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拈连”刍议

时间:2022-05-21 12:48:44

语文教学中的“拈连”刍议

摘 要:语文学习要求教师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需要拈来相关知识来帮助学习,这种学习设计,我称它为“拈连”。“拈连”扩大了语文学习的外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语文学习; 拈连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8-036-001

语文教师要对教材精到处理,善于挖掘与学主已有知识、经验相关联或相矛盾的因素,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种对教材的“扩大”和“挖掘”,我们称之为“拈连”。

“拈连”能加强课内外的联系,拓宽学生所学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同时也使他们的人文素质得到相应提高。考究成功的语文教学中的“拈连”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引导学生拈连作家作品

拈连作家作品是语文学习中最常见的学习习惯,为师者要着意培养学生这种基本功,扩大他们的文化内蕴。

学习《致橡树》拈连《简·爱》中的简,加深理解作者的爱情观。学《病梅馆记》,拈连《马说》,两文对照,不难把握作品的思想。

拈连作家作品角度多样,一篇教材中可以有不同的拈连,关键看教者处理的用心。《明湖居听书》可以拈连清朝末年的“四大谴责小说”,讲小说展示的社会背景;可以拈连《柳敬亭传》,谈古代说唱艺人精湛的表演艺术;还可以从小说开头“戏园盛况”中涌动的人潮,拈连鲁迅先生《社戏》中的相似场景,赏析文章的侧面烘托。广泛联系,向学生展示宽阔的阅读空间,学生一定会有许多收获。

二、引导学生拈连诗词名句

引导学生欣赏与课文有关的著名诗文是于漪老师教学文学作品的显著特色。她教《春》,联系到杜甫的《绝句》、王安石的《泊船瓜州》、苏舜钦的《淮中晚泊犊头》;教《雨中登泰山》则又联系杜甫的《望岳》。

我们学习《明湖居听书》,可以拈连《琵琶行》中的有关句子;也可以拈连《柳敬亭传》中的相关描写,来加深对小玉精湛的说书艺术描写的品味。

三、引导学生拈连史实传说

教《与妻书》,老师首先从作者的籍贯谈起,拈连到“福州三林”,即林则徐、林纾和林觉民,谈到人杰地灵,最后回到课文:“写信后的第三天,林觉民就参加了广州起义,受伤被俘,坚贞不屈,从容赴死,为国家民族献出了年仅25岁的生命,烈士的鲜血染红了羊城的木棉花,也染红了家乡的云彩。”时间虽已过去多年,但其时情景仍如在眼前,感人至深。好的拈连给语文教学带来生命。

《(诗经)两首》学习时,教师板书上联“三光日月星”,请同学们对下联。大家兴味盎然。教者自然拈连苏轼“一言退金兵”的传说,说出下联:“四书风雅颂”。

可以想见,在这样丰富的背景下阅读,学生获得的就不仅是丰富的知识,还有精神的洗礼,语文学习从而真正进入学生心里。

四、引导学生拈连图片音乐

达·芬奇在他的《绘画论》中说:“绘画是不说话的诗歌,诗歌是看不见的绘画。”诗歌教学中我们可以拈连绘画或者图片艺术,以便更好的品读诗歌的内涵。听《登泰山记》多媒体教学,屏幕上定格一幅“孔子登临处”图片,教者说:“现在请大家的精神停留此处10秒,与伟大人物做伴。”至今印象如昨。

音乐可促进思维,音乐与语文教学的拈连,在现今的多媒体教学中已经很普遍。在语文教学中引入音乐艺术,可以给课堂带来许多收获。

五、引导学生拈连相关理论

高中学生,有多年语文学习的经验,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或者相当的语文学习能力,一般文章通过自读便可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如果不能引发学生对文章进行理性思考,不能引导学生进入一个“柳暗花明”的新天地,学生必然缺少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激情,所以引导学生对一些篇目作理性探求很有必要。拈连相关理论,可以让学生对作品的欣赏进入一个新层面。

比如在欣赏白居易的《琵琶行》时,有位教师让大家思考作品千古相传的原因。学生从历史、人文等方面进行热烈讨论,最后教师用别林斯基的话进行总结:“眼泪的渊源越是广阔和深邃,哀歌的内容也就越丰富和重要,而我们也更深刻地同情那眼泪。‘个人的悲哀’可以是哀歌作品的主题,但是以‘众人共同的悲哀’为主题的哀歌作用,却有更多的意义。”通过这一理性归纳,学生对此类伟大作品的共性自然有一种深层次感受。

六、引导学生拈连时代活水

语文就是生活,隔绝学生与社会生活联系的语文教学,不是真正的语文教学。一个有强烈事业心的语文教师,肯定是一位时刻关心社会、关心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愚公移山》是一篇老课文,其精神怎样常教常新?拈连时代活水可以给课堂带来活力。《人民日报》曾经发表一长篇通讯《王屋山下铸辉煌——愚公故乡济源人民艰苦创业记实》。文章说,位于王屋、太行两山的河南省济源市,山区面积占全市面积的88%,传说中的愚公故乡,位于海拔1400米高的太行山脊上的水洪池村,由于山高路险交通阻隔,绝大多数村民“活了大半辈子,没有下过山”。从1985年开始,这个村高举愚公旗帜,奏响了劈山开路的战歌,历经十个寒暑,硬是在断崖峭壁上打通了四条隧道,劈出了通向山西长达28公里的盘山公路,谱写了一曲愚公精神的动人乐章。

“拈连”可以使文章充满灵性,每一位语文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养成长于“拈连”的习惯,这对提升作文水平也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应该指出,我们追求的“拈连”是在不改变教学流程的情况下,引进与所学教材的相关内容,意在丰富课堂容量,扩大视野,提高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一种教学设计,意在避免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方面的枯燥,显然,它不能脱离课堂教学中心而存在。其目的是借他山之石攻“本文”之玉,达到启发学生主动探求自我之目的。我们追求给课文给作文带来丰富美感。

上一篇:浅议小学国防教育的缺失与对策 下一篇:促进幼儿园有效教研之“5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