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探究.合作.反思

时间:2022-05-30 09:04:18

问题.探究.合作.反思

一、研究背景

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的中学教学已形成一种模式,以解题训练为核心,“高密度.大容量,快节奏”的教学演练,在严厉的高考指挥下,铸成了举世无双的解题教学模式,这种教学课堂教学模式有两个显著特色:(1)解题成了唯一的目标,归宿是学习获得了解题的经验。(2)训练成了唯一的方法和手段,结果是学生被训练成解题的机器.数学教学中概念的形成过程.定理的推导过程.教学文化的积淀过程普遍受到忽视,强迫性的识记,机械性的模仿,重复性的训练等,使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教学素养江河日下,这种以解题为目标,以训练为手段的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不适应时展的需要,07. 08,09年的四川高考.就给这些教者以当头的一棒,考后,曾有许多人感叹,最后的半学期复习,真是白复习了,其实,这是教师的观念未改变,教师的教法有问题。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知识取代资本和能源,成为社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以及知识更新周期的日渐缩短,人们人文观念,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也悄悄地发生变化,未来社会对人才的素质(尤其是终身学习的能力)的要求,也使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作出反思和应答。

越来越多的数学教育工作者认识到,现代数学教育必须从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线索去传授机械性.模仿性.重复性的知识,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线索,使学生获取对未来至关重要的知识;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经过感觉而达到思维;教会学生学习,提高学生能力,完善学生人格,为其终身优质发展奠基.所以以问题为中心,以探究合作为目的的农村高中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二、理论基础

1.波利亚的“问题解决”原理

‘问题解决’是指一个人使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和技能,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去解决一个新的问题,其过程表现为发现(或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这里所说的问题并非是指那些单纯练习题式的问题,包括实际问题和数学内部的问题,问题解决不但让学生知其然(解决‘是什么’),而且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解决‘为什么’),甚至要让学生指出研究问题的门径,交给学生探索宝藏的“钥匙”,让学生知道如何学习。

2.“探究性教学”的一般原理

(1)教学的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学习教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的东西自己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2)建构主义理论,知识是不能传递的,教师传递的只是信息,信息通过学生的主动构建方能认知结构中的知识。

3.合作学习的一般原理

21世纪的教育应该由重点培养竟争意识转向重点培养合作意识的教育,有关研究表明学生之间合作应当成为现代课堂教学的主流,因此,合作学习是时展的需求.美国创造学的奠基人奥斯来认为,小组技术比个人技术更重要,因为许多独创性的想法都是在小组交往中产生的,在大部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实例中,小组交往是基本因素,创造性人才通过相互交往而成为独立的人。大量的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讨论、系统、辨论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根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面鲁姆的测定,群体教育,只能使20%的学生达到优良水平,而个体教育可使90%以上的学生达到优良水平,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采取班级、小组、个人多种学习方法相结合的组织形式。

三、课堂模式

我校经过近两年的试验,修改,推广,现已初步成形。

1.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学生主动探索的动力,人本主义教育家思罗杰斯说过,真实的问题情境和活动是最能引起态度和个性情绪的学习方式,对于一堂好课,教者都要精心策划一,两个问题情境,自然地引出课题,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伊始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学效果往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自方探究,合作交流

问题解决,是数学教学中的最重要的一种活动,也是数学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应给学生建构一种探索氛围,尽一切办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和创造性,要留够自由思考的时间,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的兴趣,这时教师只能是材料员,指导员,管理员,教师只是一块似有似无的“石头”,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应该是让学生摸着这块似有似无的“石头”过河。教师这块“石头”的作用应该好那露出水面“八分之一”的冰山一样,既隐隐约约,又金碧辉煌,有意无意地适度折射出其下的“八分之七”的内涵吸引学生深入其下的深层结构。

3.呈现思维,师生协作

这个阶段,是成果展现阶段,是思维暴露阶段,是取长补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阶段。这个阶段,通过合作,可以充分发挥不同学生的聪明才智,形成合力。有力于问题的分析和研究,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功感。同时,加强人际交往,倡导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学会交流,这也是数学教育教学的追求目标。

4.探究小结

学会反思这个阶段,是一堂课的最后阶段,也是知识,能力,思维的浓缩阶段。让学生回顾总结本堂课的研究,交流,学习中出现的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有哪些启示和收获,从而帮助学生感知,感受到感悟,从掌握知识,促进思维,培养能力,走向模塑人格的过程。

参考文献

[1]2009年4..9期

[2]< 高中数学教师>2010年6.10期

上一篇:如何有效提高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效果 下一篇:浅谈在数学教学中使用学案应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