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劳务派遣发展的困境与趋势探讨

时间:2022-10-09 02:25:36

我国劳务派遣发展的困境与趋势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一种新型的用工方式——劳务派遣应运而生,而且还有进一步发展的势头。我国《劳动合同法》修正案(草案)首次提出增加实现劳务派遣同工同酬的规定。面对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务派遣的诟病也愈加凸显。我国的劳务派遣走向何方将是有待我们研究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劳务派遣 发展困境 发展趋势 劳动合同法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出现了一种新型的用工方式——劳务派遣。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务派遣也在迅猛的发展,这对于解决我国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促进我国农村闲置劳动力实现跨省市人员的用工流动,满足我国各企业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技术人员的需求有着积极作用。但是,在现实操作中劳务派遣存在许多不规范行为,适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使得劳务派遣人员的合法权益受到严重的损失。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各企业的发展,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的努力。作为一种新的用工形式,劳务派遣在现实操作中的诟病与不规范严重影响着企业对员工培训的积极性,影响着企业职工队伍的建设,这在很大程度上不仅制约着我国各产业升级的步伐,也阻碍着我国产业的转型。

二、劳务派遣在我国的产生及发展过程

劳务派遣又被称作是:劳务租赁,其实质是一种雇佣与使用相分离的劳动经营模式,属于一种非正规的就业模式。劳务派遣最早是在美国产生的,并在日本和西欧盛行。从全球的发展趋势来看,劳务派遣的规模虽然比较小,但其发展的速度很快。

80年代初,我国实行了经济改革开放,并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也推进了我国企业用工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和深化。面对改革开放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巨大变化,也使得很多企业的下岗失业职工的数量剧增,在我国农村也积聚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改革开放的实施,带动了我国沿海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的发展也使沿海地区的很多企业急需大量的体力劳动者。而我国内陆的劳动部门,逐渐承担起充当农村剩余劳动力与沿海企业需要的大量体力劳动者这间的桥梁纽带的角色。他们不仅及时公布用工企业的的信息,换根据用工企业的要求来招聘、选拔那些符合企业要求的剩余劳动力,并未用工企业岗位的需求对劳动力进行简单的上岗技能培训。

我国劳务派遣的发展不仅解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更实现了城镇企业下岗职工的再就业。目前。劳务派遣越来越受到各大型优势企业、外资企业、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青睐。

三、我国劳务派遣发展中遇到的困境

根据我国总工会最新显示的一份报告数据:目前,我国劳务派遣共总数已达到国内职工总数的20%。这个比例每年还在不断的攀升。我国的劳务派遣呈现出如下的特点:行业分布较广,普遍集中在制造业;劳务派遣的时间长短不一,主要以长期为主。但是在我国劳务派遣行业发展“异常繁荣”的光环下,仍存在着一些发展的困境与问题。

(一)劳务派遣的利润使得派遣机构管理混乱、水平低下

劳务派遣单位主要是那些以经营劳动力为主要经营范围的企业,并按月向劳动者收取一定的管理费,这也构成了劳动派遣单位的主要盈利来源。例如:在我国沿海地区的制造业较为发达,需要大量的一线技术工人,通常情况下劳务派遣单位按照每人每月100元的费用来收取管理费。粗略计算一下,如果广东省每年是100万元的缺工数量,那么劳务派遣单位将获得上亿的利润空间。而我国《劳动合同法》中对于劳务派遣单位的资质要求较低,注册资本仅需50万元即可。因此,面对如此低的准入门槛,在巨大利益的诱惑下,很多企业纷纷转向劳务派遣行业,出现劳务派遣单位增长过快,设计的行业广泛遍及各行各业。令人堪忧的是很多并不具备劳务派遣的组织机构也纷纷跻身该行业,最终导致该行业管理混乱、松散,被派遣的劳动者的劳动条件即同工同酬等合法权益受到严重损害。同时,劳务派遣行政管理部门也出现职责不清、各自为政、属于管理、多头管理等现象。

(二)我国劳务派遣的法规尚不完善

目前我国并没有关于劳务派遣的专门法律,只是在《劳动合同法》中的数个条文中强调:劳务派遣单位必须与劳动者之间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并未对派遣劳动者的劳动权益作出详尽的规定。纵观全国,大部分省市均为就劳务派遣制定出规范的管理办法,一旦劳务派遣发生纠纷将无法可依。另外对于劳务派遣的监管力度不强、监管并不到位。我国很多地区虽然已经成立了专门的劳务派遣监察机构,但是检查人员的配备严重不足,不能全面的把握个派遣单位的经营情况。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我国的劳务派遣监管力度不够,监管效果较差。

(三)被派遣的劳动者权益受到侵害

由于我国劳务派遣工与用工企业的的正式工存在着“同工不同酬”的现象,致使很多劳务派遣工的经济利益受到严重侵害。据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劳务派遣工从本单位获得的所有货币收入币正式工低15.2%,有的地区的数据还低于此数据。在福利待遇方面,劳务派遣工也不能享受与正式工相同的待遇。例如:在北京的亦庄开发区就曾经发生过仅仅由于一瓶洗发水而引发的劳务派遣工停工的事件。这家坐落在北京亦庄的诺基亚手机配件厂在“三八”妇女节时为本企业的每位正式工发放了一瓶价值仅为38.5元的海飞丝洗发水,但是并未给企业的300多名劳务派遣工发放。这件有洗发水而引发的停工事件说明劳务派遣工的福利待遇永远无法同正式工相提并论,他们的劳动经济权益在受到侵害时只能采取停工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另外,很多劳务派遣工的民益不能真正得到落实,没有加入工会的劳务派遣工的比率高达86.72%。劳务派遣工在职工代表中的缺失严重侵害了他们的民主政治权益。

(四)劳务派遣规模的不断增加将对正规就业产生冲击

由于劳务派遣工的成本低于正式工,很多用人企业扩大了自己使用劳务工的范围,甚至将原有劳动合同的职工也转变为劳务派遣工。

四、我国劳务派遣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景趋势

劳务派遣在我国的发展不仅缓解了我国劳动力供求矛盾,促进了就业,还规范了企业的用工行为,为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新的《劳动合同法》也对劳务派遣做出了特别规定,这在很大程度上规范了劳务派遣行为,同时也消除了目前劳务派遣行业存在的很多弊端。这也为我国劳务派遣的发展方面指明了道路。

(一)提高劳务派遣行业的准入门槛

由于劳务派遣行业存在着较大的社会风险,因此,对于派遣单位的经济实力、社会名誉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在我国实际操作中,普遍对劳务派遣单位质疑的主要是派遣单位的不规范操作。针对我国目前劳务派遣行业服务水平的参差不齐,必须要依靠对注册资金的增加、经营场所的具体要求、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等方面来进行控制。例如:2012年12月由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劳动合同法》修正案对劳务派遣行业的准入门槛进一步提高,可以对派遣企业的管理人员的数量与资质进行要求,以此来确保派遣企业的依法经营,提高派遣服务质量,保障劳务派遣行业有序、健康的发展。。

(二)尽快出台与劳务派遣相关的法律法规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发展目标。我国经济的腾飞离不开那些劳务派遣工的卓越贡献。但是我国对于这方面的立法还存在着一定的缺憾,因此,面对日益增长的劳务派遣工权益保障与其经济贡献之间的矛盾,为了弥补对劳务派遣规定的缺陷,我国必须尽快出台关于劳务派遣的法律法规。同处亚洲的国家中,日本和韩国很早就对劳务派遣制订了相关立法,他们都从国家层面切实保障了劳务派遣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三)劳务派遣行业的发展要求建立行业协会管理制度

劳务派遣行业在发展,除了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外环比还比须必须在很多环节中进行自律。这就要求行业协会管理自律制度的建立。例如:在很多发达国家,行业协会在劳务派遣行业规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英国的招聘与就业联盟(简称REC)就是劳务派遣的重要行业协会。它不仅制订了本行业的服务质量标准,换对违反行业准则的会员进行管理和调查,一旦属实将开除会籍。因此,其会员比例已经覆盖整个行业的67%。严格的行业协会自律制度不仅加强了行业自律,更提高了行业管理水平,还是行业中分享管理经验的平台。

(四)吸收更多的劳务派遣工加入工会

工会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机构,企业必须尽力将更多的劳务派遣工吸收到工会组织。我国《工会法》对劳务派遣工加入工会的权利做了明确的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挠和限制劳务派遣工加入本企业的工会。劳务派遣工加入工会可以更好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为我国劳务派遣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五)正确看待劳务派遣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引导企业正确使用劳务派遣

个别企业在劳务派遣实际操作中的不规范行为,使得劳务派遣行业的发展受到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在社会上引起了各种争议。对大多数遵纪守法、规范操作的劳务派遣企业或人力资源企业来说,是一种不公平的待遇。在劳务派遣的实践中,劳务派遣对于企事业单位的用工起到了以下的作用:1、为企事业单位解决用工过程中产生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渠道。例如:在我国劳动法律法规未健全的历史环境下,部分企事业单位长期使用的所谓“临时工”“合同工”“聘用员工”等,由于无法纳入正式的用工体制中,使得其未能享受应有的待遇,特别是社会保险的待遇。为了保障这些员工的合法利益,同时保证企事业单位现有用工体制的完整,劳务派遣这种用工方式成为了一种最佳选择。2、作为企事业单位灵活用工的一种选择形式,有效的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也为单位选择优秀员工提供了渠道。在过去的用工制度下,特别是国有企事业单位,一旦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无论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出现多大的问题,都不能轻易的解除劳动合同,严重影响了单位的工作效率,增加了管理难度和负担。通过运用劳务派遣这种用工形式,可以制定灵活积极的用工制度,采取如“劳务派遣员工连续或累计几年评优可转正”的措施,激励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选拔一批优秀的员工为单位做出贡献。有效的刺激其他员工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一种“鲶鱼效应”的效果,带动单位全体员工工作效率和热情。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当正确认识和理性看待劳务派遣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引导有需求的各类企事业单位正确使用劳务派遣这种用工形式,保障员工合法利益。使劳务派遣行业能够发挥其最大的正能量,为社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总之,我国的劳务派遣市场还不完善,还处于发展阶段。它的出现顺应了我国用工模式多元化发展的新趋势,从本质上讲是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向相适应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劳务派遣法律法规的出台必然会对劳务派遣行业的行为加以引导和规范,必然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良好的效果,这对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黎建飞,许超然.“人事”还是“劳务派遣”[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5)

[2]吴宏洛,陈月生.劳务派遣:规范与发展[J].东南学术,2007(2)

[3]钱雄伟.新劳动合同法背景下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制[J].鄂州大学学报,2008(4)

[4]赵向军.我国劳务派遣发展困境与前景[J].经济与法,2012(9)下

[5]叶菊香.论我国劳务派遣市场的发展趋势[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2)

上一篇:德国、法国和日本公司治理改革的比较 下一篇:研发支出对公司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