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学生”的再教育反思

时间:2022-07-17 01:46:17

“问题学生”的再教育反思

摘 要:当前由于社会问题、教育问题、教师问题、家庭问题等诸多方面的原因,许多学校“问题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对于刚上学的孩子来说是差不多的,他们都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可是,几年下来,他们的分化就大了,有的对学习失去兴趣,厌学、逃学。伴随着学习的下降,随之产生的是坏的习惯和品质,成为所谓的“问题学生”。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改变这些学生的习惯,这不能不引起大家的思考。

关键词:问题学生;产生原因;社会;教育;家庭

在今天的学校教育中有一个时髦的词――问题学生。这个词专指那些在学校中人格品行上有很大缺陷的学生。这些所谓的“问题学生”带来了超出学校德育教育过程中的一般问题,如品德不良、打架斗殴、人格变态甚至是违法犯罪,给学校的德育教育造成了严峻的挑战。往往学校没有很有效的方法来应对这一类问题,老师也为此搞得焦头难额。面对如此现象,倒不妨应该先找一找“问题学生”的根源所在。

就一个人的发展来说,先天遗传的影响不到20%,而80%多是由后天教育决定的。教育又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学校教育是个人掌握文化知识,发展智力的主要教育方式,但往往对于学生人格发展与形成所起的作用却不如家庭教育更重要。虽然个人的基因在某种程度上对“问题学生”的出现有一些作用,但我个人认为产生其“问题学生”的主要根源则在于家长的家庭教育方式。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孩子认识世界、了解世界、走向社会,是在父母的指引教育下逐步开始的。如果一些父母没有掌握家庭教育的规律或者自身就是一个“问题家长”的话,培养出“问题学生”就是一件很容易理解的事情了。

案例

孟某,男,父亲是某单位职员,母亲在家待岗,家庭情况良好。父母对独生子的期望很大,在其身上花费了不少的心思。小的时候性格开朗、活泼好动,但是自控能力较差、粗心大意。凡遇到错误经常遭到父母的斥责。他开始觉得自己的努力得不到认可,丧失对学习的自信,也养成了许多的坏习惯,上课经常说话,吃零食、打架、逃学、逆反情绪严重甚至是自杀。家长在这个时期给予他更多的是怒其不争的指责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父母于孩子之间缺少沟通,他在这种环境下,从一个活泼聪明的学生转为一个不认真学习,破罐破摔的问题学生。

原因分析

家庭教育方法不当,家庭生活条件好原来是件好事,可是孟某父母对他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使他对自己的学习生活丧失了自信。于是他开始自暴自弃,逐渐放弃学习。

父母对孩子缺乏了解。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进步,对孩子的期望很高,在看到或听到孩子有错误时,就严厉的批评、斥责,打骂。而不去理解和关心孩子的心理,不去了解和掌握孩子的需求等,使得孩子对父母越来越疏远。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由于家庭教育方法和手段违背了孩子天性,“问题”也就难免,尤为甚者还造成了少数孩子的心理障碍。北京海淀区法院少年法庭庭长尚秀云亲手审批了629名未成年犯罪者。她发现,“问题少年”往往是“问题父母”的产物,每7个编造谎言犯诈骗罪的少年中,有6个的家长不诚实;每14个偷拿他人财物犯盗窃罪的少年中,有13个的家长贪小便宜。总结上述案例,有四种类型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造就了当前的“问题学生”。

第一、棍棒型的家庭教育。父母对待子女稍有不如意轻则责骂,重则拳脚相加。长久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的孩子会缺少家庭温暖,会产生对父母的怨恨之心。由于受父母的影响,孩子易于形成富于攻击性的暴力倾向,且缺乏对人的关爱之心。

第二、训斥型的家庭教育。这类家长与前一种方式的主要区别是“棍棒在嘴上”,希望靠骂声来塑造出完全合自己意愿的孩子。表面上这种管教方式不像上一种方式更严厉,但实际上它更能引起孩子的心灵创伤,因为不绝于耳的恶言恶语对子女来说就是一种精神折磨。

第三、完全管束型的家庭教育。这种方式基本上是希望以说服教育来施加影响。但是,家长们在唠唠叨叨中并没有能把握好教育孩子的主要原则,缺乏有力的说教,反而以太多的清规戒律冲淡了必要的规矩,使子女厌烦,产生逆反心理。

第四、溺爱型的家庭教育。父母们的百般宠爱、千般依顺再加上物质享受的过度满足与父母们对孩子人格发展与精神引导的忽视相形益张。如果父母可以以自己的出众人品以身示范的话,孩子一般还不至于发展成“问题学生”。如果父母的人格也存在缺陷的话,估计他们的孩子一般就会大成问题了――骄横跋扈、任性唯我。

因此,针对这些原因要想取得家庭教育的成功,家长必须首先处理好以下两个问题:把握住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

一、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

(一)榜样的原则。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这是家庭教育的最主要的原则之一。俗话说:欲教子者先正其身。这是告诫做父母的要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不要忘记旁边有个正在成长的以你为榜样的孩子。

(二)教育一致性的原则。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学校、家庭和社会诸方面教育共同影响的整体成果。如果各行其事,彼此矛盾或互相抵消,教育是不会成功的。家庭教育也是如此,不但要密切配合学校和老师的教育,使其取得一致,家庭成员之间也要前后统一,步调一致。

(三)平等、民主、正面教育原则。目前,家长说了算,家长和子女不平等,甚至对孩子随意打骂现象还依然存在。这样是不可取的,会使孩子形成许多坏习惯。家长有事要同孩子商量,自己有缺点要勇于向孩子承认。孩子有了缺点错误,家长不打骂,对孩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鼓励孩子改正。

二、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一)要创设温馨愉快的氛围。家庭中温馨愉快的氛围能最大限度地解除外界给予孩子的压力和紧张感,使孩子体会到生活的美好、精神的愉快。因此,家长要坚持平等、民主、正面教育的原则。家人要互相尊重,和睦相处,多关心孩子,让孩子从家庭中得到极大的温暖、和睦的家庭环境能够更好地促进孩子心理健康发展。

(二)创设整齐、美观、舒适的生活环境。住房不论大小,都应布置得整齐美观,使人感到舒适。

总之,家庭其实是未成年人的第一课堂,家长不仅要切实担负起教育的责任,不能只育不教,而且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孩子做出榜样和表率,使孩子受到良好的品德熏陶。首先要从小处着眼,从细节做起,既言传又身教,用实际行动来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只有父母们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了,能自觉按现代家庭教育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子实践,我们的社会就会少一些问题孩子,孩子的心灵中就会再多几个崇拜的对象――自己的父母。

参考文献:

[1] 《问题学生的心理分析及对策》王舒梅编,吉林教育

[2] 《“差生”存在的“合理性”》张建宏编,基础教育参考

[3] 《问题学生的情感软化》王玉国编,新课程(中学版)

[4] 《“问题学生”的症结与教育策略》宋集媚,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

上一篇:科学实验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从历史和制度角度梳理日本国会的发展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