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的思考

时间:2022-05-15 06:05:06

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的思考

摘 要 小学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之一,通过对小学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的理论、教学特点以及教学策略的研究,了解到在探究性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决定和构建学习目标,探究者可以生成或构建起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满足自己认为重要的认知需要或求知兴趣。本文以小学生的阅读学习为主,研究学生的探究学习。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探究式学习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探究性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建构的自、探究目标和意图的自主决定权归学生所有。作为教师应该自己设计或者研究情境脉络,不应该全部灌输给学生,而应该为学生留有一定的自主空间和情景构建,从而使教学中单向的交往实践转变成双向的、对话式的交往实践模式。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探究学习的意义与价值

1.1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探究学习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起到鼓励学生表达自己见解的目的,但是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是培养创造性并不意味着可以自由地进行解读,可以不理会文章的核心价值观,完全随心所欲地进行解读。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时候需要强调价值观,学生要通过阅读学习他人的优秀内涵,需要在现实意义下进行内容的解读。

1.2提升学生的阅读智慧,成就学生的成功喜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探究学了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之外,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我理解、自我体验的审美方式,帮助学生提升阅读智慧,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然地融入到作品描绘的场景中来,从而更加深刻的理解阅读的内容。因此小学阅读课堂教学应当充分的探讨语言文字的美感,深入挖掘文字背后隐含的情感,重视引导学生对作者的内心世界进行思考,使学生与作品直接能够产生一种情感的联系,或体会、或感悟,真正理解作者的爱憎,真正理解文章的内涵,这才是最好的阅读效果。

1.3有利于小学生个性的培养

传统的教学,教师比较偏重于对教案的预设,一般喜欢把教学目标分解成一块一块的,然后在教案中以几个问题解决某几个目标,几个板块解决某个目标,详尽而缜密,而对课堂中随时可能发生的事情,尤其是对学生探究过程中会提出预设外的问题不作太多的思考,即使在课堂中发生了也视而不见,避实就虚,依然坚决地“将预案进行到底”。这无疑与新课程倡导的学生主体学习精神相违背的。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探究学习的策略

2.1积极主动地阅读

对探究目标的自主建构强调以一定的社会协商为背景。在面临探究情境时,常常需要把学生引入共同体,引入共同体的社会协商中,引入共同体建构起的问题中。学生可以只探索自己个人生活中自然出现的问题,学习的主题可以由自己来确定。例如小学教师给《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预设的目标内容有三条:(1)了解内容,感受小兴安岭景色的美丽;(2)体会用词的准确,积累优美词句;(3)复述课文。我就着重抓住第一、二条紧密结合进行教学。在目标实施过程中,教师重点指导学生理解写春天的这一部分,让学生不但理解内容,而且掌握学习方法,接着用同样的学习方法学习夏、秋、冬三个部分。这样的目标拟定较为科学,且具有操作性,更体现了三维目标的紧密结合。

2.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课文

兴趣是读书的前提也是激发学生阅读的最佳方式,兴趣是要学生有主动阅读的想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就是要让学生面对课文时有主动阅读的想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所需教授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激励。但是,这个过程不应当花费太多时间,通常情况下文章中的一个细节都可能是吸引学生的关键,只要能够恰当的选择,并加以生动的描述就能实现激励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在这一环节中有两点技巧:一是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己阅读的方式,当遇到不理解或需要加以探讨的问题时提出来,之后再带着提出的问题返回文章进行深入的思考,在深入思考的过程中寻找问题的结论,这是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方式;另外一个技巧是将课本中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对重要问题深入地研读课本,细细地品味作者的内涵,感受作者的情绪变化,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图。之后在深入研读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个人的见解。这一过程其实就是帮助学生学习自我阅读的过程,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可以有效地掌握自我阅读的方法,并积累相关的阅读经验。

2.3教学预设,推敲中演绎个性

新的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仅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更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是能“焕发生命活力”的沃土。一味地照本宣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精神被禁锢,教师教学的灵活创造精神难以形成”。在新课标角度下,语文教师应当在课前作好充分准备,认真钻研教材,进行课前预设。这个预设应当是心中有人,过去一种固定的预设方案改变为多种假设方案,且假设方案应当包括教案、学生、情景、生活以及自己,此外还需要对与课堂有关的一切主客观因素加以准备,推敲中演绎个性,增加教案的宽度、深度以及广度,多样的预设演绎课堂才能使教学更加的精彩。

总之,《语文课程标准》下的阅读教学是从学生的整体发展着想,创造了和谐的师生研讨氛围,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促使他们在生动的学习实践活动中自主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较大程度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使教与学呈现出高度协调、和谐的特点,这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有益的尝试。

参考文献

[1] 贾玲.研究性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7).

[2] 贾慧娣.浅谈小学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J].语文学刊,2011(6).

上一篇:由小学生“厌学”引起的对课程设计的思考 下一篇:略论物理教具制作的意义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