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质疑能力 促进自主学习

时间:2022-05-30 01:16:51

培养质疑能力 促进自主学习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实施,开发性、合作性、竞争性已成为新世纪最显著的教育特点。”时代的变迁要求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为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学习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学习中探疑,在探疑中求知,在求知中进步。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培养质疑能力,促进自主学习”的点滴体会。

一、营造轻松氛围,使学生敢问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在学习中保持愉快和不紧张的心情,有利于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在观念上,我们要热爱学生,尊重、信任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在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一言堂、满堂灌的弊病,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教师起组织、引导、控制及解答等作用;在课堂中还要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保护他们敢于争辩的积极性。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乐于发言,敢于提问,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二、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要问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现代心理学家也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结束,而启发学生思维的关键在于创设问题的情境。教师要善于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之中,在他们心理上制造悬念。若能经常将学生置于心求通而不得的境地,就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如作文课上,我让学生看一篇与他们同龄的人的作文,学生看后很羡慕,产生了“别人怎么会写出这么好的文章”的思考。此时,我们要鼓励学生,效仿古人“书山有路勤为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精神,勤于观察,用心思考,多读,多练。

又如教学《美丽的南沙群岛》时,我先出示屏幕画面,创设情境:“同学们,祖国的河山辽阔壮丽,海南岛更是祖国的一颗灿烂明珠。今天,我们要学习课文《美丽的南沙群岛》,你们想从中知道些什么?”学生听了情境描述,欣赏了美丽的画面,自然而然地产生提问的念头。

三、指导质疑技巧,使学生会问

在科学文化日益发展的今天,我们要想培养新世纪的创造性人才,就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质疑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做学习的主人。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我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为他们创造质疑问难的机会,指导发问的途径,教给他们发问的方法。

1.揭题设疑。如教学《长城和运河》一文时,我出示课题,运用语言描述情境的教学方法:“长城和运河是我们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读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之后,我遵循新课标教学思想,让学生自主阅读,自我探究,寻找疑点。通过阅读,学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如:“我们的祖先开掘运河,以便交通运输,那么建造长城的意义是什么?”

2.初读探疑。这要求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课文中的字、词、句的理解提出疑问,这样既能疏通课文,为进一步学习课好准备,又能培养学生自学的好习惯。如学习《长城和运河》一文时,学生提出问题:课文中的“连绵起伏”、“曲折蜿蜒”是什么意思?学习《虎门销烟》一课时,学生提出问题: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体现在哪里?然后,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我进一步要求学生自我探究,自我解决问题。

3.细读质疑。细读质疑即引导学生在课文的关键处、困惑处,质疑求解。如《虎门销烟》一课,学生通过认真阅读课文,提出了这些问题:帝国主义者将鸦片运往中国,会给中国人民带来怎样的灾难?鸦片既然是,他们为什么要运往中国?当时的清政府为什么不阻止?林则徐虎门销烟,后来被朝廷重用了吗?如此质疑,应该说学生对课文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

4.赏读寻疑。赏读寻疑即引导学生在欣赏、品味课文的精湛语言、美妙修辞、布局谋篇的同时提出问题。如教学《美丽的南沙群岛》时,我在学生通过用心阅读课文,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继续精读,相互品评,通过自我精读,合作品评,从而提出疑问:海南岛是仙女洒下的珍珠,是宝库,要不然怎么会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旅游胜地呢?

5.延伸质疑。教,是为了不教。教学,要源于课本,高于课本。在全文学习结束后,我们要充分发挥课本的作用,指导学生回顾反思,在回顾中发现疑点,及时向老师或同学提问,达到课内释疑的目的。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前提下,我要求学生展开讨论,把课本的知识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生活中。如学习了《美丽的海南岛》,学生感受到了祖国河山的美丽,学生一定想知道祖国还有哪些旅游胜地,我们可以让学生延伸质疑,从而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

质疑,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中师问生答的局面。但有了质疑,不等于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已经得到充分发挥了,我们还必须慎重处理解疑的环节,尽可能把学生质疑与教师指导有机结合起来,给学生相互讨论的机会,让他们在讨论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提供机会,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相互竞争的精神。但是,讨论交流要讲究实效,不要安排可有可无的讨论交流,为了防止学生空耗讨论时间,教师要加强巡视指导。

我相信,只要教师持之以恒地进行引导和训练,学生就会在学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学到方法。他们也会逐步养成勤于思考、勤于探索的良好习惯,从而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主动地学,积极地学,高效地学。

(责编 莫彩凤)

上一篇: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下一篇: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