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自主鉴赏诗歌能力的研究

时间:2022-05-29 02:51:20

培养学生自主鉴赏诗歌能力的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1.背景

诗歌鉴赏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语文教材中编入了不少诗词,古代诗词、现代诗词无一不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让学生学好诗词,自主、创造性地鉴赏诗词,有利于学生鉴赏能力和文学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另外,学生在鉴赏诗歌时存在以下问题:(1)自主鉴赏的意识差;(2)自主鉴赏的能力弱;(3)自主鉴赏的方法乏。

2.意义

诗歌鉴赏不但能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情趣,而且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涵养。无论是着眼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增强其知识的逻辑性,还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素质品质、塑造完美人格,都显得尤为重要。高中学生处于基础教育的最高层次,已经储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语言知识和人生阅历,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实施自主式的诗歌鉴赏来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成为可能。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陶冶文化情操,培养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实现自身成长。

二、研究的目标和创新点

1.研究目标

(1)丰富诗词积累。自主式的诗歌鉴赏大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的文学积淀。学生要上讲台组织同学们赏析一首诗词,他必须在广泛涉猎的基础上进行精挑细选,这样他对诗词的接触量就不是简单的数据所能概括得了的。

(2)掌握鉴赏技巧。要提炼并总结鉴赏的方法,高屋建瓴地看待诗词鉴赏,从被动欣赏到主动探索再到学生命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成功学习的能力和信心。

(3)培养鉴赏能力。从学生挑选合适的诗词,到学生备课,再到学生上讲台来讲课,组织课堂教学,要多方面地培养学生能力,如获取信息的能力、删选内容的能力、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等等,全方位提升学生素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4)实现思想熏陶。腹有诗书气自华,要在鉴赏中实现思想的升华。

2.创新点

在中学语文教学体系中,诗歌鉴赏教学属于“探索性阅读能力”培养范畴。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了解有关诗歌的文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而传统的教师的讲解、提问固然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但常常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学过程只能按教师既定的程序和教师对学习活动的评价来展开,难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难以激发全体同学参与的积极性、鉴赏的积极性。请学生来组织鉴赏课,是把课堂完全让给学生,学生的主体性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自主地欣赏、研究、探索自己感兴趣的诗词,以此来达到预期的目的;请学生来组织鉴赏课,可以实现真正的互动交流、平等交流,在愉悦的气氛中赏析诗词、提高能力、陶冶情操。

三、措施及步骤

1.诵读是起点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对古典诗词的吟诵,展示其内在的韵律,显示出它的音乐性,把诗的韵味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浸润到学生心灵深处。对古典诗歌的理解感悟必须创设一定的情境,帮助学生进入到其中,才更能体会诗的美感。

2.感悟是介质

我国的古典诗歌是复杂的,甚至是神秘的,其选语之简练、精深,用象之飘逸、深远,意旨之精辟、细微,非一般文学作品所能及。作家的创作过程是由意象进入,终结于言语形式:而我们的解读过程刚好相反,我们是先从言语形式入手,终结于意象。诗词的鉴赏应该是一个由表层到深层的过程,是一个由理解到评价的过程,有步骤地提高所显示的知识和经验,才能让学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3.引导是重点

教材具有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掌握分析问题的程序与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能力的功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到学生的基本能力,要按照他们的心理结构和他们不同的发展阶段来处理好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选择问题,以利于充分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

4.鉴赏是灵魂

要对诗词进行欣赏,我们首先要让学生了解一首诗词我们可以欣赏哪些东西。诗词篇幅虽然短小,但其中的内容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小到一个字,大到整个篇幅,我们都可以发现它们的美。从诗歌特点和诗词的各层次结构来看,诗词的鉴赏点有诗歌音律美、关键字词、艺术手法、思想情感、意象、意境、风格等,但在这些鉴赏点中诗歌意境是诗词的重点所在。

5.积累是关键

诗歌鉴赏是一项综合性很强、能力层次较高的创造性活动,只要重视积累一些分析的角度和分析的术语等鉴赏古诗词的相关经验,就不难做到“一矢中的”。加强鉴赏训练,就能提高鉴赏水平和能力。

四、实验预期成果

在教学中采用自主式教学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和创新学习的精神,树立探究思维意识,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获得终身受益的自学能力。

上一篇:农村小学管理工作之我见 下一篇:浅议学生语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