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颅骨生长性骨折诊治分析

时间:2022-05-28 02:47:43

儿童颅骨生长性骨折诊治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颅骨生长性骨折发病机制、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儿童颅骨生长性骨折手术治疗7例。结果:7例均有明确颅脑外伤史,平均发病年龄2.89岁,临床表现为头部包块、颅骨缺损及神经功能障碍。行硬脑膜修补、颅骨成形术可取得满意疗效。结论:(1)颅骨骨折致硬脑膜破损为GSF发病的病理基础,婴幼儿期颅脑发育、外伤后局部颅内压力增高为发病的重要因素;(2)GSF一经确诊即应手术治疗,显露硬脑膜残缘,严密修补硬脑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颅骨;生长性骨折;诊断治疗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22-3380-02 中图分类号:R12 文献标识码:A

颅骨生长性骨折(GSF)是颅骨线性骨折后,由于多种原因导致骨折不愈合,反而逐渐增宽,形成颅骨缺损,并出现迟发性肢体运动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是颅骨骨折的一种特殊类型[1]。临床上少见,早期诊断困难。后期患儿出现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我院1996年1月~2005年9月共收治GSF 患儿7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7例中,男5例,女2例。年龄8个月~7岁,平均2.89岁,年龄分布:1岁以内2例,1~3岁4例,大于3岁1例。均有明确头颅外伤史。坠落伤4例,交通伤3例。缺损部位:顶部3例,右颞顶部1例,额顶部2例中延至颅底1例,枕顶部1例。受伤至形成生长性骨折的时间1个月~5年,均表现为头部包块或局部肿胀。 7例局部均可触及明显颅骨缺损,其中发作性抽搐3例,一侧肢体肌力减退2例。

1.2 影像学检查:5例伤后早期X线平片均提示颅骨线性骨折。术前头颅X线平片提示骨折缝最宽处为0.8~2.8 cm。5例骨缺损呈梭形,1例呈长条形,缺损边缘不规则,1例缺损边缘明显隆起似火山口状。4例伤后早期CT提示局部脑挫裂伤,伴周边脑组织水肿,骨窗位示邻近颅骨线性骨折,2例提示骨折线下少量硬膜外血肿,2例在伤后1月复查发现骨折线明显增宽。患儿在术前均接受头颅CT检查,在颅骨缺损下方均见低密度囊性改变,邻近脑组织受压,3例局部脑萎缩,1例单侧脑室扩大。

1.3 治疗方法:采用扩大手术治疗,以病变为中心的马蹄形切口6例,冠状切口1例。切除膨出的蛛网膜囊肿、软脑膜囊肿、局部瘢痕,适当咬去骨折边缘,暴露硬脑膜缺损边缘。修补硬脑膜材料:帽状腱膜修补脑膜5例,自体阔筋膜1例,脑膜补片1例。颅骨成形用颅骨外板修补5例,钛网2例。

2 结果

本组无死亡病例。术后无皮瓣坏死、脑脊液漏等并发症。CT复查显示颅骨修补物在位,1例术前脑室扩大术后消失。术后随访1~3年,未见复发。3例癫痫患儿2例术后停止,1例较术前无加重。2例单侧肢体肌力减退患儿均有不同程度恢复。

3 讨论

GSF的发病率很低,Yen j等[2]报道GSF在婴幼儿颅骨骨折患儿中占0.05%~0.6%,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岁以下。本组患儿平均年龄2.89岁,与文献报道相符。发生部位以顶部多见,其次是枕部和额部,后颅窝、眶顶以及筛窦也可发生[3,4]。本组骨折均以顶骨为中心,1例波及颅底。约50%会出现脑穿通畸形、脑积水、脑室穿通畸形[5]。跌落伤是GSF最常见发病原因,也有医源性损伤导致发生GSF的报道[6]。

GSF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硬脑膜的破裂和缺损是本病发生的一个关键因素。仅有颅骨骨折而无硬脑膜的破裂,则脑发育和脑波动产生的压力对整个颅骨内均匀施压,不会对骨折缘产生持续而缓慢的侵蚀作用。硬脑膜破裂,蛛网膜突入裂口后形成活瓣作用,使脑脊液易流出而不易返回,形成局部液体潴留,加重对骨折缘的压迫,同时骨折裂隙亦长期受脑搏动的冲击,因而使骨折线不断增宽,随着小儿脑组织的快速发育,在创伤部位形成脑膨出或脑穿通畸形,小儿头皮局部凸起,一般有搏动[7]。婴幼儿脑发育较快,特别在生后1年,头围增加12 cm左右,占生后头围增加长度的34%。因此,婴幼儿脑发育作为一种驱动力量是形成颅骨生长性骨折的必须条件。本组1例患儿在2岁时受伤,伤后约半年出现头皮包块,7岁时就诊发现颅骨缺损为长条形,额顶部延至颅底,骨折缝最宽处为2.8 cm。婴幼儿期颅骨薄并且主要由皮质组成,有较大的伸展性和弹性,允许颅骨做较大的变形运动,由于颅缝的存在,单块颅骨承受的撞击力量缺少有效的缓冲,而婴幼儿硬脑膜与颅骨面粘连紧密,外伤时参与了颅骨变形,骨折时易破裂,促成了GSF的发生暴力致颅骨骨折、硬脑膜破裂,通常合并脑挫裂伤、颅内血肿,颅内压增高,挫伤脑组织易经硬脑膜裂口、骨折分离处涌入帽状腱膜下腔,易误诊为帽状腱膜下血肿。本组4例伤后早期CT提示局部脑挫裂伤,伴周边脑组织水肿,2例提示骨折线下少量硬膜外血肿,因此早期颅内压增高是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GSF诊断主要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头颅放射学检查即可确诊。婴幼儿,既往有外伤史,颅盖部骨折后出现逐渐增大的局部波动性肿块,基底部触及颅骨缺损,提示颅骨生长性骨折。头颅平片发现线形骨折分离或出现颅骨缺损,是诊断颅骨生长性骨折的有力佐证,目前一致认为骨折缘距离在4 mm 以上是诊断颅骨生长性骨折的确诊标准[1,4]。CT或MRI检查不但能够反映骨折线的宽度、颅骨缺损的范围,还可清晰地显示突出物的内容,如疝出的脑组织或软脑膜囊肿等,对指导治疗亦有重要意义。

GSF的诊断一经确立,手术是治疗的惟一选择。治疗原则包括:(1)尽早手术,切除突向骨缺损以外的内容物;(2)严密修补破损的硬脑膜并行颅骨成形术。严密修补破损的硬脑膜是手术的关键。硬脑膜修补材料有颞筋膜、帽状腱膜、骨膜、自体阔筋膜、脑膜补片等,有人[8]采用母体阔筋膜移植修补取得了成功。本组选用帽状腱膜、自体阔筋膜、脑膜补片行硬脑膜修补,术后显示修补效果确切。颅骨成形可用附近颅骨外板、自体异位骨如肋骨、高分子合成材料、钛网等修补。本组病例采用颅骨外板例,钛网修补颅骨缺损,效果良好。

因本病的发生可以导致脑软化、癫痫、偏瘫等神经功能损害,影响大脑发育,因此预防尤为重要。一旦发现,尽早手术。对颅骨骨折的患儿,要定期复诊,谨防生长性骨折的发生。单纯线性骨折者复查间隔时间应在2周以内,如无异常,一般情况下2~3个月复查骨折均可愈合。另外,对于颅骨凹陷性骨折或颅骨开放性骨折,术中应在整复颅骨的同时,观察硬脑膜是否完整,如有硬脑膜破口,术中一定要修补硬脑膜,这是防止颅骨生长性骨折发生的关键环节。

参考文献:

[1] Zegers B,Jira P,Willemsen M,et a1.The growing skull fracture a rare complication of paediatric head injury[J].Eur J Pediatr,2003,162(7-8):556.

[2] Yen CP,Cheang CM,Loh JK,et a1.Growing skull fractures[J].J Kaoh-siung J Med Sci,1999,15(3):175.

[3] Suri A,Mahapatra AK.Growingfractures of the orbitaroof.Areport of tow cases and a review[J].Pediatric Neurosurg,2002,36(2):96.

[4] Caffo M,Germano A,Caruso G,et a1.Growing skull fracture of the pos-terior cranial fossa and of the orbital roof[J]. Acta Neurochir (Wien),2003,145(3):201.

[5] Menku A,Koc RK,Tucer B,et a1.Growing skull fracture of the orb-ital roof:Report of two cases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Neuresurg Rev,2004,27(2):133.

[6] Vandevenne JE,Parizcl PM.Multiple growingfractures and cerebral venous anomaly after penetrating injury:Delayed diagnosis in abaRer-ed child[J].J Pediatr Radiol,2001,31(5):381.

[7] 江基尧,朱 诚.现代颅脑损伤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1999.3l7.

[8] 王雄伟,张洪涛.母体阔筋膜移植治疗小儿颅骨生长性骨折[J].中国医师杂志,2006,7:919.

收稿日期:2007-07-18

上一篇:血塞通和参麦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 下一篇:小儿白内障手术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