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思考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0-27 00:43:41

理性思考的重要性

理性思考的重要性篇1

关键词:设计管理;设计与管理的关系;设计管理的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7-0058-01

一、设计管理的定义

设计管理就是:“根据使用者的需求,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研究与开发管理活动。有效地积极调动设计师的开发创造性思维,把市场与消费者的认识转换在新产品中,以新的更合理、更科学的方式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并为企业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而进行的一系列设计策略与设计活动的管理。”设计管理研究的是如何在各个层次整合、协调设计所需的资源和活动,并对一系列设计策略与设计活动进行管理,寻求最合适的解决方法,以达成企业的目标和创造出有效的产品。

二、设计与管理之间的关系

设计是工业革命的产物。它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成长于30年代的美国,60年代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对世界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然而,当今社会科技突飞猛进,市场瞬息万变,竞争日益激烈,传统意义上的设计已经渐渐不能完全满足企业及社会的发展。由于企业对设计理解的不完整性,就造成了设计上的无序化。在这些企业中,设计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产品、包装、展示或宣传品所进行的零散性工作,相互之间以它们与企业的其它任何事情毫无关系。企业内部不同领域的设计人员也缺乏沟通,各部门设计人员以本部门的设计观念及方式工作。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如何合理利用全球的设计资源也摆到了人们的面前。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随着设计深入到企业的各个方面,设计与管理间结合成为了必然。对企业而言设计管理是价值很高的东西,只有管理的好,才能发挥设计的力量与价值,只有抓好设计管理,企业才能真正在日益剧烈的市场竞争中前进。

设计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管理系统,它以设计为先导,在不断延伸的设计领域中协调设计资源的安排,完善设计过程,使整体设计有计划、有目标。对于企业而言,它是达到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产出效益的管理系统,它是在企业的计划和实现之间的复杂联系的认知中发展起来的。它区别与单纯部门的一体化管理,是一种企业整体层次上的一体化,是超越设计本身的。

三、设计管理的重要性

有利于发挥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提高全体员工的技术、管理、经营水平,不断完善公司的经营、管理体系,实行多种形式的责任制,不断壮大公司实力和提高经济效益。

有利于促进技术突破和不同领域的合作,企业社团各方面资源得以充分利用,从而实现设计制造的敏捷化,推动技术迅速转为商品,有目的的针对企业界各级社团的机构体制和业务经营的、正常的、基本的具体化评价和运用。创造一个有独特个性的,有凝聚力社团形象,有巨大创造财富潜力的,发展中的公司面貌。

有利于及时获得市场信息,设计针对性产品,由设计改变生活方式,从而为企业创造新的市场合理运用社团的各方面资源,充分调动社团内外一切有利因素去完成公司的任何任务,并创造一个社团形象是以文化为根据的,服从管理的直观形象方面,经得起社会舆论的评价。公司提倡全体员工刻苦学习科学技术文化知识,公司为员工提供学习、深造的条件和机会,努力提高员工的素质和水平,造就一支思想和业务过硬的员工队伍。

设计管理是项目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是项目建设、采购、施工及管理的作业基础,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设计阶段过程中需要通过加强设计管理进行控制和协调。(2)设计文件是签订合同、组织施工、竣工验收、结算付款、交付使用等各个环节的实际依据,设计管理控制着以上各个环节。(3)设计管理有利于明确项目的设计目标,确保设计工作顺利开展。(4)设计管理可及时协调设计单位(部门)提供相关资料和外部协作,修改及完善设计目标,尽可能避免项目日后的设计变更,进而有效控制投资。

四、总结

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国经济全面与世界接轨,各国之间产业分工合作趋势已不可逆转,很多设计领域的有识之士提出“设计强国”的观念,一些学者纷纷呼吁“鼓励自主创新”国策的制定,将“中国制造”转换成为“中国创造”,以提升我国在国际产业合作链中的位置。因此,现代社会对设计的要求日趋提高,设计的功能外延与相关领域趋于复杂,设计业水准整体提升的关键因素在于设计管理,与此同时趋于多元化的设计相关元素需要整体筹划和管理,作为设计学和管理学的新兴交叉学科的设计管理重要性也越来越为业界所关注。

参考文献:

理性思考的重要性篇2

[关键词]无形资产管理;变革趋势;核心竞争力;影响;途径

[中图分类号]F2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09)01-0086-03

[作者简介]叶,石家庄经济学院会计学院副教授,博士后,会计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为工商管理、公司理财;(河北石家庄050031)杨光,浙江万里学院副教授,高级会计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浙江宁波315100)裴富才,天津天士力集团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天津市无形资产研究会副会长、高级会计师,新加坡国立大学EMBA,研究方向为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无形资产管理。(天津300410)

在人类进入新世纪的过程中,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在加速全球经济一体化同时,正在全速把企业带人知识经济时代。加强无形资产管理,已成为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有效途径。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间的经济竞争从有形竞争转向无形竞争,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比重和地位日益提高,无疑是企业竞争中强有力的武器。

一、21世纪我国企业管理的变革趋势

随着技术时代的到来和产业领域进入知识时代,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利润源已发生实质性变化。从以土地、物业、设备、存货等实物型资产为主,演变为以实物型资产和现金、存款、应收款、信贷、投资等财务型资产为主,进而演变为以无形资产为主。实物型资产和财务型资产依然重要,但管理及运作这些资产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更为重要。在发展比较超前的企业群体如跨国公司中,企业的核心利润源和核心竞争力更多地体现为高价值无形资产。相应地无形资产管理必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主旋律。

1 由有形资产管理向无形资产管理转变。在工业社会,物质资本是主要资源,企业主要管理有形资产;在信息社会,企业的最重要资本将是以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客户资本所组成的知识资本。21世纪我国企业资产管理需要将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品牌形象、商誉、人力资本等无形资产作为重点,实现从有形资产向无形资产的管理转变,以企业知识的整合与重建来铸造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未来企业“劳动力”靠的是技能和技术,而不是体力。在发达国家,脑力劳动者已占全部劳动者的60%以上,高于一切的人才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面对复杂多变的管理影响因素,开发知识资源,还应高度重视“外脑”的利用,借助于众多专家的知识和智慧,帮助企业领导进行战略与管理的重大决策,促进企业发展。

2 由资本化管理向知识化管理转变。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科学技术的发展、产品中技术含量不断增加,以及知识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就更要加强对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以及企业品牌、企业形象等无形资产的管理。当今知识产权管理是企业在激烈竞争中取胜的秘密武器和获取利润的基础和重要手段。企业发展战略将从“以资为本”转向“以智为本”。知识经营与人力资本、技能等无形资产相联系,是创造、使用、保存并转让知识、智力的全新管理模式,其核心是通过知识而不是金融资本或自然资源来获取新的竞争优势。美国微软公司的市场价值曾超越通用汽车公司,《纽约时报》就此评论说:微软公司惟一的财产是员工的想象力,最大的保证是员工的大脑,而非地产或公司设备。

3 从传统型管理向创新型管理转变。随着企业竞争日趋激烈,科技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已成为现代企业竞争的制高点,企业为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纷纷加大对新产品、新技术等知识资产的投入力度,无形资产在资产总额中的拥有量明显增大,甚至处于支配地位,无形资产已成为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变化是瞬息万变的时代里唯一永恒的真理。在激烈的竞争中,那种固定未变的传统型管理已难以满足时势的需要,必须推行创新型管理。即为紧跟科学技术、经营环境的急剧变化,持续不停地进行战略创新,将创新渗透于整个管理过程之中。面对未来,需要的是能够激励人们不避风险,勇于创新探索管理机制。

4 由刚性管理向柔性管理转变,实行刚柔相济的企业综合管理。“刚性管理”以“规章制度为中心”,凭借制度约束、纪律监督、奖惩规则等手段对企业员工进行管理。而“柔性管理”则是“以人为中心”,依据企业的共同价值观和文化、精神氛围进行的人格化管理,注重激发个人最大潜能和创造力。从企业实践角度看,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密切相联,相互包容。在实际管理工作中,要运用刚柔相济的综合管理思想,在发展中不断完善管理方法。应以尊重人为前提,将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融为和谐整体,实现有形和无形的资源最佳组合,企业才能提高效率,在发展中前进,处于最佳运行状态。

5 从国家战略向全球战略转变。21世纪企业决胜的关键是实施全球战略。“无国界、无疆界”的全球化时代的降临,使处在开放性世界的每个企业都要直接遭到全球化的挑战和冲击,同时也为每个企业在世界范围内找到立锥之地提供了机遇。每个企业面对激烈的全球化竞争,都应以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感,研究国际市场变化的动态和各国或地区需求的特点。弄清竞争对手状况,琢磨怎样适合国际市场多样化的需要,考虑有效利用世界资源尤其是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之道,规划自己的全球竞争战略。致力创造达到世界标准的一流产品、一流服务、一流管理,寻求自己应有的发展空间和最适合自己的现实路径。

二、无形资产管理对企业兴衰存亡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无形资产的有效管理利用是现代企业成熟的标志。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瞬息万变,企业只有尽快实行管理革新,适应未来动态趋势,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然而,长期以来,在传统的企业管理中,人们往往只重视对所拥有的以物质或资金形式表现出来的有形资产的使用和管理,淡漠对无形资产的使用和管理。在国有企业改制、改造过程中,无形资产流失仍很严重,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和危害。随着世界科技的发展与人的社会心理需要的增强,在企业现代管理中越来越重视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其对企业发展成败具有非常紧要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

1 无形资产管理可为企业创造价值和超额利润。无形资产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因素。机器设备、原材料等有形资产是硬件,技术、知识信息、商誉等无形资产是软件,后者对前者进行优化使用和合理配置,使企业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无形资产管理主要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优化产品功能、提高商品声誉和增强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创造价值并产生超额利润。据统计,西方国家提高劳动生产率对技术进步的依存度从本世纪初的5~20%上升到70~90%。

2 无形资产管理能发挥规模效应急骤膨胀的作用。企业要扩大经营规模,传统做法是通过增加厂房、设备等有形资产来实现低水平扩张。而当前主要发达国家的企业减少有形资产投资,以技术转让等无形资产为主的非股本生产合作日益增加。可口可乐公司、肯德基公司利用配方和商标权转让,在世界各地建立了跨国公司。四通、联想、北大方正等高技术企业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从几万、几十万元的借款或主管单位的投资起家,现在销售额达数亿、数十亿元,产品享誉全国,甚至在国际高科技竞争的舞台上也有一席之地。

3 无形资产管理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操胜券的法宝。现代市场经济,既是物质资本实力竞争,更是技术、知识、人才、商誉、品牌等无形资产的竞争。在合资经营过程中,一些国外商家将原先我国企业的品牌,通过合资、购买办法拿过去后却弃之不用,目的是缩小我国企业的国内外市场占有率,扩大其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美国“可口可乐”执世界无形资产之牛耳,这种以充过气的水为主要原料的产品,其中仅有1%的“神秘物”不为世人所知,而该公司就凭籍绝密产品的配方及工艺,雄踞世界第一饮料宝座百年不衰。

4 无形资产管理国际化是当代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客观要求。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企业将与国际市场接轨,无形资产竞争的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企业无形资产管理是考察其技术经济实力、综合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准。发挥无形资产的独特优势,可大大增强我国企业产品的出口创汇能力,为企业赢得生存的空间。世界名牌产品的出口能力很强,“可口可乐”70%的收入来自海外,“壳牌”石油经营业务遍及120个国家和地区。在强手如林的国际竞争中,一些大公司就是靠无形资产管理去占领其他国家的市场。

5 无形资产管理是确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手段。加强无形资产的管理,建立无形资产保护制度,可防止无形资产的大量流失。只有重视无形资产的有效利用、投入市场买卖之中,才能使无形资产不断扩大、膨胀或增值。大量企业的成功实际也正是源于其各自具有的核心竞争力。而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通常被竞争者所模仿或被替代。企业开发和运作无形资产的过程,其实就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发挥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过程。应将无形资产运用到生产经营中转化为生产力,节约资金,降低消耗,加速产品更新,以提高经济效益。

三、强化我国现代企业无形资产管理的必要途径

在现代信息社会,有形资产效益的发挥已越来越有限,而企业的无形资产的效益却越来越显著,管理者越来越重视对无形资产的投资、建设、管理与开发利用。

1 管理者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管理手段,规范无形资产评估标准与方法。在现代社会,管理者直接同事物本身打交道的机会越来越少,而更多的则是同信息打交道。现代企业已普遍建立起高效能的信息管理系统,电子计算机是现代化办公手段和决策的重要工具。信息已成为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管理者如果不重视同信息打交道,而仅热衷于同事物本身打交道,就可能陷入挂一漏万的危险境地。现代管理者必须加强对信息资产的管理。通过对无形资产评估标准及方法的规范,使无形资产评估价值更加客观、公正。

2 充分发挥高科技优势,提升企业经营者的人格信誉。据2002年4月北京的“第九届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调查结果”表明,96%以上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家的人格对企业信用的影响最大。企业家的人格信誉是企业信用行为人格化的代表。加强无形资产管理的核心,是从企业的管理机制人手。加强内部监督制约机制。管理者要严格自律,率先垂范。既要在企业构建良好有序的无形资产管理机制和制度规章,还必须致力于培养自己的诚信人格,带动社会自然营造理想的道德风尚和文化氛围。为了企业生存发展,管理者还要追求技术进步,加强技术改造,努力使企业保持技术领先地位。

3 不断完善无形资产管理制度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和精神塑造是管理的核心。制度管理通常是外在硬性的调节,而文化管理往往是内在自律与软性引导。文化管理注重自主性,强调心理“认同”,通过启发人的自觉意识达到自控。当企业倡导无形资产管理文化时,应培养典型、开展活动加以推广和传播。要将倡导的新文化渗透到无形资产管理过程,变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制度则是最佳的途径。必须借助制度文化的配合,通过变革领导体制、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采用增加接触,鼓励参与活动,传递客观的、真实的信息和知识,促使团体规范化等方法,全面推动公司价值观共享,最终使员工形成自愿的无形资产共享观念。

4 善用公共关系,重视无形资产的开发培育和维护。在现代社会中,企业间的各种纵横联系交错复杂,这些无形的“关系”在经营管理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在外部公众中的良好形象,是其最重要的“软资产”。这就要求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公共关系,自觉运用各种手段,加强传播与沟通,联络感情,在广大公众心目中建树良好形象。企业在自行研制新产品、广告宣传和开拓市场过程中,可能开发出专利、技术秘密、驰名商标、营销网络、企业商誉等无形资产。这当然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使无形资产价值倍增。但假若忽略无形资产的维护,就会导致开发出的无形资产贬值,甚至使无形资产烟消云散。因而加强无形资产开发与维护,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

5 加强发明、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无形资产交易市场和秩序。为促进无形资产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转让顺利实现,减少无形资产的严重流失,通过有组织的企业无形资产管理,可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如美国的道化学工业公司是有百年历史的大型跨国公司,生产的化学产品达2000多种,在1997年全美财富500家中名列第60位。其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技术诀窍、版权、商标等,其中专利有2,9万项,每年专利费数千万美元,这些专利开始是处于无组织的状态。道公司的知识管理项目在1993年开始实施,首先应用在道公司的专利业务上。判断公司现有的专利对公司的作用,采取放弃、转让和保留等形式,节省了大量的专利费用,同时又为公司带来更多的收入,生产许可证收入达到了1亿美元。

6 灵活运用丰富多样的非正式沟通方式,展示其超凡的威力。随着上世纪30年代以梅奥为代表的人际关系学派的产生,到现代行为科学理论的系统化,在交流信息、协调关系的过程中,非正式沟通越来越受到重视。管理者借助正式组织和职权关系进行沟通是必要的。但进入现代社会,高明的管理者已日趋重视动用非正式组织,实行非正式的个人间沟通。后者的沟通更迅速、更有效。而且,可以产生缩短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心理距离,密切双方情感,增强企业向心力的效果。现代管理者已将非正式沟通作为有效实现管理目标的一大利器。

理性思考的重要性篇3

一、我国各大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中管理会计工作的重要性

 

1、管理会计工作关系到公司的成本控制 

我国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的运营直接以耗费我国现有储备能源为对象,其成本控制即关系到公司利润的提高,又直接影响着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各大公司正面临着能否健康持续发展的巨大挑战,成本控制好坏已成为各大公司在竞争中能否取胜的不争依据。对成本的控制和管理问题已经引起各大公司的高度重视,它已成为决定公司能否持续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面对错综复杂、无法控制的外部市场环境,各大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的整体管理只能从内部着手。从世界各大企业的发展壮大实例来看,大多都在大力应用管理会计从如何提高利润、降低成本的追求着手。管理会计在加强成本管理与控制基础上,比单纯的成本管理无疑又向前跨进了一大步。管理会计即包括成本管理,也涉及质量管理。其涉及到如何从战略高度降低总成本,而不仅仅是生产成本。电力作为特殊的商品,在公司生产经营中销售与分销配送阶段的成本也相对较高,其都需要大力降低成本。

2、管理会计工作关系到公司的整体治理

管理会计作为公司管理体系的一部分,关键用以反映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以管理当局的名义向外披露会计信息。利益相关者将根据会计信息了解并监督公司管理活动,进而做出相应决策。公司整体治理离不开会计管理职责的履行,只有将会计管理置于公司治理系统中加以考虑,才能达到各利益主体之间关系的协调与制衡,进而维护各利益主体的正当权益,实现公司价值的最大化。

3、管理会计工作关系到公司的科学决策 

管理会计是管理与会计相结合的企业内部会计,主要为公司的管理者们提供战略、战术、日常业务运营决策支持服务与绩效管理等。与此同时,管理会计工作能为公司决策者提供相关性信息。没有相关性信息,就没有公司的科学决策。管理会计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投资方面关系到分析投资回报、在营销方面关系到公司的盈利性、在生产方面关系到公司的经营成本。公司要想为持续稳定发展做出科学的决策,管理会计工作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二、在各大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中制约管理会计工作发展的主要因素

 

1、受到经济体制环境的制约。各大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的任何一个部门的发展都不可能脱离国家整体经济体制环境独自前进,管理会计作为公司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必然会受到我国经济体制整体环境的制约。尽管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中国的公司制度改革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各种弊端,使得各大公司的经营决策者在进行决策时某种程度上更重视行政因素和社会影响因素,而不能把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作为主要依据,进而造成了管理会计在公司中仍然不能普遍应用。同时,现阶段中国的金融体制、价格体制还在不断完善过程中,其使得管理会计在实际运用中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受到法律体系环境的制约。管理会计的关键作用是为公司的决策者提供相关的财务决策依据,这种依据的被重视与被应用程度客观上要求在一个公平竞争和高度灵敏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其需要以健全的法律体系环境做保障。但总体来看,我国目前的法律体系仍不完善,经济环境仍处于一个相对公平的状况,其大大削弱了管理会计在为公司提供经营决策依据时所提供信息的有用性及相关性的应有作用。 

3、受到公司会计工作现代化水平的制约。我国目前各大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现有的会计从业人员素质还没有达到现代化水平的高度,在会计披露上仍存在虚报、漏报、错报的情况,其很大程度上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管理会计在各大公司中的普遍应用。 

三、我国各大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管理会计应用应注意的问题

 

1、要创新管理会计技术方法

从管理会计的发展史来看,管理会计技术方法的改进与提高,一方面归因于企业环境变迁带来的现实需求;另一方面则归因于对相关经济、管理理论的借鉴。总体来说,管理会计方法的选择要以能否推进公司效率的整体提高为根本依据。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采用合作、弹性的管理政策日益成为公司管理创新的一个新趋势。在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传统管理会计技术方法往往由于难以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和难以考虑到战略决策的需要而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就要求公司管理会计的技术方法要以系统理论的观念来综合考虑生产、经营、和市场竞争等诸多因素,进而实现对公司的全面控制和管理。管理会计技术要能够随时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迅速作出整体性的调整。

2、要与财务会计系统适当分离

现行的财务会计系统是以对外报告财务指标为目的的,而财务会计本身通常是政治体制的产物。从历史的发展情况来看,管理会计系统作为服务于公司内部管理当局的必要工具,与财务会计系统适当分离会有更大的发展契 机,因此管理会计系统应与财务会计系统适当分离。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公司的战略和长远发展,管理会计的重心不应仅仅是数字处理程序的建立,而更应该是管理控制系统的完善;不仅要提供和使用与公司长远竞争地位相关的非财务指标,综合地衡量公司的财务业绩和非财务业绩,更要促使公司将重心向有效管理各种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转移。

3、要加强公司领导对管理会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理性思考的重要性篇4

摘要:基于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效性弱化的现状,提高课程实效性的问题迫在眉睫。需要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准确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定位,着力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材建设,在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方面进行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效性。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思考

中图分类号:D442.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4-0042-03

目前多元化的社会思潮,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也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教育内部形势而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不强已成为学术界和教育界难以回避的现实问题。本文结合内蒙古工业大学近几年的实践探索,旨在就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进行实证分析研究。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内涵及问题的提出

实效性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中依据一定的目标为完成某种工作任务而采取的各种行动、举措所达到的实际效果,是实践活动对于目的的实现以及实现程度。它充分反映活动过程与最后结果之间的关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教育者采用课堂或者是课外教学的形式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过程。在这个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使大学生能够正视自己,正视社会,处理好学习、工作以及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在思想上能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坚定政治方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是指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价值观。提高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实际效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强调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当前,新形势下国内外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的重要阵地,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如何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为思政教育的主渠道,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增强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阐释力,在多元中确立主导,已成为一项事关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理论意义和迫切的现实意义。

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途径

1.在课程精准定位的基础上找到提升实效性的切入点。所谓准确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定位,是指从教育学的视角结合新形势下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进一步明确在当前高校育人体系和课程结构中功能、地位、作用,为在教育实践层面发挥上述课程应有的育人功能提供认识前提。必须始终摆在突出位置,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但需进一步明确的是,不能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唯一渠道混同。实际上,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并不弱于专业课程,这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抵触,也是大学必修课程,而不是可有可无的课程。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神化,把其教学目的定位得太高,与现实脱节,当它的实际效果达不到预期效果时,又开始怀疑其的作用。因此,应该重新审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准确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定位。

2.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材的建设。高质量的教材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的重要前提。现行教材是根据中共中央16号文件和中央宣传部、教育部2005年的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中有关规定实行的。一般而言,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必修课程四门,分别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选修课程两门,分别为形势与政策课、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根据教育部新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对相关教材的建设工作也需要进一步推进与加强。同时在教学参考、学生辅读以及理论普及读物等方面也应加强建设,充分考虑学生的学历层次、书籍的载体模式等因素努力构建集思想性、针对性、科学性、实践性、可读性为一体的教材体系。同时要对教材使用实行即时监测制度,积极进行跟踪分析,及时征求师生使用意见,把一线教师及学生的评价需求作为教材修订完善的重要标准。

3.创新教学方法,建设理念先进、方式多样、组织高效的教学体系。目前限于软硬件、师资队伍不足等方面的条件制约,大部分高校采取大班、多班授课,一个教师带多门课、带多个班,教师的工作量大,学生的学习效果差。且思想政治理论课偏重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育;偏重灌输方式,轻视自我教育;偏重教学内容,轻视教学形式的创新。为此,建议强化教学管理,严格保证学分学时,认真执行教学大纲和相关教学计划,在教学任务制定的过程中保证中班教学规模,原则上班容量不可超过100人。同时,积极使用各种现代技术手段,探索讨论式、小组式等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模式,科学安排教学时间,努力构建互评互学的教学制度,开展教学观摩学习活动。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融入知行合一的意识,积极改革课程考核办法,着力构建科学全面客观的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体系。同时,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学生评教制度和方式,改进评教流程,积极将评教结果融合入下一步的课程开展中。近年来,我校逐渐探索适合学校实际的教学体系,积极改革教学方法,强化课程建设的老带新机制,将集体备课和优秀教师引领相结合,注重团队攻关与教学积极性的发挥,注重课堂与实践的结合、理论与实际的融合、实体课堂与网络课堂的契合,努力建设理念先进、方法多样、管理高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

4.建设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第二课堂,形成与课堂教学相互促进的教学体系。相关活动作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第二课堂与课程教学相辅相成,发挥着重要作用,与课堂教学一起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注重学生骨干培养与相关社团建设,包括整个校园环境、文化与氛围的构建上都应该进行积极的努力,不断整合资源,强化实践,建设与课堂教学相互促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教学体系,并以此增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践性。在具体工作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积极学习、积极研讨、积极总结、积极实践,鼓励学生形成关注热点难点问题,围绕一些模糊认识在讨论中增进价值认同,增强理论自信。从而促进课堂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结合,并通过这种途径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教师两方面力量的工作积极性,逐步形成融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机构、党委宣传部、学工及团委等相关部门合力的实践教学工作体制。

5.创新教学考核方式,探索建立全面、全过程和多角度考核评价体系。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作为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是课程设计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然而,长期以来,课程的考核方式相对单一,很难完全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其教育效果实效性目标实现情况的考核一直以来是困扰提升实效性的重要原因。长期以来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效果以考试成绩来衡量,较少参照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实际表现,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考核结果并不能说明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也难以考核出课程的教育效果。在现行的比较多见的两种考核方式中,理论考试一般为开卷方式,而平时成绩老师一般以学生的课程出勤为基础,其考核效果可见一斑。(2)教学内容与现实存在一定的差异,难以学以致用,以现行的内容为准考核判断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效果也就容易出现问题。此外,改变目前重视开卷考试,轻视闭卷考试;重视期末考试,轻视平时考核;重视课堂考核,轻视课下考查的方式,探索适合考核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方式、方法,结合不同院校实际,探索更具实效性的评价考核体系势在必行。

体上,应按照以下两点进行探索:(1)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原则。考核中,强调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自主思考、积极讨论、共同研究、努力创造,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2)综合考核评价原则。注重学生潜能发挥和全面发展,“既重视总结性评价,也重视过程性评价;既重视核心知识的评价,也重视伴随知识的评价;既注重考核基本的理论知识,更注重考察学生的创新意识、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探索将课堂教学考核与学生日常行为表现相结合,进行全面、全过程和多角度考核评价的评价体系。

三、建设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效性、实践性,积极建设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就目前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职化与专业化的问题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学校思想政治实践教育一线工作人员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工作队伍中优秀的实践性人员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理论功底深厚,但与当前大学生的实际互动不足,缺乏对大学生实际思想状况和思想政治教育指导需求的了解,实践基础的缺乏,直接导致课程针对性时效性不足。为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有待进一步优化,将专职教师的理论高度、研究深度与学校思政教育一线工作人员的实际经验相结合,构建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在这种师资队伍构建模式下,通过集体备课、研讨等模式重构课程体系,不但可以使课程体系、内容更贴合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需要,更可使师资队伍素质得到整体提升,既强化专职教师的实践基础,也提高兼职教师的理论水平,全面促进师资队伍的发展,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具针对性、实效性。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国家发展民族兴盛的主力军,努力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对于我国发展建设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作为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渠道,也是其他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基础,是高校培养德才兼备大学毕业生的根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重要性不可取代,其教学效果影响深远,不可忽视,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改革,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每一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杨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探索与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9.

[2]张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倦怠对教育教学实效性的影响分析[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13,(6):144-146.

[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5年1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

[4]教社科[2015]2号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的通知》[EB/OL].教育部官方网站.

http://.

[5]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暂行)》的通知(教社科[2011]1号),摘自教育部官方网站.

理性思考的重要性篇5

一、要转变注重理论知识灌输、轻视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观念

长期以来,一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关注理论知识的灌输,轻视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没有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目的,把知识传授与素质培养割裂开来,把教书与育人割裂开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注重培养大学生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大学生完善的人格、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法纪意识。离开了这个目标,就不可能避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盲目性。近十年来,高校连续地扩招,在校大学生规模很大,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带来了消极影响。由于教学资源缺乏,许多学校晚上和周末都安排课程,合班上课的情况相当普遍,而且上课班员额都比较大,有的甚至超过180人,客观上讲很难做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针对性。另一方面,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认识上也存在偏颇,认为只要把课时数上满了,该讲的理论都讲了即可,不管学生是否接受,是否产生了较好的效果,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当成了一种职业,没有把它看成培养合格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崇高事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决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育人的过程,要把“传道”与“育人”结合起来,把重点放在“育人”上面。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近现代历史知识、法律知识的讲解,是培养大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但不能本末倒置。我们的教育方针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既要把党的理论讲透、讲好,把有关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讲礼貌、讲文明,遵纪守法的意识,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共产主义觉悟和理想。

二、要转变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观念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要正确处理教与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辩证关系。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与学是一种双边互动的关系,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中,学生应当成为主体,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是受教育者的自我需要,因此,教师要主动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有的学校在课程开始之前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我们认为是比较好的一种措施。有的学校在一门课结束后让学生提出意见反馈,对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实效性也是很重要的。为什么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沉闷、内容乏味,学生不感兴趣,问题的关键在于这样的老师完全以自我为中心,整个课堂都是教师在讲,没有学生思考、消化、接受的空间,久而久之,学生就自己干自己的,老师讲老师的。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特别是要大力倡导有利于掌握科学方法、孕育创新精神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在明确基本标准的前提下,要结合相关内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和交流机会,让学生能够从各自的特长和关注的问题出发,主动经历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的过程,富有个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利于培养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建立共同成长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努力构建平等、和谐、互动、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共同开展观察生活、探究问题、领悟知识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以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创造积极的心理环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课堂讨论就是一种很好的形式,把一些热点、难点问题提前布置给学生进行课前准备,让学生自己来发言,老师对学生发言进行归纳和总结;多提问,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联系实际作出自己的判断。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不要让同学们盲目地接受或者服从自己空洞的理论说教,注重培养学生自我观察、自我学习的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我总结,自己感悟,自己提高。要从老师到学生单向的灌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转变为老师和学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当然老师的教学组织和引导也是非常重要的,离开了高素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就无从谈起。所以,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并不是要老师一味地迎合学生,放弃对学生的正确引导,而是要把学生的主体性和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的主导性有机结合起来。

三、要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树立注重社会实践的观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普遍存在教学方法简单,教学内容重理论讲授的倾向。一些老师只凭自己的主观意愿向学生灌输,像医生给病人打针一样,希望把知识和思想道德价值观念“注射”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独立思考,而且引起学生的普遍反感,甚至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产生抵触情绪。不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效性很差,甚至抑制了大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精神。当前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我们的教育对象基本是90后的大学生,他们思想敏锐,兴趣广泛,参与意识较强,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如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仍然采取过去那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肯定不会收到好的效果。因此,首先要改变教学方法,增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观念。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感悟、提升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情操。思想政治理论课都是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的,即便是一些理论问题也只有结合实践才能更好地理解,要让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思想、新信息,有了感性认识,老师的讲授才更加生动,学生才会感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言之有物的,才能增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说服力。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不仅仅是要求学生简单接受某种理论体系和抽象的道德原则,而是要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情操,并且能够在人生实践中表现出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定要把新课程方案下的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好、落实好,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强化实践环节,丰富教学内容。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使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学生关注的、有意义的社会活动中。

四、要转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评价观念

长期以来,许多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跟其他课程一样,一门课程在期末对一个年级的所有学生进行统一的考核或者考试,由任课老师评定成绩。考核考试的内容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因此又把学生带回到重理论知识的死记硬背,忽视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的提高。一门课程结束了,考核了,学生拿到学分了,老师拿到课酬了,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有什么效果呢?因此必须转变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考试方法,对课程的组织实施和教学效果进行有效的监控,使考核方式改革成为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要放在重要位置。评价要全面、客观地记录和描述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注重考查学生的行为,特别关注其情感、价值观方面的表现。不能仅凭一次考试、一张考卷定成绩。应该突出阶段考核和平时考查的经常性和准确性,改进考核方式和方法。第一,考核的形式要多样化。要有期末考试、阶段考核和平时考查。平时要采取灵活的方式,对学生思想政治表现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特别要关注学生进步的动态过程。有的学校这方面的评价考核由专任辅导员来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值得借鉴。期末考试也不一定采取闭卷的形式,可以采取开卷的形式,如让学生撰写学习体会或论文、组织问题研讨和主题社会实践等形式。有关知识考试评价内容既包括理论观点和原理,又包括应用性知识。既注意评价学生对有关概念、原理、观点、方法等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更注重评价学生对知识的实际理解和运用能力的考核。第二,应合理确定考核的标准和各项考核的比例。期末考试侧重考查学生对本课程主要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的情况,考查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是否提高。阶段考核主要结合阶段性的、专题性教学任务,通过小论文或课堂讨论等形式,考核学生对专题教学问题和阶段性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平时考查则侧重考查学生的平时表现、到课率、回答问题情况、课题讨论发言情况等等。要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动态的、综合的、有侧重的评价。考核的内容既包括学习能力的评价,又包括实践能力的评价。有的学校规定期末考试应占50%,阶段考核和平时考查应各占25%。有的学校则按期末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这些都可以进一步探讨。总之,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有些学生平时不注意听课学习,只靠期末突击复习,或平时只注重理论学习,一到期末考试,就希望老师勾复习重点,一考过关,而不关注自己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情操修养的现象。

五、结语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创新,前提是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做起。不解放思想,不更新观念,就不会跳出传统观念,就不会大胆探索,也就谈不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创新。解放思想,就要克服墨守成规,不思进取的思想,克服以往形成的思维定式,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效性。

参考文献:

[1]龚秀勇.仇小敏.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观念[J].思想研究,2008(04).

理性思考的重要性篇6

一、中考数学开放题求解思维障碍的表现

1.思维的依赖性

思维的依赖性也称为思维的惰性,是指思维活动的独立分析能力和创新程度较低,是一种主观心理状态方面的思维障碍。在中考数学开放题的求解中主要表现在习惯于封闭性问题的解题方法,常用固定不变的眼光去看待题目,总希冀用固定的公式或模式来解决问题,而不愿从多个方向、多个角度去认识和思考问题,常在单向思考的羊肠小道上碰壁,却不愿从新的思路上去作尝试和努力。

例1:如图1,AB是O的直径,O过AC的中点D,DEBC,垂足为E。

(1)由这些条件,你能推出哪些正确结论?(要求:不再标注其他字母,找结论的过程中所连辅助线不能出现在结论中,不写推理过程,写出4个结论即可)

(2)若∠ABC为直角,其他条件不变,除上述结论外,你还能推出哪些新的正确结论?并画出图形。(要求:写出6个结论即可,其他要求同(1)

对于此题,学生往往只是从已知条件中得出一些显而易见的结论,如:AO=BO、∠CDE+∠C=90°、 等。而不愿去深入分析这些已知条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寻找更多的结论。心理上表现出一种怕麻烦的惰性,轻易放弃得分的机会。

2.思维的肤浅性

思维的肤浅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较低。在中考数学开放题的求解中表现在对问题情境不熟悉,语言不理解或理解不透彻、不深刻,造成问题信息的缺乏或错误,从而导致“无从下手”或“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例2:如图2,设计一个绕中心轴平稳地旋转的零件,请你在圆中画出你的设计方案。

看到此题,许多学生都对“绕中心轴平稳地旋转”不甚理解,从而觉得束手无策,掉头而去。这就体现了思维的肤浅性。

3.思维的封闭性

在中考数学开放题的求解中主要表现为习惯于用现成的方法和思路去思考问题,总是把思维禁锢在有限的领域里,暴露出相当程度的局限性与保守性,而不能放开思路进行思考,缺乏想象力。

二、中考数学开放题求解思维障碍的成因

1.中考数学开放题本身的特点

中考数学开放题具有条件的不完备性、答案的不确定性、解法的开放性等特点,对学生的求解思维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生在解答中考数学开放题时,应根据题目的条件或结论,利用所学过的知识,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分析,大胆猜测和推理,寻求尽可能多的结论;还要对所得的结论进行认真的筛选、推理、计算或论证,最后确定满足题目要求的答案。学生必须具备广阔性、深刻性、敏捷性和创造性等良好思维品质,才能提高中考数学开放题的求解效率。这是学生中考数学开放题求解思维障碍形成的客观原因。

2.教师的教不得法

一些教师在教学中片面地强调学生的行为投入,而没有注重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投入,在课堂教学中,例题和习题基本上都以封闭性问题的形式出现,对学生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数学学习关注不足,学生在课堂中思考的机会不够。一些教师采用“题海战术”,而忽视学生的思维训练,造就了大批只会机械模仿的“解题机器”,在中考数学开放题面前却成了束手无策的“书呆子”。

3.学生的主观心理因素

在中考数学开放题的求解中,如果学生充满自信,饶有兴趣,就会思路开拓,富于想象,轻易突破思维障碍。而经过调查发现,许多学生在中考数学开放题面前,表现出强烈的自卑感和恐惧感,缺乏自信心和求解欲望,常常“望而却步”,“未战先降”。他们常常认为中考数学开放题一定会很难,自己肯定不会做,所以干脆放弃;或者在思考一会儿后就觉得很复杂、很麻烦,没有耐心再往下思考,就掉头而去。所以,学生的主观心理因素是产生中考数学开放题求解思维障碍的重要原因。

三、克服中考数学开放题求解思维障碍的若干对策

1.改革中学数学课程,适当增加开放题

要克服学生的中考数学开放题求解思维障碍,必须大力推进中学数学课程改革,适当增加数学开放题,使开放性问题与封闭性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要积极开展数学开放题编制与设计的研究,多设计一些事件为学生所熟悉,内容为学生所感兴趣的数学开放题。编制的数学开放题应具有足够的灵活性和深刻性,使学生在解答时能对数学的本质产生一种新的领悟。这样,学生在平时的数学学习中,已对数学开放题进行了充分有效的训练,再面对中考数学开放题时就会轻车熟路地突破思维障碍,完成正确的解答。

2.在数学开放题教学中加强学生思维训练

(1)创设情境,培养思维的积极性

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和求解欲望,是能否积极思维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善于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对数学知识本身的兴趣,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紧扣课题,引导学生思考,不要故弄玄虚,离题太远;要讲求艺术,引起学生的共鸣,不要为问而问,枯燥乏味。

例如:可以创设一个这样的情境:上课后,先让学生用白纸做一个正方形,然后引导他们用虚线把正方形分成16个全等的小正方形,再提出问题:你们能否用剪刀把这个大正方形沿虚线剪成两部分,使分成的两部分能完全重合?

这样一问,立即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思维活跃起来了。他们个个热情高涨,纷纷动起手来。

(2)抽丝剥茧,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要克服学生在求解中考数学开放题时所表现的思维肤浅性,就必须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要在具体的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引导学生把题目层层分解,抽丝剥茧,透过复杂的表象弄清问题的实质。

(3)开拓思路,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在平时的数学学习中,数学题目基本上都是以封闭性问题的形式出现,学生比较注重集中思维的训练,而相对忽视了发散思维的培养。因此,在开放题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开拓思路,发挥想象,引申推广,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3、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合理反映求解情况

(1)评价要体现层次性

对中考数学开放题的评价要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制定多级评分起点和多级评分标准。允许学生根据各自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对问题作出不同的理解,给出不同的解答。这对于激励学生积极解答中考数学开放题,增强学生自信心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学生克服中考数学开放题求解思维障碍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评价要重视解答过程

对中考数学开放题来说,获得多种解答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获得解答的过程。要善于发现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闪光点”,激励学生在中考数学开放题的求解中克服自卑心理,突破思维障碍。数学开放题比较全面地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目标,因而必须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手段。

理性思考的重要性篇7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程 过程性考核 评价 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6(c)-0229-02

在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都是德育的主导渠道和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承担着对青少年确立正确的为人准则和理想信念的重要导向作用,肩负着对学生进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有关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教育。传统的终结性考核方式,忽略了学习过程中行为、态度等要素,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的目的是实现对学生的德育,而个体思想品德的素质水平和发展状况本身是一个动态提高的过程,考核方式也应该是动态的。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过程性评价体系,对于树立教育科学发展观,改变分数和考试目标导向,培养青少年的学习意识、能力意识、实践意识和人格意识,满足当今时代对立德树人、以人为本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推动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建设和促进青少年思想品德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1 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实施过程性考核的重要意义

1.1 过程性考核的含义

过程性考核,是指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和阶段性学习成果以及与学习紧密相关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多方面、多形式、分阶段的考核,它侧重于对学生认识过程和实际能力形成的监督和评价。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过程性评价机制是在学习过程中将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侧重对学生进行动态的、阶段性学习效果的评价。

1.2 过程性考核的意义

1.2.1 有利于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得到实现,通过目标导向,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动机,制定符合自己学习风格的学习策略。当前,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存在重理论灌输、轻实践体会的现象,缺少交流与比较,对个人的发展进行自我认识与自我评价也不足。为了弥补这些方面缺失,通过过程性考核可以激励学生灵活利用周围环境和社会资源自主提高自身素质,充分体现学生学习过程个性化、自主化特点。

1.2.2 有利于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监督

过程性考核可以对教育全过程提供反馈信息,进行质量监控。通过过程性考核,可以对课堂辅导进行有效地延伸,对课堂教学与教材的局限得到补充,并全面了解掌握学习者的学习过程的情况和学习效果。过程性考核成绩与终结性考核成绩共同构成课程考核的综合成绩,考核成绩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促使学生对学习的过程进行积极地反思和总结。通过过程性考核能够加强对学生的引导,督促学生持续、系统地完成学习过程。

1.2.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终结性考核仅仅单凭一次性考试的形式和内容来决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就必然导致“应试型教学”。这种教学方式热衷于通过突出重点内容、猜题、押题、死记硬背等方法来对付学习和考核,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思想素质的培养、形成和提高。过程性考核的出现,除满足了那种传统的作业练习形式与内容,还突出强调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能力与素质。过程性考核能够比较全面地考核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运用能力及创新能力,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有利于实现素质教育。

2 构建过程性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2.1 导向性原则

评价体系除满足了那种传统的作业练习形式与内容,还突出强调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能力与素质,能够比较全面地考核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运用能力及创新能力,以达到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的培养目的。

2.2 科学合理性原则

评价体系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指标设计科学、合理,能够真实反映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况。在评价过程中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一个综合性的、鉴定性的、整体性的语言评价,主要是根据平时的了解和观察给出的一种印象式的模糊评价。定量评价是将评价的内容细化和分解,然后在每一项进行模糊评价的基础上,按照一定权重给出量化分值,某些项目有明确规定加减分,能够将真正努力的、优秀的学生的学习情况真实反映出来。

2.3 客观公平性原则

评价体系应该体现对每一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都是客观的、公平的,避免暗箱操作、虚假考核成绩、少数人说了算等情况发生,体现评价主体多元化,一切按评价标准、程序进行,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客观而全面地对学生进行评价。

3 过程性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一个评价体系的核心是评价指标,而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核心则是指标设计。从哪些方面、通过那些指标来综合评价学生学习过程的情况,不同的学者有各自的观点,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就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而言,主要就思想道德、学习效力和学习效果这三个方面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情况。本文设置了思想道德、学习效力、学习效果三个一级指标,并从这三个方面分设细化了二级指标,又在二级指标下分设较为详尽完备的三级指标,并给出评价的主要内容,由此设计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学生过程性考核的评价指标。(见表1)

3.1 思想道德指标设计

思想道德指标分为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两个二级指标。思想素质又分为政治思想和价值观念两个三级指标。政治思想主要考核是否拥护党的领导,忠于党的事业,坚持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等情况;价值观念主要考核是否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等观念与态度。道德修养分为个人品德和精神品质两个三级指标。个人品德主要考核是否具有助人为乐、团结友爱、勤俭节约、文明礼貌等方面的优秀个人品德;精神品质主要考核是否具有吃苦耐劳、持之以恒、勤奋钻研、甘于奉献等方面的优秀精神品质等。

3.2 学习效力指标设计

学习效力指标分为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学习能力三个二级指标。学习态度分为出勤率、学习讨论、学习咨询、学习探究四个三级指标。出勤率主要考核在参加集中上课和学习实践活动时的迟到、早退、旷课、请假等情况;学习讨论主要对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专题讨论、小组讨论、网上学习讨论等情况进行考核;学习咨询主要对学生针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的当面咨询、电话咨询、E-mail咨询、网上在线咨询等情况进行考核;学习探究主要对学生根据学习内容对所学知识进行的实践创新和主动探究性学习的情况进行考核。学习行为分为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笔记三个三级指标。学习动机主要考核是否具有正确、有效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主要对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制定的学习策略的情况进行考核;学习笔记对课堂笔记、读书笔记、学习报告、学结等情况进行考核。学习能力分为识记的能力、理解的能力、运用的能力、探究的能力四个三级指标。识记的能力主要考核对所学知识点的识记能力;理解的能力主要考核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运用的能力主要考核对所学知识进行实践创新的能力;探究的能力主要考核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3.3 学习效果指标设计

学习效果指标分为学习成果和测验效果两个二级指标。学习成果又分为平时作业、案例分析、知识拓展、探究性学习四个三级指标。平时作业主要对学生完成日常学习作业的质量情况进行考核;案例分析主要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相关案例进行分析的能力情况进行考核;知识拓展主要对学生对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广度和深度的拓展情况的考核;探究性学习主要是对学生根据其所学知识进行实践创新并对其评价和反馈的情况进行考核。测验效果分为课堂测验、专题测验、期中测验、综合测验四个三级指标,分别对课堂学习、专题学习、期中学习、综合性学习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

4 过程性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在设计评价指标的基础上,遵照指导原则,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构建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学生过程性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见表2)

考虑到主要针对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遵循评价指标的“导向性原则”和“科学合理性原则”,所以着重突出学习效果的指标权重。思想道德指标权重对各个二级、三级指标进行平均分配。学习效力指标中突出学习能力指标权重,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的指标权重相同。学习能力指标突出运用的能力和探究的能力指标权重,以突出重视学生“应该怎样学习”的能力。学习效果指标中平均分配学习成果和测验效果指标权重,以突出重视学生“学习得怎样”的情况。遵循“客观、公平性原则”使其评价主体多元化,设置学生自己、学习小组、班级、班主任、任课老师等多个评价主体,并根据相应项目给出不同权重。

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学生过程性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基本建立,但具体实施还需要围绕指标配合相应环节,如:评价工作流程设计、评价部门及工作人员确定、评价与教学等工作的衔接等等。只有将这些环节全部疏通,才能建立完整的学生评价体系,才能将此切实可行地运用到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学生过程性考核的实践中。

参考文献

[1] 王汉澜.教育评价学[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

[2] G・H・鲍尔,E・R・希尔加德.学习论―学习活动的规律探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

[3] 邵瑞珍,皮连生,吴庆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4] 王逢贤,刘茂森,富维岳,等.学与教的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理性思考的重要性篇8

第一,要突破盲从,批判性思维考查和破除产生盲从的来源,用批判性的眼光来分析事件,对具体问题做具体、实际和全面分析,使盲从无立足之地。第二,发散思维、批判性思维能促进人们主动思考,对事件进行分析、比较、解释,最终得出结论。第三培养学习能力,只有经过批判思考的阅读才是真正的学习,才能产生新知识。第四增强决策和行动的合理化,批判性思维能让人们从主观意识上清晰地去分析、思考、批判事件,从而更合理、更理智地做出决策并付出行动,得到最优化的效果。

二、当今教育界批判性思维培养缺失的原因

(一)教书工匠化

基础教育被高考绑架一当教师已经逐渐成为高考题目的研究者与教材的传授者,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将更多的精力放在高考试题的研究当中,对于课改理念的贯穿实际上是片面的。教师一切为高考而教,为学生灌输了一切为高考而学的思想。

(二)学习模式化

学生因分数被拖着优秀目前应试的痕迹明显,学生作业量过大,更多的时间是机械而重复地完成作业与背诵知识点,没有多余的精力进行研讨与思考。对地理问题的分析进行直接套用,过度训练形成模式化思维。

(三)教学格式化

师生被课本绑架市场经济下的浮躁,套用和复制教师、课本的知识。教师和学生缺乏对课本知识的批判,认为课本知识就是真理,就是正确的。教师往往只重视学生的理解状况,并不十分关心所教知识的真实性与价值问题。教学评价只是偶尔走秀,实践实验流于形式。

(四)视野本土化

视野被地区绑架在教学中,教学视野很局限,常以个人的视野看待世界地理事物。理念制约学生的思考空间,阻碍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三、基于批判性思维的地理学力培养的探索

(一)注重地理空间能力的培养

地理空间能力的培养应循序渐进,分阶段进行训练强化。第一,要求对地理空间基本要素的表现方法有较强的识别能力,如分层设色地形图、气候分布图、风向玫瑰图、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等。第二,掌握地理空间基本要素在全球的分布规律,并能熟练识记。主要方法是以“海陆分布轮廓经纬网图”为背景,结合高中地理必修1知识,落实自然地理要素的全球分布规律,批判性地思考自然地理要素的基本概念、规律、原理。自然地理环境深刻影响人文地理要素的形成,以不同等级区域为单位构建位置、气候、地形、河流、资源、农业、工业、城市等地理要素的逻辑空间关系(。第三,用批判性思维工具分析地理要素的空间演变。结合高中地理必修2和必修3的内容,用批判性思维方法,评价人口、农业、工业、城市、环境等人文地理要素的发展变化过程,并提出可持续的发展观点。

(二)转变考查试题的设置方式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当前可行的措施是关注综合题的设置,可尝试开放性设问、答案权重给分。开放性设问能防止思维定势,解放学生思维,激发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创新能力。其不设置标准答案,让学生自圆其说,言之有理即可得分。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大胆地去猜测答案,提出相反看法,真正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参考答案设置时应该根据答案的逻辑关系,分清主次因素,区别给分。

(三)创建基于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模式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必须打破传统的教授式教学,重新构建教学环节:质疑-验证-评价-建议,真正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传授角色,转变为对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环节的调控和教学过程的解惑等。在高中地理必修3教学过程中抓住区域案例,教师创设区域教学情境,设定教学环节,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针对该区域某一人文地理要素的发展提出质疑,接着组织调用相关地理空间信息,把握地理要素间整体性和差异性特点,坚持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进行分析、评价和提出建议。

四、结束语

基于批判性思维的地理学科学力培养,是以地理学科能力培养为载体有意识引导学生养成批判性思维的习惯。在地理学科能力的培养过程中,逐渐激励学生成为公正的思考者,学会进行分析、评估、创造性的思考。本文从建议高考命题改革为突破点———重视批判性思维能力试题的设置,引导广大师生共同响应。以课堂教学和学生研究性学习实践为平台,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生、独立思考,循序渐进的进行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构建,以期实现对批判性思维能力训练和反哺于地理学科学力的提高。

上一篇:学生心理素质测评范文 下一篇:数字教育课题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