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口吃的预防和矫正

时间:2022-05-30 08:38:01

儿童口吃的预防和矫正

儿童口吃的形成。一般是从幼儿2周岁――5周岁学习说话时开始。在这一时期,幼儿只要不断地习演家长或别人的口吃语言。就会梗快地形成口吃的坏习惯。进入学龄期的儿童,只要以顽皮好奇的行为。经常用口吃语言讽刺、挖苦别的同学口吃,或者经常习演电影和戏剧中人物的口吃语言,那么,都极易染上口吃的坏习惯。当幼儿进入少年期时(约10岁以前),只要经常地、认真地用口吃语言去嘲弄别人,或者因为胆小怕事,在偶尔的语言失败之后,产生了害怕讲话的敏感心理,都会逐渐形成口吃。10岁以后形成口吃的,为数极少。

患上口吃习惯的儿童,如果在以后的社会活动过程中,能经常地、大胆地与人接触和攀谈。不怕语言的失败和难堪。则其精神方面不存在明显的痛苦。但是,患儿若由于别人的讥笑和挖苦,日渐产生害怕而引起对语言恐惧的敏感心理,则会使“原发性”口吃上升为“继发性”(心理恐惧)口吃。就是说已有精神负担了。一旦患儿有了精神负担,则会形成对别人见之而生畏。近之不敢言的恐惧心理。患儿进入学龄期以后,如果能经常得到家长和老师正确的诱导。则会使其语言逐步恢复正常流畅。反之。如果受到师长、同学的训斥、嘲笑、挖苦、讽刺。则会使口吃习惯逐渐加重,并失去对语言的信心和勇气,其精神也日益陷入口吃的痛苦而难以自拔。成年后,则无不成为口吃患者。

儿童口吃的形成,与家长、老师的教育方式有极为密切的联系。家长、老师有责任帮助儿童摆脱口吃习惯。使之恢复正常的语言表达能力。根据我们的实践经验,提供下面几点,供家长和老师参考:

(1)口吃虽然可以矫正,但预防毕竟重于治疗。预防口吃的措施需要在学语阶段中注意,必须避免急躁,这是预防口吃和消灭“疾病萌芽”的要点。我们虽然都经过学语阶段,但是我们却忘记了学语阶段的艰难,倘若以具备健全的语言机能的成年人的主观态度去要求幼儿,不按部就班,结果会适得其反。

(2)幼儿看电影和戏剧。应有所选择,最好事先了解其内容有否口吃语言出现。我们在教学中发现患者中有许多是因幼时习演影剧中的口吃语言而被感染的。如电影《突破乌江》、《秘密图纸》、《抓壮丁》中的口吃表演,使不少儿童因模仿口吃而陷入口吃苦海。

发现幼儿因习演别人口吃行为雨徽有感染时。应及时善言劝阻,防止蔓延多发。如有条件,可进行隔离,换一新环境。

(3)有些儿童刚开始动作,习惯用左手取物(如用筷)。若父母严厉督促急于纠正,则使大脑协调失去平稳。而导致语言机能失调而产生口吃。遇有这种情况,家长应耐心纠正,假如一时难以改变。就听其自然,待其语言系统成熟和稳定后,再行纠正。

(4)对患儿应多作耐心的语言辅导,启示患儿把话讲慢、讲短,第一音拖长些、轻一些。平时多与患儿交谈。并注意在对话和歌唱中不过急、过快。

(5)对已患严重口吃的儿童,平时应做好语言诱导和启发。患儿讲不出的字句。应用较慢的“语速”给患儿作好示范。患儿遏有“语言障碍”时,叫他再说一遍,而不能硬逼他把话讲得流利。更不能大声斥责、动辄打骂。

(6)与患儿对话时,家长和老师做到速度放慢、甸子改短、吐字清晰、音节分明。除此以外,还要共同歌唱、朗诵。鼓励患儿大声说话。通过这样的练习,便可使患儿逐渐掌握语言慢、短,及时换气的基本法则。

(7)谈话时,要鼓励患儿面向家长和老师,眼看家长、老师讲话,最好要患几坐着,使之树立起大胆正视旁人的健康心理。并教育患儿多参加文体活动,多接触人,努力改变过去行动孤单、沉默寡言的坏习惯,使之加快意识倾向的转化以及语言和精神面貌的改观。

(8)由于某种语言染成口吃难以克服时,往往可改糗另一种方言获得改变,当然也有与此相反的:有一儿童随军居住本地,并无口吃,其父调防异地,儿童随往,不久即患b吃。因此,家长应注意儿童的这种换语过程。

(9)对儿童讲话,除了要用较慢的语言外。还要有和蔼的日光,亲密的关系。作为语言和感情的启发。使儿童消除紧张心理,为顺利语言创造条件。有一儿童初学外语。老师温和善导,并无口吃。不久换一老师,教导严厉,致使该儿童每读外语,必有口吃。

(10)不要强迫七、八岁的儿童讲述长篇故事。每次谈话不超过15分钟,应该间歇一回再谈,更不要为了夸耀自己儿童的智慧,要他在陌生人面前讲述长篇故事或朗读不熟悉的诗歌。

父母间的吵架,甩东西,相互对骂,高声粗气,都对儿童学语阶段的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父母应尽量避免和克制。总之。和谐的气氛是儿童学语的良好环境。

全人类大约有百分之一的人有口吃习惯。儿童约占百分之五。可见儿童长大成人后,有一大部分口吃患儿可以不治而愈。因为儿童的初期口吃现象可分为良性口吃、暂时性口吃、缓和性口吃和持久性口吃四种类型。在儿童中,良性口吃、暂时性口吃较为多见,家长稍加注意指导,可以自然消除。一些患儿因长期模仿口吃语言后获得口吃习惯的,则要经过长期的矫治(一年以上)才能缓解。持久性口吃删需要更长时间的积极矫治。

上一篇:为什么会习惯性流产 下一篇:脆弱母爱与脆弱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