道出该制度在法律上的实质和特征。

(二)关于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方先行回收投资法律定性的学说及评析

目前,针对合作企业外方先行回收投资法律性质的学说主要有三种:

1.股权转让说。该说认为,合作企业外方先行回收投资实际上是合作企业内部的股权转让过程,外方通过先行回收投资在合作企业中逐步减少股本,等于中方用本来应该分得的利润来购买外方对应的股本,而不是外方从合作企业中抽出资本金,合作企业的注册资本不会减少。只要我们细加分析,不难发现其存在难以自圆其说的缺陷。中方让渡利润,取得股权;外方出让股权,获得利润。按常理这是一个合于逻辑的股权转让关系,照此推理下去,中外双方的股权比例会呈现出此消彼长的态势。随之,企业的经营管理权、收益分配权,亦即随着外商先行回收投资进程的深入,向中方倾置,企业性质和类型的变更将在所难免。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最终要蜕变成一个中国内资企业了,倘若如此,外方投资回收完毕,外方实际已经不是该企业的股东了。事实并非如此,就算外方先行回收完毕,其在合作企业中的地位不会改变,仍然享受着股东的权利和义务。根据1995年国务院制定的《中外合作经营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第50条以及2005年财政部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先行回收投资制度审批办法》(以下简称《审批办法》)第4条第3项的规定:外国合作者先行回收投资后,对企业的债务还应承担责任;其中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合作企业及其合作各方要依照中国民事法律的有关规定,承担民事责任。股权转让说违背了权利义务一致原则,与民法的精神相悖。另外,我们还可以从一个简单的渠道来论证股权转让说的不足:在中外合作企业不盈利的情况下,外商仍可通过固定资产折旧的方式回收投资,这种情形无关合作企业的收益分配,股权转让说的缺陷不攻自破。

2.减资说。该说认为外方在合作企业的资本额随着外方先行回收投资而逐步减少。笔者认为,此种观点难免有以偏概全之虞。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外方先行回收投资有四种方式,即扩大收益分配比例,税收同收投资,提取固定资产折旧费及摊提无形资本摊销金。显然,从企业利润中以扩大收益分配比例的方式,不涉及企业注册资本,从企业税收利润中先行回收投资,会减少国家税收,但也不涉及到注册资本。但从企业固定资产折旧费中回收投资和从无形资产摊销费中回收投资,可能会导致注册资本的减少,这与资本维持原则背道而驰。减资说的缺陷亦显而易见。

3.特殊信贷说。[7]即把先行回收投资的行为视为一种特殊信贷。这种学说表面上能弥补股权转让说和减资说的不足,既不构成外方对中方的资本转让,也不会减损外方在合作企业中的股本,同时要求共担风险。笔者认为这种学说因理论而理论,缺乏对外商先行回收投资制度性质分析的目的性和导向性,表面看来能自圆其说,实际上是脱离实践的海市蜃楼。它既忽略了立法者的立法旨意,也忽略了外商先行回收投资制度存在的原初条件和和谐社会语境下中国的经济发展形势。

从现有的各种理论来看,都不足以完整准确地阐明这一制度的法律性质,容易造成对该制度理解和运用的不当,导致中外双方权利义务配置失衡或不当,进而影响该制度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积极作用的发挥。这就促使我们在立足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立足外商先行回收投资制度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去寻找一种符合与外商先行回收投资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相符合的新的学说来支持该项制度。笔者认为“妥协式契合说”与上述标准相吻合。在后面的论述中,笔者将围绕“妥协式契合说”渐进式地展开阐述。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网站搜索

繁體

论文首页图片论文热点论文专题论文管理论文经济论文会计论文审计论文语言论文英语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社会论文

哲学论文法学论文声学论文艺术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计算机文农学论文医学论文其它论文搜索论文写作指导应用文稿

考试信息考试软件职称评审信誉保证论文转让论坛交流论文qq群联系方式论文订单论文讨论论文资讯联盟知道首页法学论文经济法论文背景:阅读论文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先行回收投资制度废止论

[日期:2009-05-31]来源:作者:陈业宏[字体:大中小]

三、外商先行回收投资制度的合理性质疑

如前所述,外商先行回收投资制度,在促进、激励外商投资的实践中确曾起到过积极的作用;然而,时过境迁,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经济体制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历史性变革。当时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和种种棘手的问题逐步消除,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发了显著的变化,中外合作企业外商先行回收投资制度已失去了其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当时中方制定该制度的法律依据也受到了挑战。从和谐社会视角去考察外商先行回收投资制度,从外商先行回收投资制度实施的历程来思考,外商先行回收投资制度于理相悖。若不及时调整外商先行回收投资制度,仍“妥协契合”,笔者认为实属不必,亦不值,抑或叫错误,其主要理由如下:

第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外商先行回收投资制度有“抑内让外”之嫌。从1993年中共十四大确定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到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的通过,历时10年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形成且不断走向完善,市场经济实行经济关系契约化,强调市场主体地位平等,是市场经济得以运行的内在要求。在这种经济环境下,再给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先行回收投资优惠政策,不但违反了优惠政策的本意,而且势必使中方企业承担更大的经营风险。长此以往,势必会挫伤国内企业的积极性,威胁国内民族企业的发展。就算合作期届满,合作企业的全部固定资产归中方所有,“按照成本效果分析方法,其合理性究竟几何,需要进一步探讨”。[8]笔者无力进行精确的量化,想必众所周知,高新技术发展一日千里,引进时“先进”的机器设备等,在合作期限届满时“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早就被淘汰出局,这种不对价是显而易见的,其不合理性亦是不言而喻的。

第二,从中方政府来说,眼前的税收,是要用巨额的外汇收支不平衡作风险代价的。在未来的十几二十年的回收期限内,如果人民币币值产生波动,潜在的风险是巨大的,因汇率损失所导致的巨额债务负担的教训早已给我们深刻的启示,但令人担忧的是中方和其主管部门都没有重视和防范汇率风险的意识和措施。[9]

第三,在新时期,税收优惠不是跨国公司投资决策的决定因素。根据美国对欧洲和地中海沿岸23个国家和722家企业就投资环境问题的专项调查显示:外企认为理想的投资环境包括发达的市场经济,先进的科技,健全的金融税收体制,健全的汇率,完善的基础设施,良好的卫生和环境(医疗服务、教育水平、人的素质、生活质量、犯罪率等)[10]。这说明外商的投资理念在新形势下已由寻求政策优惠向依靠市场优化转变。寻求市场的投资者认为,市场保护的重要性高于财政优惠和其它优惠。[11]可见,优惠措施只有在其它情况相等的情况下,才能显示出威力。

现在的情况是,国际国内的投资环境发生了变化,可我国计划经济年代产生的优惠政策依旧故我。外商先行回收投资制度与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所表现出来的不契合以及这种不契合所体现出来的不合理就成了我国提高外资利用效益和中方在合作企业的地位、保护中方利益的一大障碍。

四、对中外合作企业外商先回收投资制度合法性的质疑

(一)从公司法的视角来分析

根据《中外合作企业法》第22条、《实施细则》第14条的规定:组织形式为有限责任公司的法人合作企业以全部资产对合作企业的债务承担债务,但双方也可以约定债务分担方式,即合作双方中的某一方可根据合同约定承担超出或低于自己出资额的风险责任。据此约定承担低于出资额责任的那一方就可以以其全部资产向外承担责任后享有向合作另一方追偿的权利。[12]这种规定与有限责任公司责任承担机理相悖。不管是1993年《公司法》,还是2005年修订后的《公司法》,都明确规定发起人的财产独立于公司的财产。发起人以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为限为公司债务承担责任,不存在发起人与公司债务发生直接联系的情况,也不存在债务分担约定问题;外商先行回收投资,中方风险还本,这还与公司法“风险与收益一致”原则相违背。因此,有学者认为将合作经营企业戴上有限责任公司的帽子,把有限责任公司这种公司形式搞得不伦不类。[13]

(二)从经济法的视角分析

经济法又被称作政府干预经济之法。国际投资中东道国政府如何摆正自己在外商投资领域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地位,更有效地提高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业绩呢?对这个问题学界有三种不同的观点和主张:

第一种是抑制或取消过分、严格的政府干预行为。提出这种主张的成员认为,对国际投资的政府干预与多边国际投资立法所追求的理念相悖。目前,有关国际投资的国际法制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尽可能减少政府对国际投资的政策干预和影响。[14]

第二种主张是支持积极的政府干预。这种观点认为积极的政府干预与国际经济一体化和市场导向规则是并行不悖的。[15]

第三种观点是折中的主张。该观点认为东道国政府有权进行适当的政府干预,而何为适当的政府干预,可以由各国自行决定。

从我国现行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先行回收投资制度的立法规定来看,与外商先行回收投资相关的法律规范多为任意性规范、授权性规范。立法内容为中外双方的“意思自治”提供了过于广泛的选择空间和自由余地。中外合作企业虽然为契约型合作企业,但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显著变化的现阶段特别是全球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时期,用弱化政府干预和控制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对外商先行回收投资制度进行规制,与经济法精髓“适度干预”、“适时干预”理念相背离。

(三)从国际法的视角分析

根据国民待遇的要求,内国人给予外国人的待遇因此可以不低于内国人,但不能高于内国人;根据现代国际法关于国家间平等原则及国家属地优越权原则,外国人在法律上与东道国国民享有同等待遇和同等保护,承担同等义务与责任,但不能要求不同于或更多于东道国国民所享有的权利,更不能处于特权地位,也不能承担更多的义务。[16]显而易见,现代国际法不承认外国人在内国享有超过内国人的权利。在和谐社会语境下,外商先行回收投资制度给予外国投资者的待遇实际上是一种“超国民待遇”,明显与现代国际法和TRIMs协议中的国民待遇原则不相符合。

通过上述对外商先行回收制度的合法性的分析,笔者不敢说“先行回收投资制度”这一对外商的措施于法无据,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从和谐社会的视角,用现代法的理念去评判合作企业外商先行回收投资制度,我们不难发现,外商先行回收投资制度表现出很多与现代法理念不和谐乃至相冲突的因素。其实,在当时的情况下,中方已经发现该制度对中方的不利,这一点,只要我们仔细阅读外商先行回收投资制度的相关法律规定,一定能揣摩出其中之意。那中方又奈何给外商先行回收投资这样优惠的政策呢?当时中国促进经济发展的条件不理想,中方又想多、快、好、省地发展本国经济,在这样一种“为难”的局势下,给外商先行回收投资这样的优待,与其说是一种促进激励政策倒不如说是一种妥协式契合。在这种情况下的让利优惠,对外方而言,确有“不当得利”之嫌,也含有“乘人之危”之意。

五、结论

结合“对外合作企业外商先行回收制度合理性的质疑”,笔者认为,外商先行回收投资制度的法律性质应该界定为妥协式契合关系。

在新形式下,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经济关系契约化已是一种客观存在,妥协式契合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和谐的契合关系,是一种权益配置失衡的契合关系。这种契合关系与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主旋律相阻相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先行回收投资制度其积极作用逐渐消退,其负面效应愈来愈为国人所关注。长此以往,不但减少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挫伤了国内企业的积极性,威胁了民族企业的发展,影响了外资政策的稳定性,扩大了地区差异,扭曲了外资流向,助长了“假外资”的蔓延,同时,使外商投资的战略动机出现错位,使外资不能深入地参与我国市场竞争,最终影响了我国利用外资的数量和质量。[17]对此,我们认为和谐社会语境下“外商先行回收投资制度”应予废止。

注释:

[1]丁邦开、刘恩媛:《对允许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方投资者先行回收投资的法律思考》,载《中国对外贸易》2001年第4期。

[2]谢晓尧、刘亘:《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方先行回收投资的法律性质新探》,载《现代法学》2004年第3期。

[3]刘丰名、周新成、易礼贤、姚文萍:《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概述》,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35-139页。

[4]蔡冰菲、张纯金:《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之法律分析》,载《景德镇高专学报》2004年第3期。

[5]杜新力、曹俊主编:《国际投资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97页。

[6]谢晓尧、刘亘:《论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先行回收的法律制度性质》,载《法商研究》1997年第3期。

[7]徐崇利:《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先行回收投资的法律性质新探》,载《现代法学》2004年第3期。

[8]徐犇:《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方先行回收投资的法律问题研究》,载《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9]周元元、徐明贞、陈红:《外商先行回收投资的调查分析》,载《中国外管理》2000年第5期。

[10]郝红梅:《谈我国的外方投资环境》,载《对外经贸实务》2000年第2期。

[11]ReuberGHprivateForeignInvestmentindevelopment(M)claredonpress.

[12]徐犇:《中外合作企业中外方先行回收的法律问题研究》,载《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13]陈治东:《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公司制度若干问题之剖析》,载《国际经济法论丛》(卷一),法律出版社1998版。

[14]see.WT/WGTI/M18.para.9.

[15]see.WT/WGTI/M18.para.14.

[16]姚梅镇:《国际投资法》,武汉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48页。

理性投资论文篇5

    论文关键词:行为金融;证券投资;后危机时代;投资策略

    一、概述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而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投资者日益成长为证券市场上真正的主体,也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和资源配置的重要力量,其投资行为日益受到关注,投资者投资行为的规范程度对于证券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也越来越显着。不过,从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看,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投资的高投机性问题显着,投资过程中还存在着过高的换手率问题,导致整个证券市场频繁波动,“短线为王”成为当下我国证券投资的流行观点。这种投资理念使得投资者心理因素的影响力大大增强,并导致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存在诸多异动。

    行为金融源于现代金融理论,近年来,其在指导证券投资方面的作用凸显。实际上,通过对传统金理论“理性人”假说的改造和突破,该理论能够有效解释当前金融市场的非理性行为。行为金融代表着金融理论的发展方向,应用该理论对中国证券市场现状进行分析意义重大。鉴于此,本文将基于后危机时代的背景,对行为金融理论进行梳理,进而分析在该理论指导下证券投资的策略。

    二、行为金融的由来及发展

    行为金融以应用心理学研究为工具,通过分析金融市场行为,能够更加逼近真实市场行为,应用前景广阔。基于有限理性、有限控制力和有限自利三大原则,行为金融学对金融活动中存在的大量的非理性行为进行了解释,认为人们的认知、感情等心理特征都会倒是市场非有效性。在研究金融市场“特异性”过程中,人的有限理性被引入,通过分析微观个体行为及其心理、社会动因要素,资本市场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可以进行更加有效的分析。

    行为金融理论认为,证券市场存在短期证券价格,动力效应、长期市场价格逆转和波动性高等现象普遍存在。随着环境变化,投资者并非总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其后悔、过度自信、缺少反应能力等心理因素往往会导致自身的行为偏差和反常现象,金融市场的“特异性”实际上总是存在。而当前的大量事实也证明,投资者的行为方式和心理特征直接影响投资效果。因此,复杂金融市场的研究必须考虑人性的复杂多变性,自此,以投资者的心理因素为基础的行为金融理论体系初步形成。该理论主要基础包含三个方面:一是认知偏差理论,该理论主要研究人们的经验主义会导致投资错误,复杂问题往往使得投资者存在认识限制,缺少对问题的最优分析,这种直观推断法使人们处理问题能够更加简便,但容易导致失误。二是期望理论,该理论主要基于实验对比,认为多数投资者是行为投资者,且其投资行为并不总是理性的,其投资的效用函数也并非单纯的财富要素函数,也并非完全的风险规避型。三是行为组合理论,该理论认为投资者要考虑整个投资组合而非单个资产的风险决策分析,同时要着重考虑不同资产的相关性。这是现实投资者基本无法做到的。

    三、投资策略及注意事项

    行为金融学对传统金融学理论进行了改造,对于指导投资实践也有一定的作用。不过,限于理论和实践的差距,其并没有发展为完全的普遍应用的理论。后危机时代,我国证券市场的不确定性相比以前加大,在此背景下,该理论的发展,为后危机时代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策略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主要的投资策略和应注意的要点包括:

    首先,从投资策略看,可以采用以下投资策略:一是进行逆向投资。说到底,就是要逆大盘行事。当前,反应过度的心理特征普遍存在,多数投资者过分注重眼前表现,容易产生低估和高估的现象。基于行为金融理论,投资者可以适时买进卖出,通过套利投资来获取收益。二是可以采用动量交易策略,这一策略主要源于对股市中股票价格中间收益延续性的研究。在一定的持有期内,一些股票或股票组合在前期涨幅较好,下期将仍有良好表现,这叫做动量效应。三是成本平均策略。即投资者根据不同的价格分批购买证券,规避一次性投入的风险。这个策略与预期效用最大化原则相悖,一般收益较差,但实际上能使投资者各期购入股票的平均成本低于股票的平均价格。这种投资策略要求投资者具有一定的投资信心,其投资的益处是风险较小,适用性较广,不管股票价格上涨还是下跌都能进行证券投资。四是时间分散化策略,即进行时间分散化投资。五是垃圾股投资策略。金融危机过后,壳资源在中国证券市场的稀缺性增强,垃圾股公司的价值巨大,该策略可以被纳入投资组合之中。六是行为控制策略,投资者要利用强制力或规划来进行自我约束,这对我国投资者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理性投资论文篇6

[关键词]传统投资组合;理论局限;下偏度投资组合效用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5-0056-02

1 资产投资组合理论概论

现资资产组合理论(MPT)是现代金融、投资的理论基础,对整个资本市场也起到了重大影响。狭义的资产组合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Markowitz提出的引导投资者选择投资证券对象的资产组合理论;而广义的资产组合理论还包括资本市场理论。

1.1 下偏度重大损失风险控制原理

收益和均值的差的三次方期望比上标准三次方所得到的阙值即为偏度,能够对收益率概率分布偏斜度和方向进行衡量,组合收益率偏度公式如式(1)所示。

skewness(r(i))=p(i)[r(i)-Ε(r)]3

(1)

式(1)中,r(i)表示贷款收益率,p(i)表示收益概率分布,E(r)代表的是r(i)的期望收益率。r(i)-E(r)3代表了各个可能值和期望收益率之间的偏离程度。当r(i)-E(r)3>0,则说明此项投资组合的实际收益率比期望收益率大,属于投资者期望的;当r(i)-E(r)3

我们假设投资者都是理性的、属于风险厌恶,则需要遵守追求最大投资回报率的基本原则。投资者基于风险厌恶最终目的就是确保在收益最低的状况下,能够将投资风险最小化。

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发现,投资组合的收益率呈现出“尖峰厚尾”的非对称分布性质,如果某一项资产组合的收益率分布有较长的“左尾”,则表明此项资产组合收益的下降可能性很大。所以金融市场存在方差风险,也存在偏度风险、峰度风险等高阶矩风险。

目前的研究文献中大多采用收益率方差、偏差进行风险的衡量计算,而投资者更关注可能会面临的投资损失,因此并不能和投资者真实心理相符。对投资风险的度量采用方式进行,基于期望回报率波动、不确定性基础,风险的本质并不是其不确定性、易变性,需要利用未来可能达成的收益率比目标收益率低下的程度进行风险的描述,这才是合理的。

理性投资论文篇7

内容摘要:基于行为金融学的资产定价理论突破了现代金融学理性人假设,解释了市场中客观存在的诸多异象。作为行为金融学理论基础之一,前景理论描述人们在不同状态下决策时的“非理性”行为。本文推导出基于前景理论效用函数投资者风险资产需求量,并以此建立了一个异质多主体资产定价模型,在JAVA-SWARM平台上进行了仿真实验。仿真产生了平稳的、肥尾的、非正太分布的收益率序列,以及波动聚集、股权溢价等市场异象。同时,实验发现投资者投资绩效与投资者所占市场比例正相关;在前景理论效用型投资者占市场主导条件下,投资绩效与损失厌恶系数负相关。

关键词:前景理论 异质多主体建模 金融异象 损失厌恶 投资绩效

研究背景

理性人假设是现代金融学的基本假设之一。然而,大量实证分析和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实际决策过程中并非理性, 存在羊群效应、处置效应、过度自信、损失厌恶等诸多“非理性”行为。另一方面,实际金融市场中存在的诸多“异象”也对现代金融学提出了挑战,如尖峰厚尾、波动聚集、股权溢价等。行为金融学以实验经济学和心理学研究成果为基础,突破理性人假设建立模型,解释了市场中存在的诸多异象。本文通过异质多主体仿真建模的方法把前景理论引入到资产定价中来。多主体模型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建模方法,市场由异质预期的投资主体构成,微观层面的简单的规则和交互作用产生了复杂的宏观经济现象。从仿真实验的角度解释了金融市场中的“异象”,并发现了前景理论对投资绩效的影响。

文献回顾

近期的研究中,R.Cross(2007)在异质多主体模型中引入羊群效应,仿真结果产生了尖峰和幂率衰减。Roger(2009)发现投资者因为处置效应而要求更高的风险溢价。Barberis(2001)用把损失厌恶引入到基于消费的资产定价中,解释了股权溢价之谜,Zhang(2009)在Barberis(2001)的基础上做了实证分析,提出了盈亏平衡效应,对模型进行了改进。

与Barberis(2001) 模型中只存在单一的代表性投资者不同,本文的市场由有限理性的异质主体构成,主体拥有异质预期和一些简单的行为规则。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建模方法,微观层面的简单的规则和交互作用产生了复杂的宏观经济现象。本文的研究建立在DeLong(1990)、Brock和Hommes(1998)异质多主体模型基本结构之上。与其前两篇文章不同之处在于投资主体的异质性不仅体现在异质预期,更体现在异质偏好。即投资者拥有不同的效用函数,导致投资者风险资产需求量不同。在本文的模型中,市场中不仅存在CARA型效用函数的投资者,还存在基于前景理论效用函数的投资者。

DeLong(1990)对理论模型进行求导变换和分析,发现非理易者拥有更高的收益,并且模型能够解释股价的高波动、股价的均值回复和股权溢价之谜。与DeLong(1990)不同,本文在建立好理论模型之后,采用基于Agent的计算金融(ACE)的方法在SWARM平台上进行了仿真,ACE的方法能够灵活的描述市场结构,直观的分析试验结果。仿真得到的收益率揭示了非正太性、股权溢价、波动聚集等异象,并与上证指数、深证指数进行了对比。仿真实验发现投资者投资绩效与所占市场比例正相关;在一定条件下,与损失厌恶系数负相关。

异质多主体建模

(一)市场结构

市场中N个投资者投资于一种风险资产,每个投资者交易账户初始资金为W0,允许投资者融资融券,且无交易费。模型是T期离散的,在t期期初(t=1,2,...,T),第i(i=1,2,...,N)个投资者确定分配一定比例的资金ωi,t用于风险投资,期末的投资收益率为,Pt为t期末风险资产价格。剩余比例资金1-ωi,t存于交易账户中,收益率为零。所以第i个投资者t期末财富的期望和方差为:

(1)

(2)

(二)投资者预期

投资者按对风险资产的预期分为技术面投资者(惯性投资者)和基本面投资者(套利投资者)。技术面投资者认为价格存在惯性,对风险资产收益率预期为:

(3)

其中,ai为惯性系数,bi为截距。

基本面投资者认为价格将回归基本价值P0,对t期的价格预期为,对风险资产收益率预期为:

(4)

其中,vi为回归速度,bi为截距。

(三)投资者偏好

在本文的模型中,技术面投资者不仅具有异质预期还具有异质偏好,包括传统预期理论的CARA型效用函数和Mao(2005)的PT(前景理论)型效用函数。期望效用理论告诉投资者如何理性决策,而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则是描述了投资者在不确定环境下是如何决策的。Kahneman 和Tversky 1979年提出的前景理论效用函数是S型幂效用函数,其函数形式为,其中,0

具体形式为:,参数与KT模型保持一致,而形式与CARA型效用函数保持一致,便于下文风险资产需求量的的推导。

假设投资者期末财富Wi,t服从均值为W0方差为σ2的正太分布。

对于CARA型投资者t时期的风险资产需求量为(见De Long(1990)):

对于PT型投资者来说,其效用函数为 :

其中,β、λ分别为风险厌恶系数、损失厌恶系数,W0为参考点。

PT型投资者t时期的风险资产需求量为:

上述公示反应了前景理论的三个特征:财富相对水平不同,投资者的决策行为不同;盈利时,期望收益越大,波动率越小,风险资产需求量越大,投资者是风险厌恶的,亏损时,期望收益越小,波动率越大,风险资产需求量越大,投资者是风险寻求的;当处于亏损状态时,由于λ≥1,投资者对收益和风险变得更加敏感,及投资者是损失厌恶。

(四)价格形成机制

按投资者的不同预期和偏好,本文的模型中存在三类投资者:基本面投资者、CARA型投资者(技术面)、PT型投资者(技术面)。总需求为,风险资产的供给数量为常数S,假设市场为完全竞争,所以需求量的变化完全反应在价格变化上。D=ΔP•S。所以风险资产的定价公式为:Pt=Pt-1+ΔP=Pt-1+Dt /S 。、

仿真实验及分析

(一)收益率的非正态性

根据上述建立的异质多主体仿真模型,本文在SWARM仿真平台上进行了仿真实验,生成的时间序列见图1。经计算,仿真实验产生的收益率数据峰度为4.235,JB正态检验统计量为320.180。说明本文建立的异质多主体模型对尖峰厚尾能够起到一定的解释作用。同理,仿真实验数据产生的收益率平方具有聚簇现象,对其自回归模型残差进行ARCH-LM检验,残差ARCH效用显著,说明模型同样产生了波动聚集现象。

(二) 前景理论对投资绩效的影响分析

PT型投资者具有“因亏损而持有,因小利而放弃”的特点,那么此类型的投资者投资绩效如何呢?为此,本文以夏普比率为投资绩效的衡量指标,考察了PT型投资者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投资绩效。实验发现,投资者的投资绩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占市场比例。如图2所示,基本面投资者市场比例不变,改变PT与CARA型投资者所占市场比例。结果发现投资绩效随着投资者所占市场比例的增加而增加。

(三) 损失厌恶系数对投资绩效的影响

情形一,PT型投资者占市场80%,三类投资者均拒绝了SR(4)>=SR(2)的原假设,表明当λ由2增加到4时,投资者的投资绩效明显降低(SR(2)表示当λ=2时的投资绩效,SR(4)表示当λ=4时的投资绩效)。情形二,CARA型投资者占主导,从2增大到4时,技术面投资者的投资绩效均得到了升高,基本面投资者投资绩效变化不明显。结果表明只有在PT型投资者处于主导地位的情况下,损失厌恶系数λ与投资绩效负相关(见表1)。

结论

本文通过异质多主体建模的方法对金融异象进行了微观分析。分析表明,前景理论突破了传统的理性人假设,对金融异象的存在起到了一定的解释作用。通过模型仿真实验表明,投资者投资绩效与投资者所占市场比例正相关;在前景理论效用型投资者占市场主导条件下,投资绩效与损失厌恶系数负相关。

参考文献:

1.R.Cross, M.Grinfeld, H.Lamba, T.Seaman. Stylized facts from a threshold-based heterogeneous agent model. Eur. Phys. J. B[J], 2007,57, 213-218

2.Roger, Patrick. Does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Disposition Effect Increase the Equity Premium? Journal of Behavioral Finance[J], 2009, 10, 138-151

3.Barberis, N., Huang, M., Santos, T. Prospect theory and asset prices.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J], 2001, CXVI, 1-53

4.Wenlang Zhang, Willi Semmler. Prospect theory for stock markets:Empirical evidence with time-series data.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J], 2009, 72,835-849

5.Leigh Tesfatsion, Kennethl.Judd. Heterogeneous agent models in economics and finance. Handbook of computational economics[M]. Volume2, 1109-1186

6.J.Bradford De Long, Anrei Shleifer, Lawrence H. Summers, Rober J.Waldmann. Noise trader Risk in financial market.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J], 1990, vol98, 703-738

7.William A. Brock, Cars H. Hommes. Heterogeneous beliefs and routes to chaos in a simple asset pricing model. 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 and control[J], 1998,22, 1235-1274

8.Lux, T. The socio-economic dynamics of speculative markets: interacting agents, chaos, and the fat tails of return distribution.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J], 1998, 33, 143-165

9.Carl Chiarella, Roberto Dieci, Laura Gardini. Asset price and wealth dynamics in a financial market with heterogeneous agents. 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 & Control[J] , 2006, 30, 1755-1786

10.Harrison Hong, Jose Scheinkman, Wei Xiong. Asset Float and Speculative Pubbles. The Journal of Finance[J], 2006, vol lXI, NO.3

11.H.Peter Boswijk, Cars H. Hommes, Sebastiano Manzan. Behavioral heterogeneity in stock prices. 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 & Control[J], 2007, 31, 1938-1970

理性投资论文篇8

关键词:投资者情绪;非系统性风险

一、引言

传统金融学理论认为,风险和收益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同样超额收益来源于同样的高风险的报酬。在有效市场下,风险和收益往往是同方向变化的,高收益低风险的投资必然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介入而逐渐降低收益。

20世纪80年代对金融市场的大量实证研究发现了许多传统金融学无法解释的异象,为了解释这些异象,一些金融学家将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投资者的行为分析,至90年代这个领域涌现了大量的高质量的理论和实证文献,1999年克拉克奖和2002年诺贝尔奖分别颁给了这个领域的代表人物。

现代金融理论认为在理性人假设前提下,市场是有效的,投资者个体行为对市场没有影响,即使存在犯错误的投资者,也会被套利者所淘汰,在这个理论框架下对投资者行为的研究就没有太大意义。但是现代金融理论无法合理解释金融市场中的一些现象。这些现象包括金融市场的暴跌事件,比如1987年10月19日美国股市崩盘事件等。

行为金融理论放松理性人的假设,在传统金融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更贴近现实的解释,认为投资者的行为和决策会影响资产定价和金融市场,市场不是有效的。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受自身教育、投资经验和知识、市场信息、投资偏好等影响,对资产未来价格会产生一种信念和预期。Baker、Wurgler指出,投资者情绪是指投资者基于对资产未来现金流和投资风险的预期而形成的一种信念,但这一信念并不能完全反映当前已有的事实。这种对资产价格和市场走势的主观认识,会产生或主观或悲观的心理情绪,将导致投资者决策偏差和资产定价的偏差,如投资者的过度乐观、后悔厌恶、羊群效应等。在这个框架下,研究投资者的决策模式和特征,以及在这些特征下的市场状况显得特别重要。

基于行为金融学理论,在投资者情绪的影响下,收益与风险不是简单的正相关关系,投资者情绪对资本定价具有显著的影响。在本文中,我们试图以封闭式基金折价率、新增投资者开户数、换手率、IPO平均首日收益率、IPO数量等指标构建投资者情绪指标,并将其纳入Fama-French三因素模型。通过引入并量化投资者情绪,可以更加全面的剖析收益率和非系统性风险的关系,说明投资者情绪对资产定价具有重要影响,并据此更有效地解释中国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更科学地解释中国资本市场异常现象,为投资者行为决策及市场监管提供理论依据。

二、文献回顾

近年来,投资者情绪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和重视,成为行为金融学理论的一个热点问题。关于投资者情绪对期望收益和非系统性风险的关系的影响,在学术界仍存在分歧:

1.Merton认为在无摩擦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非系统性风险与期望收益呈正相关关系。Fangjian Fu使用EGARCH模型发现非系统性风险与期望收益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2.较多的学者持相反的意见。首先是Miller指出,当市场存在卖空限制,投资者对收益的预期不一致时,期望收益将与非系统性风险呈反向变动关系,且股票价格更倾向于反映市场参与者的乐观情绪。Baker, Malcolm, and Jeffrey Wurgler认为,全球和国内的情绪可以预测市场收益:当投资者情绪高涨时,各种难以套利或定价的股票的未来收益相对较低。Ang, Hodrick, Xing, and Zhang通过把股票按照它们的非系统性风险分为五类投资组合后,发现非系统性风险与期望收益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且股票月收益与滞后一个月的非系统性风险成负相关关系。Gao, Yu, Yuan通过对横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的计量分析,发现当投资者情绪过度乐观时,会导致高风险股票错误定价,从而导致较低的期望收益。

在上述研究的启发下,国内也有学者着手研究了我国投资者情绪的影响,并大都得出了我国投资者情绪对股票收益产生显著影响的结论。

上一篇:创业投资论文范文 下一篇:投资理念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