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劳动法律制度与SA8000标准的耦合性分析与建议

时间:2022-05-30 02:49:56

我国劳动法律制度与SA8000标准的耦合性分析与建议

摘要:本文从SA8000标准与我国劳动法律制度的内容体系入手,以劳动者基本权益保护为出发点,分析了我国劳动法律制度与sa8000标准的在内容上的耦合,并对SA8000标准进行了理性分析,以期为完善我国劳动法律制度,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content system of SA8000 standards and labor law system in China, considering the basic rights and interests protection with laborer as starting point,analyzes the coupling of the content of SA8000 standards and labor law system, and conducts rational analysis of the SA8000 standard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to perfect the labor law system and promot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关键词: SA8000;社会责任标准;劳动法律制度;耦合性

Key words: SA8000;social responsibility standards;labor law system;coupling

中图分类号:D92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2-0041-02

0引言

耦合(英文:coupling),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体系或运动形式,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以至联合起来的现象 [1]。以法律制度为例,耦合是指在同一区域范围内,就同一保障对象实施的由不同主体制定的法律标准,在内容和运行机制上保持的关联性互动。根据两个关联系统的关联程度,耦合关系可分为非直接耦合、外部耦合、公共耦合及内容耦合等基本类型 [2]。SA8000标准与我国的劳动法律制度,分属两个不同的制定主体,但却在中国境内实施,并以保护劳动者的基本权益为目标的国际性和地方性劳工标准。为此,如何保障二者在内容体系与运行机制方面的耦合,特别是我国的劳动法律制度如何与SA8000国际标准做到内容接轨,运作机制的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

1SA8000标准与我国劳动法律制度概述

1.1 SA8000标准与国际认证自20世纪8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发起了企业社会责任运动(CSR),强调企业在为股东谋取最大利润的同时,应当充分考虑利益关系人的利益(包括人权、环境和劳工权益)。这一运动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并迅速波及全球[3]。为保护劳工的基本权益,1997年总部设在美国的“社会责任国际”(SAI)根据国际劳工组织(ILO)公约、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及世界人权宣言制定了首个道德规范国际标准――SA8000标准(Social Accoutability 8000的简称),其内容涉及童工、强迫劳动、健康与安全、歧视、惩戒性措施、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管理体系等9个方面,其目的是通过有道德的采购活动改善全球工人的工作条件,确保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符合社会责任标准的要求,最终达到公平而体面的工作条件。这一标准的出台,获得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广泛支持,一些大的购销商都极力促使实施,并在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掀起了SA8000认证的热潮。截至 2009 年 6 月 30 日,全世界已有 63 个国家(或地区)、90个行业的 1873 家企业组织获得了 SA8000 认证,涉及工人已经有 847,203 人。

1.2 我国劳动法律制度与实施概况劳动法律制度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制度,其宗旨就是保障劳动者基本劳动权益的实现。自建国以来,我国颁布了一系列的劳动法律法规,特别是1994年7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颁布后,基本形成了以《劳动法》为核心,多层次法律规范并存的劳动立法格局。总体来讲,我国的劳动法律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①法律。②行政法规。③部门规章。④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⑤司法解释。

上述劳动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保障我国劳动者的基本权利,维护社会稳定与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我国劳动法律制度与SA8000标准的耦合性分析

尽管SA8000标准是由欧美等发达国家发起,经国际社会责任标准制定并推行,但由于充分参照了相关国际公约,在内容体系和具体标准方面,尤其是在劳动者基本权益保护方面,我国劳动法律制度与SA8000标准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规定具有一定耦合性。表现如下:

2.1 健康与安全标准的耦合健康与安全是劳动者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权利。为此,《SA8000:2001》版标准的3- l至3-6款规定:①公司出于对行业普遍危险和任何具体危险的了解,应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在可能条件下最大限度地降低工作环境中的危害隐患,以避免在工作中或由于工作发生或与工作有关的事故发生对健康的危害。②公司应保证所有员工经常接受健康与安全培训,并应记录在案,还应对新进及调职员工重新进行培训。对此,我国劳动法律制度也作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如,《宪法》第42条规定: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劳动法》第52条规定: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对劳动者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减少职业危害;第54条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由此可见,我国的劳动法律制度,对健康与安全卫生方面的规定与SA8000标准的相关规定是基本一致。

2.2 强迫性劳动的惩戒性标准的耦合SA8000标准的第2-1款规定:公司不得使用或支持使用强迫性劳动,也不得要求员工在受雇起始时交纳“押金”或寄存身份证件。第6-1款规定:公司不可从事或支持肉体上的惩罚、精神或肉体胁迫以及言语。第5-3款规定:公司不能允许强迫性、虐待性或剥削性的扰行为,包括姿势、语言和身体的接触。对此,我国劳动法律制度也作出相应的规定。如,《刑法》第244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劳动管理法规,以限制人身自由方法强迫职工劳动,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劳动法》第16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第32条规定:具体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由此可见,无论是内容标准,还是惩戒措施,我国的劳动法律制度与SA8000标准的相应规定都是一致的,而且从内容上更为具体明细。

2.3 工作时间标准的耦合SA8000标准的第7-1至7-3款规定:①公司应该遵守适用法律及行业标准有关工作时间的规定。在任何情况下,不可经常要求员工每周工作时间超过48小时。员工每7天至少有1天的休息时间。所有超时工作应付额外报酬。在任何情况下,每个员工每周加班不得超过40个小时。②符合7.3条,所有加班必须是自愿性质。对此,我国劳动法律制度的规定更为具体,其标准相当于甚至高于SA8000的标准。如,《劳动法》第36条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度;第38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显然,我国法律规定相当于甚至高于SA8000标准的第7-1款有关工作时间的规定。

2.4 工资报酬标准的耦合工资报酬是劳动者的核心权利。SA8000第8-1款规定:公司应该保证它所给付的标准工作周的工资至少能够达到法律或行业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而且满足员工的基本需求,和提供一些可随意支配的收入。对此,我国相关法律更为具体明细。如《劳动法》第46条规定:“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工资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第48条规定: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3对SA8000标准的思考与建议

通过上述对我国劳动法律制度与SA8000标准的耦合性分析,我们发现:尽管由于受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但我国法律对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已有充分体现。事实上,我们也应看到,企业发展与社会环境休戚相关,企业应当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构筑人才高地,有助于提升财务业绩,有助于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效率。不可否认,短期内SA8000标准确实会增加中国出口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但从长期看,对国内企业素质的提高,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中国的出口企业,不能仅仅把眼睛盯在为股东赚钱上,不能仅用财务指标衡量企业业绩,而应综合考虑企业的所有利益相关者,自觉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为此,笔者建议:对企业来说,首先要正确认识,积极应对挑战;其次要对照标准,开展自查自纠;第三要接受认证,实现与国际接轨;最后是转变出口战略,促进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对政府来讲,在鼓励企业积极引入SA8000标准认证的同时,及时制定和完善我国的劳动法律制度,如弥补法律缺失、完善户籍管理和人口流动制度,并在政策上具体化,切实改善国内劳工条件,为企业实施8000标准创造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Thomas B. Fischer. Policy, Planand Programmed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in England, Netherlands, and Germany: Practiceand Prospects.Environment and PlanningB[J].Planning and Design (2002);29:159~172.

[2]方创琳,杨玉梅.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系统的基本定律[J].干旱区地理,2006,29(1):1-8.

[3]王飞鹏,曹秀华.谈企业社会责任运动[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4,(6):76-79.

上一篇:微生物传感器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进展 下一篇:由行星运动公共特征综合运动物体“磁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