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腹痛临床分析

时间:2022-05-28 12:30:32

儿童腹痛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童腹痛与儿童慢性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方法 对322例具有复发性腹痛症状的5~14岁儿童进行内镜检查及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并检测幽门螺杆菌182例。结果 322例复发性腹痛患儿中,内镜检查为胃十二指肠疾病276例,阳性率为85.7%,其中消化性溃疡145例(45.0%),胃(球)炎113例(35.1%),胆汁反流性胃炎18例(5.6%)。食管贲门疾病14例,阳性率为4.3%。幽门螺杆菌感染率52.7%。结论 慢性胃十二指肠疾病是引起儿童反复腹痛的主要原因,内镜及时确诊是必要、可行的,正确的治疗方案十分重要,可降低疾病的复发率。

[关键词] 儿童; 腹痛; 胃镜; 幽门螺杆菌

[中图分类号] R72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15-113-02

反复腹痛是儿科常见的临床症状,病因繁多,病情迁延反复,多以急性发作就诊,影响了儿童的正常生活与学习,及早明确诊断是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为探讨儿童腹痛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本文对2003年1月~2009年12月322例儿童腹痛的内镜检查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资料均为我院的住院和急(门)诊病例,男202例,女120例;年龄5~14岁,平均10.3岁;学龄儿童258例;病程1个月~2年,其中3个月~1年有195例。

1.2 临床表现

上腹饱胀不适、疼痛224例,脐周痛78例,伴下腹疼痛20例。多为不规则无周期性疼痛。呕吐160例,嗳气72例,食欲差112例,消瘦98例,黑便或(和)呕吐咖啡色物183例,贫血43例,服用药物后腹痛77例,上腹部压痛225例。

1.3 内镜检查方法

术前1d晚餐后禁食,采用富士450型电子内镜进行检查,322例全部检查成功,参照小儿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镜诊断标准诊断[1],并在检出胃十二指肠疾病中的182例钳取胃窦组织,应用快速尿素酶检测幽门螺杆菌(HP)。

2 结果

2.1 内镜检查结果

本组322例中查出胃十二指肠疾病276例,阳性率85.7%;其中十二指肠溃疡108例,胃溃疡形成30例,复合性溃疡7例,慢性胃炎52例,合并十二指肠球炎28例,慢性十二指肠球炎10例,出血性胃炎15例,出血性十二指肠球炎8例,胆汁反流性胃炎18例。食管疾病14例,阳性率4.3%;其中食管炎10例,贲门炎4例。32例内镜检查未见异常;后经确诊为阑尾炎10例,肠痉挛6例,肠虫症7例,胆囊炎3例,疝气6例。

2.2 幽门螺杆菌检查结果

本组诊断胃十二指肠疾病中有182例检测幽门螺杆菌,阳性96例,阳性率为52.7%。其中消化性溃疡有98例检测,阳性60例,阳性率61.2%;胃炎和(或)球炎有68例,阳性33例,阳性率48.5%;胆汁反流性胃炎检测16例,阳性3例,阳性率18.8%;食管贲门炎及上消化道黏膜未见异常者未作HP检测。

2.3 上消化道疾病主要病因分组和HP感染分布

见表1。

本资料显示消化性溃疡占上消化道疾病的一半(145/290例),HP的感染率也较高,是儿童反复腹痛的主要原因之一。

2.4 治疗情况

内镜检查后确诊为胃十二指肠疾病者均采用内科保守治疗:(1)制酸剂、保护胃黏膜治疗,西米替丁30mg/(kg・d)分两次口服,铝碳酸镁1片/次每日3次;(2)抗炎、抗HP治疗,阿莫西林40mg/(kg・d)分三次口服;(3)抗反流治疗,多潘立酮0.4mg/kg每日3次;(4)止血及对症治疗;(5)一般饮食治疗。用药1~2周临床症状明显改善,4~6周完全缓解,治疗效果满意。

3 讨论

儿童反复腹痛临床上常见,并且症状不典型,疼痛比较弥散,多在上腹部或脐周,无明显的节律性或周期性,时轻时重,及时确诊对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本组322例反复腹痛患儿经内镜检查诊断为上消化道疾病290例,占90.1%。其中食管贲门炎有14例;而确诊为胃十二指肠疾病有276例,共占85.7%,其中消化性溃疡145例,是上消化道疾病的50.0%(145/290例),胃(球)炎113例,是上消化道疾病的39.0%(113/290例),说明胃十二指肠溃疡、黏膜炎症是儿童反复腹痛的主要原因。这种病变是有害因子长期反复作用于胃十二指肠黏膜和胃壁的结果,胃十二指肠溃疡、炎症的病变有赖于内镜确诊,虽然消化性溃疡和胃炎的发病率尚未见确切统计数字,但随着内镜检查在儿科的进一步应用,儿童的消化性溃疡和炎症的诊断率会逐渐增加。

腹痛大多是腹腔脏器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引起,儿童消化系统疾病种类多,但缺乏特征性表现,容易漏诊、误诊,内镜检查是诊断上消化道疾病的重要手段,本组322例检查全部成功,提示儿童内镜检查只要做好术前准备,争取患儿配合,操作熟练、轻柔,内镜检查是安全、可行、必要的,并且检出率高,误、漏诊少,又可开展部分治疗及检测幽门螺杆菌。

目前研究认为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发病机制与HP感染有密切关系。本组检测HP的总阳性率为52.7%,与龙凤雅[2]报道的58.8%(20/34例)相近;其中消化性溃疡HP感染率是61.2%(60/98例),胃(球)炎HP感染率是48.5%(33/68例)。这提示HP感染与胃十二指肠疾病密切相关。HP的致病机制可能是:①HP毒性,HP可快速通过酸性胃黏膜屏障使H+反向弥散,引起胃黏膜的炎症;②HP激活炎症细胞,导致溃疡及炎症;③HP感染导致胃黏膜免疫损害;④导致高胃泌素血症。儿童不良饮食习惯和学习负担致使免疫力降低及HP持续存在是溃疡和炎症复发的基本因素,因此治疗过程中在应用制酸剂和保护胃肠黏膜的同时,合理、彻底地抗HP治疗是重要的。

本组有18例胆汁反流性胃炎,内镜见胃黏膜明显胆染及胆汁潴留,黏膜下出血点和黏膜糜烂炎症改变,提示反流性胃炎的发病与胃内高浓度胆汁影响有关。引起腹痛原因是胃黏膜受胆汁大量长期反复反流造成损伤,其胆汁酸盐破坏胃的正常黏膜屏障和粘液-碳酸氢盐屏障使H+反向弥散而损害胃黏膜,胆汁酸盐还能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导致胃黏膜的溃疡和炎症。另外,本组的胆汁反流性胃炎的HP感染率为18.8%(3/16例),明显低于消化性溃疡或胃(球)炎的HP感染率,这支持HP感染不是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致病原因。有实验证实:胃液内的胆汁酸在生理浓度范围内就可以有效地抑制HP生长,且随着胆汁浓度的增加,这种抑制作用趋于加强[3]。由此,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应注意改善、调节胃和十二指肠的运动功能,采取抗反流措施能提高疗效。

本资料结果分析,儿童反复发作腹痛的原因繁多,但胃十二指肠疾病占85.7%,因此对儿童腹痛及时行内镜检查确诊是必要的,以免误、漏诊造成不良后果,内镜检查又能检测HP感染情况,对指导临床治疗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消化系组. 小儿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镜诊断标准(试行)[J]. 中华儿科杂志,2003,41(3):189.

[2] 龙凤雅,李昌荣,何波,等. 胃镜检查对儿童反复腹痛病因探讨[J]. 临床消化病杂志,2002,14(6):268.

[3] 周殿元,杨海涛,张万岱. 幽门螺杆菌与胃十二指肠疾病[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2:78.

(收稿日期:2010-03-17)

上一篇:全麻扁桃体切除术与局麻扁桃体切除术效果比较 下一篇:氨茶碱保留灌肠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