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绘画的形式美

时间:2022-05-22 01:57:21

中国绘画的形式美

【内容摘要】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形式美是对一种形式语言和审美的概括。其分为内在形式跟外在形式,注重笔墨的用法与用色,体现绘画的美感。

【关键词】形式美 语言 笔墨 审美 绘画 感知

形式美即事物构成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及组合规律所呈现出的审美特性。中国画有着深厚文化和悠久历史,在世界美术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一幅优秀的中国画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并能让人为之惊叹。当看到作品的刹那间,就会被其深深吸引。与此同时,观者在欣赏作品时往往能与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这就是中国画形式美所产生的效果。观者或许开始没能看清作品中事物的内涵、人物的情感表现,但作品的形式美能感染其情绪,让其对作品有初步了解。中国画用的是传统的绘画工具,绘画创作符合中国人自己的审美观点。绘画追求“以形写神”“形神兼备”,让人有一种“似与不似”的感觉,多方面抒发绘画者的情感。

一、笔法形式

唐代及之前的绘画中,笔法外在形式和人物画已见结合,绘画可从单纯独立的点画之间看出风格倾向。然而,这种程式化发展在当时及以后的山水画中并未得到极致发挥。在唐代山水画中,一些画家和理论家在实践总结中开始注意笔法形式和书法相结合的趋势,初步明确地指出其独立效果。中国绘画在落实到具体形体表现时,则时刻不忘其哲理性实践。作为整体绘画及其形式,以大整体见小整体,小整体寓大整体,二者是系统关系,非组合构成的元素关系。因而把中国画带有风格的笔法形式,划归到内容的媒介制约,具有相对独立的存在价值。

笔法形式的独立美感,不单与书画有渊源,更成为其不可分割因素。点之延长为线,点之扩充为画。中国绘画笔法训练严格,由此派生出许多皴法,线的还原和点的扩充,都是这种技法的具体来源。中国人物画中的十八描,有一部分便是对书法笔法的正面继承和应用。

二、笔墨之法

从中国绘画的笔墨形式发展,可看到用笔轨迹呈现出的共性美感,也可看到笔墨规律的实施。笔与墨的独立概念是相区别的,二者相辅相成,墨是笔的具体实现,笔是墨的依附,墨由笔生,笔带墨下。作为笔法的含义是用笔的规则、规律、方法;而墨法是用墨的思想指导,其外延层次即是色、水,也即墨色、水墨的联系变化而产生。

笔力是中国笔墨形式中的一个特殊的概念,是一种力度的感觉,是在多方面修养下的一种不自觉的产生。对于其感知也是一种体验性,也就是宣纸或绢对于笔的着触形成的一种对抗性和逆向的产生。色彩和笔法的力度感并非不能并存,但敷色之际或运墨之时不能忽视用笔的法则和规律。对于用墨法,张彦远则认为最高的境界在于意,而条件即是五色具。所以,必须使笔墨呈现五色之多的变化。他的具体要求即是“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

“笔”是指对笔的控制和运用的方法,如提、按、使、转、勾、勒、皴、擦、点等笔法。“墨”是指浓、淡、干、湿的墨,破、泼、积、烘、染是中国画在用墨中的方法,也称墨法。而墨则被认为具有“五色”,加上笔法在宣纸上尽显道劲、刚健、柔美、飘逸、凝重的韵味。笔墨二者之间相互独立,又有所不同。中国画运用墨与色之间的相互衬托与配合,以及在宣纸上能形成具有美感的渗透效果,将事物外在的形状、美感充分表现出来,展现事物美好的艺术形象,这种综合性的绘画技巧就是中国画中的“笔墨”。中国画以线造型,墨分五色,虚实相出,“笔为墨骨、墨为笔充”,从而表现事物、寄托作者内心所要表达的情感。

三、形象之美

不管是写意画还是工笔画,都要建立在形象基础之上。自古以来,中国画就注重 “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用画来表现事物的形象。形似只是外在的一种表现手法,神似才是绘画创作的最终目的。如齐白石笔下的青蛙、虾、小鸡等动物,生动活泼,使人看了顿生童趣,“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潘天寿作品中元气淋漓的泼墨荷叶,用大面积墨汁挥泼而成,酣畅而凝重,效果既整体又有小的变化,给人以雄润、沉重、稳定的感觉。

中国画要求形象上有生气、灵性、妙趣,运用笔墨造就诗情画意般的韵味,使观者无限神往。如果没有如此生动的表现,就不会有韵味无穷的内涵,也就不能给观者温婉圆润、奔放流畅、庄严厚重、飘逸飞扬等不一样的感受,更无法达到中国画引人入胜的意境。

四、用色之美

中国画用色上有其独特的方式,按照画法有素雅效果的白描画;有水墨淡彩的浅绛山水画;以矿物质颜料石青、石绿、赭石、朱砂等为主的青绿山水画、金碧山水重彩画;有以色彩运笔造型,将线隐在物象形体之中的没骨画;有以勾勒填彩的工笔画;又有泼墨泼彩等用色方法。笔墨之间的相互运用,有“墨分五色”的说法,其既要相互分明,又要相得益彰,在宣纸上,水墨能达到最佳美感效果。如著名大师李可染和何海霞的作品,利用鲜明饱和的色彩将祖国山河的宏伟壮阔充分表现出来,不仅使作品富有现代感,而且体现了新时代的发展面貌。

中国画有其独特的审美语言,并创造出独特的表达物象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形式,体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中国画特别注重画外之趣,讲究画的格调、气息。画家重人品、重修养,这些都使得作品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意韵。中国绘画富有趣味的形式发人深省,唤起人对艺术审美的感知,更高层次地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美是一种感知,也是一种认知,只有在这种感知与认知中才会获得审美意趣;美是一种形式,画家只有通过这种形式才能表达出内心最真实的感受。中国绘画内在形式与外在形式的呼应,使其富有个性和特点,并为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借以依附的形式。

参考文献:

[1]张强.中国绘画美学[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5.

[2]威廉·荷加斯.美的分析[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

[3]迟轲.西方美术史话[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3.

[4]陈振濂.中国画形式美探究[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1.

作者系湖北美术学院国画系2011级研究生

上一篇:关于培养大学生艺术素养的思考 下一篇:综合性高校艺术类景观设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