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外劳务市场问题探讨

时间:2022-05-13 08:09:05

我国海外劳务市场问题探讨

摘要:劳务出口是我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发展海外劳务市场有利于我国全面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本文首先介绍我国劳务市场的现状、地区分布、行业分布,其次分析现阶段我国的海外劳务市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国际劳务市场;人力资源开发;对外劳务输出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全球范围内的人员跨国流动更加频繁,国际劳务市场规模正稳步扩大。我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国内经济体制改革使劳动力流动更为频繁、障碍更少,开拓海外劳务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这一背景下,我国积极开拓国际劳务市场,对促进我国人力资源开发及充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海外劳务市场的

现状分析

经过改革开放多年的发展,我国海外劳务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实现了持续显著的增长。据商务部统计,2012年,我国对外劳务合作派出各类劳务人员51.2万人,其中对外承包工程项下派出23.3万人,对外劳务合作项下派出27.8万人,年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85万人。截至2012年年底,我国对外劳务合作遍及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派出639万人。

从表1可以看出,从2005~2010年6年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及对外劳务合作的合同金额、完成营业额、外派的劳务人员数量均保持了稳步增长。

在对外劳务输出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外派劳务人员在世界各地区的地理分布逐渐地发生了变化。表2显示了我国外派劳务人员在世界各大洲的分布及其变化情况。从表2可以看出,从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外派劳务人员在亚洲和非洲两大劳务市场增长迅速,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而北美和大洋洲地区所占比重则逐渐下降。到2010年,在亚洲的劳务人员已经达到55万多人,占总数的65.5%;在非洲的劳务人员数量也增长到近23万多人,占总数的比重达到27.16%的新高;在欧洲和北美的劳务人员分别为3.5万和4千多人,但其占总数的比重下降到4.1%和0.53%,这与这些发达国家的输入劳务限制政策有着必然的联系。

此外,中国对外劳务合作的行业领域主要分布在制造业、建筑业、农林牧渔业、交通运输业和饮食服务业。其中,建筑、纺织、渔工类劳务人员仍占外派劳务总数的一半以上,也有一些涉及咨询管理、科教文卫体、计算机技术服务等高级技术领域的劳务人员。可见,我国海外劳务市场涉及的行业领域不断拓宽,建筑、纺织业和海员这三类行业依然在我国出口劳务市场中占据主要地位。

二、我国开拓海外劳务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海外市场安全问题

我国海外劳务市场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尽管基建落后、经济欠发达,然而具有丰富的资源,且和我国一直保持着良好的经贸关系,因而具有巨大的开发合作潜力。但是,这些国家中有的国家反政府武装林立,致使国内比较动乱,有的国家各民族之间纠纷不断,海外劳务市场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出来。海外劳务市场的安全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恐怖袭击

恐怖袭击发生地多集中在南亚、中亚、中东等地区,具体包括巴基斯坦、阿富汗和利比亚等国家。因为战乱及社会的动荡,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和极端主义分子为了扩大争端、造大声势或为了达到某种政治目的,不惜绑架和袭击在其境内工作和生活的外国人。

2.国家或地区局势动荡

局势动荡的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在北非、中东、东南亚等地区。这些国家中部分国家既有本身的同时又受着西方思潮的侵袭,部分国家为独裁政治经济体制而缺乏变革,因而蕴含着深层次危机并随时有可能爆发,这些就为中国企业的损失埋下了伏笔。例如,2011年在利比亚爆发的武装冲突导致中国政府撤侨35860人,给中国企业造成了至少上百亿的损失,许多工程延迟交付,赔偿事宜遥遥无期,这些教训值得我们警醒。

3.刑事犯罪

刑事犯罪较严重的国家有南非、蒙古、俄罗斯。因为中国海外劳工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且愿意从事一些比较辛苦、高危险的工作,所以他们的收入普遍较高。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劳务合作的企业也倾向于雇佣中国劳工。这些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当地人的就业。劳务输入地的失业率居高不下,加之社会本身就有的治安问题,当地社会上就会引发一些针对中国公民的刑事犯罪。例如,2012年南非约堡一家华人商城遭到一伙有组织盗窃犯罪团伙盗窃,19家商户店铺遭洗劫,华人店铺损失严重,且当地警察处置乏力。

(二)海外劳务市场面临各种市场准入限制

许多海外劳务市场出于保护本国国民就业、维护社会秩序和打击非法移民等多方面的考虑,对引进外籍劳务人员设置了种种限制条件,这些限制对以非技术工人为主体的中国劳务人员跨国流动形成了巨大障碍。海外劳务市场的准入限制有以下几类。

1.地区性经济集团的排他限制

为促进贸易自由化,目前世界上成立了一些地区性的经济集团。在这些经济集团中,对内部劳务流动的限制要远远少于对集团外部,这就在客观上形成了对外部劳务的排他性。例如,东盟为了促进区域内专业服务人员自由流动,成员国从2005年至2009年间达成了关于相互承认工程师、护士、建筑服务、测量职业资格认证、医疗卫生行业实习生、牙科实习生和会计服务等七项协定,这些协定方便了集团内部劳务人员的流动,但对区域外的专业服务人员进入东盟市场形成了壁垒。

2.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限制

为了保证本国劳动力的就业或从国家的安全角度出发,世界上多数国家对外籍劳务特别是普通劳务都采取了程度不同的限制措施。这些限制措施可以归纳为三大类。第一类措施是与签证有关的壁垒。在这类限制措施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外国劳务人员的暂时性流动要受到入境法规和就业市场政策的约束,而不是受国际贸易法规的制约。第二类措施是对外国劳务人员的歧视性待遇。劳务输入国通常把住所和国籍作为资格认证的条件,外国劳务人员明显处于劣势。输入国在社会保障缴费和税收方面会也对外国劳务人员采取歧视性待遇。第三类限制是对于资格、培训和经验的不适当认证,如医生、律师等受严格管制的职业会受到严重影响。

(三)我国劳务输出市场经营秩序混乱,境外劳务纠纷不断

我国部分出口劳务发展得比较好的地区中介服务机构众多、竞争激烈,为了争取业务,会出现隐瞒国外用工企业招聘条件、待遇,而将国内劳务人员先输出到国外再视情形处理的情况。自美国次贷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以来,海外劳务市场尤为动荡。金融危机导致境外雇主经营困难、企业关闭、转产及拖欠劳务人员工资等现象频发,雇主提前终止履行合同、解约的可能性增加,劳务纠纷大大增加。而我国中介机构大多数事先并没有对国外企业经营状况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甚至有时已经知道国外企业的相关状况,却还是为了获得中介费而盲目地向国外输出劳务人员。我国部分地区还存在地方政府监管缺位的现象,某些地方已经形成了内外勾结、非法外派的地下通道和国外联络、国内招收、护照签证办理一条龙的体系,致使以经济诈骗为目的的劳务外派大幅度上升。由于非法外派劳务活动隐蔽性强,所以国内监管机构面临举证困难、屡禁不止的困境。

(四)海外劳务输出人员素质不高

我国有相当数量的海外劳务人员在语言、文化方面未接受专门的系统训练。他们在国外生活、工作存在沟通障碍,适应国外生活的能力比较欠缺。近年来,在世界劳务市场上,高级劳务人员普遍短缺,世界各国纷纷放松对高级劳务人员入境的限制,以最大限度地吸引高科技人才,而我国高级劳务输出总量占海外劳务总量比例很低。我国海外劳务输出项目集中于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远远落后于国际劳务市场发展的要求,在工资待遇、福利保障方面也处于较低水平。

三、开拓海外劳务市场的建议

1.加强对外沟通,创造良好经营环境

我国政府应充分重视在开拓海外劳务市场中加强服务功能。政府应加强对外沟通交涉,综合运用政治和经济等各种手段,加强双边和多边谈判,积极开展与主要劳务输入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正确处理我国与海外雇主和外派劳务人员输入地的关系,促进对外劳务和谐发展。政府还应积极与我国出口劳务发展较好的国家和地区签订劳务合作协议,减少其对中国海外劳务人员的种种歧视政策和实际限制。

2.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

国际劳务市场的竞争实际上是劳务人员素质的竞争,我国应加强对从事出口劳务的人员的培训。只有加强对劳务人员的培训,我国的劳动者在海外劳务市场上才会具有竞争力,才能为他们拓展更广泛的就业渠道。因此,外经贸、劳动部门及一些海外劳务输出公司可通力合作,联合一批条件较好的职业学校建立境外劳务输出培训基地并逐步改进和完善各地原有的各级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在培养学员熟练掌握专项劳动技能的同时,要求他们掌握一定的外语听说能力和涉外礼仪及所赴国家法律法规常识,提高他们在海外劳务市场上的竞争力。

3.提高出口劳务服务公司的经营能力,严惩不法行为

政府应推动出口劳务服务企业不断提高其自身经营能力。出口劳务服务企业作为劳务出口的桥梁,应积极培养或引进通晓业务和管理、语言能力强的市场开拓人才,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要加强与有关机构的合作,根据自身条件有针对性地拓展新的市场和业务。应规范诚信经营,维护外派劳务人员合法权益。政府应加强对出口劳务中介公司的管理,对非法经营的企业要严惩不贷,同时加强在相关法律法规方面的建设,为出口劳务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4.完善对外劳务合作的促进体系和保障制度

为促进对外劳务合作的健康发展,我国应建立一套健全的对外劳务合作促进体系。一是建立面向外派劳务人员的服务体系,激发劳务人员出国务工的积极性,包括为出国劳务人员提供医疗和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而且让他们在外国的医疗养老保险和国内的医疗养老保险相衔接,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二是为归国劳务人员的重新就业提供帮助和扶持,设立为劳务人员提供法律、心理和业务服务的咨询机构等。三是建立面向经营公司的服务体系,提高经营公司市场开发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如建立对外劳务合作市场信息服务系统,广开信息渠道。四是探索制定对外劳务合作企业的税收优惠及各种鼓励政策。

5.提高出口劳务人员自身的素质,增强其市场竞争能力

开拓海外劳务市场的劳务服务人员应积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积极参与政府和企业组织的培训,学习关于外出劳务的相关法律知识,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在提高工作相关技能的同时也应该努力学习劳务市场国的法律制度、文化习俗、语言等,以便更好地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使自身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赛力.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第1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社,2008.

[2]许丹松.国际劳务市场到底有多大[N].环球时报,2003-09-12.

[3]赵亮,余艳艳.国外劳务输入壁垒的研究与对策[J].当代经济,2008(19).

(作者:张芳,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讲师)

上一篇:浅析现行融资政策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下一篇:对会计委派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