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美术专业教学改革浅探

时间:2022-05-24 03:02:40

高职美术专业教学改革浅探

摘 要: 高职美术专业是为了培养美术应用性人才,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都面临着挑战。将高职美术教学与文化情境结合起来,应用互动教学模式,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塑造学生的创作个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高职美术教学 互动模式 文化情境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美术专业都沿用着大学美术学专业的教学模式,这与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美术应用性人才的目标相差太远。高职美术专业的教育要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以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要目的,因此,要把高职美术教学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就必须把美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去对待。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强化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学习美术,对美术学科实施人文性教学,是当前高职美术教学的新理念。这一理念与先进国家提出的“以多元文化学科为本的美术教育”理念相吻合,都主张美术教育要和潜在的文化内涵和人文价值联系起来。在美术教学中,只有在有意增进学生对本民族文化和艺术了解的同时,应用互动教学模式,才能使高职美术教学迈上新的更高台阶。

一、强化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

审美是人类认识与把握世界的主要方式之一,是人类精神世界的高级追求。审美意识的作用在于培养审美的观点、爱好美的兴趣和评价美的能力;使受到这种教育的人善于区别美与丑,并能掌握欣赏美与鉴定美的标准。不言而喻,审美意识是美术专业学生必备的重要素质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应在主导审美理想的引领下,采用多方位、多渠道、多手段的开放式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学生审美情趣的提高,既需要一定的文化基础,又需要一定的生活经验与生活阅历。在日常的美术欣赏教学中,学生总是在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感受、体验和理解艺术作品,因此,学生的生活经验越丰富、越深刻,越有助于对艺术作品的审美欣赏。为此,教师必须善于发掘多种形式的美术作品,透视其内在的健康情感因素,通过诸如参观、欣赏、写生和临摹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途径,对学生进行审美情趣的陶冶。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作个性,鼓励、引导学生自我表现和个性张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大胆地表现出来,敢于对他人的作品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

在美术欣赏的过程中,联想和想象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要真正领略作品中的美,就需要在知觉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感情记忆和审美理想,对艺术形象加以想象和联想,使作品内容丰富起来,从而获得情感满足,提高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提升美感品位,并在性情陶冶、情感进化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审美情趣的升华。所以,应该合理地安排学生进行民俗采风,使学生走进大自然或者到其他具有艺术欣赏价值的地区写生,在更广泛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中感受美的具体形式,获得更多相关形式美的体验,通过培养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审美的理解力,最终提高审美欣赏技能。

二、帮助学生形成独特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进入新世纪以来,为适应社会的发展,高职教育进行了深入改革,更强调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重视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以及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借鉴。高职院校已开始摒弃传统教育中的不利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传授知识的方法,并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使教育回归教育的本体。文化的其它一些分支近年来也逐渐引起学校的重视并有形成主流文化的趋势,如地域性乡土文化、民族民间文化等。对于中国画传世名作,学生可以欣赏、分析、体会到很多的传统文化精髓。以明代初期著名画家王绂的《山亭文会图》为例,整幅画面气势恢弘,表现的是当时文人清高、洒脱的一个生活侧面。我们伟大的祖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美术教学中更应该站在传统文化的丰腴土壤之上,决不能盲目排古,认为传统的东西已经过时,是陈腐的;在美术作品的形式和表现方面,传统中国文化崇尚“天人合一”,哲学内涵形成了传统艺术的本质特征。万物附阴抱阳、虚实相生,一开一合是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这就给学生提供了艺术创作和学习的深刻理论,这是有别于西方文化的,就如中国的山水画和西方的风景画,西方风景画是物象在画面上客观的、科学的再现,而中国的山水画不仅是客观的再现,更是中国人的一种观念的表达、一种意象、一种心境、一种情思。“搜尽奇峰打草稿”,画面是采用散点透视归纳综合了多角度、多地域的景物,神游于景物之外,暗合于自然之理,正如齐白石所言:“妙就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明人唐志契在《绘事微言》中写道:“得其性情,山便得环抱起伏之势,如跳如坐、如俯仰、如挂脚,自然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可见中国的山水画追求的是意象和神韵。在传统文化中,宗教的影响也非常深远,其神秘的哲学精神,将儒、佛、道有机地融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观察和思维能力,认识并形成独特的观察与思维能力后,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自然会得到提升。

三、采取互动的教学方式

在高职美术课堂教学中,老师的教学行动可以划分为两类:控制型和综合型。所谓控制型,即在美术教学中,教师控制着学生的学习目的、内容和方法,实行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所谓综合型,即在教学中,教师认同、赞赏与鼓励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的一些想法,不框定模式和风格,引导学生多探索、多研究,注重学生个性的发挥,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介绍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重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主动地对画面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在高职美术教学中,一阶段内容的学习一般分为三个步骤:相关基础知识的讲解,作品分析,作品示范。我认为在这三个步骤中,首要的在于作品分析,要拓展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精选不同风格的作品,向学生介绍各种绘画表现方法的概念、特点及技法理论,并对运用各种表现方法的作品进行赏析,让学生领悟绘画的道理,感受不同作品鲜明的个性化风格,在思想上改变对美术片面、肤浅的认识,改变不动脑子、按部就班地完成老师作业的习惯,变被动盲目画画为主动积极画画。

其次,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绘画表现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大胆创新,体验到成功表达的快乐,尽量减少其挫折感和失败感。同时,教师还应坚持情感教学原则,在包容画面错误的环境中,帮助学生解除心理压力,释放学生的心理负荷,让学生轻轻松松、毫无顾忌地画画,逐渐由“要我画”的被动状态调整到“我要画”的自由状态。这会激发学生画画的强烈愿望,并使之逐步产生“我一定能画好”的自信,为以后的创作活动打下扎实的基础。

美术教学是一项很直观的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实际多组织一些交流活动,如带学生外出看一些大型展览,同学之间可以进行作业的互评,搞一些班级内部的小型展览等。在这些活动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信息差”,如有些同学具有创造性,但技巧却不熟练;有些同学技巧很熟,但却缺少创造性;有些同学色彩特点突出,但造型能力偏弱等。这些“信息差”的出现,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更宽泛、更真实,信息传递量更大,并不断思考、组合,梳理绘画语言,吸取经验,扬长避短,从而提高绘画水平。这些活动同时也会激发学生对绘画的积极性和兴趣,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后,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应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基础上,把高职美术教学与文化情境结合起来,应用互动教学模式,以引导和启发学生,调动其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为目的。只有当教学中的引导、启发真正指向学生个体时,互动的教学模式才会更有力量、更有意义,才能更好地引导、调整学生的自我掌控力。否则,即使教学体系和模式再完善,忽略对学生个性特点和审美心理的培养,也很难实现教学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钱初熹.美术教育的新动向[J].中国美术教育,2004.4.

[2]余根景.高职美术教育的实践性教学[J].科技风,2009.12.

[3]程芙蓉.论高校美术教学中的互动模式[J].教育与职业,2009.11.

上一篇:谈跨文化非语言交际中的体态语 下一篇:浅析《失乐园》中的人文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