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高校学生就业压力分析及对策

时间:2022-05-12 05:02:31

农业高校学生就业压力分析及对策

摘要:现阶段,我国高校教育逐渐趋于普遍性发展,高校受教育人数的扩招导致大学生毕业就业压力逐渐增大,农业高校由于其学科类型及学科特征的特殊性导致该专业学生毕业就业较其他毕业生而言更具挑战性。因此,本文主要以某农业高校学生为研究主体,对毕业生就业压力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解决措施,不断促进我国农业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高效解决。

关键词:农业高校;学生就业压力;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1-0178-0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建设以及高等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大学生就业制度得以发生改变。目前,我国大多数农业高校学生在毕业后面临毕业时会产生严重的就业压力,导致众多就业问题产生,因此对于学生就业压力问题的研究已成为目前我国相关学校及政府部门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问题研究背景

2013年全球经济危机产生,我国经济受到美国次贷危机等影响经济实体呈现剧烈动荡,我国国内劳动力市场需求降低,众多就业者面临失业危机[1],而高校毕业生作为就业主体,数量庞大,就业压力逐渐凸显。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一直以来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农业高校作为高校重要组成部分其毕业生数量庞大,但由于农业高校自身的独特性导致该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其他院校学生就业压力更大,农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明显低于其他院校,这与农业行业特征及大学生就业观念具有重要相关性。本文主要以农业高校为研究背景,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予以分析,为农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缓解提供一定的研究依据。

二、研究方法及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某农业高校2015年毕业的学生为研究主体,选取100名毕业生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本文在研究时,基于资料网络以及图书馆等实现对国内外有关农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问题的研究资料获取,从而了解国内外对于农业高校毕业生的研究重心及所得研究结果,为本次研究的开展提供基础理论资料。

结合本文研究重点,编制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问卷调查表,将某农业高校毕业生作为调查对象实现调查,其中发放问卷共100份,回收问卷100份,回收率100%。

(三)调查结果分析

1.农业高校学生就业压力综合现状。针对此次研究主体,对各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因素指标(专业发展前景、个人综合发展素质高低、外部社会、经济等环境因素、家庭压力、高校就业支持力度以及就业期望等)进行分析,调查的100名学生中对于各就业压力指标选择中,“个人综合发展素质”因素选择的人数共11名,占总调查人数的11%,所占比例最小,而对于“就业期望”因素选择人数共43名,占43%,所占比例最大,而就二者描述性统计平均值而言,表明毕业生总体就业压力较大。

2.毕业生生源地就业压力现状。根据调查结果可知,对于农村以及城市学生的就业压力差异性而言,农村学生就业压力明显高于城市学生,造成此类问题的原因众多,农业高校中有众多农村学生,由于学生生存环境的影响而导致该类学生在毕业就业时不愿回到农村工作[2],而农业高校工作地区多在农村地区,因此其就业性质与大学生就业观念具有强烈反差。农村生源地毕业生在毕业后多缺乏有力的社会关系为学生就业提供一定的便利性,因此此类情况也造成学生就业压力的产生。

3.农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应对方式现状。针对调查研究,农业高校毕业生在面临就业压力时可选择的应对方式具有多类型,如正面积极应对、搜集就业信息、调整就业心态、开拓途径提升自我综合实力、转移目标、回避等[3]。而在本次研究中,部分学生(65名/65%)应对就业压力的方式多选择积极应对,而少数学生(32名/32%)在面对就业压力时多选择逃避以及转移目标等消极应对方法。

4.农业高校毕业生学生干部经历、学生特长差异。针对研究结果,调查研究对象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中,部分学生偶尔担任学生干部,而在调查中仍有36%的学生未担任任何学生干部职位,对学生特长情况分析中,85%的学生认为自己特长突出,而仍有10%的学生认为自身没有明显特长。在方差分析结果,学生干部经历以及学生特长与学生就业压力之间的影响关系并不明显。

三、讨论及建议

(一)讨论

针对上述研究可知,农业高校学生就业压力增长的原因具有多方面因素,高校的不断扩招导致市场饱和,就业压力持续增长,农业行业的特殊性也是农业高校学生就业压力较大的重要原因[4]。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落后,农业市场化及产业化水平较低,导致农业高技术人才的流失。农业院校中学生就业压力的产生多源于就业前景以及市场环境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因此当外在环境受到一定变化时,会导致学生产生一定的压力。

就业应对方式的选择也进一步体现了学生的压力特征,就业信息搜集以及合理的心理调节均是学生应对压力的方式,选择该方式的学生在面临就业压力时可积极应对,心理发展逐渐趋于成熟,自身可控能力较强。但同时选择妥协及发泄等外部机制防御学生比例较小[5],则表明学生在面对就业压力时采用的手段多具自,缺乏情感以及外部机制的应用。

1.深化教育改革。首先各农业高校应注重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培养规制改革,改善现阶段学生普遍存在的实践能力差,适应性较弱等特征,完善课程体制建设,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加强农业资源环境、贸易、信息等的课程教学,高校还应打破专业界限,在专业教学中涉及其他专业学科知识[6],促进学生基础知识的提升;其次,高校还应在教学过程中改变办学体制,加强学生创业教育,使学生对创业知识得以实现有效认知,提升学生创业热情及创业能力;最后高校还应注重招生制度的改革,采用灵活的单招以及对口招生措施实现对学生的定向培养。

2.完善教学机制建设。首先,学校应完善领导管理机制,重视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规范与解决,建立完善的校级、院级领导体制,将责任划分到个人,使管理职责及管理任务明确分工;其次学校应建立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将毕业生就业指导作为工作重心,负责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及协调等,建立完善的网络信息科技系统,同时还可使学生深入社会企业,了解招聘信息,了解招聘市场[7],不断缓解学生就业压力;最后学校还可建立校县基层就业机制,打破与传统企业合作模式,将农业院校应届毕业生选调至乡镇机关或企事业单位工作,为学生提供就业平台,缓解学生就业压力。

3.政府部门措施研究。首先政府部门应通过法律政策实现就业市场基本调控,以立法形式实现对市场供求主体双方的平等地位确定,从而保障各自的相关利益,加强用工合同机构建设,增强法律意识,促进人才市场不断发展;其次,政府部门可采用经济调控手段,在经济、价值等因素引导下,对高校毕业生资源实现合理引导及控制,引导毕业生主动走向农业基层以及西部地区,对于积极走进基层的学生予以专项经费补贴,提升学生的就业工资待遇,加强政策宣传及学生思想政治引导,从而不断使更多学生走入基层,实现良性发展;最后,政府应以市场为基础,对于社会市场中人才需求较少、就业率较低的农业院校相关专业实行控制或停止招生,优化市场就业结构,从源头减少学生就业压力。

政府部门应针对现代高校毕业生的特征,转变观念,取消大学生就业的各种流动限制,促进大学生进一步流动,对于省会以下城市应取消派遣及用人指标限制;鼓励学生自主创业,设立大学生创业担保基金,对于大学生创业审批等环节应减少审批手续及收费,鼓励大学生创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毕业暂时未找到工作的大学生提供基本保障。

4.企业单位措施研究。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用人机制,采用层级领导干部机制,改变干部终身制制度,向毕业生提供公平的岗位竞争机会,各企业还应注重毕业生的人才应用,加强年轻干部培养,不断促进考核内容完善建设;完善员工培训制度建设,加强人才培训,促进员工自身专业能力增长;注重人才流动机制建设,企业应加大人才考核力度,以竞争形式对员工进行考核及人员流动,促进毕业生就业,减少其就业压力;同时,企业还可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方式相结合,鼓励员工工作兴趣增长,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由于我国农业高校的特殊性以及市场就业形势的不断严峻,针对现阶段我国农业院校各毕业生所表现的学生就业压力大问题,高校、政府部门以及企业单位应不断完善内外部建设,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增加学生就业几率,减轻毕业生就业压力,促进市场经济的高效性以及完善性发展。

参考文献:

[1]何仕.当代中国大学生就业的经济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

[2]王莹.农科毕业生就业压力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4.

[3]郭静.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我国农科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

[4]安锦.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政策与促进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1.

[5]施梅.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与对策[D].安徽大学,2010.

上一篇:全额拨款体育场馆转型经营研究 下一篇:独立学院融入英语影视的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建...