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疑难案件的成因与对策

时间:2022-05-15 06:46:06

刑事疑难案件的成因与对策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各类新的社会关系逐步确立,受经济和政治制约的犯罪行为,就越发显得错综复杂,加之立法的滞后和不够完善以及人的干扰,在一些刑事案件的处理上,无论是从性质和事实的认定,还是证据的索取和运用,较之过去,都增大了难度,致使这部分案件形成疑难案件。初步总结出五种类型的疑难案件:一是罪疑,就是指对案件罪与非罪难以掌握,产生分歧,发生的疑难案件;二是性疑,就是指案件的定性难以区分,此罪与彼罪难以分清,发生的疑难案件;三是据疑,就是指对犯罪事实认定的基本证据不足,不充分,发生的疑难案件;四是刑疑,就是指对犯罪嫌疑人的量刑情节不清,难以掌握,发生的疑难案件;五是人疑,就是指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由于人的干扰阻力大,使案件难以查处,发生的疑难案件。刑事诉讼法对疑难案件的处理,坚持疑罪从无的原则,并在诉讼法第140条4款中规定:“对于补充侦察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条件的,可以作出不的决定。”同时在第162条1款3项中还规定:“证据不足,不能认为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这两项规定就要求我们要认真钻研业务,加强对疑难案件形成原因以及如何解决的分析研究工作,在实践中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为更好稳定社会治秩序,保护人民,及时准确的打击犯罪,充分发挥司法机关的职能作用。

一、 疑难案件的成因

1.司法机关部分工作人员素质不高,是造成疑难案件原因之一。司法机关作为维护国家法治统一实施的专门机关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人员素质的高低,不仅直接关系到能否严格执法,维护公平正义,能否承担起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法律职能而且影响到国家的法治形象和依法制国的进程。一是业务素质低。有的司法机关工作人员受商品经济大潮的影响,一切向“钱”看的思想严重。不努力钻研各项工作业务,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加之有限的工资已远远满足不了私欲要求,所以利用大部分时间进行经商活动,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商潮中去。遇到复杂案件,就束手无策,难以完成工作任务。二是政治素质不高。个别干警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抵制不了市场经济中消极因素的影响,处理不好国家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不能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心为民所动。所以在办案时责任心不强,没有从打击犯罪、保护人民、服务经济、稳定社会的思想出发,致使有的案件不能及时获取确实充分的证据,造成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形成疑难案件。

2.个案本身带有一定的复杂性,是造成疑难案件原因之二。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任何事物发展都有其共性与个性,刑事案件也是如此,它是客观存在的,它的发生必然受到客观条件制约和影响,也就会带有一定的个性和复杂性。由于我国正处于发展和改革阶段,而且人多地广,地域差异大,风土人情,生活习俗不同,必定给侦查刑事案件带来一定的难度,既使有些案件抓住了犯罪嫌疑人,但想获取充分证据在客观上有很大困难,造成了疑难案件。比如公安机关在侦查何某杀人案件时,虽然已有部分证据证明是犯罪嫌疑人某某所为,并将其逮捕,但证据不充分,难以进行诉讼,致使此案变成疑难案件,不能交付审判。

3.犯罪分子作案手段高明,是造成疑难案件原因之三。经过普法教育,国民素质有了普遍提高,公民法律意识有了普遍增强,一些有不健康思想的人,利用所学到的法律知识却反其道而行之,一方面高科技犯罪和职务犯罪率呈上升趋势。这些人的文化结构、社会阅历以及知识水平都与普通公民不同,素称高智能犯罪,在铤而走险作案时,都经过周密思考和各项准备工作,作案手段十分高明,反侦查能力非常强,使个别案件无法侦破,既使破获了案件也获取不到强有力的证据。

4.社会上不正之风干扰,是造成疑难案件原因之四。首先是以钱买法,有些司法机关工作人员受经济利益的驱动,产生了拜金主义、个人享乐主义思想,使个别刑事案件在能够及时查获充分证据情况下,由于个人和集体得到某些经济利益时,故意采取久拖不结,将有些能查到的证据,已时过境迁难以获取,形成疑难案件。其次以情枉法。因为司法机关工作人员不是生活在真空,而是生活在人群之中,必然交朋结友,存在三亲六故,一但遇到与亲朋好友有关系的案件,就上来说情,亲朋之面难奈,但不能明目张胆的枉法,采取鸡蛋里挑骨头的办法,致此案事实不清,证据不充分,不能交付审判为借口,形成疑难案件。再次以权扰法。我国虽然逐步走向依法治国道路,但人治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特权思想仍然存在,个别人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为个别案件说情,去干扰法律的正确实施,在侦查领导子女或其亲属有关联犯罪案件时,领导一句话,使有些干警心有余悸,就不能严格按照法律办事,本来案件事实非常清楚,但找出一些客观原因也就事实不清了,证据不充分了,故变成疑难案件。

二、疑难案件的对策

1.领导重视、摆正位置是突破疑难案件的关键。领导的重视程度决定了疑难案件的解决程度,领导重视程度是突破疑难案件的关键。要认识到,对疑难案件处理不好的危害性,一是使一些犯罪分子逍遥法外,得不到应有的惩罚,势必影响对犯罪分子的打击;二是给社会治安带来不良影响,使一些犯罪分子更加胆大妄为,无所顾忌;三是容易造成冤案和错案;四是有愧于党和人民及法律赋予司法机关的神圣职责。从而影响司法机关的声誉和形象。同时,对疑难案件的查处,领导应全方位支持,采取“听、看、议”的方法,“听”就是认真听取承办人的汇报,听取承办人的意见和建议;“看”就是认真查阅案情和已获取的证据情况;“议”就是召开一定规模的会议,集体讨论,群策群力,集中集体的才能和智慧,攻克疑难案件。

2.钻研业务、掌握本领是查处疑难案件的基础。俗话说“打铁先要自身硬”,在查处疑难案件的实践中,要认识到:解决疑难案件时,只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是不够的,同时还必须有一身过硬的业务本领,否则会劳而无功。因此,钻研业务、精通法律、掌握本领是查处疑难案件的基础。只有打好这个基础,一切疑难案件就会迎刃而解。首先精通法律。认真系统地,原原本本地学习法律条文,制定长期学习计划,以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为重点,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死”学活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这样,在处理疑难案件运用法律时,才能得心应手。其次要学习相关科学知识。由于各类犯罪都有其独特性和复杂性,加之犯罪手段的科学化,证据认定科技含量增高,因而需要司法人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的科学知识。为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必须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请教师,拜教师使办案人员掌握了相关科学知识,对疑难案件证据的科学判定打下了基础。再次要以学习犯罪概念和构成要件为重点,系统地学习好本职业务,共同分析、探索疑难案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用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观念和方法去分析、解决刑事方面的疑难案件。几年实践,笔者初步总结出处理疑难案件的三看三指导方法,即:一看犯罪嫌疑人的行为是否具有社会危害性及其大小,用犯罪本特征理论去指导解决疑难案件;二看犯罪嫌疑人的行为是否符合刑法具体罪名的四个构成要件,用犯罪构成要件理论指导解决疑难案件;三看卷宗收集证据材料是否符合两个基本,严格依照法律定罪量刑之规定去指导解决疑难案件。

3.严格把关、慎重定案是处理疑难案件的重心。对于疑难案件的查处,只有抓住这一重心,使案件准确定罪量刑,才能打击有力,才能完成司法机关的使命,一要借鉴过去的案例。对近几年发生疑难案件进行分类排队,从中找出疑难案件发生的主客原因,对每种类型疑难案件找到解决的最佳办法,对症下药,保证案件质量。二要采取办案责任追究制度,案件出现问题一切责任由办案人承担,实行办案追究制。三要真正的执行检委会制度。凡是比较疑难的案件都要召开检委会,集思广益,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和智慧,把握好案子不出现任何问题。使之定性准确,量刑适当,严格执法,惩罚犯罪。例如在审查犯罪嫌疑人刘某、曲某贪污一案时,起初此案由公安机关以诈骗罪进行立案侦查,后移交检察机关以贪污罪继续侦查,侦查终结后认定刘某伙同曲夫某利用刘某营业所复核员职务的便利,共同伪造营业所的数额为7万元的一份城乡限额支票存入刘某所工作的营业所,然后提取现金,据为己有。此案关键是刘某职务是复核员,不经管城乡限额支票又不掌管所里印章,是贪污罪还是诈骗罪。定性产生疑难。为了有法可依,执法必严,只有定性准确,才能达到量刑适当,经过办案人员多次深入银行系统调查,召开银行有关专业人员座谈会,两次召开研讨会,专题研究其定性的问题。探讨刘某在营业所工作中职权范围,最终得出刘某复核员职务中经管银行系统内部限额支票密押,掌管密押就掌管银行的钱,认定刘某犯有贪污罪,交付审判。

4.排除干扰、秉公办案是解决疑难案件的难点。事物本身就是错综复杂的,出现疑难案件也是必然的,但出现疑难案件并不可怕,只要提高认识,端正态度,下定决心,克服困难,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在司法实践中大多疑难案件是由人为的原因造成的。原因有三:一是办案人员的原因。办案人员与嫌疑人有一定的关系。故意将案子弄偏,倾向犯罪嫌疑人。二是权势的原因。三是金钱的原因。四是亲情的原因。因此在解决疑难案件时要有坚定的立场,秉公办案的决心,顽强的毅力,才能排除社会各方面的干扰阻力,才能收到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上一篇:检察机关网络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必要性 下一篇:私人信息的法律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