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养与学生的生命活力

时间:2022-05-28 04:49:49

人文素养与学生的生命活力

人文素养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不仅包含一个人对文学艺术的欣赏水平、感悟能力,而且还包括一个人的审美情趣、价值观念、内在气质和精神境界。语文。作为母语,其中积淀了民族的睿智、文化和精神。因此,语文教学是培养人文素养、人文精神的天然乳汁。语文教学的过程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生命活动的过程,更是开启智慧与觉悟的过程,蕴含了丰富的人文意义。教师要很好地驾驭它,首先要端正教师观、学生观、教材观。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通过挖掘语文教材中丰富的人文内涵,生动活泼地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能力,营造浓郁的人文氛围,使教师、学生、文本在课堂上达到互动。

一、关注学生的生命个体。凸显人文关怀

语文教学的人文性,顾名思义,首先要把学生当一个“人”来看,尊重其人格和发展的权利,并给予充分的信任。语文教学不是简单的、规范化的、单一的、一致化的课堂传授,而是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以帮助学生发展健全的个性、健康的人格。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生命个体,这又决定了体验和感悟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应该重视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验、感悟。体验过程、体验成功、体验乐趣;感悟真理、感悟真情、感悟文化。在一年级下册《春雨的色彩》一课教学中,课文的后面,编者以花儿的口吻提出了一个问题:“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顿时教室里像炸开了锅:有的说“春雨是绿色的,因为春天到处绿意盎然。”有的说:“春雨是五颜六色的,因为草儿变红了,油菜花变黄了。”有的说:“春雨是无色的,因为下在地上干了,看不出什么颜色。”有的说:“春雨的确是无色的,可它却给我们带来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所以我觉得春雨的色彩比任何水彩笔的颜色还要多得多。”有的说:

“春雨是金色的,因为有了春雨,我们家菜园里的种子都发芽了,奶奶说能长出许多蔬菜,挣很多钱。”师:“对呀,这位同学说得很有道理,春雨滋润了大地,换来了丰收,春雨真是金色的。”(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师:“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我想在画家、科学家、诗人、歌唱家、农民……还有我们小朋友每个人的眼里都是不一样的,下面让我们一起到外面看一看,把看到的结果,用各种形式:画、儿歌、小诗、歌曲……等表达出来,好吗?”学生欣然同意了。瞧!他们又带着不同的眼光去萌生不同的想法了。由此可以看出,语文教学是极具个性化的,课堂教学就是要为学生创造个性表达的舞台,这应当成为语文教学设计的新走向。尊重学生富有个人感彩的表达,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感悟,这才是对学生真正的人文关怀。

二、多读、熟读。在联系延伸中培养人文素养

佳作美文,往往渗透着作者不可遏止的感情:或者热爱祖国,或者热爱人类,或者热爱大自然,或者热爱人类文化与文明……,虽然语言风格各不相同,但人文性却是共同的。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懂得了什么是爱,怎样善待生命,如何关心他人他物以后,再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经历谈感想,然后形成书面文字,使人文精神深留学生的脑海中。如学习了《藏羚羊的跪拜》后,教师启发学生思考从课文中体会到了什么?结果学生们所叙述的都是母羚羊对自己孩子的母爱,这时,教师就为学生揭示了课文更深一层的含义,那就是对“爱”的渴望,不光是母爱,还有对一切自然生命的热爱。

三、构建发展评价,提升人文素养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进行评价时,应尊重学生的多元理解和独特感受,应以激励性的评价语言,促成学生思想自由地交汇、碰撞、升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如一位教师教学《白杨》,当一位学生说出“白杨一定在埋怨老天爷不公,把它安排在这样一个鬼地方。它哭得脸色(树干)发白,愁得脸上布满了深深浅浅的皱纹”时,教师弯下腰,抚摸着这个孩子的头,亲切地说“:你观察得真仔细,一下子就抓住了白杨的树干白、有裂沟这个特点。但是你看,现在,这棵白杨不哭了,它已经认识到了埋怨、哭泣是于事无补的,甚至会成为风沙嘲笑的对象。瞧!它勇敢地抬起了头,伸直了手臂,与兄弟们一起搏击风沙,守卫边疆,实现了自己的生命价值!”这位教师的评价不但对学生的独特体验、大胆陈述予以鼓励、支持,同时也对学生的幼稚、不足予以引导,努力实现“教学内容的价值体现”与“学生独特体验”的统一。

四、突出人文性核心,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思想性是人文性的核心。“人文”是相对“天文”而言的,是教化天下的,凡是人类的各种文化都可以由“人文”涵盖。它包含思想性、情感性,包含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如孔子学说就是以“仁”感化心灵,以“礼”规范言行。前不久有幸聆听了某老师上的《晏子使楚》一课。

她以“规圆矩方”导人新课,让晏子的形象越来越清晰、丰满,主题越来越鲜明、深刻,最后,归总到“每个人都要有尊严地活”,延伸到“尊严来自于由外到内的实力”,上升到“国家的尊严、民族的尊严都建立在由外到内的实力上”这样的高度。最后以一曲雄厚浑圆的《三国演义》片尾曲《历史的天空》结束,像一部大剧的徐徐落幕,“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岁月啊,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更带不走人类那永恒的声音……”,老师用自己深情的歌声把学生、把课堂,也把听课的老师带入了时空的隧道,在绕梁的余音中体会人类永恒的主题,那就是“尊严”。突出语文教学的思想性,并不是要用思想性取代人文性。我们要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熏陶、感染、感化,在夯实基础、培养智慧的同时让思想性深入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总之,良好的人文素养是人发展的最本质的源泉和最持久的动力,是生命核心的潜能。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各篇课文、各种语文活动,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对人类、自然、宇宙的关怀,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并南此焕发出内在外在的激情、生命的活力、坚强不屈的意志力、永不停息的探索精神,使他们以后无论遇到怎样的艰难曲折,经历怎样的人文精神危机,都能从容应对,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势。

(作者单位 福建省南安市霞美中心小学)

上一篇:浅谈小学英语中的语音教学 下一篇:近三年文综地理命题中的三个盲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