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物流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1 10:27:54

港口物流论文

港口物流论文范文第1篇

1.1应用型港口物流管理人才能力结构分析CDIO教学大纲将学习效果目标分为4个层面:基础知识(技术知识和推理);个人能力、职业能力和态度;人际、团队能力;综合系统能力(在企业和社会环境下构思、设计、实现、运行系统)[3]。对其学习效果目标的4个层面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结合有关对人才能力研究的文献[4-6],可将应用型港口物流管理人才的能力结构归纳为两个能力一个素质:即关键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关键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沟通与交流能力、自我学习及创新能力、信息处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专业能力主要是指从事港口物流管理所应具备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应用技能,以及在港口物流管理实践环境下进行构思、设计、实现和运行系统的能力;综合素质则是指港口物流管理人才所应具有的自信、开朗、自我完善、坚韧不拔等方面的良好品质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2应用型港口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根据上述分析,结合现代港口物流发展对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特点,可从3个维度分析应用型港口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即知识维度、能力维度、素质维度。知识维度:能够满足港口物流管理生产一线的实际需求,具有扎实的物流管理相关理论和知识,并且能够将所学有关港口物流的知识和理论在港口生产管理中进行实际应用。能力维度:具备较强的知识和技术应用能力,熟练掌握港口物流管理生产一线的实践技能,并且能够在现有的条件下进行管理技能及应用方法的创新。素质维度:具有勇于承担、乐观向上、积极主动等良好的职业素质。

2基于CDIO理念的应用型港口物流管理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

2.1港口物流管理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架构CDIO的课程计划结构要求学科课程之间能够互相支撑,在课程计划中允许个人、人际交往能力以及产品、过程和系统的建造能力得到有机的融合[7]。基于此,结合应用型港口物流管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可构建相应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架构,具体包括基础课程和导论性课程、港口物流管理核心课程、港口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总结性实践课程4个部分,4类课程相互支撑、有机融合,将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素质形成贯穿课程设置的始终,同时4个部分的课程又对应着基础技能、核心技能和综合技能培养3个技能形成阶段,如图1所示。

2.1.1基础课程、导论性课程基础课程和导论性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基础技能,在该阶段的学习中可通过一些简单的课程项目,采用小组作业等形式,引导学生掌握经管类学科基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手段,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交流沟通能力。(1)基础课程主要包含方法论课程、工具类课程、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课程这3大类:方法论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思想等课程;工具类课程包含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等课程;素质和关键能力培养课程包括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以及创新能力培养等课程。基础课程主要侧重于学生关键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关注学生交流协作、数字及信息应用、学习及创新等方面的关键能力,通过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课程培养学生勇于承担、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2)导论性课程主要包括管理学、经济学和物流学概论等课程。通过导论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物流领域、港口物流行业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港口物流的学习兴趣。

2.1.2港口物流管理核心课程通过港口物流管理核心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掌握从事港口物流管理活动所需的常用手段和方法,主要包括:统计学、运筹学、港口物流学等。通过该阶段课程的学习,在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基础上开始引入专业能力的培养,因此,港口物流管理核心课程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是整个课程体系的重要环节。

2.1.3港口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港口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是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关键部分,包括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3个部分,在该部分课程的学习中,可设计与专业相关的港口物流管理项目,引导学生进行港口物流服务过程的一个阶段或一个方面的构思、设计、实现和模拟运作。(1)港口物流管理专业必修课程。港口物流管理的专业必修课程主要包含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和港口物流专业课程2个部分。其中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主要介绍物流管理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包括物流运输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第三方物流管理等课程;港口物流专业课程包括国际物流管理、港口装卸工艺学、集装箱运输与实务等课程,主要讲授港口物流管理的方法和理论。通过港口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港口物流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掌握港口物流管理活动中涉及的相关知识和理论。(2)港口物流管理专业选修课程。现代港口物流是涵盖物流产业链所有环节的港口综合服务体系,涉及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商务管理、货运报关等诸多方面[8],与此相适应,该部分课程在设计时呈现模块化特点,根据现代港口物流发展对人才的专业化需求,整个选修课程分为3个模块,即港航管理模块、商务模块、港口企业管理模块。每个模块都体现出不同的港口物流管理专业方向,并有相应的实践训练内容。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特长选择性学习。该模块的课程要求学生至少选择4门课程,以保证专业学习的完整性。(3)港口物流管理专业实践课程。实践性课程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通过实践性课程的学习,可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和理论进行实际应用的能力,它是CDIO人才培养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部分课程在设计时,应注重港口物流管理的应用性特点,将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结合起来,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实践训练,培养学生在港口物流管理中进行构思、设计、实现和运行的能力,切实保障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和形成。

2.1.4总结性实践课程总结性实践课程是港口物流管理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最后一部分,是在学生基础知识学习、专业知识学习完成后,对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的综合,该部分课程主要包括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两部分内容,关注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是高级技能培养阶段的体现。2.2应用型港口物流管理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根据上述对应用型港口物流管理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架的分析,结合现代港口物流对人才需求的特征,可进行相应课程体系的具体设计,如表1所示。

3基于CDIO理念的应用型港口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分析

现代港口物流实践性较强的特点,使得其对应的人才培养也应具有良好的实践技能培养体系。同时,在CDIO人才培养理念中,主要通过实践教学来进行设计-实现环节的具体实施,学生通过该环节的学习过程获得应用技能经验,因此,实践教学在CDIO人才培养模式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9]。基于此,根据现代港口物流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将设计-实现经验的要求进一步细化,分为初级技能经验、中级技能经验和高级技能经验,并设计相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图2所示。初级技能经验关注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激发学生对港口物流管理有关知识和理论的学习兴趣,相应的课程主要有课外实践以及课程实验等,可通过设计课程调研、参观等形式形成设计-实现项目,初步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中级技能经验主要是在核心课程、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实训、课程设计等实践课程的学习。实训课程主要是突出实际操作能力,对所学知识和理论的进一步熟悉和应用;课程设计则要求对具体的港口物流管理活动进行设计-实现环节的训练,通过仿真模拟、情景模拟等方式进行设计-实现环节的学习。此外,生产实习等环节,也为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使得学生能够在更加真实的实践环境中获得设计-实现经验。高级技能经验主要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综合性实践应用,是一种高级的更为复杂的设计-实现经验过程[10]。现代港口物流由于其功能的不断拓展,对应用型人才的综合性实践应用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该阶段毕业实习的教学环节中,要求学生深入企业,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更为具体的应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和理论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加深。而毕业论文/设计是高级设计-实现经验的获得,要求学生能够对实践中的港口物流服务过程进行分析,找出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新方案要求对港口物流服务过程进行新的构思和设计,同时给出新方案实现和运行的策略及方法,从而完成应用型港口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

4基于CDIO理念的应用型港口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保障策略

4.1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保障CDIO模式强调对知识和理论的具体应用,这种应用能力的培养需要有良好的实践场所和设施作为保障。一般而言,港口物流管理实践教学的场所包括教室和实验室、公共实训中心、校外实践基地,这3种人才培养的实践场所具有不同的功能和效用,将3种实践场所有机结合,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为人才培养理念的实现提供有力的支持,保障应用型人才培养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

4.2教学方法及手段的改革CDIO教学理念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应用型港口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应积极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获得良好的应用能力培养教学效果。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采用Muddy卡、自选讲题、项目学习、仿真模拟、案例学习等教学手段来促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

4.3评价方法的改革CDIO的评估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一部分,在评估知识内容的基础上,还强调评估沟通协作能力以及产品、过程和系统的构造能力[11]。鉴于此,可建立应用型港口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三维评估体系,即学科知识,沟通协作能力,服务(产品)、过程和系统构造能力。通过这3方面的评估来考查学生需要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在具体考核时应注意对港口物流服务流程设计-实现的考核,强调学生设计-实现经验的获得,通过学生展示其构思、设计、实现和模拟运行港口物流服务产品、过程和系统构建方面的能力,来考查学生在项目经验获得方面的学习效果,从而强调港口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应用能力的形成过程,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4.4师资队伍建设应用型港口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中,要求教师能够讲授融合了学科知识、人际交往能力、以及产品、过程和系统构造能力的课程,这就需要教师首先应具备这些能力。因此,良好的师资队伍是保障应用型港口物流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条件。师资队伍的建设可从几个方面具体实施:①招聘有港口物流管理实践经验的教师来充实师资队伍;②鼓励教师每隔一定的时间到港口物流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了解港口物流的发展状况,提升教师的实践水平;③为教师提供教育活动培训、交流的机会,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④为教师创造进一步深造、进修的机会,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⑤从港口物流企业引入实践经验丰富,且具备一定理论基础的管理或工程人员作为兼职教师。

4.5教材建设由于港口物流管理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强等特点,更加需要专业性强、案例丰富、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的系统化的教材。具体教材建设中应避免闭门造车、纯理论化的情况,要结合港口物流管理实践特点,可邀请实践经验丰富的港口工作人员参与教材的编写,使港口物流管理系列教材既能满足应用型港口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需求,又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前瞻性。

5结束语

随着现代港口物流的不断发展,对应用型港口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以CDIO理念为导向,从课程体系构建、实践能力培养、教学手段改革、评价方法的调整等方面对港口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具体内容进行探讨,以期应用CDIO的人才培养理念,构建更为科学的应用型港口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切实提高应用型港口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质量,满足港口物流发展对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

港口物流论文范文第2篇

1.1卸货入库管理卸货入库作业流程是以载货车进行翻卸开始,以货物进入堆场到达垛位为止。根据散杂货港口的堆场环境和特点,将堆场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并在每一个区域安放带有唯一标识的RFID标签的垛牌,并在管理系统中将堆场编号与垛牌RFID标签进行绑定。卸货入库前,计划员把即将到港货物的基本信息录入到货物管理系统,使用系统编制货源堆场计划,确定堆位。卸货作业时,仓管员用移动终端读取系统中的“货源堆场计划”,指导工人及机械将货物堆放到指定的堆场,并且根据每批货物的基本信息,以堆位、提单等指标为单位发放RFID标签,将货物的重要信息(提单号、数量、单重、规格、堆位等)写入RFID标签,实现货物与RFID标签的绑定。带有RFID标签的货物进入仓库或者堆场时,放置在堆位旁边的RFID读取器自动识别货物的标签,并且通过无线网络将标签上的数据传输到后台数据库,生成卸货理货单,记录卸货信息。卸货理货单自动生成之后,在系统中汇总成为账页,实现堆场库存量的实时更新。检算员可以很直观的查看到账页信息,并且可以通过到验号、提单号等信息对货物信息进行查询。根据卸货入库数据和提货出库数据,系统可以实现库场管理可视化功能。仓管员和货主可以直观的知道货物在堆场的存放情况,清楚的掌握货物及库场信息。

1.2堆场监控管理堆场的实时监控不仅仅是指利用成像设备进行物标的监视,而是在电脑系统上可以实时监控现场作业状况。利用RFID、无线网络、传感技术及视频技术可以将堆场情况,包括货物出入记录、堆位信息、货物的堆存状态、货物的基本信息直接反映在工作人员面前,方便仓管员安排堆位,制定出堆计划。堆场工作人员也因此可以更加直观、准确、快速地了解堆场货物状况,提高堆场的处理效率及实时性;各类传感装置全天候自动检测堆场环境,保证库场货物的安全。另外,利用物联网相关技术可以对现场进行控制和指挥、调整资源、预测结果。将计划、执行、控制、反馈实时互动,实时向作业人员发送指令和反馈执行结果。

1.3提货出库管理货主凭出库凭证委托港口将货物从仓库装到车卡驳等运输工具上,或者装到大船上,运出港口。汽车是港口使用较多的提货工具,驳船、大船装货时一般使用港内汽车进行过磅操作,然后再装入驳船或大型货船中。下面对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散杂货港口汽车提货业务进行分析,优化出库流程。货物出库管理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提货单的管理;二是货物的实际出库管理。两项活动同时进行,信息实时更新。第一步,办单。办单人员在管理系统中根据货主的提单以及货物在码头的堆放情况,为货主办理货物出库单,同时办理多张内容相同的RFID卡并与系统中出库单信息绑定,一部分交给货主,由货主交给运输公司,放置到车上容易识别的位置,用于提货信息的核实和采集。另一部分交给仓管员,由仓管员放置到相应的货物堆位处。第二步,进港。车辆进港提货时,门禁系统自动识别车上的RFID标签,系统自动放行允许提货的车辆,同时管理系统记录此RFID编码,关联提货单信息,以及进港时间和进港方向(从哪个门进港)等信息。第三步,提货装车。装货汽车通过智能过磅系统过空磅,管理系统自动记录此次提货作业的空磅重量及过磅时间等其它信息。过完空磅的货车到指定堆位装车,仓管员通过手持PDA核对提货车辆的RFID卡与堆位垛牌上的RFID卡信息,信息一致则开始装车。装车完毕,还要进行过磅,系统自动读取重量,同时计算出货物净重,写入RFID标签中。第四步,离库。贴有RFID标签的货物移出仓库或者堆场时,放置在堆位旁边的RFID读取器自动识别货物的标签,并且通过无线网络将标签上的数据传输到后台数据库,生成货物出库记录,同时消减对应堆位的结存量,得到堆场货物的实际数据。第五步,离港。通过门禁系统出港时,RFID天线对要离港车辆的RFID卡进行检查,符合离港条件则自动放行,补充出港时间,此卡状态标为“已离港”,并收回。若一批货物需多辆货车提货,则为这批汽车发放含有相同信息的RFID卡,进行相同的操作,货物总重量为多辆货车所载货物净重之和。一个出库单的货物全部提完之后,检算员在系统中核对该单货物的出库和入库情况,并进行该出库单的完单操作,系统标记该单的状态为完单状态并且取消RFID标签与出库单的绑定关系。与传统业务流程相比,应用RFID之后减少了大量的单证填写,作业记录信息均可以通过手持设备自动读取。汽车过磅时可以自动生成装货理货单,减少了录单员录入单据的工作量。

1.4设备调度与管理散杂货港口作业设备主要包括翻车机、卸船机、门机、皮带机等各类装卸设备,设备电气化程度高。采用扭矩传感、视频监控、识别传感、RFID等技术,对其工作状态进行监控、调度、引导、故障排除等,保证生产安全、降低能耗,提高生产率和准确性。设备调度是在驾驶端安装接收终端设备,将码头操作部的调度指令传达给司机,司机根据指令进行搬运、装卸作业、自动确认和统计。调度部门可通过图形化的程序查看整个码头堆场区域内的机械运行情况。在设备资产管理方面,采用电子标签、GIS、GPS、RS等技术,对港口固定资产进行自动识别、记录,实现对机械设备现场位置的跟踪,作业状态的跟踪、作业历史的查询,了解设备当前的详细信息。

2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散杂货港口物流系统架构设计

2.1物联网设备安放及硬件拓扑结构(1)基础设备安放。基础设备主要包括货物堆场RFID标签、闸口处车牌识别设备、主动式红外线感应设备及其它设备。需要做的工作有:①在业务办单部门安装发卡器,发行RFID移动标签,绑定信息存入数据库中;②在门岗处安装车牌识别设备;③在地磅处安放车牌识别设备以及车辆检测器,过磅时实现车牌的自动识别,同时在此安装远距离RFID读写器,接收控制器命令,通过配套天线进行远距离读写,并将读卡器数据传给控制器,安装RFID控制器控制读写器的工作,接收读写器传来的车载终端信息上传读卡记录给客户端电脑,同时接收客户端电脑传输的数据;④将堆场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并在每一个区域安放带有唯一标识的RFID标签的垛牌,绑定堆场编号与RFID标签;⑤在提货工具上安装RFID移动标签。标签具有唯一ID号,存储货物的基本信息及出库单号等提货信息;⑥堆场作业区摄像头的安防,以及在作业机械上安装接收终端设备。(2)硬件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硬件网络拓扑的设计中,需要包含便携设备、摄像头等感应设备用来收集信息,也要有门闸系统,配合过磅操作的有序进行,移动的装置通过无线网络接入局域网。

2.2系统架构基于物联网的港口散杂货物流系统体系结构与物联网的体系结构类似,如图2所示。主要分三个层次:最底层是用来感知、接收数据的感知层;第二层是用来传输数据的网络层;最顶端是应用于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层。数据感知采集层应用传感器、智能终端、RFID电子标签及阅读器等设备完成信息的采集、转换和收集,是整个物联网系统的基础。该层包括两个部分:传感器或控制器,用于数据采集和终端控制;短距离传输网络,将数据发送到网关或将应用平台的指令发送到控制器。数据处理传输层通过各种有线、无线通信网络实现数据的快速、可靠和安全传输,不仅对从感知层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与传输,而且自上而下传输控制命令。用户应用层主要负责对数据的管理和处理,并根据处理结果进行智能决策,实现基于物联网的港口物流系统的应用。

2.3系统可提供的业务服务根据散杂货港口物流业务实际需要,基于物联网的港口散杂货物流系统可实现的功能如图3所示。图3基于物联网的港口散杂货物流系统功能框架图(1)卸货入库管理。主要功能是把即将到港货物的基本信息录入到货物管理系统,并与堆场编号与垛牌RFID标签进行绑定。RFID读取器自动识别货物的标签,将标签上的数据传输到后台数据库,生成卸货理货单,记录卸货信息。(2)堆场监控管理。主要功能是实时监控现场作业状况,同时对现场进行控制和指挥、调整资源、预测结果。将计划、执行、控制、反馈实时互动,实时向作业人员发送指令和反馈执行结果。(3)提货出库管理。主要功能一是对提货单的管理,二是对货物的实际出库管理,两项活动同时进行,信息实时更新。整个过程的作业记录信息均可以通过手持设备自动读取,自动生成装货理货单。(4)设备调度与管理。主要功能是对各类装卸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控、调度、引导、故障排除等,保证生产安全、降低能耗,提高生产率和准确性。另一方面可对港口固定资产进行跟踪、查询管理。(5)其它业务管理。利用物联网技术能够对船舶、泊位、车辆等进行监控和管理。

3结语

现代物流是物联网技术最广泛应用的领域之一,经过物联网技术改造后的物流系统,能够提高运作效率、降低成本。散杂货码头由于货物形态的特殊性使得传统港口物流业务繁琐,易出错,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散杂货港口物流,势必改善流程,提高效率。但是,港口物联网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业务环节的方方面面以及多个用户,规模较大,仅仅在理论上对物联网系统进行设计是不够的,还需对实际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港口物流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港口;港口物流;物流发展模式;经验借鉴

随着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的逐步复苏,后金融危机下的现代物流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日益凸现,物流产业被喻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加速器”。港口作为交通运输的枢纽,港口作为交通运输的枢纽,其战略地位日益加强,并已成为能否有效地保持在国际竞争中的主导地位的重要依托。因此,港口物流业的快速、可持续性的发展将是各个港口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各港口保持竞争力的最有效的方法。目前,国内港口也已意识到发展港口物流的重要性,纷纷加快了对港口物流的规划和建设,使其从传统的装卸服务型港口向物流服务型港口转型,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1国外主要港口物流的发展模式

国外港口物流发展大致经历了传统物流阶段、配送物流阶段、综合物流阶段,而今进入到港口供应链物流阶段。国外港口吞吐量较大的几个港口,在港口物流建设上,也走在了世界港口物流业发展的前列。

1.1鹿特丹港港口物流的发展模式

鹿特丹港的港口物流发展模式属于地主型物流中心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港口管理局拥有很大的经营管理自和土地使用权,由其统一港口地区的码头设施和临港工业以及其他设施的用地管理。通常港口管理局拿出一部分仓库和堆场开辟为公共型港口物流中心,但其只负责管理和提供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本身不直接参与物流中心的经营。当物流中心建成后再由港口管理局有重点地选择业务基础牢固,信誉好的物流经营方加盟,逐步吸纳工商企业加入物流中心,便其将原材料采购,配送等职能交由物流中心负责,参与供应链管理。一般说来鹿特丹港物流发展模式主要有这些特点:一是由政府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租赁给企业自主经营;二是港口配套设施齐全,储、运、销形成一条龙服务;三是港口物流中心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四是港口工业发展迅速,已形成物流链。

1.2安特卫普港港口物流发展模式

安特卫普港的物流发展模式属于共同出资型物流中心模式。该模式通常是以港口为依托,联合数家水、陆运输企业或以股份制形式组成现代物流中心,成为装卸、仓储、运输、配送、信息处理的统一体,开展一条龙、门到门、架到架的综合。这种模式的优点是一方面可以解决港口资金缺乏的困境,另一方面通过与国内外先进的物流企业进行合作,更快地了解和掌握国际上现化物流中心的经营和管理技术及运作方式。一般来说安持卫普港口物流的发展模式主要有这些特点:一是由港务局与私营企业共同投资;二是有着良好的基础设施;三是有着畅通的集疏运网络;四是有着高效的政府管理方式。

1.3新加坡港港口物流发展模式

新加坡港物流发展模式具有供应链型物流中心和联合型物流中心两种模式的特点。供应链型物流中心是由港口物流企业与航运物流企业共同组成物流中心,这种模式是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各方分工合作,共同投资组成紧密型物流集团来经营航运与物流两个供应链环节。联合型物流中心是由港口与保税区,或者与所在城市共同组建的物流中心。一般说来新加坡港物流发展模式主要有这些特点:一是实行自由港的政策,为客商提供方便和优惠;二是物流分工明确,集约经营;三是培育港口物流链,港口与加工业联合发展;四是物流服务形式多样,提供多种增值服务。

2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现状及港口物流存在的问题

随着人们对现代物流理论的研究不断深人与成熟,发展中心城市的港口物流已经越来越引起物流学术界、产业界以及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我国港口物流取得迅速发展。上海、大连、秦皇岛、天津、宁波、青岛、广州、深圳等港口货物吞吐量均超过亿吨,加上香港、高雄、我国亿吨大港口已占世界亿吨大港半数之多。与此同时,集装箱吞吐量成为我国港口经济的最大亮点,香港、上海、深圳港均位列世界集装箱港口前列。当前,国内港口拓展物流服务的主要方式是在码头建设物流园区或物流中心,港口提供装卸、仓储等服务。如上海港、大连港、汕头港、天津港等都已建设港口物流园区。但从目前港口物流发展整体现状来看,我国的港口物流还基本上处在传统物流状态,与国外先进的现代物流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港口物流基础设施薄弱,特别是集疏运配套设施建设不能充分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

(2)物流规模普遍较小,辐射范围狭窄。港口物流与相关的海运、铁路、公路等大型物流企业联系不紧密,缺乏长期、紧密的伙伴关系。

(3)我国港口企业的信息化投入不多,系统利用率不高,难以满足客户需求。

(4)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缺乏。决策层、管理层对现代物流的认知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5)大多数港口在物流建设上缺乏科学、长远的发展战略与远景规划,有的港口发展战略与规划脱离了自身实际,可操作性差。

(6)港口布局网络尚不够合理,枢纽港、喂给港体系还未确立,信息化水平较低,港口现代物流中心的地位还没有真正形成。

3国外港口物流发展对我国港口物流的启示

3.1要重视港口的管理模式对港口物流的影响

港口管理模式对港口的运作效率有很大的影响,直接关系港口的发展。而港口的发展又是港口物流发展之源,没有港口的发展,港口物流的发展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所以,港口的管理模式将通过对港口发展的影响间接影响港口物流的发展。纵观世界港口的发展历程,政府或国有企业共同管理港口的模式普遍存在,目前出现的港口民营化趋势,主要是为了有利于有效克服港口公有公营的种种弊端,提高港口管理效率,有利于有效筹集和利用资金,减轻政府财政负担。该模式把政府参与管理、发挥港口的社会公益性与私人或股份制公司经营发挥其市场化经营的高效性相结合,有利于港口的公益性、经济性同时发挥。

3.2积极培育港口物流链,港口与加工业联合发展

临港工业是当今世界港口城市发展的首选产业,是现代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国内外临港工业发展情况看,沿海国家和地区首先以沿海港口为依托,吸引资源、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和相关产业向沿海港口集中,形成贸易、加工、金融和运输中心,通过沿海港口中心的辐射作用带动区域产业发展,从而推动经济中心沿海化,促进港口城市和区域间的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持续发展。

3.3加大港口物流整合力度,凝聚合力,营造秩序

一个完整的物流链可能包含海运、港口、铁路、公路甚至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涉及到海关、商检、金融等诸多部门,这些部门既有竞争又有合作。要发展好港口物流,必须取得政府支持,在政府的统一协调下,加大力度对港口物流所涉及到的产业进行整,积极引导传统运输企业向物流企业转型,对各种不同的运输方式的经营者,通过建立行业协会或合资、合作经营等方式,加强彼此间的沟通与协调,建立利益共同体,规范竞争秩序,充分发挥各种运输资源的合力,保证物流链的通畅和高效运行,促进物流规模的不断扩大。

3.4积极促进港口物流系统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

建设公用物流信息平台,建设覆盖港区生活流通和仓储运输企业的网络平台,实现各企业、客户和有关管理机构的信息充分互联,形成港口与港口、港口与海关、港口与货主、港口与承担商连接的有机整体。不断完善港口办公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和其他信息系统,建立港口完善的电子数据交换系统。在内部的业务流程之间以及与业务伙伴之间做到信息共享,交换和流动的同步化,在物流管理术语、物流安全管理技术系统、集装技术系统、物流成本合算方法、物流单证体系、商品信息编码体系、物流管理信息平台以及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高标准化程度。

3.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港口物流管理水平

通晓港口物流管理的技术人才是港口物流业发展的关键,要立足现有人才资源的基础上,提高专业人才待遇,努力营造宽松的创业环境。全面实施人才培训计划,加快各类急需人才的培养。同时,大力构建引进人才平台,开辟招才引智渠道,重点引进和培养一批港口物流等专业的海洋经济发展人才,突破人才瓶颈制约。构建多层次的奖励和激励机制,积极鼓励人才创业创新。大力推广全国物流师职业资格认证培训,注重培养与港口物流实践相结合的人才,造就一批熟悉港口物流运作规律和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提高整个港口物流产业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超级秘书网

3.6要有正确的目标定位,制定实施高起点、科学化的物流发展战略与规划

目前的现代物流逐步在向全方位和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全方位主要体现在各港口物流中心均围绕主业提供多种形式的增值服务,包括提供各种金融、保险服务和最佳物流解决方案等服务。一体化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流企业内部的一体化。另一方面是物流企业与港口其他产业及至腹地发展的一体化。现代港口物流的发展除了需要对传统装卸业务进行改造和深化外,还要求建立相应的配送园区,货物深加工区等,并有效整合各个环节,使之和谐运作;同时,还要求走港区联动之路,把港口经济与自由贸易区域或保税区的功能加以配套,实现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言秋.金融危机对港口物流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理论学刊,2009,(7).

[2]庄倩玮,王健.国外港口物流的发展与启示[J].物流技术,2005,(6).

[3]纪少波.港口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J].港口装卸,2004,(3).

[4]王凌峰.海内外主要港口物流发展简况[J].中国水运,2008,(11).

[5]邢丽新.简述我国港口物流发展[J].实践与探索,2008,(6).

[6]范立力.全球港口物流一瞥[J].中国港口,2008,(11).

[7]张丽君.现代港口物流[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港口物流论文范文第4篇

国外港口物流发展大致经历了传统物流阶段、配送物流阶段、综合物流阶段,而今进入到港口供应链物流阶段。国外港口吞吐量较大的几个港口,在港口物流建设上,也走在了世界港口物流业发展的前列。

1.1鹿特丹港港口物流的发展模式

鹿特丹港的港口物流发展模式属于地主型物流中心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港口管理局拥有很大的经营管理自和土地使用权,由其统一港口地区的码头设施和临港工业以及其他设施的用地管理。通常港口管理局拿出一部分仓库和堆场开辟为公共型港口物流中心,但其只负责管理和提供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本身不直接参与物流中心的经营。当物流中心建成后再由港口管理局有重点地选择业务基础牢固,信誉好的物流经营方加盟,逐步吸纳工商企业加入物流中心,便其将原材料采购,配送等职能交由物流中心负责,参与供应链管理。一般说来鹿特丹港物流发展模式主要有这些特点:一是由政府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租赁给企业自主经营;二是港口配套设施齐全,储、运、销形成一条龙服务;三是港口物流中心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四是港口工业发展迅速,已形成物流链。

1.2安特卫普港港口物流发展模式

安特卫普港的物流发展模式属于共同出资型物流中心模式。该模式通常是以港口为依托,联合数家水、陆运输企业或以股份制形式组成现代物流中心,成为装卸、仓储、运输、配送、信息处理的统一体,开展一条龙、门到门、架到架的综合。这种模式的优点是一方面可以解决港口资金缺乏的困境,另一方面通过与国内外先进的物流企业进行合作,更快地了解和掌握国际上现化物流中心的经营和管理技术及运作方式。一般来说安持卫普港口物流的发展模式主要有这些特点:一是由港务局与私营企业共同投资;二是有着良好的基础设施;三是有着畅通的集疏运网络;四是有着高效的政府管理方式。

1.3新加坡港港口物流发展模式

新加坡港物流发展模式具有供应链型物流中心和联合型物流中心两种模式的特点。供应链型物流中心是由港口物流企业与航运物流企业共同组成物流中心,这种模式是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各方分工合作,共同投资组成紧密型物流集团来经营航运与物流两个供应链环节。联合型物流中心是由港口与保税区,或者与所在城市共同组建的物流中心。一般说来新加坡港物流发展模式主要有这些特点:一是实行自由港的政策,为客商提供方便和优惠;二是物流分工明确,集约经营;三是培育港口物流链,港口与加工业联合发展;四是物流服务形式多样,提供多种增值服务。

图1

2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现状及港口物流存在的问题

随着人们对现代物流理论的研究不断深人与成熟,发展中心城市的港口物流已经越来越引起物流学术界、产业界以及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我国港口物流取得迅速发展。上海、大连、秦皇岛、天津、宁波、青岛、广州、深圳等港口货物吞吐量均超过亿吨,加上香港、高雄、我国亿吨大港口已占世界亿吨大港半数之多。与此同时,集装箱吞吐量成为我国港口经济的最大亮点,香港、上海、深圳港均位列世界集装箱港口前列。当前,国内港口拓展物流服务的主要方式是在码头建设物流园区或物流中心,港口提供装卸、仓储等服务。如上海港、大连港、汕头港、天津港等都已建设港口物流园区。但从目前港口物流发展整体现状来看,我国的港口物流还基本上处在传统物流状态,与国外先进的现代物流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港口物流基础设施薄弱,特别是集疏运配套设施建设不能充分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

(2)物流规模普遍较小,辐射范围狭窄。港口物流与相关的海运、铁路、公路等大型物流企业联系不紧密,缺乏长期、紧密的伙伴关系。

(3)我国港口企业的信息化投入不多,系统利用率不高,难以满足客户需求。

(4)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缺乏。决策层、管理层对现代物流的认知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5)大多数港口在物流建设上缺乏科学、长远的发展战略与远景规划,有的港口发展战略与规划脱离了自身实际,可操作性差。

(6)港口布局网络尚不够合理,枢纽港、喂给港体系还未确立,信息化水平较低,港口现代物流中心的地位还没有真正形成。

3国外港口物流发展对我国港口物流的启示

3.1要重视港口的管理模式对港口物流的影响

港口管理模式对港口的运作效率有很大的影响,直接关系港口的发展。而港口的发展又是港口物流发展之源,没有港口的发展,港口物流的发展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所以,港口的管理模式将通过对港口发展的影响间接影响港口物流的发展。纵观世界港口的发展历程,政府或国有企业共同管理港口的模式普遍存在,目前出现的港口民营化趋势,主要是为了有利于有效克服港口公有公营的种种弊端,提高港口管理效率,有利于有效筹集和利用资金,减轻政府财政负担。该模式把政府参与管理、发挥港口的社会公益性与私人或股份制公司经营发挥其市场化经营的高效性相结合,有利于港口的公益性、经济性同时发挥。

3.2积极培育港口物流链,港口与加工业联合发展

临港工业是当今世界港口城市发展的首选产业,是现代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国内外临港工业发展情况看,沿海国家和地区首先以沿海港口为依托,吸引资源、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和相关产业向沿海港口集中,形成贸易、加工、金融和运输中心,通过沿海港口中心的辐射作用带动区域产业发展,从而推动经济中心沿海化,促进港口城市和区域间的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持续发展。

3.3加大港口物流整合力度,凝聚合力,营造秩序

一个完整的物流链可能包含海运、港口、铁路、公路甚至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涉及到海关、商检、金融等诸多部门,这些部门既有竞争又有合作。要发展好港口物流,必须取得政府支持,在政府的统一协调下,加大力度对港口物流所涉及到的产业进行整,积极引导传统运输企业向物流企业转型,对各种不同的运输方式的经营者,通过建立行业协会或合资、合作经营等方式,加强彼此间的沟通与协调,建立利益共同体,规范竞争秩序,充分发挥各种运输资源的合力,保证物流链的通畅和高效运行,促进物流规模的不断扩大。

3.4积极促进港口物流系统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

建设公用物流信息平台,建设覆盖港区生活流通和仓储运输企业的网络平台,实现各企业、客户和有关管理机构的信息充分互联,形成港口与港口、港口与海关、港口与货主、港口与承担商连接的有机整体。不断完善港口办公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和其他信息系统,建立港口完善的电子数据交换系统。在内部的业务流程之间以及与业务伙伴之间做到信息共享,交换和流动的同步化,在物流管理术语、物流安全管理技术系统、集装技术系统、物流成本合算方法、物流单证体系、商品信息编码体系、物流管理信息平台以及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高标准化程度。

3.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港口物流管理水平

通晓港口物流管理的技术人才是港口物流业发展的关键,要立足现有人才资源的基础上,提高专业人才待遇,努力营造宽松的创业环境。全面实施人才培训计划,加快各类急需人才的培养。同时,大力构建引进人才平台,开辟招才引智渠道,重点引进和培养一批港口物流等专业的海洋经济发展人才,突破人才瓶颈制约。构建多层次的奖励和激励机制,积极鼓励人才创业创新。大力推广全国物流师职业资格认证培训,注重培养与港口物流实践相结合的人才,造就一批熟悉港口物流运作规律和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提高整个港口物流产业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3.6要有正确的目标定位,制定实施高起点、科学化的物流发展战略与规划

目前的现代物流逐步在向全方位和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全方位主要体现在各港口物流中心均围绕主业提供多种形式的增值服务,包括提供各种金融、保险服务和最佳物流解决方案等服务。一体化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流企业内部的一体化。另一方面是物流企业与港口其他产业及至腹地发展的一体化。现代港口物流的发展除了需要对传统装卸业务进行改造和深化外,还要求建立相应的配送园区,货物深加工区等,并有效整合各个环节,使之和谐运作;同时,还要求走港区联动之路,把港口经济与自由贸易区域或保税区的功能加以配套,实现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言秋.金融危机对港口物流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理论学刊,2009,(7).

[2]庄倩玮,王健.国外港口物流的发展与启示[J].物流技术,2005,(6).

[3]纪少波.港口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J].港口装卸,2004,(3).

[4]王凌峰.海内外主要港口物流发展简况[J].中国水运,2008,(11).

[5]邢丽新.简述我国港口物流发展[J].实践与探索,2008,(6).

[6]范立力.全球港口物流一瞥[J].中国港口,2008,(11).

[7]张丽君.现代港口物流[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8]曾嘉,金桥,申金升.国外港口物流发展对连云港港口物流发展的启示[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

摘要:港口在现代物流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港口物流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在借鉴国外主要港口物流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分析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港口物流的发展对策。

港口物流论文范文第5篇

(一)相关概念和研究内容界定1.核心概念界定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使得港口和四周地区逐渐变为了商业聚集地区。并且,港口自身条件也处在不断完善当中,因此,进一步加强了港口为周围地区经济与贸易的发展提供的服务能力。2003年,我国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在该法律中,明确指出了:“港口指的是具有船舶进出、停、靠,旅客上下及货物运载等功能,同时还应具有相应的港口设施。”一般来说,港口多是由一个或是多个港区所构成的,加之,当前的港口多数属于综合性的港口,在建设过程中,通常是按照运输货物来决定港区的类型,再结合水路、铁路等和港口的腹地经济相互连接在一起。若按照用途进行划分,港口主要包含工业港、军港、综合港等。其中,工业港指的是为港口的腹地企业运输一些原材料等;军港指的是军队舰艇停、靠或是维修的主要港口;对于综合港口而言,主要指的是为其提供多种功能及多元化服务的一种综合性的港口。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国际货物运输方式标准化、船舶大型化以及集装箱的运输能力等都作为了港口是否具有国际地位的主要标准,这也就进一步加快了港口集装箱码头建设和集装箱港口形式。再结合上述对港口的界定来看,集装箱港口指的是具有一定独立的地区,并且具备一些专业化港口的操作设备,为船舶停、靠及作业、货物装卸等提供服务的港口。2.物流和功能的界定港口物流指的是四周的港口城市借助地理优势,并且在具备一定经济水平与基础设施的前提下,以优化港口和腹地资源为主要目标的一种综合服务体系。通常情况下,港口物流集中体现在港口的功能上,目前,港口功能主要包含船舶货运、报关报检等功能。

(二)协同理论和探究对象的界定1.序参量和序参量理论的分析在协同理论中,已明确指出相变指的是系统由无序态转变成有序态,或是由有序态转变为无序态的一种动态过程。而在此过程中,序参量是其最为重要的一种因素。从物理学角度分析,序参量指的是:在系统相变过程中,慢弛豫变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即序参量。而当系统由无序状态过渡到有序状态时,必须借助序参量间的作用,这将共同决定系统相变的特征与规律的发展。然而,尽管序参了数量相对较少,其衰减速度也相对较迟缓;其快弛预变量过多,它的衰减速度也是非常快的,但是这对系统功能与结构变化不会起到任何的主导作用,并且还必须服从于序参量。2.对研究对象系统的界定分析事实上,协同理论是指如果系统被外界控制参量产生影响进而发生了变化时,其子系统和内部序参量利用相互间的影响出现对应的协调效应以及协同作用。然而,当协调效应与协同作用都已经达到临界点时,那么系统便会利用自组织作用出现新的有序变化。在大部分研究文献当中,对系统界定为:系统是要素间相互联系与制约的多部分相互结合而形成的一个具有特殊功能的一个整体。在对系统理论探究的基础上,明确指出系统和各要素间存在的这种关联性,并且将环境中相互作用与关联的各要素功能与结构的集合作为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全面、动态地看这个整体。

(三)港口物流和腹地经济系统发展的相关机制1.腹地经济对港口物流发展的作用机制第一,腹地经济已成为港口物流发展的集中货源地。通过腹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利用港口与海外销售市场的连接,向海外销售一些产品及原材料;另外,通过腹地经济的快速发展,海外的一些成品及原材料通过港口运输进来。所以,腹地经济发展结构、对外贸易发展现状、规模等都将会对港口吞吐量产生一定的影响。第二,腹地经济是港口物流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随着我国港口腹地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腹地区域物流设施逐渐变得更加完善,而这将为港口进出口、多式集装箱联运打下牢固基础;此外,由于腹地区的公路、航空等设施建设变得更加完善,从而进一步扩大了港口物流腹地空间的范围。由此看来,港口工业发展成为腹地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与基本保障。第三,腹地经济发展能够为港口物流发展提供可靠的服务支撑。通过腹地经济的快速发展,能够迅速带动交通业、金融以及信息行业的发展,吸引大量的企业投资;反过来,港口物流属于一个综合体系,上述产业将为港口物流发展提供必要的全能型人才。所以,港口物流发展需要建立在腹地经济发展的基础上。2.港口物流发展对腹地经济的作用第一,港口的发展可获得更大的效益,而这无疑对腹地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而在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港口物流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并且还可创造更大的经济财富、增加就业机会等,从而进一步加快我国港口及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此外,港口物流的发展可带动腹地集疏运系统的发展,促使腹地交通设施逐渐趋于完善,而最重要的是可吸收大量的发展资金。第二,港口物流具有促进腹地经济发展的功能。通过梯度转移理论分析我们可知,港口物流发展使我国社会资源逐渐朝向港口和低成本地区转移,由于产业的过度集中,便出现了产业集群,促使腹地经济快速增长。

二、当前青岛港港口和腹地经济发展的基本现状分析

(一)发展概况1892年,建立了青岛港,截止到目前为止,青岛港已是具有上百年历史的大型港口。其业务主要涉及到国际集装箱运输、成品及原材料的进出口运营以及提供一些国际客运服务等。目前,青岛港已经和13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近450个港口存在业务往来。据数据统计显示,截止到2011年底,青岛港的吞吐量达到了3.72亿吨,同比增长了近7%,位居世界前列。

(二)港口发展趋势据有关部门的数据统计显示,青岛港的出口总额波动相对较大,既有高潮也出现了低谷,不过其整体量变化并未出现较大差异。然而,从增长角度分析,进出口额波动时间段和集装箱吞吐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在2008年之前的增长速度处在最高位。2008年爆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但并未影响到进出口额的增度,甚至比2007年增长了近25%的额度。在2009年,青岛港口的进出口额出现了负增长,其最低值达到了-21%。

(三)腹地发展趋势总量指标指的是衡量经济发展的标准,根据2002年-2008年的青岛国内生产总值的发展趋势分析,其总量呈级数增长,增速相对平缓,且没有较大的波动,这是和我国整体经济发展速度是相一致的;但是,在受到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影响后,2009年的生产总值呈下降趋势发展。随后,全球经济发展呈现了复苏发展,2010年生产总值出现了上升,几乎恢复到了出现经济危机之前的水平;然而,尽管在2011年,青岛港的生产总值达到了6615.6亿元,增速为下降趋势,但其总量却在持续上涨。

三、青岛港港口和腹地经济协同性发展的实证探究

(一)协同性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港口物流的评价指标指的是按照投入与产出量指标来选择序参量,并且将其作为生产性泊位数、港口业务、投资额以及集装箱的吞吐量等。事实上,腹地经济系统是比较复杂的,为进一步提升评价目标的准确性、可得性,根据总量指标、贸易指标以及投资指标来选定序参量。不过,贸易指标与投资指标的确定又要结合国内外贸易与投资量的多少选定消费品的零售总额、投资额。

(二)实证结果1.总量指标从整体上来说,总量指标贡献度呈上升趋势发展,和青岛经济子系统相同,经济危机对经济总量指标的序参量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工业生产总之和地方财政收入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其协调适配度增长相对十分的平缓。2.贸易指标因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对外贸易出口总额对子系统贡献度持续下降,加之,受后经济危机财政刺激的进一步增大,其贡献度水平持续增长。除此之外,由于国内需求量的增大,进一步增加了社会消费品额度的增长,进一步促进了我国产业经济的发展,从而提升青岛经济系统和子系统的协调适配度水准。

四、实证探究其实和策略建议

(一)实证结果启示港口物流子系统对港口物流及腹地经济系统对的贡献度水平持续上升来看,青岛港口的运行,可进一步加快经济子系统和复合系统的协调发展。并且,在加速港口物流子系统在复合系统的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样一来,可确保港口物流经济和腹地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

(二)发展策略建议为了进一步促进青岛港口和腹地经济的发展,可构建一套完善的协同发展体系。另外,可进一步加大对港口的投资力度;逐步完善港口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总体来说,通过上述对青岛港口和腹地经济的实证结果分析,作者提出了几点关于加快青岛港以及腹地经济发展的合理策略。一方面,在各级政府的正确引导之下,构建以港口企业为主的协同发展框架;另一方面,构建相对完善的港口物流信息平台。只有全面做好青岛港口与腹地经济的发展工作,才能带动青岛港口周围企业的发展,还可为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作出突出性的贡献。

港口物流论文范文第6篇

虽然深圳港口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但仍然暴露出不少问题。

(一)集疏运条件需升级,进出通道拥挤。作为世界顶尖的集装箱枢纽大港,深圳港口货运量与从前相比,大大增加。现有的集疏运条件已不能完全满足港口的发展需求,进出港通道窄小,拥堵严重,成为制约港口进一步发展的因素。除此之外,目前,深圳港的腹地面积也制约了港口物流的发展,其直接腹地是深圳及珠三角地区,是集装箱货源的主要来源地,鲜少与内地交往。随着国际化贸易的发展,竞争的白热化,腹地面积的局限大大的制约了深圳港的物流发展。

(二)通关环境有待提高。作为高速发展的沿海港口,近年来,深圳有限的海关监管资源逐渐难以满足极速增长的通关业务。目前,监管机制缺乏科学性,针对企业的标准化分类管理体系尚未建立,计算机联网仍没有全面运行,尚未健全全程物流信息技术通信,与海运物流企业的运作产生脱节。

(三)港口基础设施仍需升级。虽然深圳港在近几年加强自我规划,大力改善港口基础设施,增强升级硬件等级。然而,现代物流的基本需求较为复杂,需要更高能的物流信息平台。目前深圳港的基础设施状况仍离这一发展需求有一段距离。即便已经加强了信息化普及,企业与码头公司的信息共享系统尚未能建成,大大地影响了物流效率。

(四)华南地区港口竞争激烈。深圳港身为华南地区集装箱枢纽大港,竞争压力并不小。在深圳港南,分布着香港葵涌港、珠海高栏港、惠州港等多个现代化港口。这几个港口基本都属于珠三角区域,公用腹地,竞争固然激烈。除了香港葵涌港比深圳港的竞争力强,加快建设南沙港区的广州港对深圳港虎视眈眈。此外,其他港口也纷纷加快了港口物流建设,普遍与深圳港一样,实行货到报关,导致货物竞争更加激烈。

二、深圳港口物流的发展对策

(一)升级集疏运条件,整合资源,统一规划。深圳应大力发展两个港口物流园区,整合各物流企业以及港口企业相关资源,构建完整、便捷、高效的物流供应链。此外,应加强横向合作,完善集疏运系统,加强与公路、海运、铁路、航空的联系,使整个物流过程保持通畅;同时,要建好物流链,加强开展与海关、商检、保险等部门的纵向合作,根据不同用户的不同要求进行变化,追求更小的成本和更大的收益,发展快捷,高效的港口物流产业。

(二)提升服务水平,改善通关环境。作为世界顶尖的集装箱枢纽大港,深圳港口货运量非常大。目前,深圳港口业务却仍然还是以装卸、搬运为主,大量货品长时间积压在海关,使得企业的生产和销售不能及时开展,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深圳港口需升级换代其物流功能。首先,应改进装卸业务;其次,优化港口物流服务;三是在港区或附近区域内建立相对应的专业服务区域。除了改善港口基础设备,升级硬件,深圳港更应该不断完善物流软环境,为广大客户着想,随客户要求的变化提供全面、延伸、多元化、灵活机动的现代化服务。不仅如此,要打破行业间的隔阂,加强与各部门、各系统的横向与纵向合作,尽力缩短货物滞港的时间,加快通关速度,使客户成本最小化,物流效率最大化。

(三)升级港口基础设施,完善集疏运系统。虽然深圳港在近几年加强自我规划,然而,现代物流的基本需求较为复杂,深圳港应大力改善港口基础设施,增强升级硬件等级。一是要满足大进大出的集疏运量,重点建设深水泊位,满足泊船体积大型化的需求;二是要注意完善集疏运系统,加强与港口配套的铁路、公路系统的横向合作,完善集疏运系统;加强仓储配送管理,使整个物流过程保持通畅构建大型公用物流信息平台,使深圳港物流系统逐渐成为一个通畅、高效、健全、先进的现代化物流系统。三是建设完备的交通信息网络,为发展现代化深圳港口物流创造良好条件。

(四)加强深港物流的交流与合作。深圳港南临香港,深港在经济领域的合作相当紧密。在构建物流体系时,深圳大力引进了香港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手段。目前,从经济上来看,深圳较之于香港,成本相对较低;而香港则在国际航空和现代物流上领先于深圳,二者优势互补、相辅相成,合作的空间还是很大的。以打造亚太地区的国际航运中心为目标,加强深港在现代物流方面的合作,是很有必要的。物流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是跟随时代潮流的发展而迅速发展的。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拥有具备专业物流技术的高新技术人才。深圳港应大力引进精通物流管理专业,善于研究国际贸易方向,具备相关法律知识的人才,对他们予以培养和重用。

三、结束语

在现代物流业发展过程中,港口物流因其优秀的集疏运能力现代物流网络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面对高速发展的现代化物流产业,深圳港仍然有不少问题。只有整合资源,统一规划,升级港口基础设施,提升服务水平,完善综合功能,加强深港物流合作,引进高新人才,才能保证港口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够有持续的竞争力,使深圳港口物流业顺应时代的潮流,继续稳步发展。

港口物流论文范文第7篇

1.1港口物流产业集群形成的市场因素

从国内市场角度来说,珠三角地区港口物流产业在经营发展中主要以第三方物流为运营核心,其整个运营也是依托于第三方物流对港口资源的大量需求。当前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我国各区际之间的贸易往来也更加频繁,西部大开发与中部崛起战略的有效实施促进了我国珠三角地区的贸易交换量,增加了其他地区对珠三角地区的物流服务需求,我国地区对港口资源需求的不断扩张直接拉动了珠三角地区港口物流经济的迅猛发展[2]。

1.2港口物流产业集群形成的企业因素

珠三角港口地区企业是港口物流产业的主要依托,同样的工业企业要发展也离不开港口物流产业的扶持,两者之间具有一种互为连带的关系,相互影响同时又相互制约,企业在区位选择上倾向于珠三角港口地区,对物流运输十分有利。另外,与珠三角上下游产业相关的企业为了给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在很大程度上也会选择在港口区域分布,以此来降低交易与合作成本,珠三角地区港口物流的形成不仅促进了该地区物流产业的发展,同时也推进了其他产业的发展进程,具有双重作用,充分发挥了珠三角港口的地区优势。

2珠三角地区港口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互动的因果关系研究

港口物流产业是拉动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支柱,其发展程度高低直接影响着当地区域经济发展速度,从上述阐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港口物流地区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并且其与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具有非线性、多重反馈性以及时滞性,为了进一步珠三角地区港口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关系,笔者就两者的互动因果关系展开了全方位的分析研究:①珠三角区域经济得到发展,那么该地区各产业产值也会相应增加,人们对港口物流需求也会增加,而港口物流产业集群的发展则会给区域经济带来进一步的发展。由此可见港口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不仅是一个互动关系,还存在一种发展的循环性。②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必然会出现港口物流需求量及各产业产值增加,在这一形势下,会给港口物流产业带来一定的压力,甚至造成港口运营能力与实际需求不符的现象,那么为了满足广大群众对港口物流市场的需求,当地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会对港口进行扩大投资,积极号召物流企业向港口区域的进驻,从而全面拉动港口物流产业的迅速发展[2]。③珠三角港口地区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善以及其本身独有的资源优势与地理条件,能够吸引诸多与其具有关联性企业的融入,从而带动珠三角区域经济就业与城市消费,进一步实现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④港口物流与珠三角其他物流相比具有便捷性、高效性等优势,可以吸引临港产业的进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升珠三角区域经济整体消费水平。⑤珠三角港口物流资源丰富,在港口地区以港口物流为媒介进行各类型行业合作与交易,能够有效降低交易成本,产生一定的外部经济,从而促进珠三角区域经济的发展。为了方便相关研究者明确珠三角地区港口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本文笔者对两者互动发展的因果关系采取图示的方式进行了解析,两者因果关系如图1所示。

3拉动珠三角地区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有效策略研究

3.1对港口功能进行正确定位,保证港口物流产业与区域发展的一致性

要实现珠三角港口物流产业的迅速发展,那么企业应根据自身所具备的区位优势,并结合珠三角区域对经济的整体规划,在此基础上对港口功能做出准确定位,通过多种联运方式的协调,与区域经济之间形成一种配套发展,形成一套完善的经济发展动脉。首先,在珠三角地区,港口建设与发展应以该区域的整体规划为基本条件,在总体规划的过程中对该区港口物流的发展进行合理规划,并对其功能进行分析定位,进而为珠三角港口物流经济发展与服务功能的拓展指明方向[1]。其次珠三角区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应以港口物流产业运输体系为依托对外开展各种业务往来,加强与其他地区或者国际上的业务往来,以此来拉动珠三角区域经济的飞速发展,提升珠三角地区经济整体发展水平。

3.2发挥政府的导向性作用,加快区域改革步伐

珠三角港口物流产业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与相互作用均离不开政府相关政策的引导与扶持,无论是区域经济的空间布局与经济发展,还是珠三角港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都需要政府利用相应的制度去精心维护。要实现珠三角港口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政府应结合珠三角区域经济及港口物流产业发展实况尽快完善相关组织机构以及工作机制,制定并落实产业经济发展规划,做好珠三角区域合作、港口建设、资本运作以及港企合作中所出现的重大问题的协调工作[1]。与此同时,政府应尽快出台对区域发展及港口物流产业发展具有引导性作用的优惠政策,比如财政补贴、货代企业奖励、规费减免、航线补铁、土地出让金返还以及绿色通道建设等等,适当推出政策,能够充分调动相关企业发展的积极性,对推进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另外,应尽快整合港口资源,充分发挥企业在经济市场中的主体地位,保证分工的合理性,还可以在珠三角地区建立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结合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将相关信息覆盖整个港区及珠三角经济发达区域,实现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互联。

3.3大力推进临港产业,强化港口物流企业联盟

从珠三角港口经济发展状况来看,要实现临港产业经济的发展,首要任务就是促进珠三角港口物流产业与临港经济的互动发展,那么要实现两者的互动性,应在发展实践中不断强化珠三角港口物流企业本身的核心竞争力,在发展中不断引进先进的技术以及管理方法,以此来增强港口物流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力。要推进临港产业发展,就不能忽略港口这个依托,企业应以珠三角港口区位优势为依托,充分展现临港产业物流发展的集中化与专业化,实现港口物流产业与临港产业之间在运作管理的良好衔接,实现两种产业之间的双向互动,最大限度的推动珠三角港口功能升级[1]。除此之外,还应强化珠三角港口物流企业之间的联盟,这样可以有效稳定港口物流企业货源,促进港口物流产业经济的稳步发展,同时港口物流企业还可在市场竞争条件下依据珠三角地区独有的优势,积极与物流货源客户建立良好的长期的合作关系,从而形成一种战略联盟,提升珠三角地区的揽货能力,实现珠三角区域经济的长远性发展。

3.4实时引进具有创新性的管理模式与优秀人才

在珠三角港口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过程中必须实时引起具有创新性的管理模式与优秀人才,引起先进管理模式及人才既可以及时给港口注入新的血液,同时还可以强化港口物流创新,实现港口物流运行管理的优化创新,从而提升珠三角港口的风险应对能力,运营管理能力及资质水平[4],这样可以有效提升珠三角港口的核心竞争力,对促进港口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4总结

总的来说,珠三角港口和区域经济构成了一个具有不确定性、开放性、非线性及高度复杂性的社会系统,两者内部功能及结构等诸多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同时也相互作用。要实现珠三角港口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发展,保证两者在发展过程中的和谐性与融洽性,在发展过程中应强化港口合作,充分发挥港口所具有的功能优势及资源优势,强化港口物流服务功能,并大力推进临港产业的发展,从而形成良性的区域港口集群,拉动珠三角港口腹地的经济发展,实现港口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共同繁荣。

港口物流论文范文第8篇

1.1数据和软件港口物流发展状况的测量有运输、仓储、流通加工、装卸搬运等多种指标,综合考虑指标的重要性、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采用港口货物吞吐量、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两个指标来衡量港口物流发展状况。第二产业发展状况也有多种测量指标,本文采用第二产业产值来衡量其发展状况。本文根据宁波市历年统计年鉴,整理出1986-2013年港口物流业发展的统计数据以及宁波市历年的第二产业的产值[7][8]。港口货物吞吐量、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第二产业产值三个变量的时间序列分别用portcargo、container、secondindustry来表示。在数据分析过程中,要对以上三个变量的样本数据进行去量纲化处理。本文运用EVIEWS5.0软件,进行计量分析。

1.2平稳性检验为了消除portcargo、container、secondindustry的异方差,并使序列更加平稳,对三个序列取自然对数,得到lnportcargo、lncontainer、lnsecondin-dustry三个序列。对lnportcargo、lncontainer、lnsecondindustry三个序列进行ADF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如表1。检验结果表明,lnportcargo、lncontainer、lnsecondin-dustry三个序列都是2阶单整的。对以上三个时间序列变量构建无约束的VAR模型,根据AIC和SC原则,选择模型的滞后阶数为3。然后进行AR特征根检验,检验结果如图1。由图1检验结果可知,每个特征根倒数的模都在单位圆内,表示VAR模型通过了稳定性检验,是稳定的。

1.3协整检验运用Johansen检验法对lnsecondindustry、lnpor-tcargo、lncontainer这3个序列进行协整检验。鉴于输出结果篇幅过大,在此简化选取检验结果中的迹统计量(Trace)和协整方程,见表2、表3、表4。从以上输出结果可知,lnsecondindustry、lnpor-tcargo、lncontainer这3个时间序列变量至少有两个协整关系存在,得到以下两个协整方程式:LNSECONDINDUSTRY=1.289295LNPOR-TCARGO-0.108316LNCONTAINER(1)LNSECONDINDUSTRY=0.460459LNCON-TAINER(2)由以上方程式可知,变量lnsecondindustry与lnportcargo、lncontainer之间存在统计意义上的长期变动趋势,港口吞吐量增长1%,同时集装箱吞吐量不变时,第二产业产值增加1.289295%;当集装箱吞吐量增长1%时,第二产业产值增长0.460459%。

1.4脉冲响应分析鉴于lnsecondindustry、lnportcargo、lncontainer三个变量构建的VAR模型平稳,可以做脉冲响应分析。分别给lnsecondindustry、lnportcargo、lncon-tainer一个Cholesky正交标准差冲击,lnsecondin-dustry的响应变化,见图2。从图上可知,对应lnportcargo的一个标准差冲击,lnsecondindustry做出了正向的反应,并在第3期达到峰值,之后的响应逐渐衰减。对应lncontainer的一个标准差冲击,lnsecondindustry首先做出负向的反应,并在第3期达到负向的峰值,然后在第5期响应由负转正,并在第8期达到正向的峰值。

1.5方差分解对模型进行方差分解,输出结果见图3。由输出结果可知,lnportcargo对lnsecondindustry的贡献度从第1期开始逐渐增大,在第3期左右达到峰值,之后稍微有所衰减,到第15期,稳定在35%左右。lncontainer对lnsecondindustry的贡献度从第1期开始逐渐增大,在第16期左右逐渐稳定在15%左右。2.6Granger因果检验对以上VAR模型做Granger因果检验,鉴于输出结果篇幅较大,在此略去。从检验结果可知,在5%的置信水平下,lnportcargo是lnsecondindustry的Granger原因,反向不成立;lncontainer不是lnsecondindustry的Granger原因,但lnsecondindustry是lncontainer的Granger原因。lnportcargo是lncon-tainer的Granger原因,但反向不成立。

2.结论与对策

(1)宁波港口货物吞吐量与第二产业高度相关,集装箱吞吐量与第二产业的相关关系较小。从协整方程式可以看出,第二产业与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基本保持线性增长的统计关系。从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可以看出,港口货物吞吐量对于宁波第二产业具有明显的正效应,而且对第二产业波动的贡献度在稳定之后达到35%,充分说明宁波经济高度依赖港口物流的发展;集装箱吞吐量对于宁波第二产业先是有小幅的负效应,然后才是正效应,而且对宁波第二产业波动的贡献度只有15%。根据宁波历年统计数据,分别画出宁波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与第二产业的对比图,见图4、图5。从图4可以看到,两条曲线变化的同步程度很高,这就说明第二产业与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率高度同步。从图5可以看到,两条曲线背离严重,集装箱吞吐量增长率远高于第二产业增长率,这也就说明宁波集装箱吞吐量与宁波第二产业的相关度较小。

(2)大宗商品物流进出口对宁波第二产业贡献度较大。深入研究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与宁波第二产业的影响效应,笔者发现,港口货物吞吐量与宁波第二产业的相关度更高。根据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年宁波港货物吞吐量4.96亿吨,比上年增长9.5%,增幅比上年提高5.0个百分点,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2.76亿吨,增长12.7%。三大主要货类增速“两高一低”,煤炭吞吐量7925.6万吨,增长19.5%,原油吞吐量6122.9万吨,增长11.1%,铁矿石吞吐量8812.8万吨,增长7.2%。全年集装箱吞吐量1677.4万标箱,增长7.0%。综合本文实证分析结果和宁波市港口物流发展实际情况,可以知道,宁波港口吞吐量中,大宗商品占到很大比重,这一方面因为宁波的石化、汽车、纺织服装、电工电器这四大传统产业在经济中仍然居于重要位置,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宁波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大宗商品集散地。

(3)正确看待宁波集装箱吞吐量与第二产业产值的关系。通常来讲,宁波作为集装箱吞吐大港,集装箱吞吐量的快速增长能有效拉动宁波经济和第二产业。然而经过本文实证分析发现,事实并不是如此。宁波集装箱吞吐量并不构成第二产业产值的Granger原因,而恰恰相反的是,宁波第二产业产值是集装箱吞吐量的Granger原因。再结合图5,基本可以得出结论:宁波第二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拉动了宁波集装箱吞吐量的快速增长,反过来说,宁波集装箱吞吐量快速增长了,宁波第二产业产值不一定快速增长。这一点,从2014年前5个月宁波经济发展状况就能清楚地看到。前5个月,宁波工业增加值只增长了4.9%(见表5),而同期集装箱吞吐量增长了12.1%。

(4)深化“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构建高效的第二产业供应链。长期以来,宁波经济是一种典型的港口经济,宁波第二产业较大程度上呈现为港口产业,对港口物流的依赖程度较高。根据实证部分的研究结果,课题组认为,宁波应该继续做好港口物流与第二产业的协同发展,提升港口物流的标准化、信息化、一体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港口的集疏运能力,深化“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大宗商品交易所、航运交易所建设水平。宁波要抓住当前以P2P(peertopeerlending,网络对等借贷平台)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大发展的有利时机,用互联网金融理念来加快第二产业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当前,世界范围内的竞争,越来越明显地表现为产业集群的竞争,根本上也就是供应链的竞争。单靠一家或几家明星企业创天下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时代的发展迫使宁波的第二产业必须加快供应链的发展节奏,提升整个供应链的国际竞争优势。宁波在实现“4+4+4”产业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发展石化产业、汽车产业、纺织服装产业、电工电器产业等这些传统优势产业的供应链,还要发展新材料、海洋装备制造、设计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供应链。

港口物流论文范文第9篇

据统计,随着福建省各大港口的建设和发展,在福建省经济增长的带动下,福建省各大港口的货物吞吐量也在逐年增加,福建省沿海福州港、厦门港、泉州港、宁德港、湄洲湾港、漳州港六大港口的历年货物吞吐量见图1。通过图1可见福建省沿海几个港口的货物吞吐量从2004年到2013年(除2007年外)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2013年高达45475.19万吨。其中2005年比2004年增长高达23.81%,2011年比2010年增长14.05%,2012年比2011年增长10.95%,2013年比2012年增长9.95%。以如此迅速的增长速度,可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海峡西岸的建设,在继续完善港口建设的现状下,未来的货物吞吐量将会继续上升。

2供应链模式下港口物流管理人才需求分析

2.1供应链模式下的港口物流人才现状分析随着物流管理的迅速发展,供应链管理也一直是与物流相结合企业的发展思维方向。从供应链系统的角度去发展企业之间的合作,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也是21世纪各大企业竞争的方向。因此作为针对港口进出口货物的物流发展也离不开供应链的思维方式。港口物流是增强港口周边物流活动的辐射能力,涉及到装卸、搬运、仓储、配送、运输等多种物流作业,同时整个供应链模式下涉及到国际贸易、货代、船代、报关报检、保险、财务等多种业务领域。图2为港口物流的供应链模式图。上述供应链模式中的人才培养除港口物流的专业人才外,各大功能的人才培养许多高职院校都已开设了相对应的专业,招生也已具备了一定的规模。虽然目前从事港口物流供应链上的企业的专业人才也达到企业的实际需求,并随着相应专业的毕业生的输出,货代、船代、船公司、报关的专业人才占比也将会逐年增加,学历水平也将会逐年提升。除港口外对于这些行业的人才需求基本可以满足。

2.2港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分析通过上述的数据分析和供应链模式分析,及港口企业的调查发现,未来福建省对港口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分以下三个层次。①港口物流高级管理人才。此层次的人才属于战略层次,需要从战略的高度规划企业的物流战略,除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外,还需通晓物流的技术知识方能全局把握港口物流的的发展,同时协调好港口物流供应链上各企业之间的协作。②港口物流项目策划人才。此层次的人才属于战术层次。是具体港口物流项目的规划者,能胜任仓储管理、港口作业管理等工作,除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外,还需要掌握物流专业的技能及供应链上协作企业的相关知识。③港口物流操作人才。此层次的人才属于业务层次。是具体港口物流的各项任务的具体执行者,是一线操作人员。需具备一线物流设备的操作技能,码头现场控制能力。单证操作能力,理货验货能力等。

3福建省港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3.1福建省港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定位为了推进福建省“大港口、大物流”的发展战略,积极配合“福建省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做大做强港口群的发展规划,就必须努力培养一批优秀的港口物流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合理构建福建省港口物流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目前高校的实际调查分析,未来港口物流的专业人才输出还是以高职院校为主,因此结合高职院校的教育特点,将港口物流管理的人才培养定位为培养在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能从事泊位策划、装卸调度与指导、堆场管理、闸口操作、报关与验关、单证操作、客户服务、仓储管理、库存控制、配送等港口物流管理能力及技术操作能力,并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一线港口物流管理应用型人才。

3.2福建省港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为能输出符合港口物流的专业人才,结合目前高职教育的特色,对福建省港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如下探索[5]。①“工学结合”式培养。高职教育的发展近几年一直在大力发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和高校的优势,进行三位一体的合作。切实执行工学结合。因此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港口物流的岗位需求,确定出明确的港口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提出态度、能力、知识三维结构的培养模式。并结合港口企业的特殊性,努力争取港口企业的校外教学,能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协调统一,符合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②“订单式”培养。由于港口企业的需求较高,对学历和专业都有一定的要求,因此为了能更好地输出适合港口物流的人才,可与港口企业合作开班,直接针对港口物流的操作能力需求进行培养,使应届毕业生进入港口企业后能很快接手相关工作,缩短了新员工入职的培训期,降低了企业的员工培训成本。③实行顶岗实习制度。目前高职院校都设有顶岗实习环节。为了提升港口物流管理人才的质量,在校外顶岗实习环节,与港口物流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既能满足学校为学生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同时也能更好地服务于港口物流的科学化、高效化的发展方向,实现校企双赢。④加强职业资格认证的培训。“双证书”是高职教育的一大特色,同时通过职业资格认证的培训考试,使学生更能系统的掌握港口物流的专业知识,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同时把握整个供应链模式下的港口物流的职位需求及相关性。因此作为港口物流管理的人才培养,可考取助理物流师、报关证、报检证、货代证等资格证书。⑤加强人才引进机制。针对港口物流的高级管理人才,应届毕业生基本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除了企业内部晋升外,可以加大外来人才的引进,重点引进具备国际贸易、货代、物流、财务等供应链模式上一体的管理类人才,加强港口物流的人才结构。

4结束语

21世纪企业的竞争是人才和供应链的竞争,谁拥有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谁就能在企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近期APEC会议中提出的互联互通和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港口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港口物流的需求是巨大的,因此港口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是必然的,福建省作为我国的沿海省份,港口的发展势在必然,因此针对福建省港口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分析与培养研究对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

港口物流论文范文第10篇

(1)物流统计检测系统与港口物流业发展不同步。在港口物流检测系统的定量研究中,经常会遇到相关统计数据不健全或是不全面的现象,且目前国内现有的港口物流统计数据大多数来自于相关行业统计数据库中推断得出的,比如物流吞吐量、货运周转速度以及货车运载效率等。尽管评估这些要素的指标具有一定的科学合理性,但在一定程度上却不能如实反映出港口物流整体配送状况。这种情况就导致对港口物流的理解水平始终停留在定性的认识上,影响到对国内港口物流业成本费用与整体经济效益的评估能力,进而也无法正确的衡量国内港口物流业对区域经济以及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这是由于国内港口物流统计检测系统发展滞后所造成的。

(2)港口物流统计检测系统不健全。随着港口物流行业市场化发展速度的加剧,物流统计检测系统的主要构成物资状况以及运输信息统计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目前,国内港口物流信息的统计主要包含物资运输量以及货运周转效率两方面,其余与港口物流业相关的信息指标都没有相应的统计数据,也没有科学的统计检测技术与方法,这种状况导致了当前国内港口物流业统计检测系统不健全。

(3)港口物流现有的统计检测系统不能很好地反映物流运输的全部流程。由于港口物流业发展速度不断提升,港口物流现有的统计检测系统不能很好的反映物流运输的全部流程,这是由于传统港口物流统计检测系统主要是对配送产品基本信息的统计与检测,比如像包装、配送以及仓储等基本信息,主要借助于传统的反馈数据进行统计检测。而现代港口物流的发展有网络通讯技术的支撑,加上科学的管理方式和组织技术,将原本分离的物流信息体系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一条完整的物流供应链体系,这就需要革新现有的港口物流现有的统计检测系统,使之与现代港口物流发展速度相匹配。

2港口物流行车记录仪工作原理

港口物流行车记录仪系统主要包括远程检测系统、货车运输信息记录仪以及互联网技术设备,具体港口物流行车记录仪工作构成,如图1所示。由图1可以看出,远程检测系统由GSM技术、检测系统服务设备以及数据库存储查询平台三部分组成,货车运输信息记录仪由信号系统、控制系统以及GPS系统组成。货车信息记录仪的信号系统可记录货车运输过程中的实时数据,控制系统主要是对信号系统中所记录的数据进行存储,GPS系统主要是将所接收到的港口物流货车地理位置信息传输给信号系统接受设备,然后控制系统将信号系统所记录的信息进行存储和计算;借助于互联网技术设备将港口物流行车信息计算结果传输给远程检测系统模块,远程检测系统中GSM技术将港口物流行车信息计算结果以发报短信的形式将相应的数据传输到远程检测服务器中去,接着借助于数据库查询平台将数据传入到远程监测系统中去。

3基于行车记录仪的港口物流统计检测系统构建

3.1港口物流行车记录仪统计检测系统架构港口物流行车记录仪统计检测系统主要借助于货车与物资运输跟踪服务体系、货车运输信息记录仪(即集成GPS/GSM与车辆行驶信息搜集)为中心,进一步整合GIS技术、条码技术、互联网信息技术以及数据库存储分析技术等,进而全面追踪港口物流运输车辆与物资的运输具体信息,并使客户能够及时了解到运输状况,同时也可以在任意时间范围内查询出全国各个地区的相关信息。港口物流行车记录仪统计检测系统架构图如图2所示。

3.2港口物流行车记录仪统计检测系统的功能(1)有效配置港口物流资源。首先,增加港口物流运输车辆数,提高整体载货能力。港口物流企业要学会利用现有资源和各种平台,使行车记录仪在港口物流统计检测系统中得到有效利用,在条理清晰的情况下进行载货运货。其次,提升物流仓储能力。港口物流行车记录仪统计检测系统可以确保运输物资按时到货,可以帮助港口物流公司对存货场地进行最大程度的有效利用,进而节省港口物流设的仓储开支。再则,减少运输损耗。港口物流行车记录仪统计检测系统可以合理地安排和选择港口物流载货车辆的配送路径,可以更好的节省物流运输成本。(2)监控港口物流运输系统安全。监控港口物流运输系统安全主要包括确保运输人员、运输车辆和运输物资的安全。运输人员安全主要是指港口物流运输车辆、人员等在面临着客观和主观所造成的伤害时候,可以借助于车载行车记录仪中的单键报警系统传输给整个港口物流监控机构,在接到信息之后,监控中心可以依据运输车辆的具置的进行援助服务。运输物资安全主要是指对于港口物流运输物资的安全实施监控。港口物流配送车辆在行驶进程中的车速、刹车情况以及运输物资的具体情况等都会影响到运输物资的安全性。在加装车载行车记录仪设备后,可以及时获取到上述安全信息,提醒运输人员并启动GSM设备将物流信息发送至港口物流信息监控机构,监控中心依据信息及时调整运输策略,避免发生不必要的损失。对于客户来讲,可以了解到自己货物的整置信息及具体情况。运输车辆安全是对港口物流配送车辆中(比如说行车燃油状况以及行车引擎状态等)状态进行实时监控,然后借助于物流运输数据分析器分析港口物流车辆全程的运输情况,及时提醒运输人员采取合理的措施。(3)服务客户。第一,精准的定位服务。港口物流企业可以通过GPS系统进行精确的定位服务,从而获得物流车辆的所在位置,通过GSM统计检测系统的查询,既能准确掌握货物的位置,客户也能在检测系统终端通过发票号或者货号,利用港口物流统计检测系统明确地了解到载有自己货物的物流车辆的情况。第二,运输物资交接时间精确化。港口物流行车记录仪统计检测系统可以确保运输物资的交接时间更加精准,不仅帮助港口物流企业提高物资仓储能力,还进一步降低了港口物流的运输成本,同时也可以帮助客户节省等待时间,进而提高了港口物流的企业声誉。(4)监控运输物资。客户可以借助于信息数据库,对正在运输的物资情况进行监控。

4结论

本文在行车记录仪的前提下对港口物流统计检测系统设计管理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总结国内外行车记录仪的理论研究成就,对港口物流统计检测系统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接着分析了港口物流行车记录仪工作原理,进一步探讨了港口物流行车记录仪工作中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参照相关研究,构建出基于行车记录仪的港口物流统计检测系统架构图,同时分析了基于行车记录仪的港口物流统计检测系统的三大功能,为国内港口物流业统计监测系统的完善提供了理论依据,可以更好的帮助港口物流业解决行车物流信息控制的问题,形成操作性强的物流统计检测系统,迎合了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趋势,拓宽了理论研究范围。

上一篇:绿色物流论文范文 下一篇:现代物流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