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合唱和声乐教育研究

时间:2022-05-25 08:24:51

高校合唱和声乐教育研究

一、声乐技巧在合唱中的重要作用

1.1体现歌曲的风格

合唱所用的每一首歌曲都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它们往往反应的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所特有的文化气息。特别是针对少数民族合唱的歌曲而言,其风格的浓郁程度更加的显著,如藏族歌曲的合唱往往高亢嘹亮,给人辽远的感觉。演唱者在合唱的过程中,其声乐技巧,如发音的方式、语气的变换、唱腔的长短都能很好的阐述歌曲的风格,进而达到抒感,达到创作的目的。

1.2表达歌曲的艺术情感

艺术情感是音乐的灵魂,对于合唱而言,演唱者不仅需要和歌曲的创作者进行心灵上的沟通,还需要和听众形成一定的默契。只有每一位演唱者充分的将声乐技巧融入合唱歌曲之中,才能更好的将歌曲的内在情感抒发出来,进而与听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展现合唱艺术的魅力。缺乏好的声乐技巧会使得合唱歌曲在情感的传输上受到限制。

1.3描绘歌曲的艺术形象

在合唱的过程中,每一个演唱者可以根据自身音色的特点进行歌曲艺术形象的描绘,给听众带来不同的听觉效果。同时演唱者之间声乐技巧的运用和合理搭配往往能够更好的勾勒出歌曲的形象。

二、高校合唱和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合唱和声乐课程作为高校音乐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从我国当前各大高校的合唱声乐教育现状来看,效果并不是十分的显著。

2.1课程设置不合理

虽然各大高校都开设了有关音乐课程,并进行了合唱有关知识的教育。但是很多高校音乐课程的开设比较的零散,甚至很多普通高校课程的开设方式参照的是专业院校的模式,简单的效仿音乐学院的课程设置,这样的方式会造成所教授的内容过于专业化,教学目标模糊,不切合实际。还有部分院校将声乐课程和合唱课程作为选修课,重视度不够,导致学生时采取敷衍的态度,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2教学中学生人数过多

很多高校由于对音乐课程的不够重视,特别是针对非音乐专业的学生,教学往往采用大班模式进行。在合唱和声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人数过多时常会阻碍教学的顺利进行,导致教学效果并不好。由于个体差异,在声乐的教学过程中,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才能让教师针对学生的发音方式和技巧进行明确悉心的指导。但是目前大多数高校采取集体授课的模式进行,集体授课的方式使得声乐训练和教学达不到很好的效果,无法解决个人声乐问题。虽然教师们在这样单调的教学模式下时常采取乐器的方式来进行平衡,但是仍然避免不了声乐和合唱基础缺乏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2.3学生的合唱基础差异化

合唱的核心即进行声部和情感的结合,但是当前大多数的学生缺乏有关的声乐知识,在发音和咬字等方面掌握的不好。同时由于生源的不同,学生在声乐和合唱上的差异十分的明显,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会严重阻碍教师的授课进度。若以基础的合唱知识为主,时常会满足不了音乐基础较优的学生的需求,但是若以高难度的合唱进行教学,会导致学生间的差异越来越大。很多学生对合唱的了解并不是十分的全面,部分同学甚至认为简单的齐唱便是合唱。合唱认识上的误区会导致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不能够真正的领悟其中的要点以及合唱的魅力,这样也就不可能塑造出完美的合唱效果。

2.4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

素质教育已经渐渐地深入人心,在近几年的时间内,各大高校逐渐强调德智体美劳全方位人才的培养,在音乐教育上也引起了一定的重视。尽管院校的音乐教育水平发展很快,但是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仍然不够完善。很多高校缺少专业的合唱指挥教师和声乐教师,而是由其他的乐器教师进行兼职,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定的阻碍,影响其顺利的进行。

三、高校合唱和声乐教育的改革

3.1制定明了的声乐训练计划

声乐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在考虑每位学生自身情况的前提下提前规划训练计划。整个过程必须严格的进行的要求,教师可以从学生的音色、咬字、音域、吐字、音准等方面进行训练。同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音乐知识水平采取分层教育的方式分阶段有的的进行。一是,声音的搭配上要协调与统一,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将学生划分为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进行统一的声部规划,并且有针对的对学生进行训练。二是开设声乐的理论课,让学生了解发声的方式以及合唱中语言处理的途径,并在咬字、音色、情感的把握等方面加强训练。

3.2由整体训练向个性化转变

学校由于对合唱和声乐课程采取大班教学的模式,使得整体教学中出现各种问题。学校应该将整体课程和个体课程进行有机结合,在训练的过程中着重的观察学生的专长,从视唱训练、融合训练、气息训练等方面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达到合唱演奏的最佳整合。

3.3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高校教师的专业素养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有着相当大的影响。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知识对学生的学习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学校在聘请有关声乐和合唱课程的教师时应该严格的要求和把关,避免聘请音质较差、声乐基础不扎实、音准不够高的教师,并且不能随便的让其他音乐教师进行相关课程的讲授。同时,声乐和合唱的教师应该适当的进行自身专业知识的提升,定期或不定期的观看音乐会进行学习。当然,合唱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和交流能力,合唱作为一个团队的集体演出,对于演唱者的团结合作要求较高,而教师在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协调作用。

3.4开展声乐合唱实践活动

很多大学生由于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存在舞台恐惧,导致在正式场合时合唱效果不佳。学校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开展声乐和合唱的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参加演出的机会,如小型的演唱会、排练歌剧等,使得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加强,摆脱实际演出的胆怯心理。在体会舞台表现的情况下,逐渐培养驾驭自己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自控力,为合唱表演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王维娜单位:运城学院音乐系

上一篇:音乐学专业声乐教育的缺失 下一篇:高等院校声乐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