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道德何以在今天存在

时间:2022-05-25 02:48:47

传统道德何以在今天存在

摘要:中华传统道德,是历史上各个不同的阶级所创造和承载的,同时,也是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所创造和承载的;它体现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特点和民族精神的特点,有其合理存在的根据。全盘西化论和“彻底革命论”否定中华传统道德,就因为他们不懂得这种根据。

关键词:道德;中华传统道德;中华民族;道德继承

Abstract: Chinese traditional ethics is the history of each different class is created and hosted, at the same time, also the pluralism of Chinese nation created and bearing; it embodies the Chinese national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national spirit characteristic, has its reasonable existence according to. " Overall westernization and thorough revolution " neg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ethics, because they do not know this.

Key words: Chinese traditional ethics; moral; the Chinese nation; inheritance of ethics

中图分类号:B82-052文献标识码:A

在阐述传统道德何以在今天存在之前,必须对传统道德做一个比较全面的诠释。传统道德是由不同性质成分构成的多元综合体。传统道德不应被理解为性质单一的整体,而应区分出不同的成分。这里所说的性质,是指道德与传统社会基本制度特别是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来说的。根据性质的不同,可以从传统道德中区分出三种不同的成分。第一种成分是,与一般社会生活准则相对应的道德观念和品质,比如诚信、知耻。这些道德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并不和某种特定的社会形态相联。显然,任何一种成熟的道德文化,都会包含大量的属于此类的道德,中国传统道德也不例外。第二种成分是士大夫道德中的某些独特因素。这种因素最集中地体现在儒家道德中,在墨家道德甚至佛教道德中也有所反映。传统社会中,全部社会成员分为两大部分,即士大夫和普通民众,前者受过较多的教育,通常还拥有较高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从事政治性的或文化性的公共事务,后者由体力劳动者构成,他们没有受过教育或受教育不多,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较低,从事直接的、一般是分散独立的劳动生产。第三种成分是与传统社会的基本制度直接对应、必然相关的道德观念和品质。中国传统道德源远流长,但就主体来说是封建等级制度的产物,因此,它必定反映着这一社会基础的本质。无论在地主官僚与劳动阶级之间,还是在地主官僚集团内部,封建等级制度都要求一些特定的道德观念、道德品质。

然而近现代许多仁人志士在一波又一波的改革浪潮中,冲动有余冷静不足,更多的是从众与盲动,根本没有对传统道德有全面的理解,就草率地得出中国的传统道德:死了!或将要死了,或应当死了!于是得出了中国的道德须“全盘西化”,或者“彻底革命化”(无产阶级)。当然,“全盘西化”或“革命化”之时,中国传统道德就终结了,死了! 1916年陈独秀在其《吾人最后之觉悟》中写道:“欧洲输入之文化,与吾华固有之文化,其根本性质极端相反。数百年来,吾国扰扰不安之象, 其由此两种文化相触接相冲突者,盖十居八九。凡经一次冲突,国民即受一觉悟……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按:指‘西教西器’、‘火器历法’、‘制械练兵’之类),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按:指‘行政制度问题’与‘政治根本问题’),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指‘自由平等独立’)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他所说的“伦理”虽然首先是指政治思想,然亦包含道德思想在内。此后,胡适在《中国今日文化冲突》(1929年)一文中就说:“我们必须承认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上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是一个“一分像人九分像鬼的不长进的民族”,要想拯救她就只有“死心塌地的学”西方文明。继之,陈序经明确提出“全盘西化”论。与此同时,又有“革命化”(无产阶级化)的主张,并且渐次成为主流。它认为,道德纯然是“上层建筑”、“意识形态”,中国传统道德纯然是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意识形态,亦即是封建地主阶级的意识形态,它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并为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服务,而封建的经济关系和封建地主阶级是近代中国贫穷、衰败、落后的总根源;要封建社会、打倒封建地主阶级,必须否定封建的道德,用革命的、无产阶级的道德代替它。

为什么道德传统(传统道德)不会终结和死去呢?因为,民族是文化的主体,民族由文化而凝聚和确立,但文化(哲学、宗教、道德、艺术、文学、科学思想,等等)以民族精神为核心而凝聚与整合起来。所以我们说,民族的生命与她的道德传统的生命,是同一的。欧洲民族的生命与基督教道德传统的生命是同一的,中华民族与中华传统道德的生命是同一的。当中华传统道德(道德传统)灭绝的时候,中华民族也将不复存在,反之,当中华民族存在和不断发展着的时候,中华传统道德也一定存在着、发展着。

全盘西化论认为,要救中国,就须在中国建立全盘西化的社会。历史证明,这是行不通的。西方模式的社会并不是理想的、能救中国的社会,同时,它也不能在中国实现。这是维新派的梁启超、革命民主主义者孙中山,以及中国共产党人所一致地肯定的历史结论。今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个崭新的中国屹立在世界东方。这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改变了中国人命运的社会,但它并不是一个全盘西化的社会,而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它既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成果,也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价值目标和理想的体现。所以如此者在于,全盘西化的目标既不符合中国社会的实际,又不符合中华民族固有的民族精神和价值理想。20世纪初,从梁启超等人,至孙中山先生,再到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等,无不批评当时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弊病,认为那不是我们所应追求的理想社会,中国人应当另走一条道路。这另一条道路是什么样的呢?梁启超等人认为,应当是体现中国文化特点、民族精神的道路。孙中山先生提出三民主义,以“天下为公”、“世界大同”为目标。以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则提出,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建立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现在则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些目标和理想无不渗透着中华民族传统的价值理想和价值观,而并不是全盘西化的舶来品。

彻底革命论认为,传统道德就是封建道德,封建道德就是维护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因此,必须彻底否定传统道德才可能旧社会,建设新社会。问题就在于: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中积累形成的传统道德,就只是维护封建社会、服务于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吗?我们认为不是这样的。首先,价值观特别是对道德理想、道德价值的追求,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核,是推动无数仁人志士舍生忘死寻找真理、救国救民的精神动力。就不能简单地认为,它就是“维护封建社会的精神武器、上层建筑。”这种思想、精神的动力与根据只能源于中华民族固有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至少是与中华民族固有的民族精神、文化传统有关的。所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完全正确的论断。中国传统文化中,既有保守的、维护封建社会并使之不变的成分,同时,也蕴含着积极创新、变革社会的成分;中国人的精神与思想,既在不断地革新、变更之中,同时,又有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连续于其中。革命者不能割断自己与传统的联系,也不能割断新、旧社会的历史联系。新中国(新社会)建立以来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证明,中华民族精神仍然是推动和鼓舞人民前进的动力,仍然是凝聚各民族的活的灵魂。

总之,全盘西化论和“彻底革命论”都全盘、彻底地否定传统道德,但是,它们都不符合近百年来中国的历史实际和当今中国社会生活的现实。传统道德活在中国社会变革的历史过程中,也活在当前的现实生活中,其葆有生命而存活、发展的根据何在呢?就在民族之中。我们这种理论,可以称之为民族论,全盘西化论的理论根据是西方中心论,而“彻底革命论”的根据则是阶级论。全盘西化论把西方中心论绝对化了,因而是错误的;“彻底革命论”则把经济关系与道德观念的关系绝对化了。他们认为道德观念绝对地依附于经济关系,仅只是维护经济关系的工具和手段,而经济关系的主体是阶级,因此,道德只反映阶级关系,只是实现阶级利益的工具和手段,不同阶级之间的道德完全不同,甚至完全对立和相互否定。中国传统道德,是进入文明社会以来历史上各个不同的阶级所创造和承载的,同时,也是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所创造和承载的,是在各民族融汇而成中华民族的历史过程中积淀而成的。这就是中华传统道德所以能生生不息、存活至今的一个最重要根据。或者说,道德既然有阶级性又有民族性;道德的根据既在阶级,又在民族。我们要从这样的根据———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出发,来认识传统道德。

上一篇:构筑人文环境 倡导人文管理 下一篇:新疆高寒地区规模化沼气工程利用存在问题及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