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实施探究性教学探索

时间:2022-07-06 04:15:52

高中物理实施探究性教学探索

【摘 要】探讨在高中物理中实施探究性教学的方法:营造氛围,使学生敢于“探究”;培养自主能力,让学生学会“探究”;激发兴趣,让学生乐于“探究”。

【关键词】高中物理 探究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8B-0036-02

探究性学习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亮点,也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培养学生勤于思考、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形成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最终促进学生终生发展。探究性学习已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探讨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探究性教学。

一、营造氛围,使学生敢于“探究”

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往往是老师讲、学生听,实施的是“满堂灌”教学方式,对于课堂中的疑问学生很少敢于提出来。究其原因,一是学生怕出丑,不好意思问;二是迷信书本、迷信老师,在学习中不善于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影响着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而且严重制约着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发展。为此,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把物理课堂变成一个开放合作式的课堂,破除“师道尊严”的观念,创建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努力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

教师要放下架子,充分尊重学生,和学生建立一种朋友关系,平等相待,使学生消除紧张和自卑心理。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安全感”、“自由感”,使他们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并且教师对学生的疑问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学生就会从质疑问题、探究学习过程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二、培养自主能力,让学生学会“探究”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学习方式,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自主学习对于弘扬学生人格的主动精神,发展学生学习的各种潜在能力,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教师在课堂中必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一)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起点,也是成败的关键。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与社会、科技、生活有着极为广泛和紧密的联系,存在许多有一定实际意义和生活情趣的问题。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利用恰当的材料、精练的语言、多媒体教学手段等,设计一种能够引起学生探究欲望、造成学生认知冲突的教学情景,启发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如讲解“力的相互作用”时,鸡蛋与石头相互碰撞,鸡蛋碎了,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却是相等的。这结果与学生平常的认知是冲突的。因此,这时候教师必须就问题的重点进行适当启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提出问题,面向班上所有同学,说明自己的观点与思路。

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而变为主动探索,在理解、分析这些物理现象产生原因的过程中,由被动转为自觉掌握物理知识,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达到教学目标的完成。

(二)提供学生交流合作机会

交流合作是探究式教学的重要一环,教师要为学生拓展合作交流的空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尽量多发言,勇敢回答问题,让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与探讨之中。教师在学生对问题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时,应让学生勇于阐述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耐心听取学生的发言,并且适当地插入自己的看法,同时还应该给予肯定。学生感觉到自己是这个课堂的主体,好奇心和求知欲才能得到激发。对于部分章节和题目,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主体讲解的教学方式,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先由小组成员各抒己见,共同探讨,展开讨论,然后各小组派出一名代表陈述自己组的观点,接着由其他小组对这个小组进行评价。最后由教师对整个活动进行点拨、总结,包括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态度情感的总体评价。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运用“悟错”教学

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说过,学习是一个尝试错误的过程,在尝试错误的过程中,错误反应最终被纠正、摒除,同时正确反应不断增强,最终形成稳固的反应联结,获得成功。“悟错”教学正是基于这一理念,以生本理论为依据,运用情景对比、矛盾呈现、实验体验、将错就错等策略,激发学生自己悟出错误原因的教学过程。所以,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抓住错误资源,给学生自主探索和纠错时间,从而提高学生自主纠错能力、减少知识缺漏。如在新课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物理概念、公式定律,我们可以紧扣知识易错点、重难点等设置一定的“错误”情境,让学生暴露知识薄弱点或错误。这时教师加以引导,促使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进行重新审视、批判,使其反思对物理概念、公式定律的理解和运用,因此使学生对错误问题得以深刻认识,也能有效防止以后犯同样的错误。学生所思所得才能与学生的认知融为一体,最终沉淀到他们内心深处,内化为素质和能力。

三、激发兴趣,让学生乐于“探究”

兴趣是最好老师,因此在平时的物理课堂教学中必须善于捕捉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好学”、“乐学”,一个学生如对某种知识有浓厚的兴趣,他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有强烈的探究愿望。因此,要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乐于探究,可从如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利用物理实验,激发学生求知欲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和运用物理知识和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发展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物理实验以其直观性、形象性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信息。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现象,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更能使学生对物理现象产生探究的浓厚兴趣。

在学习“全反射”一节中,可先做如下实验引入新课。将小铁球放在火碳上烧黑后放进盛有清水的烧杯中,发现小铁球在水中突然变成了银白色,好奇的学生误认为是水泡掉了小铁球上的黑色,甚至有学生认为烧杯中盛的不是清水而是化学物质。可是把小球从水中拿出,小铁球还是黑色。强烈的反差让学生感到惊奇,求知的渴望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思维,激发了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物理学科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课本中某些疑点、难点,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困难,教师可指导学生做一些补充实验。如可利用透明塑料瓶和其他一些日常生活用品来做很多实验,如“完全失重现象”、“水流星表演”等,这些实验便于就地取材,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强,可以提高学习动机与兴趣。

(二)开展课外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开展课外活动是根据当地实际,结合物理选定主题,让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生活实际去获取第一手信息,借助已学的知识和各种资源选择合理探究方案。

例如,在学习“单摆”一课前,教师可将学生按自由组合的原则分成三个组,然后教师启发学生的思考能力,针对本节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大胆提出假设,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最后由小组讨论决定一个完整的探究方案。接下来教师把同学带到当地一座较高的山,把三组同学分别安排在山脚、半山腰、山顶按照各小组探究方案进行探究。而回到课堂上时教师便可叫各小组长汇报探究结论及反思与评价。各小组汇报完毕后,再由全班同学展开讨论,接着教师总结。通过课外活动,学生加深了对“重力加速度与高度有关,越高重力加速度越小”的理解。

此外,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开设与现代高科技有关的物理讲座,使学生知道物理知识的重要性,既丰富了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了最新的物理学进度,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所以开展课外活动,学生积极性高,探究知识能力得到加强,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更深刻透彻。

实践证明,探究性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其实施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值得教师去关注、研究。

【作者简介】黄隆国(1971- ),男,广西北流人,北流市第九中学教师,中学一级教师。

(责编 刘 影)

上一篇:中学语文素质教育应突出“四性” 下一篇:绿色会计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