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写作中的逻辑思维探究

时间:2022-05-21 08:52:58

记叙文写作中的逻辑思维探究

形象思维在记叙文写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要写好记叙文,也离不开逻辑思维。假如学生在动笔写作之前没有通过逻辑思维将所收集到的各种写作素材有机地加工、排序、提炼及升华,则难以写出高质量的记叙文。本文针对记叙文写作中的逻辑思维进行了初步探究,以期为学生用好逻辑思维、写好记叙文提供理论参考。

一、用逻辑思维可以写出独特之处

写好记叙文贵在选材严谨,所挖掘出来的素材要有深度及广度,不能把简单无味的素材随便拼凑成一篇文章。笔者发现许多学生所写出来的记叙文缺乏深意,主要具有如下几个通病:第一,不舍得将材料进行割舍;第二,喜欢添油加醋;第三、对材料的收集和加工没有通过严格的筛选及调查。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毫无新意。那么,学生该如何写记叙文呢?笔者认为可以运用逻辑思维,精心组织素材,将素材的独特之处写出来。

1重典型素材的收集

学生在收集记叙文的素材时,应该从熟悉的生活入手,抓住典型素材。在现实中,有些学生是为了追求时髦而摒弃与自身生活息息相关的素材的收集。其实,学生在写记叙文中应从熟悉的生活中寻找素材,挖掘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写作素材,这样才可以写出佳作。

2学会删繁就简

素材积累差不多后,则要运用逻辑思维将素材进行加工、分析、判断与组合,唯有如此,才可以真实地反映素材的本质。比如,《幼时记趣》的作者沈复在写这篇文章时,他手上所积累的一些生活素材不是随便信手拈来,不是不分主次地堆积素材,而是通过反复仔细的推敲和揣摩,把握住素材的本质――童趣。于是,经过作者的去粗取精,最终确定选择“观蚊成鹤”、“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为邱壑”、“视癞蛤蟆为庞然大物”三个很典型的事例,写出了脍炙人口之佳作。

3推陈出新

记叙文应该与时俱进,符合时代的潮流,把握时代的发展脉搏。学生在写记叙文时,应该具备十分敏锐的写作眼光,在生活中不断积累、不断发现,善于在生活中选出与时代紧密结合的材料。与此同时,要能够从人们熟悉的生活选取素材进行写作,或转化角度将新意翻出来,从而给读者新的感受、新的启迪。

二、运用逻辑思维贵在细斟酌

写作意图在动笔之前应该明确,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便有了“主心骨”。可以说,一篇记叙文的好坏跟文章立意密切相关。为此,在动笔写作之前,要把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尽量将其上升到一定的理性高度。

1善于发现

假如写记叙文一直是老调重弹,那么作者的文笔再好,文章也肯定缺乏吸引力。假如作者在动笔之前深入思考,认真分析平凡素材中的美好及朴实人物的勤劳、善良,则定能折射出事件的本质及人物的内心世界。

笔者记得有篇作文《习惯》写得比较好。作者写的是父亲如何戒烟这个普通的事情,然而作者在写这个文章时立意比较高。父亲爱烟,虽然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终究难以割舍。可是,当父亲听到他的学生也在学着抽烟时,并且以父亲为例跟父亲论起理来,拒绝接受批评教育时,父亲的心灵立刻震动很大,最终痛下决心将烟戒掉。这样的写法,由于立意高远,写得非常深入,通过戒烟可以透露出一个具有崇高责任感的教师形象。假如作者没有将笔触伸到现实世界中,将写作思想延伸到最高点,将此篇记叙文仅仅写成抽烟是父亲的坏习惯,这样写起来就很平淡,也很俗气。

2片言立骨

片言立骨,就是说把文章的主旨通过某个词语或者某句话来体现,接着围绕这个词语或者句子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和多层次地描写,进而将文章主旨鲜明地凸显在读者面前。

比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一文,只有400多字,但是“乐”字却反复在文章中出现了10次,而“乐”的近义字更多,全文始终牢牢把握住“乐”字进行描写,别有一番意味。因此,有人将“乐”字看成是该文章的主心骨。

三、应用逻辑思维可以妙笔点睛

记叙文所蕴藏的思想境界和作者的个人情感大部分是要通过一些详细的记叙、具体的描写进行表现的,但是在记叙文中如果可以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适当地穿插一些具有起到点睛功能的议论或抒情的句子,则可以收到出乎意料的效果。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说的“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1事理应该有机结合

写作记叙文要从记叙描写中将作者的感想、对事物的认识直接引出来,并直接将对人物、事件的评价客观地体现出来。值得注意的是,对人物、事件的评价不能凭空捏造,不能无中生有,而是要从具体的记叙内容中去提炼、生成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要自然、不能牵强附会。

鲁迅小说《故乡》结尾是这样写的:“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种记叙语言犹如诗一样,很有哲理性,含义深刻。又比如,茅盾先生的《风景谈》,他先向读者展示了6幅很形象、很生动的画面,接着紧扣文章主旨进行叙述,缘事析理,抓住事物的本质,从点到面逐渐深入地描写,并穿插简练、得体的议论以阐明自然跟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对人类的伟大进行讴歌――歌颂解放区军民崇高的精神境界,这样自然而然地使文章的主旨得以彰显。

2情景交融

在行文组织语言中,要把叙事与抒情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在叙述某一事件中,结合实际穿插一两句可以表情达意的句子,这样便可以不断深化写作的主题,不断激荡起人们在内心世界的各种思想感情的共鸣。

比如,刘白羽写的《长江三峡》一文中便有这样一小段的描写:“这一天,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我在海洋上远航过,我在天空中飞行过,但在我们的母亲河流长江上,第一次,为这样一种大自然的威力所吸摄了”。从这些句子可以看出,作者所运用的是一种通感的手法,通过饱满的激情,将长江跟海洋、天空进行对比,重点表现自己是被“母亲河流”所感染、所感动,这样就自然地将主旨进行了点化,表达出了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赞美之意。又如,《肖邦故园》结尾几段是最华美的乐章,作者以细腻的笔调描写了肖邦故园春夏秋冬四季美景,并把它们与肖邦的音乐融合在一起:春天,新叶初发,樱花绽放,“酷似一首最温柔的曲子,又如落在黑白键上的轻盈的速奏”;夏天,睡莲舒展,水面如镜,幽香阵阵,树影婆娑,让我们仿佛听到肖邦那些最成熟的作品――深邃宁静的《f小调叙事曲》……四季的美好景色均体现出了肖邦音乐的多样化的风格。原本是平淡、平凡的景物经过作者加工,立即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也好像在为读者演奏一支支抒情的、动人的乐曲,令人陶醉,令人回味无穷。

上一篇:高效语文教育教学的“三慢” 下一篇:以问题为点,燃学生思维之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