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素质教育应突出“四性”

时间:2022-05-30 04:41:49

中学语文素质教育应突出“四性”

【摘 要】从知识、工具、艺术、道德四个方面,探讨中学语文素质教育应突出的属性。

【关键词】中学语文 知识属性 工具属性 艺术属性 道德属性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8B-0094-02

中学阶段的教育对于学生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知识的增长只是一个方面,在塑造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中学教育特别是语文素质教育承担着重大的责任,除应突出语文课程本身应有的知识属性外,还应突出语言的工具属性、表达的艺术属性和人文塑造的道德属性等属性。

一、中学语文教育应突出知识属性

语文课承担着母语教学的重任,除向学生传授汉语言文字与文学知识外,还担负着传播中华文明的使命。语文作为一门容纳古今中外优秀文化、包罗世间万象、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其知识内涵是非常丰富的,突出语文科知识属性是中学语文教育的根本,也是大纲考查语文教育成效的主要手段和考点。

字,“语言原子”,是词的基本成分。“字”的知识性包括字的“音”“形”“义”三个方面,初中阶段需要掌握的大约有3500个常用汉字,这构成了语文科知识学习的基础,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文字基础。

词,“语言分子”,是句的主要成分,有明确的意向,能表达语言某种“味道”。词的知识性包括词的分类、组词、词义和词的运用等,对词的掌握是学习理解句子的基础,对词的运用是写作成败的关键,所谓“恰到好处”“词不达意”都是对用词的评价。

句,“语言有机物”,是文章的组成部分,能完整地表达某个内容或某种情感。“句”的知识性包括造句、单复句、分类、修辞等,是语言使用的基本形态,是连“词”成“文”的关键,“词”用得好不好要放到句子中评价,“句”写得好不好要放到文章中审议,因此,“句”在学习“词”和“文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文章,“语言”的完整展示,是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是语文知识、语言工具和文学艺术的完美融合。“文章”的知识性包括文章的“读”和“写”两个方面,即文章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读”是学习别人如何运用语文知识,“写”是展示自己如何运用语文知识。“文章”的知识性完整地体现了“学以致用”的语文科学习目的。

标点符号,语言的“添加剂”,多数只是断句的需要,但某种特殊符号用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能起到特殊的“调味”作用,是文章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标点符号”主要包括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等。语言的运用除了“语义”之外,还有“语气”,语义通过字、词、句来表达,语气则是通过标点符号来实现,其知识性主要是文章中如何体现语气的运用。

二、中学语文教育应突出工具属性

语文是一门基础工具学科,既是人类表达思想感情、交流感情、传递文化的工具,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因此,中学语文教育应突出工具属性。

首先,语文作为交际的工具,应教会学生正确地用语言表达感情。人不同于其他动物的区别就是人有复杂的语言,人在生活中会与不同经历、不同文化的人产生交集,语言就是他们沟通交流的工具。语文作为语言的教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遵循从生活中来,应用到生活中的原则,从“听、读、说、写”四个方面着手,让学生在长期学习和积累过程中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以熟练地使用语言并畅快自如地用它来表达情感。新课标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语文素质教育就是要解决在语文教学中对语言的交际作用重视不够的问题,将着眼于“考”转移到着力于“用”上来,充分体现语文教学在语言使用中的“力量”。

其次,语文作为学习的工具,应教会学生正确地用文字表达内容。语文对其他学科的帮助主要表现在阅读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上,也表现在对内容表达的书写能力上。例如,学数学时,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学好了,在其他学科的审题、归纳概括、书面表达上会有优势。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字、词、句等最基本的语言单位入手,在教学字音字形、专有名词、字母符号等基础知识时,有意地加入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课中常见的词句来做练习;在阅读理解、习作写作时,适当加入其他学科的材料进行阅读理解训练;也可试着让学生完成一些具有科普特点的写作训练,锻炼学生对抽象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这样,不仅丰富了语文的学习素材,也让语文的工具性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上充分体现出来,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学好语文的重要性。当然,语文素质教育的最终落脚点是从语文的角度,将对语言的理解、感悟和运用充分体现在阅读理解和概括表达上,这是语文作为学习工具的根本。

三、中学语文教育应突出艺术属性

语言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说”的艺术,二是“写”的艺术。“说”的艺术主要体现在教学语言的使用上。教学语言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所使用的语言,在教学活动始终,教师依赖这种特定的语言艺术传播知识,与学生进行知识信息交流,并产生情感的融合和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增添课堂魅力和教学效益。教学语言涉及语言、美学、修辞等多个层面。语文教学语言上“说”的艺术,除语文课要求教师“说”的标准规范外,还要体现语文传递的文学语言“知识性、情境性、暗示性、贴切性”的美妙。要让文学、语言与艺术完美融合,不可或缺的是教师使用教学语言对这种艺术的再现,包括“说”的字、词、句,“说”的声调、音质,“说”的肢体语言与内容演绎,这就要求语文教师首先要对教学时的“说”有较深的理解和感悟,语文教师只有吃透教材作品的内容实质,对教材作品有了深刻的理解、感受、想象和体验,才能以准确、鲜明、生动的教学语言向学生艺术地再现教材作品中的形象。因此,语文教师应加强文艺学和美学的修养,讲究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根据课文的特点和教学的需要,用生动、贴切、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形象化语言,引导学生去发现、品味课文潜在的意蕴,将“教学活动、内容演绎、艺术感召”融合成一个整体,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写”的艺术主要体现在写作的语言使用上。课本里的范文本身就能很好地体现“写”的艺术,例如,“好雨知时节”中的“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将“雨”和“风”写得很“知性”、“神化”。语文教师在讲授这些课文时,应同时将作者这种“写”的艺术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写作中加以体会和运用。“写”是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立意、内容、顺序结构和表现手法是写作的四个重要方面,其中,表现手法是展现习作“美”与“活”的重要途径,是展现写作艺术的最高境界。只有具备“完整、艺术、人文”的学生才能写出好文章,这就与素质教育的本质“培养追求上进自我完善的人”这个根本相统一了。因此,“写”是艺术,也是手段,还是中学语文课所特有的魅力。

四、中学语文教育应突出道德属性

语文具有很强的人文性,承载着人文价值。语文课程人文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体现在其道德属性上。在人才培养和道德培育过程中,中学阶段是人知识增长与品德培育的重要阶段,初中阶段的语文教育应担当这个责任,找寻并把握语文教学和道德培育的最佳契合点。一是从课本中找。语文课本里关于美德的篇目很多,例如,“羊跪反哺”、“九死其犹未悔”、“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语文教师既不能将这些篇目当成单纯的故事来讲,也不能将它上成纯粹的道德说教课,最佳契合点是使教学活动充满感性和愉悦的享受,使课堂轻松快乐不枯燥,使学生深受教育。在授人知识的同时,用这些“故事”、“典范”培养学生的性情品德。发挥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是一个长期的、多范围、多方位、多层次的渗透过程,语文教师应因材施教,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是从生活中找。人品道德的体现不全是考试的成绩和课堂的表现,更多的是课外、校外,是日常生活,因此,从生活中找是语文课堂进行道德培育的另一个最佳契合点。讲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提炼的是其中的道德影响力,使道德培育从生活中来,在课堂上升华,再助推人品的提高,使学生认识到德育影响人的一生,良好的品德能报效社会,也会使自己终身受益。这样,学生在品味语文课人文性的同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它的好处,由此自觉地走进语文天地,下苦功学好语文。

总之,在素质教育理念下,中学语文素质教育应突出多种属性,具体表现在除应突出语文课程本身应有的知识属性外,还应突出语言的工具属性、表达的艺术属性和人文塑造的道德属性。

【作者简介】陈金华(1976- ),女,壮族,广西扶绥人,南宁市第十九中学教师,研究方向:中学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学科教育。

上一篇:中职卫生学校新生入学适应调查及干预策略 下一篇:高中物理实施探究性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