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

时间:2022-08-13 09:42:37

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

摘要:阅读是帮助学生理解、积累书面语言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听、说、读、写四项训练中的重要一环。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体,是培养学生的说话、识字能力和学习语文的主要途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是阅读教学的当务之急。好的阅读习惯会使人终身受益。处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生,对其进行正确、有效的阅读能力培养,关键在于培养阅读的兴趣、习惯和方法,提高他们的阅读质量。如何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奥妙,提升审美的境界,最关键的还是阅读,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之根,是教学之本。

关键词:阅读;兴趣;方法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的《玫瑰与教育》一书介绍了窦桂梅老师从小爱读书,更善于读书。她说,是读书,使她精神高贵而丰富,使生命深刻而阔远;是读书,让她在有限的从教时间内,实现自身的无限。并说自己的美容经验就是读书,读书是最高档的营养品、最名牌的抗衰老剂。在读书中,身体自然得到运动,大脑自然得到运转,心灵自然得到酬劳。她推崇“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她还说:“少儿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她用自身阅读的经历诠释了她成长的过程。《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阅读是书面交际的基本环节之一,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其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仍是小学语文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阅读这一途径,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为他的生命成长奠基。

一、激发兴趣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关键

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知识与能力的形成,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重要因素。”要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得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有了兴趣,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也就逐步提高了。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良好的兴趣是学习活动的自觉动力。”可见,兴趣是学生成长的起点,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驱力。因此,提高阅读兴趣是语文教学的关键环节,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前提和关键。小学生因年龄、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阅读兴趣各有不同。一个学生阅读兴趣的高低,决定了他注意力水平的高低,也决定了他思维能力发展的快慢。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自发地阅读,最有效的方法是教师把握课中或课外的“牵引”关,让学生在教师巧妙的“牵引”下,带着浓厚的兴趣,走进课外阅读世界,去感受更广阔的天空。按照小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教师推荐课外读物也要因人而异。低年级的学生,应推荐篇幅较短、图文并茂,浅显易懂的古诗、儿歌、童话和寓言故事等。

例如,在教学《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一课时,同学们通过诗歌对雷锋的事迹有了初步了解,仅凭诗歌内容是远远不够的,于是老师又问:“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你们想知道他做的其他好事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想!”老师说:“你们可以去看看《雷锋的日记》,《雷锋的故事》或看《雷锋》电影,你会从中找到答案的。”学生听后,产生了一种“没吃饱”的感觉,大家跃跃欲试,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再探究的强烈欲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养成习惯是提升阅读能力的导航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习惯是教育力量的基础,是教育活动的杠杆。”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阅读教学首要的是要抓学生的习惯培养,对小学生尤应如此。他说:“阅读教学的目的,我以为首在养成良好习惯。教师辅导学生认真诵读课本,其意乃在使学生渐进于善读,终于能不待教师之辅导而自臻于通篇明晓。”在语文教学中,教给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比传授知识重要得多,因此,重视引导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一些阅读方法是十分必要的。阅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凭几分钟的热情,应坚持每天都抽出一定的时间阅读;阅读还应有一定的计划性、目的性,不能想起什么读什么;阅读过程中要专心致志,除了用大脑思考外,还应养成做笔记、摘要、提要或加评语、写感想的好习惯。在阅读过程中还应注意阅读卫生,即注意保护视力和用脑劳逸结合。只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才会主动地去阅读、去实践,阅读才能取得明显的效果。

1.教会学生养成做文摘卡片的习惯

学生制作卡片时,每张卡片适当留有空白,以备补充资料。教会学生不仅会做文摘卡片,而且还要求学生勤做文摘卡片,像蜜蜂一样及时地不断把精彩的片段、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指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寻宝。

2.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既可以在书上做眉批,划线打重点号,也可以边读边思考,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督促他们做到勤动笔多看书,及时写自己的感受,促进理解、消化,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传授方法是积淀阅读能力的纽带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道出了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即学生离开了教师和课堂,也能获取新知识、发现新问题,从而提高语言理解和运用水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了提高学生阅读的有效性,教师应结合阅读教学,有目的地教给学生有关的阅读方法。让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进行自主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阅读的方法很多,教师应当在阅读之前及时加以指导。

1.让学生学会品读 一次,读了特级教师王崧舟执教的《去年的树》教学实录,对我启发很大,感触颇多。王崧舟老师是这样指导学生进行“品读”的:抓住“天天”进行品读,进入文本。师:《去年的树》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的开头是这样写的,谁来读?(直接进入正题,干净、利落!)师:一棵树、一只鸟、一首歌,多么美好的日子,多美的画面,一起读。(学生齐读故事的开头)……师:那么多的可能你是凭这段话中的哪个字看出来的?生:天天。师:齐读开头,注意把“天天”的味道读出来。师:多美好的日子啊!当太阳升起,引读――“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当月亮挂上树梢,引读――“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师:有这两个“天天”,你体会到什么?生1:鸟儿和树是好朋友。生2:鸟儿和树的感情很好。师:能把“很好”换个词吗?鸟儿和树之间的感情怎么样?生:鸟儿和树之间的感情很深厚。师:带着这种感情,再读这段文字。

通过老师的情境创设,品读“天天”,让学生体会鸟儿和树之间深厚的感情。王老师的课例给我们语文教师一个很好的示范,让我明白了“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语文教学抓关键词进行品读,对于那些独具匠心的词句,王老师结合语境,顺着“言”的理解去品味蕴涵于字里行间的“情”和“意”,从而感受词句的意义、意味、意蕴,不仅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在品读中陶冶了学生情操,收到了一举多得的教学效果,是我学习的榜样。

2.让学生学会默读 默读是阅读方法中最基本的必不可少的方法。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应让他们初步学习默读,具体要求是不出声,不指读。而对于中年级的学生,则要求在学习的基础上,初步学会默读。在进入高年级的时候,则要求做到有一定速度的默读。

3.让学生学会略读 小学中年级阶段,要指导学生学习略读。对于略读课文,学生应该运用略读的方法,粗略把握文章的大意。

4.让学生学会精读 精读是阅读方法中最重要的提升能力的方法。因为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将所有书籍都读完,只有抓住有代表性文章的字、词、句、段进行精读。在精读时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对于经典作品或寓意深刻的作品,则需要抱着探究学习的态度去认真研读,细细琢磨语句的奥妙,慢慢体会作者的情感,反复品味作品的魅力。这些作品,其中的思想丰富,感情复杂,意蕴深厚,认真精读,才可以领悟其真谛。有些含义丰富或意味深长的语句、段落,还要反复研读,深入探究,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必须从小抓起,立足于兴趣,夯实于养成,得益于习惯。让他们感到阅读是一种享受,让阅读变得快乐、变得轻松,让阅读变成兴趣、变成习惯,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启航。

参考文献:

[1]徐华军.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探索和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10,(6):15.

[2]于琴.浅谈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29.

[3]李志格.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J].小学教学参考,2008,(10):37.

[4]俞庆红.激发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J].才智,2011,(13):51.

[5]葛蓉.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放飞学生智慧的翅膀[J].江苏教育学会,2006,(4):42.

[6胡咏梅.为学生的阅读能力插双翅膀[J].学知报,2010.

(作者单位:广西桂林资源县瓜里乡中心校大坪头小学 541406)

上一篇:浅谈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浅谈小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