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航道施工安全生产中常见问题及措施

时间:2022-05-16 06:04:43

港口航道施工安全生产中常见问题及措施

摘要:本文就本人多年经验在文中着重从水下、水上作业方面、航道疏浚施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航道施工;淤泥疏浚;水上沉排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my years of experience in the article emphatically from the aspects of water, water homework, waterway dredging construction problems were analyzed,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for peer reference.

Key words: waterway construction; Silt dredge; Marine platoon

中图分类号:[X9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施工中船体失稳问题

在航道整治工程中往往需要用到挖泥船、打桩船以及起重船等,这些工程船施工时都要求位置相对固定,这是保证整治工程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之一。工程船舶的定位一般有系缆定位和支撑定位两种方式。

系缆定位又可分为岸缆定位和抛锚定位。岸缆定位主要是将钢缆绳的一端固定在岩石、树桩等岸边的固定物上,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山区河流,所谓抛锚定位,则是将钢缆绳绑在船锚上,将锚扔进河道内, 通过锚的重量及其与河床的作用力来对船舶进行定位。航道流速较为缓慢、河床平坦的河流等一般采用此种防范进稳船。

支撑定位一般分为钢桩定位和液压支腿定位。钢桩定位的效果较好, 通常应用于大型挖泥船等相对较大型的船舶。液压支腿定位是近年来才逐渐发展起来的,这种方法重心非常低,操作较为简便。在某些流速较大,流态混乱的河段,可以综合采用几种定位方式以确保工程船舶的稳定定位。现阶段,应用较多的是“一字带缆稳船法”,即在工程船舶的船艏上设置一根主钢缆,在两舷各设置两根钢边缆,在通航一侧抛入船舶,以方便船舶的通行。如果设置主缆存在困难,则可以在船艏设置两根主缆,将两根主缆成 “八字形” 固定在河道两岸。

二、水上沉排施工问题

在航道整治工程中水上沉排施工是其中一道重要的工序,许多航道整治工程都在这道工序中施工不当,造成质量问题,是工程质量通病中常见的一种。①由于在施工中没有根据施工航道的实际水深及流速变化,控制好移船的速度,造成卷排、叠排、沉排的现象,这就会对水上沉排施工的质量造成巨大的影响。具体的表现为:沉排达不到设计所预期达到的护底范围,形成材料的浪费,比如排布的浪费。②梭排、撕排的问题。由于排布卷入卷排筒时太松散,造成排与排的连接及排尾与系排粱的连接不牢固。撕排造成排布等材料的浪费,极大地影响沉排施工的质量。同时可能引发诸多不安全因素,而梭排则会造成部分排体无法绑系混凝土块,影响排体压载的质量③出现水上沉排搭接宽度不足。由于沉排轨迹观测出现问题,现场控制调度不力,沉排船移动不均衡,会影响整治建筑物的稳定性。

对卷排、叠排、撕排的防治和整改,可以采取沉排时,对水深及流速变化进行实际勘查,控制移船速度,取好水排入水角度的手段来防治。对梭排防治和整改时,则注意对排布卷入卷排简的分段加强控制,确保排与排间、排尾与系排梁结合处的牢固。沉排过程中注意船的航速。要解决撕排的问题则要注意在排布上游处理好钢筋条的加入,保证排布的抗拉强度达到一定的质量标准。在施工时必须按照一定的施工程序和技术,防止排体在施工的过程中产生破裂。在搭接宽度的问题上,除了要在技术上做到对沉排轨迹的具体掌控,同时施工指挥人员必须指挥得当,对现场情况进行正确的判断,并做出正确的指挥。

三、绞吸式挖泥船施工问题

绞吸式挖泥船是利用转动着的绞刀绞松河底土壤,与水混合成泥浆,通过泥泵作用,从吸泥口径吸泥管吸进泥浆,再经过排泥管输送至排泥区,其挖泥、输泥和卸泥都是由自身连续完成的,生产效率较高而使用经济,以开挖砂、砂壤土、淤泥等土质较适宜。采用有齿的绞刀后,也可挖黏土,但工效较低。它适于风浪小,流速低的内河湖区和沿海港口的疏滩。

绞吸式挖泥船的基本施工方法是横挖法,横挖法有钢桩定位横挖法和锚缆定位横挖法。①钢桩定位横挖法,即利用两根钢桩轮流交替插入河底。作为摆动中心并利用绞刀桥前的左右摆动缆(龙须缆)的交替收放,使船体来回摆动,进行挖泥②锚缆定位横挖法,以主(或尾)锚为横挖的摆动中心,利用绞车收紧横移方向的前后边锚缆,同时放出另一边的前后边锚缆,边挖边移,自挖槽的一边横挖到另一边,然后收紧主锚缆,前移适当距离,再向相反方向横挖过去。当流速较大时,这种施工操作较钢桩碇泊式灵活安全,且便于避让。

绞吸式挖泥船施工时,如果挖槽很长,就要根据锚缆长度进行分段开挖;土的厚度很大就要适当分层开挖,分段的长度和分层的厚度是否适当,将影响挖泥效率和质量,要视挖泥船的性能和施工要求来定。

四、水下钻孔平面位置不符合设计要求

定位测量偏差,钻孔位置偏差过大,实际孔距比设计孔距大的位置就会出现浅点,钻孔位置错误会导致漏炸或炸不到航道边线。外界环境影响。在水流湍急河段施工,由于水流冲击以及横流水力的作用,当系留设备锚固不稳定或者力度不足以与外力对持时。钻机船的位置会在水流的推力下产生变化。钻机船位置发生移动后,技术人员若不及时发觉仍进行后续施工作业,实际孔位必然与设计有偏差。

严格控制钻孔位置精度。施工前,应将所使用的测量仪器进行检镜并对施工控制点坐标进行复核。不使用精度不符合技术标准的控制点,测量作业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仪器整平、对中准确、后视精准。为确保定位精虎宜使用全站仪进行测量定位。施工布孔用图图比不应小于1:500,有条件可在,计算机上采用CAD电子图记录。在施工中要勤检缆索,观察锚固设备情况,当怀疑钻孔位置有变动时,要对船位进行重新测量定位,并在成孔装药时,对船位进行再次确认。若钻孔位置发生偏移,与设计位置偏差值小于0.5m时,可采取重新改变爆破参数措施进行补救,根据实际孔距重新计算炮孔装药量或适当调整钻孔深度来达到设计的爆破效果,若钻孔位置与设计位置偏差值大于0.5米时,应放弃装药,重新移船定位重新钻孔。

水下抛石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划分施工网格和计算网格抛石工程量。水上抛石按从上游向下游,由河心向岸边划分施工网格,先根据施工部位的具体情况划分大网格,设置浮标,再将每个大网格划分若干个小网格,设置浮标。每一网格单元编一个编号,根据单元面积和设计抛石厚度计算出每个小单元网格抛石数量和大单元网格抛石数量。

2、抛石漂距确定。在抛投块的过程中因水流影响块石向下游移动,每次抛石前先测定抛石区水深和漂距。测定方法为在施工前进行试抛,用小钢筋笼装上重量不等的块石,在钢筋笼上绑上绳子,绳子要有足够的长度以保证钢筋笼自由下落,把钢筋笼抛入江中,测出抛投点和下落点之间的距离,每个区域连续测3——5次取其平均值,作为各重量级别块石在该区域的漂距和方向实测值。根据试抛结果测出的漂距和方向再调整定位船只。

3、定位。块石运输船采用“四锚法”固定,在船体迎水侧设两口上八字锚,背水侧设两口下八字锚,参照抛石区域岸上导标,根据测定的漂距及网格的位置,用GPS测量调整、定位块石运输船的船位,确保抛石准确落在指定的网格内。

4、石料质量验收和抛石验方。规格和质量满足设计要求。选用质地坚硬,无风化剥落和裂纹,抗风化能力较强的石料在水中或受冻后不崩解。不使用薄片、条状、尖角等形状的石料。不使用风化石、泥岩作抛填石料。块石选择合理的级配减少孔隙率。块石抛填之前报监理进行检查验收对于不满足工程要求的块石清理出场。抛石前进行石料船验方长、宽、高各量三次,计算出体积再扣掉空隙和不合格石料,得出实际石料方量,并经收方监理认可签字后,才允许发船块石运输船进入施工区。 

5、移位。块石运输船通过连接锚缆绞机移位,以保证块石抛投覆盖均匀,不留空缺。抛石施工时,施工员根据单元施工网格设计抛投量、厚度、块石运输船长度和宽度等指挥块石运输船移位,统计每次抛石数量。每完成一单元施工网格抛石在网格图纸上标明已抛单元施工网格和抛石数量。 

6、抛石后检测。水上抛石施工结束后,在监理工程师的指导下,采用测深仪对抛投区域及相邻的部分水域进行水下地形测量,并绘制水下地形图,将抛前抛后的水下地形图进行对比,确定抛投成果,若发现未抛到位处及时补抛。工程技术部对其抛投成果及时进行分析和总结,用以指导和改善下阶段的抛石施工。

结束语

航道施工能够起到保证航道通航能力、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当前我国航道施工取得了显著成绩,施工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 部分技术甚至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只要航道工作者针对这些问题,不断的提出改进措施,相信在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下,我国的航道工程会取得进一步的突破。

参考文献

[1]常福田主编.航道整治[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年.

[2]赵岸定.浅谈航道整治施工技术[J].中国水运(下半月刊),2010 年 08 期.

[3]余卫锋,肖烈兵.安庆石门湖航道整治工程研究[J].中国水运,2010 年 04 期.

[4]JTS257-2008.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上一篇:关于现代水利水电施工技术思考 下一篇:浅析抗滑桩施工中如何确定锚固段的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