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研修:过程大于结果的一次历练

时间:2022-05-30 06:31:13

网络研修:过程大于结果的一次历练

我喜欢“网络教研团队”这个赛项可以追溯到10年前,那时我也曾带着三位同伴参加苏州市的首届比赛并拿到了“十佳网络教研团队”的称号。当然,喜欢的另一个更直接的原因,是比赛的形式吸引人,这也许只有亲历者在感受过现场的“非人生活”之后才会有强烈的认同感。而所谓的“非人生活”只是我对现场两天比赛过程中选手的高度紧张和忘我精神的一种比喻,“非人”也可以解释为对“非一个人”战斗之团队互助合作精神的赞美。且这种合作,并不仅仅是组内三位老师之间的密切配合,还包括对手之间的相互指导与帮助,我认为,这才是网络教研团队赛项最值得称道的地方。

看一个设计,我总是最先关注执教者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这往往会直接关系到他们接下来的设计意图和方向。例如,南京团队设计关注的是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差异”,因此,他们便针对性地引入了“任务单”和“微视频”,期望通过数字化学习平台把学生学习有效拓展延伸到课前和课后;而苏州团队设计着眼于小学六年级学生“已有知识”的储备和“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性特点,因此他们更多思考的是如何借助信息化手段和结构化材料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和内化,用最简单直接的方式达成教与学的最终目的。不同的思维视角,最终形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设计方案,但他们却又是奔着相同的目标而去。

具体看设计流程,苏州团队设计占了一个“理”字,强调从学理和算理出发,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辅助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达成学习目标;而南京团队设计则占了一个“技”字,结合了学校电子书包项目的技术优势,把AiSchool数字化学习系统(云课堂)和微视频作为支撑课堂结构的重要砝码,学生人手一个iPad让课前微视频学习和课后基于云空间的作业成为可能,数字化学习平台的介入给了我们更多的想象空间。

强调学理分析的(苏州团队)教学设计,从学生的学习起点出发,通过一个简单的“变式”练习,勾连了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通过再次“改编”来进一步理解算理,尝试初步实践应用的基础上,动手折一折和想一想,让孩子们在比较和观察中逐步深化对算理的理解。这是一个极为稳妥的方案,思路清晰且目标明确,但整体上看,他们对课堂上的信息化应用还略显保守,多媒体应用(PPT)主要还是为教师的教服务,建议可以在学生应用这一方面做出更大胆的尝试。

强调技术应用的(南京团队)教学设计,课前准备了容量超大的“自主学习任务单”,基本囊括了本节课的全部教学内容,因此这些任务的完成,学生必须借助网络学习平台上的“微视频”进行自主学习,且必须建立在学生高度自觉的前提下。我之所以这么强调孩子自主学习的高度自觉,是因为单纯从形式上看,这是一堂翻转得较为彻底的课,或许这种模式在作者所在学校已经有了较有成效的实践基础,但仅从文本上分析,对一般读者还缺少一些有效信息的传递,因为在课堂教学部分的“教师活动”栏,作者在“分数除法意义”的理解和具体指导方面“惜墨如金”,几乎没有什么直接表述。我相信,课堂上教师基于平台内的数据分析和即时交流,会有精彩的生成并最终问题解决,但我仍然认为,必要的预设是十分重要的。

《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就是要充分利用整数乘除法的关系,利用分数的意义来转化成分数乘法,深刻理解两者的内部统一,从而进一步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算理,同时,也为后续学习分数除以分数做好充分的准备。本课虽然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但教学的目标却不能孤立,聚焦在这一目标基础上的设计,用何种方式组织教与学,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

两个设计,各自有着极其鲜明的个性风格,同时也有着极强的互补性。虽然我总是认为文本并不真正代表教学现场,但文本表述的逻辑结构和详略安排仍然是极其重要的,建议南京团队设计者适当地把笔墨落到教学流程部分,言简意赅地陈述教学策略、方法和信息整合点,以避免产生头重脚轻的问题。

网络教研团队竞赛,其结果固然重要,然而更具实践意义和普适价值的,是其形式和过程,数字时代跨校、跨区域的网络研修和互助协作,必然会成为一种常态,因此,网络教研团队赛项,未来一定还有更多的发展可能性。

上一篇:我年轻的身体与痛 下一篇:ii带你游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