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新课标下高考的评价功能

时间:2022-05-30 01:50:03

探究新课标下高考的评价功能

2013年福建理综高考试题(物理)能紧扣新课程标准,既体现了我省中学物理教学的实际状况,又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按照“提高质量,保持平稳”的基本原则,注重检测与评价功能,体现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课程目标的要求。既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又有利于推进普通高中实施素质教育,也为新一年高三物理复习教学指明了方向。

一、评析试卷结构探究试题特点

1.实现稳步推进,做到适度创新

试题充分体现《考试说明》中所阐明的“力求稳步推进,适度创新”的要求。在形式、结构及命题要求上都与2013年我省《考试说明》基本一致。各题分值不变,题量也符合规定。试卷难度与前两年基本持平。虽与《考试说明》中设定的0.55~0.60难度值范围有一定的偏差,但大多数人对“稳步推进”比较满意。

试题题型、题量、所考查的知识点大多数都在预料之中。试题避免了“繁、偏、怪”。涉及的物理过程和背景材料大多是经典的,为考生所熟悉。在常规中见新意,基础中考能力,还突出了物理方法以及实验素养的考查。考生觉得似曾相似,但又有一定

的陌生度,考查的虽是基础知识,却隐含了对考生能力高低的

鉴别。

2.侧重考查基础,突出主干知识

试题不刻意追求情景新颖,讲究知识的覆盖面,于基础中考查能力,引导回归教材。能依据《考试说明》的要求,突出学科主干知识(涵盖31个Ⅱ级考点中的29个),也涉及到较多I级要求的知识点。各模块中各章的知识点在试卷中一般都有所体现,注重试卷的检测与评价功能。

各模块内容知识所占的分值和比例如下表:

对于分值分布,力学(68分)为电学(34分)的两倍。继续体现去年力学内容大幅度增加,电学内容大幅度减少之态势。在有限的分数中涉及最广泛的知识内容。选考题也比较基础且常规,基本上是考生的薄弱环节。

试题所涉及的内容既是中学物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理工类考生所必备的物理知识。通过对这些重点内容的考查,较好地反映考生对中学物理主干知识掌握的程度,以及是否具有进入高等院校顺利学习的能力。试题指向对于中学物理教学有良好的导向作用,同时也有利于高校的选拔。

3.经历物理过程,重视能力立意

今年物理试题的每一个试题都有明确的能力立意,对考纲中提出的五种能力要求分别在不同的试题中进行了考查。同时还比较重视物理思维和推理分析的过程,重视对物理过程的体验,特别是呈现在Ⅱ卷计算题中。选择题只涉及简单的计算,计算题与压轴题也减少了运算量。整卷的阅读量和答题的表达量均接近去年,比前年减少约20%。这些措施有利于摒弃题海,更符合物理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注重体验物理方法,感悟物理思想,促进物理教学对三维课程目标的落实。充分体现“以能力立意”的指导思想,有利于将考查科学素养的命题指导思想落实到实处。

实验题来源于课本又不拘泥于课本,凸显了“不做实验与有做实验,做了实验与做好实验”的不同,学会探究,懂得实际操作过程。既考查了考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又考查了考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降低实验难度,改变往年实验题得分率低的状况。真正考出了学生的实验水平,对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有着很好的导向作用。

4.试卷结构合理,区分功能加强

试题侧重于对考生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还比较重视图象分析,最后三道计算题很重视过程分析以及关联分析,能力要求逐题提高,关注学生的发展潜能。试卷结构合理,区分度较好(尤其是第19、20题)。设置极少数的基础题,但都不是真正的送分题,至少含有一、两步的推理。除此之外,这些题目有一定的梯度,入题并不难,只是在解题过程中难度逐步加大、区分明显。难点分散而不集中在某一道题上,要完全做好这些题目,必须要有扎实的物理基础知识,较高的物理素养,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特别是最后两道计算题属于中难题和难题,满分率较低(分别是3.1%和0.2%),确实是对高水平考生的一种考验。分散难点提高了试卷的检测与评价功能,有利于甄别优秀学生。

二、探究答题错因,深刻反思教学

笔者参与主观题(第Ⅱ卷)评卷,在评卷中发现考生答题思路、解题方法以及发生错误的类型,剖析错因,启示教学,探明评价要求,对于寻求高考复习方法将大有裨益。

逐题剖析如下:

第19题

本题难度适中,平均分比去年略高些,各分值得分率均匀分布,区分度较好。本题分别考查《探究恒力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和《探究硅光电池在无光照时的反向伏安特性》。突出考查实验测量原理、仪表读数、数据计算、实物连接、实验数据的图像处理和判定曲线特性。重视对基本实验技能、基本实验仪器使用和实验方法的考查,凸显实验题的考查特点。

第(1)小题以《探究恒力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为背景,考查实验的测量原理和操作步骤,并对获得的纸带(已提供测量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利用运动学公式求某点的速度。暴露出的问题是:题目要求是单项选择(正确答案是C项),然而1/4考生多选了B项,或错选B项,即将m码m车;求vB时将长度和时间间隔取错,甚至用错公式,导致错误结果多样化!

第(2)小题是对“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的迁移。要求按所给的电路图,补充连接完整的实物电路图,要画三处!但有的考生漏画,主要错误是:①将V2表左端接到R0的左端;②滑动变阻器连接的错误,如:接在滑片上、滑杆上、固定瓷管的螺栓上和底座上;③电压表读数(正确读数为1.40V)错误严重,错答1.4V的占32%,其它错占20%(如7.0V或7V等),正确率仅48%;④审题时未发现V1表已知内阻为6kΩ,没有求出通过光电池电流的大小或计算错误;⑤绘图不规范,如:不平滑,折线,虚线,直线,未连线,全部踩(压)点;⑥判定Ix与Ux成线性关系,或未填写,只写“非线”或“非”,被扣分约为20%。好几个考查点是去年刚考过而暴露出来的问题,如:读数、接线、描点绘图等,今年仍然没有改观。

给我们的启示是,实验复习仍然要立足基础,弄清原理,注重动手操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提升应变能力。

第20题

本题属易中题,平均分比去年降低约2分,得满分的和扣1分的接近半数,零分率也不高,测试结果正常。本题以单摆小球经过最低点,绳子被拉断后做平抛运动为背景,考查机械能守恒定律,平抛运动公式,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向心力及其公式,牛顿第三定律等知识点,属于力学综合题,题目经典。涉及两个运动过程,其关联的物理量为vB,由于过程较为简单,情景清晰,考生容易切入题目。出现的错误主要有:

给我们的启示是,要重视基础,不能忽视常规题。注意规范答题,选定研究对象,正确受力分析,理解物理情景所遵从的物理规律。

第21题

本题属于中等难度题,由于零分率极高,其它得分率较低,满分率也较低,结果出乎意料成为难题,是近几年来第21题得分率最低的一年。本题仍属于力学综合题,涉及力的平衡条件,牛顿第三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等知识,考查了平衡和非平衡两种情景,涉及数学几何知识,运用了隔离法和整体法进行受力分析,虽不是新情景,但物理味很浓。

第(1)问是力平衡问题,今年省质检也考了相似的题目(航母飞机拦阻索),由于考生没有规范画好受力图,作出菱形,导致弄错几何关系,甚至出现物理概念理解的偏差。主要错误如下:

第(2)问是非平衡问题,整体水平向右加速,考生出现两个严重错误:

①认为悬挂光滑小环的两端绳子的拉力大小不一样,列式后无法解。

给我们的启示是,力学问题是基础也是重点,而重中之重的是受力分析。在正确的受力分析的基础上,要掌握好力的合成与分解以及隔离法和整体法。还要认真审题,规范列式,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提升推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第22题

本题属于难题,零分率不算太高,满分率却极低。本题以带电粒子在磁场和电、磁复合场中运动为背景。考查力学、电场和磁场的规律,是一道力电综合题,虽然定位于难题,但设问有

梯度。

第(1)问非常基础,属于单纯的磁偏转(半圆)问题,考查了匀速圆周运动、电场力、洛伦兹力、向心力及其公式。第(2)、(3)问还考查了动能定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等知识内容,还涉及了数学的几何关系式。本题由浅入深,逐步抬高能力台阶,超过半数考生能完成好第(1)问,少量中等学生能基本上完成至第(2)问,仅0.2%优秀学生能获满分。本题出现的主要问题是:

②弦为定值时,存在优弧和劣弧两种情况,即对应有两个入射角,但考生往往遗漏一解,或未审清题目,误认为ν>ν1有无数多不确定值,导致严重错误。

给我们的启示是,带电粒子在电、磁复合场中偏转仍是围绕着力学分析展开,主旋律仍是力学。再难的题目也是从基础开始,注重初态与过程的结合分析,通过力和运动的关系,找到符合情景的物理规律。立足于规范画图和列式,进行全面的综合推理,并注意方法的迁移和拓展,难题即可攻破。

选考题

第29题第(1)小题考查分子间作用力f和分子势能EP随分子间距变化的关系,图线来源于课本。要求考生会抓住r=r0处f=0和EP为最小值(负值,设无限远处EP=0)的特点,从分子力做功出发分析分子势能变化。暴露出的问题是不重视课本,没有真正理解其基本概念。第(2)小题以自行车轮胎充气过程为背景,研究轮胎原有空气与将要打入的空气一起等温压缩到轮胎内的过程,求将要打入的空气体积V′。但不少考生混淆对象,写成p0V=pV′,选A;漏轮胎内原有空气,写成pV=p0V′,选B。本题针对的是考生的薄弱环节,教学中应予以重视。

第30题

第(1)小题考查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中α粒子经历金箔散射过程的径迹,给出的径迹直接来源于课本,得分率却不高。部分考生死记硬背散射结果的结论和推理,不知其所以然。事实上两个粒子射入的方向都在原子核的下方,应偏向下方。越靠近的粒子受库仑斥力越大,弯曲程度越大,应选C,而不选B。

第(2)小题是以火箭点火升空为背景,考查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这是连续多年重点考查且与今年省质检类似的内容,突出考对象、状态和方向,然而一直没考好。不少考生没有分清相互作用的两个对象(气体和喷气之后的火箭)和初末状态,正确的列式应是0=mv0-(M-m)v箭,而主要错误(占26.3%)列式为Mv0=(M-m)v箭,出现怪异的错误:火箭有初速度,却对应的是气体速度。

总之,对于选考内容要予以重视。只要重视课本,认真复习,弄清最基本的概念和规律,就不难解决这类题目,这也是性价比很高的复习策略。

三、遵循评价功能改变复习模式

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同一种类型的题目(甚至原题)在课堂上讲过,有时讲过多次,可是很多学生在考试中遇到新的情境但实质相同的试题时仍做错。究其原因主要是很多教师仍习惯于采用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然后学生模仿范例大量解题的“类型+方法”的教学模式,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有效的训练,这就不可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能力。鉴于新高考的评价功能,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要转变教师的角色,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在高三复习教学中仍要突出和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三维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得以切实的落实,实现新课程教育目的,同时也是一种应对新课程高考的有效手段。

上一篇:高中思想政治课评课中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下一篇:浅谈探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