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就诊论文:参保员在医院就诊原因透析

时间:2022-05-27 10:39:58

医院就诊论文:参保员在医院就诊原因透析

作者:周枫 傅全威 单位:总医院医保办

肿瘤晚期患者,生活质量不受影响,大医院专家认为做手术的意义不大,往往使用姑息治疗。然而在基层医疗机构,很多外科医师依然对肿瘤晚期患者实施手术。现代医学认为,不影响以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治疗的关键,而基层医师缺乏这种认识。由于知识更新的滞后,新的治疗方法不被掌握,即使出于良好动机,也会由于医技限制,给医疗效果带来负面影响。就医心态对基层医疗机构不信任大医院是治疗疑难危急重症的主战场,也是民众反映“看病难”问题最突出的地方。但当疾病缠身的时候,人们会采取各种方式来尽快恢复健康,对恢复健康的渴望成为压倒一切的首选。“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95%以上的疾病应该解决在基层医疗机构,这是值得提倡的一种就医方式,然而事实却相反。原因在于基层医疗机构科系不全、缺乏全科医师,基础设施差、设备不足、药品不全;而更主要的原因是患者对基层医疗机构信不过,担心基层医疗机构技术不过关,就医会耽误病情,从而导致基层医院病源少,而大医院拥挤、人满为患,优质医疗资源供不应求,造成优质卫生资源的浪费,“三长一短”现象[3]严重,加剧了“看病难”。医疗保障从无到有的影响政策运行伊始,从没有保险到有保险且有限制,只能到基层医疗机构,居民心理从开始的喜悦到就诊时的心理不平衡,更多的是担心误诊、误治。在民众就医放开后,一些长年被疾病缠身的老年人及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涌入,致使大医院民众就医空前高涨;受家庭和社会关注人群的健康同时也得到了很大改善。价格杠杆的影响尽管按国家等级医院标准,大医院的收费标准高于基层医院,由于等级医院间物价差距有限,体现不了基层医疗机构在节约医疗费用、降低患者医疗负担的优势,因此也就不能阻隔民众到大医院就医的愿望和要求。

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全面建立基层医疗机构与大医院的双向转诊制度,把大部分常见的健康问题解决在基层,基层医院当好“把门人”,少数疑难问题转诊给专科医师。引导患者在社区看小病,大病转诊到大医院,后期康复再回社区[4]。建立居民引导机制医保部门应承担医疗保险制度与双向转诊有效衔接的协调工作,适度调整政策,拉大不同级别医院的收费差距和个人自付比例,通过医保报销这一经济杠杆引导居民的医疗行为[5]。建立相互衔接的区域医疗集团可推行公立三级医院、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体化改革模式(三级医院管理2-3家二级医院和若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三级医院为龙头、二级医院为纽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形成相互衔接的区域医疗集团,使医疗卫生资源得到充分利用[6]。促进大医院自身改造改进流程,医务人员引导预约患者分时段就诊,将大量复诊患者安排在下午就诊,避开上午高峰期;实行医院“一卡通”,减少患者就诊过程中的往返交费次数,缩短就诊、结算、取药排队等候时间。

患者在各级医疗机构的分布很不均衡,存在很大的分流空间,若能通过上述举措得到很好解决的话,不仅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而且能推进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促进医疗机构间的分工更加合理、合作更加密切。有理由相信,随着国家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最终将实现合理就诊、因病施治,使广大患者用较低的费用得到方便、连续、质量较好的服务,达到病源合理分流、“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缓解“就医难”,促进和谐社会的良性发展。

上一篇:乙肝病患论文:医保制度乙肝病患及出院影响探... 下一篇:医保问题论文:乡镇医保疑问及策略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